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1|回复: 0

国魂诗笔纪国殇 —— 姚奠中先生抗战诗词赏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35
  • 签到天数: 333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2 10: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1-2 10:08 编辑

    国魂诗笔纪国殇—— 姚奠中先生抗战诗词赏析
    主讲人:梁归智梁归智著名学者,当代红学家,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研究生姚奠中教先生,并私淑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资格。1995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哲学系、2006至2008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文化系、201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教育局任客座教授,2011年在德国七城市讲学。
    已出版《红楼梦探佚》、《大家精要•苏轼》、《大俗小雅:元代文化人心迹追踪》、评批本《三国演义》、评批本《西游记》、《国学•诗情•书韵:姚奠中学术评传》等学术文化著作20余种。在央视《百家讲坛》红学系列节目“红楼六家谈” 中主讲“《红楼梦》的断臂之美”与“曹雪芹的超前之思”。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探佚学”,影响广泛。

    姚奠中先生简介姚奠中先生/摄像闫晓明[size=1em]姚奠中先生是民主革命先驱、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晚年招收的七名研究生之一。姚先生终生以弘扬章太炎先生的人格精神与治学精神为己任,肩负振兴民族和承传文化两副重担,守望中国文化之正脉,在国学教育事业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姚先生作为一个国学家,不仅在小学(文字学)、经学、诸子、文学研究、书法、绘画、篆刻方面造诣深厚,而且在诗词创作方面成就突出[size=1em]。[size=1em]其一生创作的600多首诗词,[size=1em]记叙了现当代的历史,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size=1em],[size=1em]独具风骚[size=1em]。周汝昌称姚先生是“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益通”的通儒,是“学者诗人翰墨师,功深味厚中华境。”
    姚先生是屈指可数的当代鸿儒,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独立、尊严和生命的完整发展。“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是他26岁时制定的办学教条,也是他“知行合一”的真实写照。他胸怀天下,善教播德,集学者、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教育家、寿星于一身。冯其庸盛赞:“姚公为当世太炎先生唯一传薪之人,学深且博,四海仰望。姚公之诗得唐宋之音,继遗山之韵;姚公之书,四体皆精,信笔神游,无半点俗气。谓格高韵古,虽传之千百年后亦神光四溢也。况如姚公今逾百岁,稽之史传,可与之相并者,能得几人哉?”

    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姚奠中先生被迫离开“章氏国学讲习所”,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他参加过抗日游击队,创办过国学讲习班,并在南方各大高校任过教,直到解放胜利。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词,感时抒愤,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忱。[size=1em]姚奠中先生抗战时期诗词姚奠中先生书法作品右联:为国为民九死一生终不悔,兴文兴教千秋绝业赖薪传。左联: 吾其鱼乎思夏后,其为人也想素王泗县感时1938年春,同门柏耐冬等组织抗日游击队,余往参加,赋此。
    儒生流落依戎马,故国飘摇风雨间。一片丹心伤碧水,两行红泪哭青山。梦中沉痛诗和血,觉后凄凉月满圜。志士英雄应即作,从头重整旧江关。

    姚奠中先生画作·忆大别山柏浦雪
    1938年冬,余以时局日坏,无能为力,遂蛰居柏浦,雪中赋此。
    [size=1em]
    风云万里怒,[size=1em]雨雪一朝霏。玉积竹枝亚,[size=1em]寒凝鸣乌稀。山河暂改色,[size=1em]宇宙应重晖。慎履坚冰日,[size=1em]潜龙终可飞。
    姚奠中先生书法作品右联:高举振六翮,卓跞观群书。左联:充海阔天空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一年纪事
    1939年春,追记去年所历。

