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6|回复: 2

专访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前大使姚培生:中哈合作 民心共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31
  • 签到天数: 333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12 16: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访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前大使姚培生:中哈合作 民心共融
    2014年12月12日13:12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姚培生(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2月12日电(杨芳 刘昶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4日开始年内最后一次出访,首站就是哈萨克斯坦。此次哈萨克斯坦之行是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首访,也是自2008年以来,中国总理时隔6年再次访问这一中亚国家。
        李克强此次访问哈萨克斯坦有何意义?中哈两国将在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哪些新进展?人民网记者就此专访了我国驻哈萨克斯坦前大使姚培生。
        中哈物流互通开启“新章程”
        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23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举行,驻哈萨克斯坦前大使姚培生作为重要嘉宾出席招待会。在招待会上,姚培生对人民网记者说,中哈两国已经在物流互通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实质性成果,这必将会推动两国贸易的畅通发展以及两国人民的密切往来。
        他预计,李克强总理的此次出访,双方将会在两国发展关系进一步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签订相关文件。
        回顾历史,姚培生发现,我国一直以来很重视和欧洲以及中亚国家的交通物流发展,而中哈建交20多年来积淀下了夯实的基础。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高速铁路将于今年年底全线开通,这些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进一步地推动了两国的物质贸易流动。
        李克强总理的此次访问将进行中哈两国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两国高层领导人的此次会议一定不会让道路交通物流的发展止步于此。沟通两国的道路交通建设也将开启新的章程。
        中哈合作注入“新动力”
        姚培生还指出, 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独联体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共建的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陆地边界线上第一个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心,也是目前中国唯一跨境经济合作区。
        “今后两国的政策制定,包括此次李克强访问时进行的意见交换和协议签订,都应该最大限度的简化两国人员来往程序,包括签证等实际问题的推动解决都会很大程度上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以及民心的共融交流。”姚培生表示。
        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不仅将出席中哈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还将在两国企业家委员会活动上致辞,见证两国签署约30份合作文件,总金额有望超百亿美元。
        上合组织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盛世良认为,李克强总理此访体现了中方对中哈友好的高度重视,商业大单的签署会为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哈民心共融“新起点”
        姚培生在总结两国外交合作的进展时说:“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高铁、连云港的物流转运平台,以及已经开通的霍尔果斯至阿腾科里铁路等设施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成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进展;而政策、贸易、民心等都是看不见的东西,虽然无法量化,但就两国的切身利益来说,也必将在日后更加快速地进步。”
        两国的民心共融是基于文化认同的成果,而文化的互通了解又必须以经济的共生为基础。2012年中国公民赴哈约18.5万人次,哈萨克斯坦公民来华达49.1万人次,中国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4所孔子学院。双方还经常举办文化日、电影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9月23日接待来访的哈萨克斯坦国防部部长艾哈迈托夫曾表示:“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扩大向西开放。中方愿同哈方加强包括防务安全在内的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姚培生表示,促进两国经济互通有无,推动两国人民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友谊,这符合两国长远发展目标。李克强总理的此次出访也会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中哈民心共融新起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12 21: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什么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31
  • 签到天数: 333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09: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家走出的驻外大使姚培生


    【信息时间:2012-5-28  
    余非常
    姚培生,1945年生,太仓浏河镇浏南村的一位农家子弟。在浏河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取北京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系。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外交部工作。1973年派往我国驻苏联大使馆任翻译。1977年提升任一等秘书。1986年任中苏边界谈判团办公室主任。1991年任外交部欧亚司司长。1994年任吉尔吉斯共和国大使。1999年任拉脱维亚共和国大使。2000年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2003年任乌克兰共和国大使。2005年8月回外交部工作,10月退休。人虽退休,但仍在为外事工作操劳,笔耕不辍,正在积极撰写中苏边界谈判回忆录。他把一生献给了我国的外交事业。
    在任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办公室主任时,六年谈判,坚持立场、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边界问题在谈判原则双方确立后,两方在地图上作业很多,但是为做到心中有数,姚培生和其他几位同志在中苏边界做了较长时间的实地勘查。中国与苏联长达七千多公里的陆上边界线上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爬雪山、过荒漠、住草原、急流……通过有证据的资料,与唇枪舌剑的谈判,胜利完成了签订中苏边界协议,缓和了紧张局势,为中苏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任吉尔吉斯共和国大使时,江泽民总书记于1996年访问该国,姚培生参加了江总书记、钱其琛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吉尔杰斯总统阿卡耶夫的会谈,取得了完满成功。江总书记对姚大使的工作十分满意。
    这位农家走出的驻外大使,始终保持勤劳朴素踏实的农民本色。父亲姚家贤原是上海一化工仓库保管员,1954年入党的老党员。1960年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他为国分忧,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回乡务农。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广大农民战天斗地,共度灾荒。母亲姚阿金,是位勤劳节俭、心地善良的农妇。世俗的观点总认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姚培生家人没沾上他多少好处。别的不说,就他家的住房而言,那规模、格局在全村中只能算中等偏下。姚培生每次回家,从不愿惊动当地的干部,对官场上应酬他不感兴趣。可每次回家都忘不了看望村里的父老乡亲,串个门、聊会天,他挺愿意。七十年代回家时带回只电视机,这可是稀罕物,在客厅里放好了凳子,请大家来看。热天,他父亲索性把电视机放在晒场上,大家带了凳子、携幼带小一起看,乐在其中。
    前些年我有位学生王学雷,和村里几位同伴一起到北京旅游。他与姚培生是同村人,受其父母之托,到姚培生家里去了一次。王学雷讲:“有点出乎意料,我见到他家的住房还抵不上我们浏河地区一套中套商品房。屋内的装修也一般。在我去他家的当天傍晚,他骑了一辆旧自行车到我们住的招待所来看望大家。我挺惊奇地对他说‘你怎么骑车?’‘骑车好,我们的副部长有时还骑车上下班呢!’他非常坦然地回答我。”
    姚培生1958年秋进浏河中学,从初一读到高中毕业,一直如饥似渴地勤奋学习,其中特别爱好俄语。他庆幸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俄语老师,而且是从初一教到高中毕业。这位老师叫洪文炳,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教学认真负责,耐心地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发音,细心地指导他们如何学习语法、如何有毅力地积累单词。更难能可贵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得生动活泼,兴趣来了,还兴致勃勃地唱起了《红莓花儿开》、《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苏联歌曲,学生们听得入了迷。洪老师还常到学生宿舍与学生们聊天。1960、1961年困难时期,大家饿得肚子咕咕叫,他与学生们都用俄语讲“面包、奶油会有的!”于是大家开怀大笑,充满着乐观。许多学生都爱上了俄语。姚培生在作文《我的志愿》中写:“我要学好俄语,以后考大学俄语系,长大后做出色的外交官。”果然实现了他的志愿。■
         (作者单位:太仓市浏河中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6 04:05 , Processed in 0.1009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