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77|回复: 15

山西平定姚瑞——走进姚氏之十 历史钩沉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7-3 09: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平定姚瑞——走进姚氏之十 历史钩沉集




    姚瑞  主编

    走 进 姚 氏
    之 十
    历史钩沉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  山西平定州赛鱼姚氏得仁后裔历史文化丛书
    《走进姚氏》之十    历史钩沉集
    主    编  姚瑞
    设计打印 孟鲜花  陈丽芳   姚熹  冯垚  陈杰
    校    对  姚天龙  陈亚红  姚天阳  秦风平  姚熹  冯垚
    碑    拓  高立新
    注    释  王晋秀  张秀
    资    料  姚培广  姚连成  姚惠俊  姚培武  姚汝仁  姚  钟
              关树仁  赵计来  姚天龙  姚天阳  李克明  赵素花
              冯  垚  姚  熹  王银考  王九存  杨有贵  姚长锁
              姚湧欣  姚连城  郭华兴
    摄    影  姚湧欣  姚天龙  陈杰
    审    阅  姚培广  姚惠俊  姚连城
    封面 策划 高立新
    第一版  2021年     月  第一次印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09: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姚 瑞,男,普通群众,大专学历,给排水工程师。1942 年 4 月 11 日,出生在平定县城里西南营。1951 年至1959 年读书至初中,当年参与了平定自来水厂的筹建工作;1960 年 2 月调入自来水厂当管道工;1983 年被评为技术员;1984 年参加全国高层建筑给排水培训班获合格证;1986 年底被任命为自来水公司副经理;1988 年 7 月参加全国企业经理、厂、(矿)长培训领取合格证,12月被评为给排水工程师。1990 年参加国家计量管理 2 年制培训学习领取合格证,当年参加省教委、建设厅、太原工业大学为期一年脱产学习领取了给排水专业大专证书。1991 年 6 月筹建平定县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并任主任至1999 年,曾被中国、山西供水节水报、平定报聘请通讯员。2002年退休后,当年学练太极拳。2005年获全国二级体育指导员证,曾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平定报与地方企业联合举办大型征文活动。跨入新世纪以来,珍惜时光,坚持写日记、写散文,并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保护积极献言献策。2015 年发表了剪报作品《开国将帅在山西》上册,2016 年 9 月出版了家族历史文化丛书《走进姚氏》之一、二、三、四。2018年12月又出版了《走进姚氏》五、六、七、八卷。2021年再次出版了《走进姚氏》九、十丛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0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    录


    历史钩沉………………………………………………………………1
    姚氏源起………………………………………………………………3
    郊区平坦镇石卜嘴村水泉沟姚公云兴墓誌铭………………………11
    大阳泉姚氏吉祥成警句………………………………………………23
    俺村的“大戏”………………………………………………………37
    姚氏乐平寺家庄族人居住习俗传统美德记…………………………61
    老坟会记忆……………………………………………………………73
    石卜嘴的小坟会………………………………………………………77
    公份地…………………………………………………………………81
    荣誉揖录………………………………………………………………83
    昔阳县寺家庄姚氏润月支系  姚连成………………………………85
    平定城姚氏西南营股姚瑞……………………………………………89
    平定城姚氏西南营股姚天龙…………………………………………113
    平定城姚氏西南营股陈亚红…………………………………………115
    平定城姚氏西南营股姚天阳…………………………………………135
    平定城姚氏西关股姚彦军……………………………………………137
    平定城姚氏西关股姚彦芬……………………………………………140
    平定城姚氏西关股姚彦兵……………………………………………142
    参考书目………………………………………………………………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09: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7-3 09:32 编辑

