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6|回复: 1

《 走访关中帝王陵》之汉惠帝陵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3-2 20: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走访关中帝王陵》之汉惠帝陵
    分享到:

      李凤兰和孙有录在残余的安陵邑城墙下谈论白庙村丰富的历史文化。
      白庙村文物保护协会立的“班府汉书楼遗址”保护碑。
    南望汉惠帝陵。

    【陵主档案】
    为仁义不做皇上
    汉朝第二任皇帝惠帝刘盈,为刘邦次子,高后吕雉所生。根据《史记》记载,虽然刘邦的爱姬戚夫人曾依仗皇帝的宠爱,想让自己所生的儿子如意顶掉刘盈的太子地位,但刘盈并不介意。汉高祖12年,即公元前195年,刘邦寿终,实权落在吕后手中。她把赵王如意骗入宫中要下毒手,刘盈得知,与如意形影不离,使吕后无从下手。一日清晨,刘盈要出外打猎,如意年少贪睡叫不醒,刘盈便独自出门。吕后趁这一机会毒死了如意。不久,刘盈又看到被吕后断手足、挖眼珠、成了聋哑人的戚夫人,愤怒地对吕后说:“这不是人所能干出的事。太后干出这样的事,我作为太后的儿子,无法统治天下。”于是再也不听政了。由于抑郁寡欢,汉惠帝7年,即公元前188年,年仅23岁的刘盈病故。
    【帝陵写真】
    游人不断的帝陵
    汉惠帝刘盈的安陵,位于渭河北原上的渭城区正阳街道白庙村南。陵北有条宽展的大路与北边的“五陵原旅游路”相连。
    记者8月1日前往,覆斗状的惠帝陵崛起田野中。封土周围地势起伏不一。封土周边植满树木。封土之上只有青草。陵的北面露出两条1米宽的黄土,平行着直通陵顶,当时被游人踩掉了植被;陵的东北角和西北角,也各有一条登顶小道。陵北面有陕西省人民政府2011年5月立的国务院2001年公布安陵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碑西南土台上为当地群众建的保护亭。陵南边,还有一块陕西省人民政府立的国务院2001年公布安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但立碑时间为2007年。其不远处,有一块躺倒在草丛中的水泥碑,系咸阳市人民政府1981年立的汉惠帝刘盈安陵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远望陵顶像一个平面,登上陵顶才发现,中间还是略有隆起,只是没有其他地方坡度大。
    虽然惠帝陵游人不多,但三三两两游人不断。
    不知什么原因,封土西和南侧大片的草被烧焦。
    【守陵之人】
    “我们是班固的后人”
    昔日的汉安陵邑范围内,今日只有渭城区正阳街道白庙一个村。汉朝时,曾有许多达官贵族住在安陵陵邑,但白庙村的人似乎只对写了《汉书》的班固一家感兴趣,而且有传说,村里有班家的后人。
    “班固在这里写《汉书》”
    目前在地面能看到的安陵邑建筑就是东、西两侧的城墙残垣。
    《后汉书·班彪列传》记载,班固父亲班彪为“扶风安陵人也”。
    白庙村里有许多关于班氏家族居住地的传说。
    “传说班固就在那住过。我村人把那叫楼台,就是班固写《汉书》的楼阁遗址。前些年,曾出土清代康熙年间立的‘班氏故园’石碑。”8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73岁孙有录指着白庙北村南边一突兀的土台说。
    75岁李树森告诉记者, 解放初期,他哥在楼台南边建新房,打墙取土形成一条小沟,结果有了积水后陷下去很深,露出长约30厘米、厚约10厘米、宽20厘米左右的砖。
    68岁李凤兰说,白庙中村北边,地形隆起,像马鞍,当地人把这地方叫马鞍桥。当地传说,班固弟班超起初帮班固抄《汉书》书稿,他感觉没意思,认为张骞赴西域开拓丝绸之路才是大丈夫该做的事,于是他在西域呆了30多年,其间回来了几次。有一次班超从西域回到安陵邑,下马把马鞍掉到马鞍桥,就形成了马鞍样的地形。班超走时朝廷给他派了36个人,返回时带回来36位歌女、36头骆驼、36头羚羊,36只鹿等等,在安陵邑里建了西域风情园。
