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04|回复: 0

孙文才--妫姓孙氏源流考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0-9-21 14: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妫姓孙氏源流考辩
    文、孙文才
    庚子初秋,网上风雨欲来,有关妫姓孙的争议再起。读《形成》之缴文,思妫姓之愤懑。学子肠断,百感交集。特发文考辩,供大家讨论。
    一:妫姓孙氏源出有据,源远流长。
    中华姓氏,脉出多源。上古时期,我国有八大姓:“姬、姒、姜、赢、姚、羋、妫、子”。这八个姓氏,各自的血脉渊源不同。比如“姬姓”,来源于黄帝,为黄帝之姓。“姒姓”源于大禹,是大夏的王姓。“子姓”出自閼伯,是殷商的王姓。“羋姓”,以图腾崇拜为姓。“羋氏,楚姓也,陆终之子季连之后”。“妫姓”来源于高阳氏后裔舜,舜本姓姚,因居妫水,以居住地名称为姓,改成妫姓。姚、妫同源。“陈姓”得姓始祖是妫满。妫满本是舜的后裔,周文王姬昌将长女太姬许配给妫满。在周武王姬发建立了西周(公元前481年)政权后,将妫满分封到“宛丘(今河南境内)”陈国为王,以国为姓,史称陈胡公妫满。说到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姬姓与妫姓没有血缘关系,脉出异源。而陈姓始祖陈胡公妫满是舜的直系后裔,血脉同源。
    对于“孙姓”的来源,现在大家公认的有八大来源,即:“姬姓孙、妫姓孙、羋姓孙、子姓孙、荀姓孙、冒姓孙、改姓孙、复姓孙”。这八个孙姓各自有各自独立的血缘脉络,相互之间的血缘互不隶属。
    关于妫姓孙来源,得姓于齐景公赐姓,由陈姓演变而来。陈完奔齐后,改成田姓。他的四世孙须无,须无子无宇有二子,小儿子田书,字子占。子占在齐国为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他孙姓,改名孙书。这一赐姓,因田姓由陈姓而来,说明:陈书、田书、孙书为同一人。《春秋左传、昭公十九年》两处提到“孙书”和“子占”。为了证实孙书受姓的历史事实。有必要从时间、事件、受姓原因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时间,齐景公在位是公元前547—490年。伐莒的时间公元前523年,这一年是鲁昭公在位的十九年。据《左传、昭公十九年》是这样记载的:“秋、齐高发帅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左传》的记载,使得孙书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史册中,而且与伐莒有关联。从侧面印证了孙书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的事实。证明这时候“田书”已经改成“孙书”了。这一验证详实、充分。时间吻合,事件是伐莒,景公赐姓理成,无懈可击。
    由于孙书、田书、陈书是同一个人,其祖上姓陈,而陈姓则是舜的直系后裔。舜姓妫,那么孙书自然就是妫姓孙了,而与姬姓孙没有一丝血缘关系,这是铁一般的事实,难道还存在疑问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妫姓孙的来源,史学界也多有记载: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说:“(陈)完之奔齐,齐桓公十四年矣”。“完卒,谥号敬仲”。“以陈字为田氏”。《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孙子武者,齐人也”。“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也”。司马迁人称“史圣”,他的《史记》是共认的记史巨著,至今无人敢于挑战。西晋杜預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中说:“孙书和陈书是同一个人也”。再次印证了齐景公赐姓陈书为孙书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杜預是西晋人,后人评价极高,说他:“微言大义、笔法娴熟,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左传》”。唐林宝撰《元和姓纂》中说:“乐安、孙武之后。东莞、孙膑之后。富春、孙武之后。清河、孙武之后”。后人评价林宝记录:“姓氏起源,土族谱系,切实准确,不作虚饰夸大。”北宋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妫姓孙的记载更为详细。《世表》不仅肯定了妫姓孙存在,还作了详细的世系记载。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帝赐“文中”谥号。南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辩证》中记载:“田完是舜的后代”。陈尚君评论《古今姓氏辩证》:“全书四十卷,记录远远超过两《唐书》载及人数,是考索汉唐以来缙绅谱系的最重要记录”。