    序   言
        二〇一九年初,一位陌生人找熟人给我捎话说他们发现了石卜嘴村姚家的碑,我立即与石卜嘴姚惠俊商议此事,认为有必要去看看一并拓下来,所以我约拓碑师傅高立新,由二子天阳开车来到石卜嘴请报信人请赵计来先生姚惠俊当家来到藏碑人荆履军先生家,说明来意后,查看碑文,才知道是石卜嘴山庆号十三世姚公云兴之子姚凤翔与弟姚凤五,为父云兴公立的墓志铭,这也是我们收藏的内容,所以立即动手拓碑,准备找人注释。
        在与石卜嘴姚培富闲聊中得知,我族已故书法作家姚仁承先生写过《姚氏源起》,详实介绍他所了解的氏族起源,我虽然已收入《走进姚氏》之四,但只是个书法,没有注释,我急忙寻找出来加以复印,并且专程找平定城熟悉古文的名人张秀先生给以注释。
        二〇一三年我在遍访各支系的过程中发现了社会上几十本各式各样的家谱,姚钰见我很专注,借给我一本《中华谱牒知识问答》.此书通俗易懂知识方方面面,很是实用,本书出版价13元但早已售完,我只有网上高价购买百元一本复制品,认真学习,据本书介绍一部完整的家谱需有三十项内容,看了下我们的家谱只有六七项。老坟图、历史纪年表、姚氏图腾、家训等内容都没有,所以从二〇一四年起我特别注意各家家谱,对我《姚氏家谱》搜集了七八项增补的内容,在不断探讨,准备将适合我族的内容有机会补充上去,以便逐步完善我们的家谱。2021年3月我收录《大阳泉姚氏吉祥成警句》,已故姚仁承的宗亲的《姚氏源起》,《郊区平坦镇石卜嘴村水泉沟姚公云兴墓志铭》,族人《荣誉辑录》编入《走进姚氏之十》(以下简称之十)。
        二〇一九年初我就一边征求族人对走进姚氏五至八的意见,一边提醒他们,你认为有些什么写的或族人的一些事迹给咱留心观察,看见了、寻下了就告我。
        二〇二一年初我书写《走进姚氏》之十决心已定,开始和族人联系,新提供的资料全部收入“之十”之中。石卜嘴姚培广执笔写出了《俺村的大戏》,并在阳泉矿区文艺2020·2期发表。
        高岭居住在赛鱼的姚立仁宗亲讲老坟会的事,我和姚惠俊到他家听他讲并共同探讨,写出了“老坟会记忆”,并请姚培广、姚培富、姚汝仁审阅。
        石卜嘴姚惠俊讲他村姚氏小坟会、公坟地的事,我执笔同他写出了《石卜嘴小坟会》《公坟地》,并请姚立仁、姚培武、姚培富、姚培广、姚汝仁审定。
        期间我把《昔阳巴州寺家庄新建戏楼碑》,石卜嘴《云兴墓志铭》拓片,石卜嘴姚仁承宗亲《姚氏源起》等三个拓片亲自送到老朋友阳泉拓碑爱好者王晋秀王师傅家里,请他给于注释。王师傅七十多岁了,还在从事拓碑及研究,他挤时间晚加班,很快三篇注释完成,并通过微信给我发过来,为我姚氏充实相关内容做了出突出贡献,并一分钱也不收。
        “之十”所有的荣誉辑录不是为了宣传某个人,而是为展现我姚氏这个族人群体在社会各个时期的业绩证件,我搜集他们的资料,主要是通过微信和电话,这些族人一呼百应,我先给提出项目,如奖状、证件、称号,奖章等实物及证件的照片,照片要四角方正、微信传递,要作者的照片、简介,写出那是哪个支系、哪世人等。
        这样经过两个多月努力,大部分都回来了,五个支系基本均衡,个别的我也亲自到场拍照,或资料回来欠缺的再给补充,“之十”加上寺家庄支系的一百多张照片已经到手,而且逐个进行编辑入书。
        在二〇一六年至今的五年当中,大力宣传抢救历史资料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行动上见到好资料就拍照收集,众多族人看了《走进姚氏》一至八也逐步增强了抢救意识。社会上的人也知道姚家在收集资料,也都积极给予支持。石卜嘴十三世姚云兴墓志铭发现就是一个例子,不是这些普通人给于我们帮助,我们怎么能找到,在这里谨向他们深表谢意。
        社会上我的朋友们也一直给予我帮助,杜富科、高立新师傅随叫随到,有求必应,他们为我族拓碑8块,王晋秀师傅八年来拓碑十几幢,全部注释,存入微信交给我。有时甚至自己掏钱打印出来,且分文不取。他们在经济上的付出折合现在的社会的价格不下万元。真是助我一臂之力。
        我的家人知道我又在为家族办事,都竭力帮助我。从老伴到儿子儿媳、孙子孙媳,随叫随到,打印东西、修改文章,出车拓碑采访都紧密配合。侄女孟鲜花负责编辑,外孙女陈丽芳解决疑难问题,孙媳妇冯垚在课余时间抽空打字改稿,孙女每周都要为我修改文稿,使我写的《走进姚氏》之十,很快完成初稿。
        社会上的平定老年书画研究会魏万泉、平定收藏家杜富科先生伴随我《走进姚氏》一至十卷,文字修改,把握大方向上起到了极大作用,把《走进姚氏》当成自己的事。平定的创新广告、瑞鑫公司在编写过程中都给了我关心和支持。
        编写《走进姚氏》之九与其说是全部由我动手所为,倒不如说是在族人和社会推动我搞的,在困难的疫情期间上级要求减少接触,找材料不出去不行,其余全靠微信及电话,社会的进步减少了劳动强度,那些支持的话和不中听的话到这都变成一种动力,因本人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请读者予以指正,在此表示感谢。
                                           姚  瑞
    2021年4月2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09: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载录】