    “那锅银子应当为班家所埋”
    白庙村 74岁姬世华告诉记者,当地有传说白庙村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人,解放前这里的姬姓还到周陵祭典,但也有人说他们是班固的后代。
    这种说法没有更详细的故事。
    “白庙村主要是姬、李、姚3家,也来得早。传说我姓李的老祖先和班家有关系,是一个老祖先。” 84岁李宜君说。
    关于李姓和班姓的关系,李凤兰告诉记者,传说班固的后裔班德武在南方做生意,犯案了,朝廷要一晚上把班家人杀完。班家免死牌都不起作用了。这里的班家人一部分跑了,一部分一晚上都改姓李。如今在楼台南边有条沟叫李家壕,在班氏旧居范围内。班氏旧居有李家壕,李姓很可能和班姓有关系。李家壕出土过一锅银子。为这锅银子,还闹出了十命案。
    这十命案,经过长期演绎,有不同版本。其大意为,民国初年,一姚姓兄弟俩到李家壕取土,挖出一锅银子。一天,姚家媳妇和一李姓媳妇相遇。李姓媳妇认为姚家挖走了他们祖上的银子,心里不舒坦,话中带刺,因此两人发生口角。由此两家结怨,互相找人各杀了对方两人,官府在办案过程中,又死了6人。
    李凤兰推测,那锅银子,应当为班家当年所埋。
    据悉,外省的班家后裔,曾到班固墓所在地扶风县寻找班家后裔,一无所获。至于白庙村现在有否班家后人,没有肯定的证据。但白庙村许多人继承了重视历史文化的传统。
    不准在陵上踅摸
    白庙南村姬新昌告诉记者,解放前,白庙村有24个“大礼帽”,就是白庙村里的能人,也叫礼帽客。村里有红白喜事或其他事,由他们出面主持或交涉解决。
    白庙南村71岁姬世会说,这些村里的能人,当时非常重视对安陵的保护,没有人敢破坏冢,所以安陵保护得好得很,棱棱角角都齐整。一天,他的11大姬玉亭、岳父李治顺和门中哥姬世贤到大冢跟前,见有两个人在陵上不知踅摸啥。当时他们三人都属于村里的能人,经常负责处理村民间的事务。他们把那两人逮住,送到咸阳县府。 由于村人把陵看管得好,不准人在陵上乱踅摸,冢上草旺,野生小蒜多,因此地软也多。他小时候就在陵上割过草。
    孙有录回忆,过去人生活条件差,拿地软改善生活。地软和豆腐、粉条一拌,包地软包子很香。他小时候跟着大人提着笼到安陵上拾过地软。下两三天雨以后,地软就长大了。有时一次能拾半笼。一般一顿吃不完,淘净晒干,吃的时候再泡。
    老支书让知青楼移开百米
    “我村老书记李德元生前很早就有很强的保护文物意识。”李凤兰说,解放初,西北大学教授史念海来到白庙村,告诉李德元,在白庙北村西边,有个地下古迹,有许多重要的文物,轻易不要把这个打开。
    但有几家井跟这个地下建筑相通。李德元说,井不能开,再不能叫啥遗失。他让群众用废弃的石磨扇子盖住井口。
    孙有录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铁道部咸阳建厂工程局的知青下乡插队到白庙村。起初知青分住在村民家, 1972年为了让30多名知青集中居住,建厂局派人在楼台附近盖楼,结果打地基时挖出大砖。
    “李德元见状,让知青楼往北移到相距100米的村里。”李凤兰说,过去白庙村上马石、拴马桩、石墩等很多,李德元说这都是国家的宝贝,让村民保护好,不要损坏,也不要卖掉。 现年84岁老村主任李宜君也重视文化保护,上世纪90年代,群众修渠挖出一个文物,李宜君看后立即给文物局打电话,文物局来人将其拉走。
    不惜钱财保护文物
    “由于一度出现盗墓现象,甚至盗墓贼塌死到盗洞里,白庙村村民成立了文物保护协会。”姬世会说。
    安陵白庙村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孙有录告诉记者,协会于2002年成立后,首先修建了安陵保护亭和两个狮子,然后逐渐立了班府汉书楼、姚期寨姚府、西域花园等遗址保护碑和安陵邑东、西城墙保护碑等,进行文物保护宣传。
    喜爱文艺的62岁姬世文应邀编排小戏,宣传文物保护知识。
