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0|回复: 0

承待保护的海南“祠堂文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11 13: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承待保护的海南“祠堂文化”

      2012-07-01 19:15:51  中山网

    祠堂,也叫宗祠、宗庙、家庙,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观念影响,起初只有天子、诸侯等贵族才享有祭祀权。《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故称为墓祠。南宋以降,朱熹《家礼》规定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不过,当时修建祠堂还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明代嘉靖“大议礼”后,朝廷遂“许民间皆联宗立庙”。此后习惯上,人们将皇宫贵族的祭祀场所称作“家庙”,民间一般称为宗祠,或祠堂。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国史、方志。在海南祠堂文化可以说是一部记载了海南人口迁徙的“百科全书”,不少的祠堂在建筑当时为了显示族姓的实力和厚实的文化积淀,建祠者不惜花重金,礼请名人书写诗文祖训,长句对联,或请名师雕琢花鸟虫鱼等,嵌彻于祠堂檐下或者门壁之上,显示出该宗祠所体现的中国建筑文化、儒家伦理道德的文化。如今,我们从祠堂内的堂匾、对联以及历代宗亲的世系表和家乘族谱等,可以了解到该族姓人和后人,了解族姓的产生、发展,以及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

      10月29日跟网友们在海口市遵谭镇湧谭村采风时发现该村的“蔡开有公祠堂”面临修整。应该说修整是好事,可惜的是细看下来,准备修整所使用的木材等建筑材料和原有的材料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全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文化底蕴。希望有关部门能介入该村的祠堂修整,好好地保护好这即将“消失”的祠堂……

    祠堂外观看着挺朴素的,门前堆了很多即将用于修整的材料,这些材料嘛很一般

      走近祠堂,细看就发现祠堂原有的这些木雕真是精美极了,雕刻的工艺也非常的精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15:19 , Processed in 0.1028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