    生肖颂

    羊有跪乳报母恩,试问孝子有几人。
    羊喜群居和睦邻,团结忍让性为本。
    口吃青草饮碧水,温顺善良乐与人。
    爱游四方空气新,一声长鞭滚羊群。

    摘自姚玉俊编著静乐县段家寨乡苍峪沟村《姚氏族谱》338-340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09: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源起》
    十七世姚仁成供稿
    参考资料
    姚氏始祖介绍
    舜——(shùn,约公元前2277- 约公元前2178),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
    虞舜的王位是唐尧禅让的,人们世代尊称尧和舜为上古先王,尧禅让王位给虞舜传了四个字,即允执厥中;舜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即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心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竹书记年》并不记载为禅让。
    三皇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2017年湖南永州舜帝祭祖活动
    2017年11月22日上午,中华人文始祖舜帝祭拜大典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隆重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代表、舜裔宗亲代表和湖南省永州市有关领导、宁远县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3000多人云集此地,怀着虔诚敬仰之心,省亲祭祖、认祖归宗,表达了当今人类对先祖舜帝追思缅怀的无限敬意。舜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是道德文化的创始人,中华文明重要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的“至孝”和“仁德”受到数千年来后世人们的敬仰。他在耕作、渔猎、制陶、治水、政治、军事等方面富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在促进部族统一,平定三苗和治理天下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成为备受中国历代帝王将相崇拜、流芳千古的贤明圣君。祭拜舜帝活动,对于弘扬舜帝道德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道德精神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加此次祭拜舜帝大典的各地陈姓、黄姓、胡姓、孙姓、姚姓等所有姓氏代表向舜帝像行三鞠躬礼,以此表达怀念始祖恩德、凝聚华人血脉,并在祝愿华夏昌盛的乐舞声中,宣告祭拜仪程礼毕。
    姚姓始祖世系表
    第一世帝舜 生于姚墟,姚氏。尧妻二女,生商均,称有虞氏。
    第二世商均 食采于虞。
    第三世夷伯 商均子。
    第四世强馀夷伯子
    第五世颉 强馀子。
    第六世梦熊 颉长子。思 颉次子。
    第七世汶梦熊子。学豢养于刘累,以事孔甲。累败而逃,汶因失国。相君谏,以为有虞氏国家受命之事,不可绝祀,乃求汶叔思,复封于有虞。思卒,子立。友龙系汶叔虞思之子。
    第八世寿肸 友龙子。
    第九世叔仪 寿肸子。
    第十世 康伯 叔仪长子。 康仲 叔仪次子。
    第十一世 宗石 康仲子祖妫,康仲子。
    第十二世 世期 宗石子。忠谏於桀,为桀所灭。 发 祖妫子。汤兴,复封于虞,谥思公。
    第十三世妫方 发子。