    除了进行宣传外,他们还用尺子测量了陵邑城墙长宽,组织群众轮流夜间巡逻。参与巡逻的村民达到200多人。在协会成立的头半年时间里,他们发现盗墓现象11起,缴获盗墓贼手机1部、手电12个、蛇皮袋18条,回填新老盗洞6个。“我们每月开例会,商讨工作。娘家在白庙村的第一任会长李凤兰把神费扎咧。”孙有录说 。
    白庙村 75岁姬世奇说,李凤兰对大圆周围文化很重视,成天叫这个,叫那个,了解、收集材料。
    “协会的会员巡逻等保护文物不但没有报酬,还往里贴钱。” 姬世会透露。
    孙有录告诉记者,建亭子、立碑等,大概花了3万多元,村里群众捐了不到两万元,剩下是李凤兰设法解决的。李凤兰为文物保护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往里贴。有时协会开个会,写个标语,没有钱,李凤兰就自己出钱。
    白庙人的念想
    回忆起昔日人们对帝陵等文物的破坏,白庙许多人很痛心。
    孙有录清楚地记得,他十几岁时,安陵邑北边城墙有一人多高,他经常往上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平整土地、搜肥时,把城墙挖得不像样咧。
    在姬世会记忆里,惠帝陵过去是缓坡下来,1958年搜肥运动,挖冢上的土当肥料给地里倒,后来平整土地也往陵跟前挖,使陵下方出现土坎。1953年开始有人在冢上开荒种地,一直种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孙有录说,“文革”期间,有单位在安陵打靶,把靶标立在封土上。
    “如今国家在文物保护上宣传做得好,也管得严,盗墓等破坏文物现象很少了。”李凤兰说。
    “现在文物部门在安陵周围安的有监控器,不用保护协会的村民巡逻值班了。”姬世会说。
    “我们现在虽然不组织巡逻,但对文物依然关心,平时注意留心安陵邑城墙、古建遗址的保护。” 孙有录说,村民多人 有文保员证,平常不定期在周围看看。谁挖出文物,他们就去查看、保护。 把文物保护好,有利当地的发展。以后万一有个啥机会,咱文物在,就可以利用。
    姬世文说,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伯父姬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曾念叨过,咱这地方人,啥时候能吃上这个大皇冢的利。
    为班固叫屈
    “我早就建议,在我村把班固博物馆办起来。”李凤兰告诉记者, 班家出了好多人才,班彪、班固、班超不提,班固的妹妹班昭,为东汉史学家,和马续共同续撰了班固未完成的《汉书》;班固的姑祖母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系西汉女辞赋家;班超之子班勇, 西汉将领。可见班家在子女教育方面做得好。建博物馆可用内容多,除了班彪、班固、班昭等共同完成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班勇撰写的《西域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记述西域民族和中亚各国情况的重要文献。过去有外地的班家后裔来寻根问祖,有的人不知道古代的右扶风包含现在的白庙村,一听说扶风,就让到现在的扶风县去找。
    韩城有关《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纪念建筑让李凤兰眼红,她认为,班氏家族也很了不起,应当在白庙建一个博物馆。
    曾担任咸阳县文化馆馆长的白庙村退休教师陈文立生前也呼吁建立班固纪念馆。他认为这不仅能展示班氏家族在我国史学领域和开通丝绸之路方面的贡献以及他们的爱国奉献、开拓进取精神,而且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团结海内外华人、促进文明建设都将发挥作用。

    【与陵为邻】
    “陕西八大怪 ”
    据传起源五陵原
