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9|回复: 2

古村改造变样 祠堂热闹不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0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4-13 08: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村改造变样 祠堂热闹不变


    日期:[ 2016-04-13]  版次:[ A18版]  版名:[见咩讲咩]   来源:[信息时报]




      建于明朝时期的姚氏大宗祠,已有超过300年的历史。
      头门上精致的木雕。
      象征宗族荣耀的旗杆夹重现在头门前。




      探访杨箕村姚氏大宗祠

      走进广州祠堂系列之二十七

      地址:杨箕村玉虚宫附近

      走访对象:越秀区杨箕村姚氏大宗祠

      □本版撰文/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姚绍燊

      2009年,杨箕村启动城中村改造。1496栋三四层高的握手楼,被改造成15栋高36~42层的电梯房。截至目前,村民们已摇珠分房完毕,有望年内回迁,喜住新居。古村摇身一变的同时,村内四间祠堂(姚、李、秦、梁)也完成了集中迁建,打造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杨箕宗祠文化区。

      建于明朝时期的姚氏大宗祠,迄今已有超过300年历史,是异地重建祠堂中的一个。近日,在姚氏族人19代传人姚绍燊、姚榮亮、姚维彬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座祠堂。

      探访 异地复建的“新”祠堂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姚氏大宗祠,是一座新祠堂——异地复建而成。今年1月27日,村里大摆千人宴庆祠堂入伙,场面盛大。

      祠堂里里外外都十分热闹:祠前广场,村民们或来来往往,或驻足闲谈;祠堂里摆放了几张麻将桌、茶几等用具,有不少村民在此玩乐、聊天。古村落变成新小区,村民们有事没事却依然喜欢往祠堂跑,“没事就过来玩,都是邻居街坊。到清明、端午等,同族人也来这里聚餐。”一名村民说。

      记者从一张旧照片上发现,姚氏大宗祠原本藏身于杨箕小学内,据说当年曾作为体育器材室。复建后,祠堂恢复了历史上的“三进三厅两天井”结构,总占地面积550多平方米。“以前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现在没了偏厅,广场也小了。”村民姚维彬说。

      新姚氏大宗祠看起来十分富贵、气派:鎏金木雕屏风、朱砂漆木牌匾、灰塑挂石柱雕、传统矿物颜料壁画……祠堂还融合了众多的传统工艺元素,头门上的石雕刻画了发财添丁、寿福康宁等传统图案。

      历史 曾用作私塾,后成小学

      姚氏大宗祠是为纪念杨箕、寺右、谭村的姚姓始祖姚礼廷而建,距今已超过300年历史。由这一宗族开枝散叶约有3000多人,连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都有不少族人回来寻亲。

      姚氏族人19代传人姚绍燊,为祠堂重建写了碑记。另外,祠堂里超过一半的对联、匾额,都由他撰写。碑刻上记载,原祠堂为三进三叠,高大恢宏。

      祠堂也曾经命运多舛:建于明朝,后来突发洪水,被毁掉了。复建后,清代发生兵灾,又被毁掉了。清雍正9年,两房集资拟复建,但未能成功。后来在清嘉庆中叶重建成功。2009年,城中村改造,祠堂的命运又一次发生改变:拆除,异地重建。

      姚维彬的小学时代就是在祠堂里度过的。据他回忆,早在民国时期,祠堂就被用作私塾,后来改成了小学,叫“冼猎扬小学”,学校后来改名为白云三小,再之后成了杨箕小学。1978年~1983年,姚维彬入读小学,“以前祠堂的偏房、西区、东区,都是课室,学校有三个操场,祠堂的二、三厅是校务处,被间隔成小格间。”后来,西区、东区分别被拆掉,建成了三层的教学楼。

      复建

      历时一个月才完成拆卸

      2010年7月,杨箕即将开拆,除了玉虚宫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保留外,数间祠堂整体拆除重建。尽管姚氏大宗祠的历史比陈家祠还早,但由于未纳入法定文物保护名录,按照改造计划,该祠堂也将被整体拆除。

      当时,杨箕的姚氏父老曾连续两日专门聚在一起商议,呼吁保留姚氏大宗祠。经多方协商,最终,为了整个村的规划,达成一致协议:拆旧祠堂,异地复建新祠堂。

      据了解,杨箕村当时有4个祠堂要拆,难度最大的就是姚氏宗祠。当初负责该祠堂异地重建的公司专门派了十多名专业人士,对祠堂的梁柱、雕花、牌匾等超过200个构件进行编号保存。光编号、现场讨论、施工勘察就历时大半个月。由于祠堂是铆榫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钉,所以在拆卸时,全部由人工操作。前后历时一个月,祠堂的拆卸才基本完成。

      姚榮亮告诉记者,重建总花费超过700万元,旧祠堂拆下来的一木一石,如石墩、石梁等没有被浪费,全都用在了新祠堂里。复建中,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祠堂的本来面目,还把象征宗族荣耀的旗杆夹重现在头门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14 16: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大宗祠是为纪念杨箕、寺右、谭村的姚姓始祖姚礼廷而建,距今已超过300年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15 18: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大宗祠是为纪念杨箕、寺右、谭村的姚姓始祖姚礼廷而建,距今已超过300年历史。由这一宗族开枝散叶约有3000多人——广州杨箕村姚氏大宗祠凤仪堂,始祖姚礼廷随其父姚存耕来自江西新淦县路口司下泉乡,为什么要扯上【宋】广东提刑姚宗卿-【明】监察御史姚观文的后人潭村姚氏?搞错了。

         在姚氏族人19代传人姚绍燊、姚榮亮、姚维彬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座祠堂。
        姚氏大宗祠是为纪念杨箕、寺右、谭村的姚姓始祖姚礼廷而建,距今已超过300年历史。由这一宗族开枝散叶约有3000多人,连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都有不少族人回来寻亲。
         姚氏族人19代传人姚绍燊,为祠堂重建写了碑记。另外,祠堂里超过一半的对联、匾额,都由他撰写。碑刻上记载,原祠堂为三进三叠,高大恢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2 02:53 , Processed in 0.1022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