    第十四世振妫方子。
    第十五世维 振子。
    第十六世寿固 维子。
    第十七世敖 寿固子。
    第十八世胜 敖子。
    第十九世元捷 胜子。
    第二十世偃元捷子。
    第二十一世姑□ 偃子。(姚钟尧曰:□=犭 益,《汉语大字典》查无此字。姚昶书和威远谱则载“姑猛”。增城谱也作“姑猛”)
    第二十二世公允 姑□子。
    第二十三世蔺 公允子。
    第二十四世填叔 蔺子。
    第二十五世野 填叔子。
    第二十六世无斁 野子。
    第二十七世菑无斁子。
    第二十八世叔正 菑子(姚钟尧曰:增城谱也作“正叔”)。
    第二十九世献子 叔正子
    第三十世亚寿 献子子。
    第三十一世原寿亚寿子。
    第三十二世梦延 原寿子。
    第三十三世阏父 梦延(子)。武王伐纣,为陶正。
    第三十四世胡公,阏父子。
    第三十五世 申公胡公长子,名犀侯。 相公 名犀羊,申公弟。传公申公子(姚钟尧曰:应是“传申公子”)。
    第三十六世孝公 申公子。
    第三十七世慎公孝公子。
    第三十八世幽公 慎公子。
    第三十九世釐公 幽公子。
    第四十世武公 釐公子。
    第四十一世 夷公 武公长子。 平公 武公次子。
    第四十二世文公 平公子。
    第四十三世 桓公 文公长子。 免公文公次子,名佗(姚钟尧曰:姚昶书、姚振宗书和威远谱均作“五父佗”)。第四十四世厉公桓公子利公桓公子。庄公桓公子。宣公桓公子。完公,五父陀之子。陀死,与庄公太子御寇善。庄公娶嬖姬生欵,欲立为太子,乃杀御寇。完惧祸及己,改姓名曰田完,逃于齐,恒公使为工。懿仲妻之以女。卒,谥敬仲。
    第四十五世(姚钟尧曰:增城谱四十五世至五十世诸公,与以下所列不相符)穆公宣公子,名疑。穆公完长子(姚钟尧曰:以上两“穆公”,疑有误)。蜜公完次子。 伾公 完三子。 洙公 完四子。 宰公完五子。
    第四十六世 共公穆公子,名翔。 伯考 穆公子
    第四十七世 灵公 共公子,名平国 续公 伯考子
    第四十八世 成公 灵公子,名午 文公 续公子
    第四十九世哀公 成公子,名弱 桓公 文公子
    第五十世 惠公 哀公子,名吴 武子 桓公子
    第五十一世 怀公 惠公子,名柳 僖子 武子子
    第五十二世湣王 怀公子,名越。四年楚灭之 成子 僖子子
    第五十三世襄子 成子子
    第五十四世庄子 襄子子
    第五十五世太公 庄子子
    第五十六世桓公太公子
    第五十七世威王 桓公子。名国齐,戊子始称。
    第五十八世宣王 威王子
    第五十九世湣王 宣王子
    第六十世襄王 湣王子
    第六十一世王建 襄王长子,降秦国灭 假 襄王次子,齐立为王
    第六十二世 嘉建 假长子,不食而死) 脩建 假次子,逃难改姓王 良 (王)建三子。见秦兵入宫,以奔走折足,得免诛死。
    第六十三世 安 嘉王子,项羽立为济北王 疾祐良长子。汉高八年,诏齐楚大族徙关中,家长陵。疾祚良次子。第六十四世昌疾祐子。女为景帝后,生武帝。 留 疾祚子。
    第六十五世 蚡昌长子,武帝时封武安侯,太尉,六月癸己为丞相 胜 昌次子,以盖国封靖侯。 牟 留子。以子贵封大司农。
    第六十六世梧蚡之子。武安侯。元朔三年坐衣襜,榆入宫廷中,不敬,国除。偃胜子。靖侯。元鼎五年,坐□(□=酉守,同“酬”或“醻”)金,国除。延年字子宾。牟长子。昭帝朝以材战略给事大将军,光后拜大司农。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72\wps6.png
























    【知识载录】





    生肖颂


    金猴聪慧攀技头,抓耳搔腮无一愁。
    悬崖峭壁行无限,树枝高攀任可游。
    口吃素果避污移,露宿山林饮石流。
    练就世间机灵猴,寓居天地乐悠悠。

    摘自姚玉俊编著静乐县段家寨乡苍峪沟村《姚氏族谱》338-340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7-3 09:40 编辑