    “陕西八大怪 ”知道的人多,但就是咱老陕,一般光知道乃8句顺口溜。近日,记者在咸阳五陵原采访时,听到此地人关于“陕西八大怪 ”起源的传说段子。
    “坐着腰疼”
    老家在安陵南傍渭城区窑店街道窑店村的退休干部龚西海告诉记者,五陵原位于咸阳市北原上,西头在兴平市茂陵,东头在渭城区阳陵,东西长约40公里,因西汉在这中间的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建有陵邑,故名“五陵原”。
    娘家在安陵北岸子渭城区正阳街道白庙村的 68岁李凤兰听到这样的传说,当年在这一坨建城时,因为活重,又没肉吃,役夫们饭量大,嫌用小碗要盛好几回太麻烦,用的碗越来越大,最后用跟盆一样的大老碗吃饭。因为细面不耐饥,而且做起来慢,工地厨师就将面做得又宽又长又厚,样子就像皮带。这面长咧,人坐着吃搅不开,站着吃又嫌累,役夫们就圪蹴(蹲)到板凳上吃。这样慢慢形成咧盆碗分不开、面条像皮带、板凳不坐蹲起来的习惯。
    龚西海认为, 面能擀得又筋又长,关键是关中麦的质量好。过去端老碗圪蹴门口吃饭是这一带人的习惯。圪蹴习惯了,坐着不舒服。前一段,他和一战友坐在咸阳湖畔板凳上聊。战友说,你叫我圪蹴上,坐着腰疼。
    让吕后开口的锅盔
    白庙村 71岁姬世会提出了个问题,安陵修得比高祖刘邦长陵还大,他娃咋能比他爸的陵园大?因为吕后就惠帝这一个儿,把娃死咧,伤心得很,她又掌权着呢,所以给她娃把墓修得好得很。
    李凤兰说,传说吕后不光是给儿子把坟修得好,而且三天到安陵来一小祭,十天来一大祭。当时吕后心里难过,啥都不想吃,陪同的大臣问安陵大圆的厨师有啥好吃的。一厨师就想到当地人爱吃的饦饦馍。他思量,这馍虽然好吃,但吕后肯定见过,只有把这馍做成吕后没有见过的样子,她才有可能吃。于是就把馍烙得大得很,起了个名叫锅盔。吕后见了很好奇,说:“这馍就像锅盖。”于是尝了一口。不想吃饭的吕后竟然开口吃了锅盔,“烙的锅盔像锅盖”一下出了名,人们都模仿着烙像锅盖一样的大锅盔。
    “打死都不给外地人”
    白庙村 75岁李树森、73岁孙有录等告诉记者, 汉代在这一坨建陵邑时,把关东的贵族富豪迁来,因此陵邑里住过很多官宦。“冯唐易老”的西汉大臣冯唐、以敢于直谏出名的汉太常袁盎、王昭君出塞前汉朝宫中画家陈敞等都为安陵邑人。白庙村姚姓人就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姚旗的后人。以前这里就叫姚期寨。姚家在村附近建了许多庙,其中有一庙是拿白灰粉刷的。过去这儿是个交通要道,过路的客商很多,因此人们就把这个村叫白庙村。
    李凤兰说, 由于古代这儿住的是高官贵族,看不起其他地方的人,嫁女都在附近,不远嫁。传说姚家有个女子在京城念书,回来领个男同学,是杭州人,要跟这位同学。她爸说:哪怕把这女子打死都不给外地人。但女子死活要跟她同学,最后她爸虽然同意女子和那个同学结婚,但不能走,给女子在村里买了个庄子,就住在村里。“姑娘不对外”由此传出去。
    “不同地方有不同传说”
    李凤兰说,传说惠帝因对吕后不满,不理朝政,整天听歌寻欢。建安陵邑时,吕后以为惠帝爱听歌,不光迁来了些富豪,还从关东迁来5000户倡游乐人,整天演啁戏。啁就是声音嘈杂的意思,因此安陵邑也叫“女啁陵”。这些艺人落户这里,后裔熏陶得也会唱戏,以后就发展成秦腔。过去白庙村经常唱戏,闹得大圆里人都来白庙看戏。白庙村大人碎娃出来都唱戏。她小时候都上过台子,上学时,一到星期天就跑安陵封土高头去唱戏,现在还会唱100多个选段。
    李凤兰认为,这一带建城早,所以历史悠久,有些文化发起的东西也早。她碎时候就爱听老人讲故事,还听过陕西八大怪中的其他几怪传说的故事。
    长陵北岸子正阳街道怡魏村69岁魏诚和说,不同地方对陕西八大怪有不同的说法,传说故事也不一样。
    【专家考证】
    “意外”背后的争议
    在惠帝刘盈陵西边约200多米处有一上半截封土像被铲掉的大冢。8月9日,记者二次到安陵采访时,看到的石碑上写着“汉孝惠皇后陵”。这与西汉帝、后陵的排布规律为“帝西后东”之说正好相反。有专家称这是“意外”。果真是意外吗?