    证据是考证人文历史的唯一标准,而存在是检验证据的试金石。上述文献的记载表明妫姓孙氏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有确凿充分的文史巨著证实。对于那些否定妫姓孙存在的奇谈怪论,可谓是:水中捞月,枉费心机。
    二:尊重历史,端正态度,不辱使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研究、探索、挖掘、整理历史文化。目的是弘扬、传承优秀文化。对于姓氏文化这一块,谱牒是很好的载体。它内容丰富,记录详尽,形式多样,言简意达。是对正史、方志的完善和补充。因此,修撰谱牒讲究:科学、严谨、求实、写真。忌讳:推论、杜撰。反对随心所欲,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歪曲历史,胡乱连接,刻意追求什么完美。殊不知,残缺也是一种美。因为真实,才是最美。这种美让人信服,让人回味,让人愉悦。
    人类的进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地提高。就拿谱牒来说,远古时期是没有谱牒的,那时人们还没有那种意识。从结绳记事起,到春秋时期,才有了简单的人文记载。这种记载不可能面面俱到,残缺不可避免。《左传》、《春秋》、《史记》的出现,是社会人文科学的巨大进步。这些史坛巨匠功不可抹,居功至伟。但是作为“家谱”,是到了宋代的真宗皇帝的一道诏书,号召士子、庶民记录家事才逐步兴起的。家谱发展到现在,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不可或缺。这是社会科学的巨大进步,可喜可贺。
    盛世修谱,是老祖宗的淳淳告诫。作为我们孙姓的后人,撰修家谱,责无旁贷。近年来,孙氏家族谱牒相继出现。这是一个好现象,值得推进。人无完人、事无俱细,是客观规律。所出现的家谱,精品不多,错误甚多,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史料的丰富,认识的提高,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君子坦荡:由于我们这一代人,学识有限,资料缺乏,还没有出现文坛巨匠。要编撰一套完美的家谱,条件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汇总全国的资料,定期交流心得体会,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风。文风不正,百事不成。
    近来有一些文化人在群里发了几篇论文,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是一个好的表现,因为大家都在关心孙氏文化的研究。议论的结果,有利于正本清源,有利于探讨历史真相。但也有心怀叵测之人,杜撰、编造事实,煽风点火,扰乱视听,这种态度实不可取。
    三:驳“唐以前不存在妫姓孙氏”
    最近,群里发表了浙江大学副教授孙国有先生在2016年的《关于妫姓孙氏的形成》一文。但是在发表时不知是那位高手将题目改成《关于妫姓孙氏说的形成》。这里加了一个“说”字,阴损毒辣,意欲何为?说开了,就是否定妫姓孙氏的存在,逢“妫”必反。
    前几年,有人出笼了《细说孙乙立姓和孙武世家》、《孙子家世扑朔迷离》、《孙子评传》、《孙子揭秘》几篇文章。试图否定妫姓孙氏的存在。高谈妫姓孙隶属于姬姓孙,甚至孙书就是姬姓的恒书,否定齐景公赐姓之说。但是经过几年的学术争论,结论日见明朗。妫姓孙的演变立姓过程深入人心,已成共识,历久弥浓。而否定派则一败涂地,行之穷途,气散难聚。然而,近日来,否定派伎俩重拾,试图掀风起浪,死灰复燃。
    拜读国有先生的《关于妫姓孙氏的形成》全文,我心存疑惑,心想妫姓孙的存在是历史事实,有孙书、孙武、孙膑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出现,他们都是舜的后裔,舜姓妫啊。虽然后来他们姓了孙,说他们是妫姓孙有错吗?然而,偏偏就有人说:“唐以前不存在妫姓孙”。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你别不信,国有先生发表的《关于妫姓孙氏的形成》一文。该全文罔顾事实,歪曲历史,挑战旧尊,抹黑史学泰斗,用污秽之言污蔑史家,诋毁他们的人品,贬低他们的作品。用造假、拼接、无中生有的手法编造说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所作所为,不像出此一个衣冠楚楚的副教授之手。有失体面,有失水准。有违一个教授级人物应该具备的论理道德。我试问?我不知天高地厚,现斗胆质问?你要干什么?想摆擂台吗?