    郊区平坦镇石卜嘴村水泉沟



    (1)姚公雲興墓誌銘   






    【简介】勅授文林郎河南候补知县姚瀛顿首谨撰文,勅授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李慕端顿首书丹,姚公云兴之男凤五、凤翔二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九月初七日,立石于平定州赛兴都石卜嘴村姚氏祖坟,现存郊区平坦镇石卜嘴村水泉沟。此碑形制为平首小碣,碑高41厘米,宽50.5厘米,边宽1.5厘米,饰以单细绳回纹。碑文为楷书,全文共二十八行,每行最多23字,最少7字, 全文总共1640字。此碑稍有剥蚀,字迹部分看不清,可供参考。
    【碑文】
    勅授文林郎河南候補知縣乙亥科舉人族姪姚瀛頓首謹譔
    勅授登仕佐郎鴻臚寺序班州學生員愚壻李慕端頓首書丹
    公諱雲興,字應虞,改字雨峯。曾祖信,候選吏目、祖淳德,
    郡庠生,以中子崗玉官,贈修職佐郎,興縣學訓導、父垂玉,
    議敘國子監典簿。公英明沉毅,才齠齔,志趣矯。然就傳誦必孰書,必端按部就班,無一豪苟,羣兒嬉戲,罔聞知也。道光丁酉,公年十一,於諸經史旨,多能領會,遇疑意,攷問再三,䊗然後快。而是歲,疫大作,舉家染患,驟丁父憂父病之危也。公動息扶將,調護湯藥,選以身代者,再比殤哀,毀骨立祭,塟盡禮,無過情,亦無不及情。然產益落,生計日迫,公之學亦少廢矣。公紀綱家政,不辭勁瘁,村南谷口,碧流護田,蒔木種桑,勤課農業。園中舊有草亭,灌溉之暇,煮茗靜坐,時或繙方,書尋導引。訣素善病故也,歲庚戌,喪母十餘年間,兩遭大變,艱窘備嘗,公益自振拔,經營周至。咸豐癸丑,髪逆串擾直境,平定與直接壤,歲賊氛埽滅。公循例納貲,邀九品銜,非夙願也。光緒丁丑,歲大祲,村有楊姓者,其壻為饑寒迫,鬻妻謀生,已墨劵矣。
    公見之惻然,給米豆數斛,夫婦藉以復聚,戚黨咸稱誦之。弗衰公謀慮遠長,天性慈仁,如此於戲,公可謂超邁流俗矣。卒以光緒十八年九月初三日,年六十又六。初娶石孺人,再娶楊孺人,劉氏,倅室張氏。子男二,鳳五、鳳翔,鳳五,郡生員,嗣兄雲程後;鳳翔,業儒。女三,展,適鴻臚寺序班李慕端;次三,未字。公,瀛之族叔也,瀛蒙公之訓誨者久,公之梗概瀛亦最悉。謹撮敘其生平行事,尤箸者,為之銘。銘曰:
    獅峯其峻,君峻而貞,桃江其清,君清而明。
    君葆其天,圭璋韞璞,業業兢兢,弗雕弗琢。
    辛艱歷試,籌策慮殫,積勞成疴,雨苦風酸。
    惟君行誼,卓然不朽,邃室䥴詞,永永長久。
    男 鳳五 鳳翔  瘞石
    大清光緒十九年九月初七日
    疑难注释:
    勅授——勅-指帝王的诏书,封授六品以下的官,称为“勅授”
    文林郎——文职散官,清代称为文散官阶,为“正七品”。
       有职务的文官称为“文职职事官”,没有职务的文官称为
    “文职散官”(“文职散官”因无职务,而无实职实权。)
    候補知縣——清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在吏部候选,吏部汇列,根据资格,每月分发部和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補”。
    乙亥科舉人——乙亥科-光绪元年1875年
    舉人-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乡试,考中第一名,称“舉人”
    族姪姚瀛——本族的侄儿姚瀛
    頓首謹譔——诚心二拜以后,恭敬地撰写文章。
    勅授 登仕佐郎——
    文职散官,清代称为文散官阶,为“从九品”。
    鴻臚寺序班——“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
    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
    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
    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
    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
    岁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赞百官行礼。
    序班——古代文官官职名,明始置,清沿置,在清朝之位阶为从九品。序班职能通常是负责朝会和宴飨等礼节有关,宴享及进行各项活动中侍班、齐班、纠班及传赞等事,为配置于鸿胪寺或会同馆官署之基层官员。
    州學生員——指州的学校的学生
    壻——婿
    公諱雲興—— 公-指墓主人 姚云兴
    字應虞 改字雨峯  ——古代名人都有字
    曾祖信——曾祖父 名叫 姚信
    候選吏目——听候吏部分发各省 委用
    祖淳德——祖父 名叫淳德
    郡庠生——庠生—xiangsheng明清时,在县、州、府
    三级学校读书的生员称为“庠生”
    以中子崗玉官——中子崗-应该是个地名,
    玉官——应该是一个官职
    贈修職佐郎——
    贈-朝廷赐给诰授,生前曰“封”,身后曰“贈”。
    修職佐郎-文职散官,清代称为文散官阶,为“从八品”。
    興縣學訓導——訓導 文职官,为“从八品”县儒学副学官,
    辅佐教谕训迪生徒,协助教谕举行县考、岁考,
    举行祭孔诸事。
    父垂玉——父亲 名叫 姚垂玉
    議敘國子監典簿——
    議敘—清制,官员有功而交吏部核议,
    以定功赏之等级,称为“議敘”
