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0|回复: 0

血缘·家谱·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10 16: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血缘·家谱·传统文化
    2014-09-10 09:59   来源:谱志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比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注重血缘,注重血缘的传承和延续。

        以家谱(族谱)为载体,集中而突出的表述人类血缘关系的传承和延续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优秀的文化传统。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原始社会,就是以血缘关系聚居一起的氏族社会,其社会组织,我们现在称之为“氏族公社”。中国的三皇五帝是传说时代,《大戴礼记·帝系篇》,记载的就是黄帝轩辕氏的血缘谱系,颛顼、帝喾、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子孙。帝位的禅让,实质上是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叔侄间的禅让。这些为孔夫子们理想化了的“帝”,说来还是家天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王朝。禹的儿子启,直接把王权交给自己的儿子丹朱,从此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历三千余年,到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孙中山领导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五千年王位的继承,除了革命——改朝换代,就是子孙继位(间或有叔侄)的血缘的传递。血缘文化,可以说是和生命同步产生的。也就是说,要消灭血缘文化,必须把人类同时消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老子退休,儿子“顶班”,实际上也是“血缘文化”的文化积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潜意识里,这种文化也没有为犹太民族的马克思的思想所取代。1965年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有一天早上,一个人走进毛氏宗祠,问上面的那些木牌牌哪里去了?生产大队的中共支部书记回答说:烧了。毛泽东不满地说,你们就咯样没柴火烧呀?他朝以前放祖先神主牌位的地方虔诚地三鞠躬。

        现在,几乎每年都会以非常庄重和隆重的仪式由国家的领导人主持祭拜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陵。因为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依然是血缘文化。

        这种淤积深厚的血缘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法律、道德等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的历史上,众多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可以说是在血缘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因为,他们都是以维护血缘因素结合成的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背叛中华民族,是中国人认为最可耻的行为。

       民间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这句俗语,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个性,也表现出一个人的英雄气。血缘不容紊乱,所以中国有“乱绍祖宗”“认贼作父”等这样一些极贬义的词语。“不肖子孙”“汉奸”,是被中国人普遍唾弃的民族败类,也是所有的中国人从情感到历代的道德和法律所不能容忍的。

       作为文化形式,血缘文化的表征之一,国家有古代的鼎彝铭文、社稷,现代的祭黄帝陵、炎帝陵等等;民间有家谱(族谱),还有宗庙、祠堂、祭祀,以及追念和祭祀祖先的各种风俗习惯,如每日早上敬斋饭、冬至祭祠、清明扫坟、中元化衣、烧纸钱、做盂兰会等等。

        家族以血缘为根本纂修族谱(家谱),在民间是最神圣的一件大事。一谱修成,民间珍藏,视如神圣,传之万代,影响既深且广。各姓,都有以生命来护卫族谱的故事。

        族谱是以姓氏为根本,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是姓氏的谱系,是血缘的谱系。姓氏文化是血缘文化的表现。姓氏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家乘谱牒”,称为家谱,族谱。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族谱,是春秋战国时的学者、思想家荀子编著的,其书名即《春秋公子血脉谱》。

        族谱,通常又叫做家谱、宗谱、世谱。又分家乘、支谱(房谱)、会谱(合谱、联宗谱)、总谱(通谱、统谱)。严格地说,中国第一部“家谱”,还不是《春秋公子血脉谱》,郭沫若把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分类,编著成一本书,叫《卜辞通纂》,其中之一,就是“世系”,商王室的血脉“家谱”。周代的贵族把自己的家系铭刻在鼎彝礼器上,这是最原始的“家谱”。贯彻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宗法制度”,以血缘“家谱”为基础,也以血缘家谱为依据。

        周王朝的中央机关,便设有史官(小史)专门记录和管理王族和诸侯士大夫的家谱。秦始皇嬴政,集权、专制,一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二皇帝由他开始一世二世三世万万世地做下去,因此他抛开贵族世统。刘邦一建立汉朝,分封诸侯,非刘姓不王。皇权文化,进一步推动家族文化,血缘文化。小说《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找出的根据,就是从族谱上查到“昭烈帝”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在东西两汉,诸侯士大夫编修家谱,就已为一时之盛。我们现在犹能看到应劭的《士族篇》,颖川太守的《聊氏万姓谱》,杨雄的《家谱》等。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婚姻,皆以家谱为凭。晋的门第制度,几乎到了极致,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家谱,就是这些政策的依据,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法律尊严。研修家谱,成为“谱学”。国家中央机关,还设有“图谱局”,为纂修族谱和管理族谱的专门机构。

