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缘德:十年至爱“桃花美女”
收藏家:姚缘德 收藏品种:民国年间“桃花美女”系列瓷器 收藏年限:10余年 收藏心得:收“桃花美女”瓷,入“花下人边”景,品“彼时彼人”境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记者/洪晓燕 唐代诗人崔护在其著名的《题都城南庄》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的白描自不难体会,时隔一年,景色如旧而美人未见。但要将此中意境收藏,且跨越时空,却并非人人能够做到。 沪上藏家姚缘德,却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位。他10余年来收藏的近200件成大小系列的民国“桃花美女”瓷,不仅将“人面桃花”一并收罗,而且还实现其收“桃花美女”瓷,入“花下人边”景,品“彼时彼人”境,“三味合一”的宿愿。 来自民间的诱惑 众所周知,与官窑瓷器相比,中国历代民窑瓷器更注重情趣。民国期间盛极一时的“桃花美女”彩瓷纹饰当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姚缘德回忆,对“桃花美女”最初的印象来自家中祖传的糖缸。“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件物品,自奶奶爷爷辈代代相传而下。家中完全没有人注意它,但我却觉得上面的人物景色颇有一番韵味。”由于从小就有印象,当1998年姚缘德出差至沈阳,在故宫边的小摊上“邂逅”一把精美的“桃花美女”壶时,他毫不犹豫就掏出了500元将其买下。 “当时也考虑到自己在收藏方面没有经验,买儿时记忆中的‘桃花美女’瓷器就比较放心。”同时又因其价格不高,相对于其他品种的瓷器藏家,他以较低的投入换来了非常完整的“系列大满贯”。 目前姚缘德买入最贵的“桃花美女”瓷器为一只汤锅,价值1万元。然而遗憾的是,在一次擦拭过程中,该汤锅被不慎敲裂,虽说后来被小心地粘好,但是由于品相的完整度被破坏,价值惨遭“腰斩”。“其实最心疼的不是价值低了,而是瓷器的画面被破坏了,此中意境也随之模糊了。”即便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回忆起来姚缘德的语气中还是充满痛惜之情。 实用性为其最大特点 作为民国瓷器的典型代表,“桃花美女”的最大特点无疑在于其实用性及平民化。民国前的官窑瓷大部分按照帝王的喜好进行生产,以装饰瓷为主,配以山水及花鸟图。而“桃花美女”则正好相反,基本上都是日用瓷。“大到将军瓶、天球瓶,小到胭脂盒、鸟食缸,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姚缘德称只要能想到的功能性器皿,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文房四宝类的,“桃花美女”可以说都涵盖了。 然而正是由于当时“桃花美女”瓷的“亲民”,许多刚出师的画匠都把绘制该类器皿当作“练手”,导致如今存世的大师级精品非常之少。“在一些人看来,如果说青花瓷是‘阳春白雪’,那‘桃花美女’瓷自然是‘下里巴人’了。名人名家受此影响,画得就比较少,这也导致了它整体价位的下降。” 不过本就作为兴趣进行收藏的姚缘德认为,‘桃花美女’瓷毕竟在器型、绘画、用色以及人物情态反映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大众审美意识和生活理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具备一定艺术造诣的,“这从这两年坊间对‘桃花美女’瓷收藏的不断升温也可窥得一斑。” 价格低但增值空间看好 从收藏角度讲,产自民国年代的“桃花美女”瓷因存世时间未及百年,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古玩藏品。但据姚缘德介绍,由于在文革“反四旧”期间,被当作是首要的腐朽之物大量销毁,如今做工考究的“桃花美女”的行情开始紧俏,“大量赝品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事实上,我在几年前以百余元价格入手的藏品,现在翻到上千元是很正常的。”有专家认为,“桃花美女”瓷今后的价值将以每年至少50%递增。 而在姚缘德眼中,“桃花美女”纹饰作为当时社会环境下一种固定的彩绘模式,尽管缺乏同时代文人浅绛彩瓷画的雅致,但作为民间大众化的瓷器纹饰,也不乏装饰美,具备收藏价值。“特别是以近代‘桃花美女’瓷绘名家罗仲林、唐子帧、唐亿生、余远生等为代表的民窑画匠,他们孜孜不倦精心制作的‘桃花美女’彩瓷,是毋庸置疑的宝贵文化遗产。” 对于同样有兴致收藏该类瓷器的爱好者,姚缘德建议,主要从是否有日用瓷的陈旧感、是否有该种器皿类型釉色的光泽度、画意的准确性及清晰度、瓷胎的光泽度以及颜料的使用这六大方面进行鉴别。 比如最常见的,赝品的做工往往粗糙,线条不流畅,有停顿感。画中人物,形体比例失调,所绘头发画技粗糙“发闷”,不如真品松软;美人脸面的五官描绘有现代感,不如真品略带写意。 此外,“桃花美女”纹饰瓷器,几乎都有落款,除了作者姓名,还写下地点。例如“画于珠山客次”,珠山位于景德镇,也是景德镇的代称;“画于珠山客次”说明这件作品出自景德镇艺匠之手。这些细节都需稍加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