    國子監—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
    典簿—官名,掌管文书图籍
    公英明沉毅——公-指墓主人 姚云兴
    英明沉毅-杰出而有识见,深沈而刚毅
    才齠齔——   齠齔-tiáo chen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
                 在童年时就有很高的资质和品质
    志趣矯——有远大的志向,浓厚的兴趣,善于矫正错误。
    然就傳誦必孰書—然而对于口说和口誦必然要记在书本上。
    必端按部就班——对于那些小事,也必然按照规矩办事。
    無一豪苟——对于每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都一丝不苟的对待
    羣兒嬉戲——一群儿童嬉笑玩耍
    罔聞知也——他权当没有听见
    道光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
    公年十一 ——公-指墓主人 姚云兴   年龄十一岁
    於諸經史旨——对于经史子集 诸多经典
    多能領會——大多数都能领会
    遇疑意——遇到疑难问题
    攷問再三——反复地进行研究分析
    䊗然后快——恍然后快,豁然明白而后感到快乐
    而是歲——就在这一年
    疫大作——传染病来的很快
    舉家染患——全家人都染上重病
    驟丁父憂父病之危——骤然姚公担忧他的父亲病情之危急
    公動息扶將——姚公对父亲的行动和休息,进行扶持
    調護湯藥——亲自熬制汤药
    選以身代者——并选择替父分担病患
    再比殤哀——再三比较那些未成年而去世的悲伤
    毀骨立祭——然而骨毀后立刻进行祭祀
    塟盡禮——办理丧塟完全按照礼仪进行
    無過情——没有超过不应该办到事情
    亦無不及情——也没有不尽后辈们的孝道
    然產益落——然而家中的产业日益败落
    生計日迫——日常的生活感到非常艰难
    公之學亦少廢矣——但是 姚公的学业并没有荒废
    公紀綱家政——姚公 整顿家政纪律纲常
    不辭勁瘁——不辞辛劳 鞠躬尽瘁
    村南谷口——在村子南面谷口
    碧流護田——田地旁边流淌着碧绿的水流
    蒔木種桑——蒔shi 栽种树木和种桑树
    勤課農業——辛勤地打理田地庄稼
    中舊有草亭——旧有一座矛草搭的亭子
    灌溉之暇——灌溉庄稼休息之时
    煮茗靜坐——煮上一壶好茶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時或繙方——不时地反复
    書尋導引——从书中寻找治病的方法
    訣素善病故也——但还是诀别,因为长期得病而病故
    歲庚戌——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
    喪母十餘年間——母亲去世离开十余年间
    兩遭大變——曾经两次遭到大的变故
    艱窘備嘗——尝尽了艰辛和困境
    公益自振拔——但姚公都能从困境中振奋精神
    經營周至——对家境经营无微不至 周到备至
    咸豐癸丑——在咸丰三年1853年
    髪逆串擾直境——匪徒串到并骚扰直隶境内
    平定與直接壤——平定与直隶地界接壤
    歲賊氛埽滅——这一年扫灭匪患
    公循例納貲——姚公遵循旧例仍然捐纳资财
    邀九品銜——得到九品衔的官职
    非夙願也——但这并不是姚公的愿望
    光緒丁丑——在光绪三年1877年
    歲大祲——这一年天气旱涝不均
    村有楊姓者——村中有一家姓杨的
    其壻為饑寒迫——他的女婿因饥寒所迫
    鬻妻謀生——要卖掉妻子谋一条生路
    已墨劵矣——已经写好了契约
    公見之惻然——姚公见到后动了恻然之心
    給米豆數斛——赠给许多米和斗
    夫婦藉以復聚——夫妇因此而得到团聚
    戚黨咸稱誦之——亲戚和街坊都称赞和誦扬
    弗衰公謀慮遠長——复诉姚公深谋长远
    天性慈仁——天性慈悲仁义
    如此於戲——如此的劳累过度
    公可謂超邁流俗矣-——姚公可以说是超出了一般平凡的人
    卒以光緒十八年九月初三日——去世在光緒十八年
    九月初三日
    年六十又六——享年六十六岁
    初娶石孺人——最初娶石孺人
    再娶楊孺人——又娶楊孺人
    劉氏——刘氏
    倅室張氏——妾室张氏
    子男二——生男孩 二人
    鳳五——长子鳳五
    鳳翔——次子鳳翔
    鳳五——长子鳳五
    郡生員——本郡的生员
    嗣兄雲程後——过继给姚公的兄长姚雲程
    鳳翔——次子鳳翔
    業儒——读书人
    女三——生女儿 三个
    展——长女 名姚展
    適鴻臚寺序班李慕端——嫁给鴻臚寺序班的李慕端
    次三——次女
    未字——没有出嫁
    公——指姚公
    瀛之族叔也——瀛-指撰文人姚瀛
    姚公是姚瀛的族叔
    瀛蒙公之訓誨者久——承蒙姚公的训示和教诲,已经很久
    公之梗概瀛亦最悉——姚公的大概情况也最熟悉
    謹撮敘——谨谨可以叙述
    其生平行事——他的生平和行事
    尤箸者——尤其对于非常显著的事情
    為之銘——而为之写下铭文
    銘曰:
    獅峯其峻,君峻而貞,桃江其清,君清而明。
    君葆其天,圭璋韞璞,業業兢兢,弗雕弗琢。
    辛艱歷試,籌策慮殫,積勞成疴,雨苦風酸。
    惟君行誼,卓然不朽,邃室䥴詞,永永長久。
    男 鳳五 鳳翔  瘞石
    大清光緒十九年九月初七日