        隋唐以前修谱,多为贵族。隋唐虽废除“九品中正制”,但仍通过家谱将氏族分为九等。在唐及以前,谱牒多为官修,命“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其谱,多是记载百家姓氏渊源的合谱。私纂家谱也风行起来,据《史通》记载,“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妄承先哲”。到宋,私修家谱盛行,扩展到“寻常百姓家”。程朱理学,彰扬孝道,修谱以“尊祖敬宗”“收族睦邻”为宗旨,以“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钦定六谕为族规家训,进行“忠孝节义”“孝悌忠信”的教化。所以,历朝的统治阶级不仅不干预而且鼓励。好些朝廷大臣,不仅给自己家族修谱,还帮别姓修谱。如王安石曾编《许氏世谱》,文天祥曾给燕氏编家谱。从朝廷宰相到地方县令等官员及社会知名人士,如程颐、程灏、文天祥等曾给好些异姓族谱写序。于是,修谱在民间成为一种风尚。苏洵甚至说:“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欧阳修、苏洵,成了修谱的专家和权威。至今修谱,还讲什么“苏式”、“欧式”。

        明、清时,编纂家谱(族谱)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南方,不仅遍及各姓,而且遍及各姓中的各个支派和各个大小村落。

        因此,家谱(族谱)这种以血缘为其本质特点的历史载籍,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纂修“家谱”(族谱)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现在,上海图书馆收集了的四万七千多卷的各姓氏的族谱,编纂成了《中国家谱总目》。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外国的一些图书馆还设立专门机构,对族谱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现在,好些省、市以至县,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也成立了“谱牒研究会”。探寻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轨迹,补充正史。并且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国的姓氏。已经形成了一门“中国人姓氏群体遗传学”的新学科。中国当代有的学者指出:族谱,是宗族繁衍和活动的记录,是中国人对本身历史感和归属感的追求,是一种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是中国文化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生动表现。所以,家谱与方志、国史并列,又是重要的历史档案资料,成为了国家三大历史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允许任何带有宗族性质的一切活动。族谱被认为是“封建”的产物,是旧文化的糟粕。民间珍藏的家谱,如若发现,不仅收缴,还加以焚毁。“文革”中,还曾视为“变天账”。改革开放,门窗打开,许多外籍华人,台港澳同胞,或组团或携家小回大陆寻根问祖和祭祖。这时,国际上也有一种“寻根”热潮。美国出版的以寻根为内容的小说《根》,成了世界流行的畅销图书。为了适应这种“认祖归宗”的需要,有的姓氏偷偷编印族谱。这对国家来说,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国土的统一,发扬光大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地方工业来说,有利于“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政府部门默认此举,既不赞成,也不干预。1984年11月,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此后两三年间,编纂族谱在中国顿成燎原之势。中国民间,出现了修谱的热潮。出版界为因应市场需求,也大量出版姓氏学的图书和光盘。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江泽民在2000年5月4日—6日,视察上海市图书馆时,对族谱也有一个肯定的评价:“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和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为什么国家对族谱的政策一有松动,编纂族谱立即就会成为热潮?为什么编纂家谱历五千年而不衰?为什么编纂家谱会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为什么这种文化现象成为一门学问值得我们去研究?

        前代的族谱上的凡例、序文、谱规中,我们看到的历次修谱的目的,大抵是“追本溯源”“归宗睦族”“推叙昭穆”“尊祖敬宗”“规训族人”“劝勉后贤”……这是答案,但不是根本性的答案。从思想渊源上去考察,从人的潜意识上去追究,编纂族谱,具有另有内涵的较之其他形式更为有效的积极意义。

        族谱家乘,遵循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古训,遵循了所处时代的政策和法律,有益于世道人心。

        族谱家乘,关联着所有的普通的老百姓。族谱中的主体部分——世系,摆进了上至开基祖先下至子孙万代所有的族人的名、字、生殁时间以及葬地,于国于家于事业有比较突出贡献的事迹。这在族谱中所占的篇幅在80%以上。这是族谱最显著的特点,有别于其他任何图书之处。

        族谱中的世系表,由一连串相连续和相衔接的一代一代(一世一世)的人的名字组成。名字,是区分个体人(单个人)的一个代号或符号。人类的整个历史也就是由这些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符号组成的,都离不开那一个个代表着具体人的符号。当这个符号,摆进世系表这个座标中,向前延伸到千年前的始祖,向后将延伸到子孙万代。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我们的身上,有始祖的血系和基因,子孙后代又带着我们的血系和基因永远地传续下去。在族谱的世系图、世系表中,读到的,正是宗族的延续和人的生命的轨迹。作为个人,人生是短暂的,当个人的名字一汇入族谱之中,可以看到的是人生的永恒。纂修族谱几千年来能久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则在于人的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作为家谱,从夏商周的鼎彝铭文、帝系世本和荀子编著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到当代的《谱牒学研究》、《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华姓氏简史》等学术专刊或学术著作,从官修到私修,从选官婚姻以家谱门第为凭到追述本系序次昭穆,从维系三纲五常宣扬孝道到研究伦理、道德、宗教、民俗、思想渊源……历代不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家谱,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史、地方志一起,列为三大历史文献。

        姓氏来源于血缘,血缘又形成了族群,族群又编纂出族谱。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厦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先生说,“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过程和国家统一方面,姓氏曾经赶到了独特的凝聚力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10:30 , Processed in 0.1058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