    去年元旦日,扬鞭驰泗城。泗城胡为者?投笔事戎行。路出朱山麓,振衣陟峥嵘。北风何凛冽,乱云山头横。雁阵斜入云,我马临风鸣。行行莫延伫,趋会诸弟兄①。齐心赴国难,誓辞相慨慷②。一旅虽寡弱,男儿当自强。
    一月来淮上,二月军嘉山。袭敌致战果,黎庶尽腾欢。我留双沟守,函电速邮传。五河忽报警,双沟当其亢。布防相地势,夜巡过前岗。敌退闾阎静,帆樯出港忙。西山疏林暗,东岭落照红。云霞散天际,平波升彩虹。登高一舒展,啸傲对长风。
    三月战声寂,我亦下淮南。原野春寥阔,远水接山岚。校尉良辛苦,士卒如含甘。涧溪劳军处,热手尽欢颜。偶涉大局事,惆怅翻难言③。
    四月来学宫④,我军戍五河。教学且自慰,壮志恨消磨。荆棘塞广路,安得有斧柯!
    五月徐州陷,避地洪泽滨。草色连天碧,荷花千亩新。荒泽同世外,裎褐交野人。不闻炮火 声,不复望烟尘。但见禾稼长,芦苇共蓁蓁。
    七月洪泽水,横流薄我居。望日大风雨, 居民半为鱼。浩浩复漫漫,之彼安河干。再返学宫里,闰月月未阑⑤。同心重相聚,午夜泪沈澜⑥。孤忠徒自苦,直道多艰难!
    九月天气高,敌虏忽临郊。主将同鼠窜, 全军弃城逃⑦!哀哉众黎庶,午夜离故巢。回 首望城关,千家寇火烧。父老亦饮泣,儿女哭 声高。仰望明月天,俯见霜华地,不知夜何 其,但觉如梦寐!
    晓雾隐深谷,再至朱山麓。旭阳射高岩, 木落何簌簌。我心叹已非,空看朱山矗。
    十月返故寓,岁暮雨雪霏。故人久解甲,相 与掩柴扉。殷勤理典籍,钩玄探精微。忽忽日月 逝,前路不可期。无术纾国难,慷慨我心悲!

    【作者自注】
    ①时同门柏耐冬与王亚箴、万拱吾等共组抗日义军,余自柏浦赴之。
    ②《誓辞》为余所作。
    ③柏君率部战明光、管店间极艰苦。两次为中央广播电台报道。而上级统军者反残民自肥,令人恨恨。
    ④余在军无所作为,遂转泗县中学任教。
    ⑤徐州失陷后,敌西进,泗县缓和,泗中复课。
    ⑥柏君等有功见忌,志不得申,遂相率散归。
    ⑦敌偏师攻泗县,安徽六区专员兼五战区第五游击司令孙伯文,未发一枪,弃城而走,泗县沦陷。

    庄周梦蝶图过庄子庙三首 (其三)
    1940年春,余自泗县赴大别山,过蒙城。庄子庙在城东,有“庄周故里”碑,城内东南隅有“漆园”。实则昔之蒙在今商丘;而《括地志》言:“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则固非园也。

    [size=1em]我来谒生庙,怊怅心欲摧。豺狼横九有,中原多奸回[size=1em]。[size=1em]战血生青草,白骨化尘灰。[size=1em]扦敌同所愿,阋墙倍可哀。[size=1em]我欲从生去,去之濠水泯。[size=1em]洪水摧濠梁,猛兽出林来。[size=1em]眇躬何足算,但忧万人灾。[size=1em]感之肠欲断,空殿徒徘徊。姚奠中先生画作·竹绝刘真如
    1940年盛夏,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主委刘真如,邀余相见,以示笼络。余甚鄙之,即以书与绝。爰赋此章寄慨。

    何物刘公子,[size=1em]窃居要路津。[size=1em]胸中无国难,眼底只私恩①。遍野烝黎苦,[size=1em]满朝豺虎尊。[size=1em]谁能屈亮节,趿履向朱门!
    【作者自注】
    ①刘谓余,只要追随他,就前途无量云云。
    1942年河南灾情图过豫南
    1943年秋,余自皖赴渝过豫,闻民谣,感赋。

    跋扈将军挥宝刀,千村万落静悄悄。
    小民不解歌功德,“水旱蝗汤”信口谣①。

    【作者自注】
    ①豫南民谣“水旱蝗汤,百姓遭殃”。汤,汤恩伯。

    姚奠中先生画作·邓尉梅林梦醒
    [size=1em]梦里神州梦里家,
    胡尘弥漫风云惨,
    而今涕泪遍天涯。
    几度梅开树树花。

    1944年冬于白苍山庄

    姚奠中先生画作·雨后苍松/作品摄像闫晓明闻 捷
    [size=1em]1945年8月10日,日寇请降,9月3日签降书。
    夜幕沉沉渐次开, 一天曙色自东来。
    十年泪尽苍生血, 万里江山此日回。




    原文转载自奠中书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4 13:17 , Processed in 0.1000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