    吕后陵也曾被认为在西边
    实际上对于长陵,也有人把西边的陵看做高后吕雉的陵,而把东边的陵认为是高祖刘邦的陵。
    清朝陕西巡抚毕沅曾在东边的陵下立“汉高祖长陵”碑。
    长陵北边渭城区正阳街道怡魏村81岁董充民告诉记者,过去长陵两个陵封土南都有碑子,东边陵的碑子多。
    长陵东北正阳街道马家堡村86岁严世忠回忆,解放前,东边陵立了六七通石碑,后来有的被人砸了,有的被抬走做门墩、打胡基用的捶背石。解放后重新立了碑,起初还是说东边的为汉高祖陵,后来改西边为汉高祖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学理说,长陵东边墓前边过去石碑多,是搞错了,误作为高祖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认为,毕沅把长陵帝、后陵墓弄颠倒了。刘庆柱的依据是,1600年前南朝宋国的裴骃在对《史记·外戚世家》做《集解》时引用西晋文学家潘岳《关中记》的“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之语。
    毕沅在《关中胜迹图志》一书中谈到长陵帝后陵位置时,只引用了《关中记》此语,但不知为什么立的碑却相反,会否是下面施工人员立乱了?
    “后陵在西的还多”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0年出版的《西汉帝陵钻探调查报告》称,潘岳著《关中记》时,距西汉已四五百年,记载失误不是没有可能,而且确把有的陵墓弄颠倒。对《关中记》的记载要持审慎态度。
    该报告提出,长陵东边陵墓封土周围陪葬坑比较密集,而西边陵墓周围几乎未发现陪葬坑。东边陵墓的东墓道正对陵园的东门,西边陵墓东墓道则没有正对东门。综合有关情况,他们认为,东边的是高祖陵墓,西边的是吕后陵墓。安陵和长陵的建制几近相同。咸阳原上的9座西汉帝王陵,就有6座属于“帝东后西”,仅有景帝阳陵、哀帝义陵为“帝西后东”,平帝康陵后陵位置不明确。所以,“帝西后东”是西汉帝陵的主要模式。凡属“帝东后西”之制的,后陵一般位于帝陵的西北方;属于“帝西后东”之制的,后陵均位于帝陵的东北方。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文帝霸陵、宣帝杜陵,皇后陵均位于帝陵东南,这同咸阳原上西汉诸陵的布局正好相反,说明陵墓的总体规划是以汉长安城为中心,作为对称布局,如果将这两座陵墓反过来置于咸阳原上,其帝、后陵的位置正好也是“帝东后西”。这说明“帝东后西”之制是西汉帝陵流行的模式。
    按照此报告的说法,安陵并非一些专家认为的“意外”。
    帝后陵位置不是“东西”
    咸阳市考古所所长岳起认为,无论是“帝西后东”还是“帝东后西”的观点,都是不太科学的,不能完全概括西汉帝、后陵的分布规律。实际上有的皇后陵在东,有的在西。
    这就是说,西汉帝、后陵的位置,不是东、西的问题。
    从方向上无法区分帝、后陵,能否根据封土的大小来区分?根据《西汉帝陵钻探调查报告》,安陵里惠帝陵的封土东西长163~167米,南北长139~142米,高28米;皇后张嫣的陵封土要比惠帝陵封土小得多,无论东西还是南北边长,都只有六七十米,很好区别。但长陵里,东西两陵的封土大小很相似,东边陵的封土东西长164~166米,南北宽132~134米,高24.6米;西边陵的封土东西长162~164,南北宽134米,高24.5米。 两陵大小相差无几,很难以此区分帝、后陵。
    岳起告诉记者, 理论上应该是帝陵的封土大,但因为现存封土经过历代修复及其他影响产生变化,和当时大小不一样了,所以不能拿这个作唯一标准来判断陵墓级别高低,也不能仅凭此识别帝陵、后陵。实际上西汉帝陵的规律为,帝陵居中,后陵居侧。这其中,不是指在中间的意思,而是陵园以帝陵为中心来规划后陵、陵邑、陪葬墓、丛葬坑等等。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西汉帝陵考古队队长焦南峰说, 改西边陵为高祖陵,东边的为吕后陵,一个是有一些文献记载,一个是西边的陵在陵园的中轴线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2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04:05 , Processed in 0.1116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