    白话译文:
    姚公云兴墓志铭
    勅授文林郎河南候补知县乙亥科举人族侄姚瀛顿首谨譔
    勅授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州学生员愚壻李慕端顿首书丹
    姚公云兴,字應虞, 后改字雨峯。曾祖父 名叫 姚信,
    是听候吏部分发各省委用的候選吏目;祖父 名叫 淳德,
    是在县里读书的郡庠生,以中子崗玉官得到朝廷赐给“从八品” 贈修職佐郎,以及“从八品”的县儒学副学官,興縣學訓導;
    父亲 名叫 姚垂玉,在國子監任議敘國子監典簿一职,
    负责掌管国子监的文书图籍。
    姚公云兴,杰出而有识见,深沈而刚毅。在童年时就有很高的资质和品质,并且有远大的志向,浓厚的兴趣,善于矫正错误。然而对于口说和口誦必然要记在书本上。对于有些小事,也必然按照规矩办事。对于每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都一丝不苟的对待。平时看见一群儿童嬉笑玩耍,他权当没有听见。
    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姚公云兴,年龄十一岁时,
    对于经史子集 诸多经典,大多数都能领会。遇到疑难问题,也能反复地进行研究分析,直到豁然明白而后感到快乐。
    就在这一年,瘟疫大作,传染病来的很快,全家人都染上重病。骤然, 姚公担忧他的父亲病情之危急,姚公对父亲的行动和休息,进行扶持,亲自熬制汤药,并选择替父分担病患,再三比较那些未成年而去世的悲伤。然而骨毀后立刻进行祭祀,办理丧塟完全按照礼仪进行,没有超过不应该办到事情,也没有不尽后辈们的孝道。然而家中的产业日益败落,日常的生活也感到非常艰难,但是 姚公的学业并没有荒废。姚公决心整顿家政中的纪律纲常,不辞辛劳, 鞠躬尽瘁。在村子南面谷口,田地旁边流淌着碧绿的水流,於是姚公栽种树木和种桑树。辛勤地打理田地庄稼,田地旁旧有一座矛草搭的亭子,姚公在灌溉庄稼休息之时,煮上一壶好茶,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不时地反复从书中寻找治病的方法。但还是对亲人诀别,因为长期得病而病故。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母亲去世离开十余年间,曾经两次遭到大的变故,尝尽了艰辛和困境,但姚公都能从困境中振奋精神,对家境经营无微不至,周到备至。在咸丰三年1853年,匪徒串到并骚扰直隶境内,平定与直隶地界接壤,这一年扫灭匪患后,姚公遵循旧例仍然捐纳资财,得到九品衔的官职,但这并不是姚公的愿望。在光绪三年1877年,这一年天气旱涝不均,庄稼欠收。村中有一家姓杨的,他的女婿因饥寒所迫,要卖掉妻子谋一条生路,已经写好了契约。姚公见到后动了恻然之心。赠给许多米和斗,夫妇因此而得到团聚,度过了灾年,亲戚和街坊都称赞和誦扬。
    复诉姚公深谋长远,天性慈悲仁义,如此的劳累过度,
    姚公可以说是超出了一般平凡的人。
    姚公去世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九月初三日,享年六十六岁。
    最初娶石孺人,又娶楊孺人,又娶劉氏,又娶妾室张氏。
    生男孩 二人,长子鳳五,次子鳳翔。鳳五,是本郡的生员,
    后过继给姚公的兄长姚雲程;次子 鳳翔,是一个读书人,
    也是稍有名气。
    生女儿 三个,长女 名姚展,嫁给鴻臚寺序班的李慕端、次女
    没有出嫁。
    姚公是姚瀛的族叔,姚瀛承蒙姚公的训示和教诲,已经很久。
    姚公的大概情况也最熟悉,因此,谨谨可以叙述他的生平和行事,尤其对于非常显著的事情,而为之写下铭文。
    銘曰:
    獅峯其峻,君峻而貞,桃江其清,君清而明。
    君葆其天,圭璋韞璞,業業兢兢,弗雕弗琢。
    辛艱歷試,籌策慮殫,積勞成疴,雨苦風酸。
    惟君行誼,卓然不朽,邃室䥴詞,永永長久。
    男 鳳五 鳳翔  瘞石
    大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九月初七日   立石











