解除村民头上的危险 ——武胜县防治姚家寨地灾工作侧记
院子入口处竖起地质灾害避险撤离线路牌,牌上都标明地灾发生后村民撤离的两条线路;每户村民的墙上张贴着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明白卡,卡上注明了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撤离地点、撤离路线、救护医院联系电话等信息。这是9月2日记者在武胜县万善镇大沟村姚家寨院子看到的地灾避险措施。村民们告诉记者:“防治地质灾害,保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党和政府为我们操了不少心。”
避灾知识宣传到户
该院落的地质灾害主要是院子后面高耸的7处危岩,岩体总量达上万立方,威胁着该院落的14户村民、70余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早在2009年汛期,姚家寨就曾发生过危岩滚落事件。“当时一块10余方的巨石从后山上滚下来,离最近一户村民家不到10米远。”村主任刘小平至今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也就是从那时起,县国土局和万善镇将姚家寨危岩列为地质灾害监测点,在院子入口竖起了避灾撤离线路牌,为每户村民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明白卡,并落实了家住院落的姚永明、姚友付两名危岩监测员,还将村主任刘小平列为监测责任人。
同时,县国土资源局干部和镇干部也多次来到姚家寨,勘察最新情况,更新明白卡内容,宣讲防灾避险知识。“比如去年姚家寨因新修公路,我们在明白卡上的撤离路线处就作了修改。”县国土局副局长杨大庆说。
除了让村民知道避险常识以外,万善镇还专门组织人员在该村实施了两次应急撤离演练。就在今年汛期来临前,村委会还把在家村民全部组织起来开了一次坝坝会,传达了一条“死命令”,即听到铜锣响,要立马放下手中一切迅速撤离。
危情监测监测到位
“每次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前,都会收到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办公室的短信和电话预警信息。”已经当了5年地质灾害监测员的姚永明介绍,每次收到预警信息都让他格外揪心,除了挨家挨户报告预警信息外,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要每隔两三个小时到院子后面的山坡上巡查一次,并及时打电话上报险情信息。
“判断危岩是否有垮落隐患,只要看岩缝中的流水就能知道。清水的话就没啥危险,如果是浑水,就得赶紧敲响铜锣,让村民们赶紧疏散。”姚永明有着自己独特的险情判断经验。姚永明告诉记者,这些经验一方面来自县、镇组织的培训,一方面也不来自全县103处监测点的监测员们之间的相互“切磋”。
“县上每年都会邀请专家给监测员讲课,教授地灾观测和应急知识。”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大庆告诉记者,每次讲座都会教会他们一些简单可行的专业方法,监测地质灾害点的变化,“比如教他们使用埋桩法、贴片法、上漆法等来判断岩石、山坡的裂缝变化,通俗易懂,也好操作。”
“危岩即将整治完毕,我这个监测员也将‘失业’了。”68岁高龄的姚永明腿脚依然利索,带着记者查看了院落后面的危岩治理情况,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介绍,姚家寨今年列入危岩整治项目后,施工人员加紧施工,有望月底完成整治工作,悬在村民头上的危险将成为过去。(文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