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9|回复: 0

姚惠强 守护500年历史姚家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6 12:27
  • 签到天数: 376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2-1 16: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氏后人自觉设法保护 盼有人出资修缮
    广东惠州惠城区桥西街道金带南街24号的一个小门上,“姚家祠”这三个黄底红色的字,在一片老房子中显得簇新而醒目。这是56岁的姚惠强自己掏钱制作的,按他的说法这是“投石问路”,希望引起政府重视并好好保护姚家祠。

    根据姚家族谱记载,姚家祠建于明代1495年前后,占地约七八十平方米,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清代惠州城图上也明确标有“姚家祠”。上世纪50年代,姚家祠收归国有。虽然产权并不在姚氏族人手中,但住在旁边的姚惠强一直想法设法保护姚家祠。
    姚家祠是明代建筑物
    从金带南街24号的小门往里走约60米,就能看到姚家祠。姚家祠屋顶两端向上翘,中间有一个八卦图,屋檐的翠绿色琉璃瓦脱落了不少,两侧的青砖墙体有些裂痕。由于租户锁起了院子里的门,记者未能进去。从外往里看,院子里建了两间小屋,进入姚家祠正屋仅剩下一条小路,依稀可看到姚家祠里面也被分割了,屋檐下还搭了个阳台,晾晒着衣服,外墙还挂着一台空调外机。
    姚惠强就住在姚家祠旁边,每天进出都会经过姚家祠。看着姚家祠一天天衰败,他心痛不已。姚惠强是姚氏二十一世后人,也是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姚祥(1461-1510)的后人。姚祥,字应龙,明代归善人,历任新喻知县、沛县知县,升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姚惠强告诉记者,姚祥当官后,就在当时的方山后面,即如今的金带南街买了很大一块地,姚家族人在此建房居住。“根据姚氏族谱记载,姚祥是姚氏5世,如今位于金带街24号的姚家祠就是姚祥主持而建的,至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姚惠强说,十几年前,惠州博物馆的学者曾来姚家祠看过,从地板铺设的红沙岩确认姚家祠是明代建筑物。
    四处收集有关资料
    姚惠强告诉记者,解放前姚家祠还挂有姚祥的画像,并有姚氏族谱。姚氏族人每逢添丁都会到这里上灯,白喜事则来打斋,过年还会祭拜先祖。上世纪50年代,姚家祠收归国有变身公房,其中一半后来作为拆迁补偿给了私人。姚惠强说,他从小就听族人提起过姚氏家族的历史和姚家祠的故事,也因此萌生了要好好保护姚家祠的想法。
    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姚家祠虽然在产权上不属于姚氏族人,但在它在精神上是属于我们的。”姚惠强开始利用空余时间收集有关姚家祠以及姚氏家族名人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跟惠东、惠城姚氏宗亲的交流中,姚惠强收集到了姚氏一世至二十世族谱资料,对姚家祠和姚氏族人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姚惠强还开始到图书馆、博物馆查看资料,收集信息。今年,姚惠强在一幅清代惠州城图上看到“姚家祠”,地图上标示的姚家祠和现在位置一致。几个月前,姚惠强就花钱做了“姚家祠”几个字,挂在金带南街24号的小门上。
    想成立姚氏宗亲会
    “姚家祠”几个打字挂出来后,吸引了一些人过来参观。姚惠强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起姚家祠的历史和姚家名人。不过,姚惠强更希望以此引起政府的重视。“毕竟单凭我一人之力,难以为继。”姚惠强说。
    姚惠强年轻时是个体户,1985年开了间皮鞋店。或许是受制作皮鞋使用的胶水的有害成分的影响,他的儿子出生就不健康。几年后,姚惠强关闭了皮鞋店,专心照顾儿子。如今姚惠强的儿子24岁了,但穿衣、洗澡、上厕所都要人照顾。妻子则在外打工赚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尽管如此,姚惠强多年来仍坚持为保护姚家祠而奔波。据姚惠强估计,姚祥后人有好几千人,在香港、东莞、惠东、博罗、惠城都有分支。“我们准备在惠州区域成立姚氏宗亲会,努力用各种办法好好保护姚家祠。”姚惠强说,他最盼望的就是政府能把姚家祠的产权给回姚氏族人,然后由族人出资修缮,虽然知道这样的希望很渺茫,但他仍会继续为此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8-25 05:46 , Processed in 0.1011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