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5|回复: 0

跟着姚部长的《不语禅》,读懂八大山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2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18 10: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跟着姚部长的《不语禅》,读懂八大山人大兴学习之风2015-08-17 11:01:14


      清初画坛上有四个很有名的和尚画家:石涛、弘仁、髡残,还有一个,就是八大,史称“四大画僧”,八大为四僧之冠,是最厉害的一个。八大山人的知名度很高,可清晰度不够,很多人到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参观,多半是稀里糊涂进去,一头雾水出来,根本欣赏不了。
      这是因为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但现在研究八大山人的专家关注的问题,过于冷僻,过于专业。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八大山人,了解八大山人,欣赏八大山人,能跟八大山人对话。复旦大学博士后姚亚平以“不语禅”的态度,写了一本《八大山人作品鉴赏笔记》,值得一读。
      首先,要了解八大山人的作品,必须先了解八大山人的身世。八大山人,俗名朱耷,是明朝宁王朱权后裔,前十九年过着锦衣玉食的优越生活,十九岁那年明朝灭亡,不久父亲去世,朱耷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都是为了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
      其次,要了解八大山人的作品,要从作品的细节入手。姚亚平经过细心的研究,从八大山人的画意和字里字间,探听出许多真消息。比如,朱耷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再比如,他有一个画押写作,很长时间人们一直称它为龟形画押,因为其形状特别像一只乌龟。后来才看出,原来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组成,这恰好是明代最末一个皇帝崇祯自杀的日子,标志着明朝的灭亡。那么这个画押,也就表示对国亡的纪念。
      再者,要了解八大山人的作品,应该把解析、解读、赏析串起来。前辈和时贤在注释、解析和赏析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比较分散,比较零碎,且多半是杂感,很多只是只言片语,尽管很有思想性,很精到,但感受性的多、点评式的多,有感就发,无感跳过。姚亚平这本笔记就比较系统的对八大的绘画、书法、题画诗做了一种串讲,从绘画、诗(特别是题画诗)、书法、款识四方面分门别类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读后觉得胸中沟壑自成,有茅塞顿开之感。
      最后,要了解八大山人的作品,不能忘了八大山人的家国情怀。八大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理解出八大山人通过作品传递出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生活的态度、生命的意义。
      1985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家,“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相信大家通过阅读姚亚平这本书,可以更好地了解八大山人的作品,更好地把这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精神的一个健康基因加以传播和弘扬。(高世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4 04:09 , Processed in 0.1007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