    说话要有根据,做人要有底线。学术讨论,拿出论点和证据,供大家讨论是可以的。《形成》一文说:“所有孙姓人,都属姬姓孙。”这样的说词,可有证据支持?这句话是哪部史料记载的?敢不敢出来给大家个交代?看来这句话来路不明。用强词夺理,强行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实不可取。据我所知,我国现有的所有史书,从来没有一个人说:“所有孙姓人,都属于姬姓孙”,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些史坛巨匠不知道,还是疏忽大意?《形成》的作者,你的学识我可不敢小看。对于这个现象,你是否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耍小聪明,发表小文发发牢骚,可以理解。但是仅凭你那点水平,想否定妫姓孙的存在,不自量力。我劝你积点口德,要指责那些史坛巨匠,你还不够格。为了让你知道错在哪里?现举几列说明;1:他在《形成》一文中评论杜預《左传注》,“将孙书和陈书说成是同一个人,这可能是他百密一疏”。“不过他没有说孙书属于孙氏”。理由是:左丘明的“《左传》中找不到任何可信的依据”。那么《左传、昭公十九年》中的孙书记载算不算证据?2:《形成》中说:“虞閼父为周武王担任陶正,在讨伐商纣的战争中立了功。周武王又念他是先圣虞舜的后代,根据尧二女与舜为妻,居于妫的传说,赐姓“妫”。虞并将今天河南的一大片土地封与他的儿子满作为封邑,建立诸侯国,赐姓曰“陈”。又模仿帝舜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妫满,称为太姬”。这段话颠倒了历史。舜姓妫是以居住妫水,以河名为姓,虞閼父就是舜的后裔,本姓妫。哪来的周武王“赐姓妫”之说?妫满封地在河南(淮阳),国名曰“陈”,妫满因国得姓,不存在周武王赐姓“陈”之说。再则,太姬是周文王的女儿,是周文王将自己的长女太姬嫁给了妫满,而不是周武王,太姬与周武王是兄妹关系。编造“赐姓”之说,又移花接木,用意昭然。3:《形成》中说《昭公二十六年》:“冉竖射陈武子,中手,失弓而骂”。 冉竖报告平子,说:“有一个君子皮肤白胡子眉毛黑而密,很会骂人。”平子说:“一定是子彊,不是抵挡了他吧?”冉竖回答说:“既称他为君子,怎么敢抵挡他?”这段话被篡改为:“陈武子中箭受伤,大概因为兵败自感羞愧,便离开齐国到了吴国。孙书以兵法13篇(孙子兵法)见吴。”大家注意:《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说的陈武子,平子说“一定是子疆”,冉竖也认可。根本没有说陈武子就是孙书,也没有说陈武子离开了齐国到了吴国,故意编造孙书投吴,试图浑水摸鱼,抹杀孙武的存在,是无知?还说别有用心?4:《形成》一文评论中说:“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妫姓孙氏的文字,可以说与众仲的话是完全违背的,与孙书和陈书的有关记载也是方抐圆凿。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这段话,是我眼拙,还是《形成》发了神经?众仲的话哪里与《新唐书》的记载相违背了?怎么就是方抐圆凿了?攻击欧阳修,这话逻辑不清啊。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按序你是第几大家?蚍蜉撼树,不自量力。5:《形成》一文还不忘抹黑孙星衍说:“在《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中补了个(齐)字,”你指责他“很欠考虑”,“玩弄历史”。这话过分吗?
    好了,《形成》还有下文。这些下文只是发泄不满,没有必要一一作答。如有必要,还会作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1 08:33 , Processed in 0.0996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