    【知识载录】





    生肖颂



    鸡有五德英雄像,振翅美丽放豪光。
      高唱一声神州亮,百业员工川勤忙。
      守信时辰人敬仰,互让觅食不争粮。
      血战到底不退让,观察动态站高墙。

    摘自姚玉俊编著静乐县段家寨乡苍峪沟村《姚氏族谱》338-340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阳泉姚氏吉祥成警句


    我父亲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榜样,教诲我们如何做人,他写的《警言》就是一部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教科书,吉祥成是我家的堂号。其内容涵盖励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慈孝、婚恋养生等方方面面。

    姚 钟

    2021.02.27


    十六世永兴书写的《警言》原件


    警  言
    之一
    贫者入一钱,出不及一钱,虽贫示富,富者入千钱,出不止千钱,虽富亦贫,故开财之源不如节财之流。
    之二
    耐贫贱不作寒酸语,耐患难不作忿激语,耐是非不作辩白语,耐烦恼不作愁苦语。
    之三
    小心忙里错,谨防顺口言,静思自己过,爱惜有时钱。百日省一日不省,则一日之费与百日不省同。百事节一事不节,则一事之耗与百事不节同。
    之四
    面谀之词,知之者未必感情。背后之语,怨之者常至刻骨。凡一事而关人名节者,從亲见确闻不可出口,凡一语而伤我忠厚者,虽闲谈戏谑,切勿轻言。不谈人过,厚道也。不辨己非高见也。人皆言人心不平,不知己心更不平,人皆言人心难测,不知己心更难测,故君子必自反。
    之五
    律己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以免愆,待人者,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独存仁亦且以免怨。
    之六
    我本薄福人,宜行厚德事。我本薄德人,宜行厚福事。
    之七
    富贵福寿之应,不必当时知之早于其,居家行事之合理,决之贫贱祸夭之应,亦不必知之早于其,居家行事之不合理卜之。
    之八
    赌之一事为害甚矣,虽有万金家产,不难一夕而空,即幸获胜,而悖入悖出,终归乌有。何迷而不悟耶。
    之九
    养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之十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吃人亏勿使人吃我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我气。见人之善,则称扬不已,闻人之过,则绝口不言。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愈憎。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致启人之争端。
    之十一
    想到没得穿时便是破衣也好,到了穿破衣时要穿好的没了。想到没得吃时,便是韲粥也好,到吃韲粥时要吃好的没了。
    之十二
    子弟须知礼冠婚丧祭,无失其仪。子弟须习事业士农工商各循其职。
    之十三
    待人以宽一分为福,利人实利已之基。处世以让人一步为高,退步乃进步之本。
    之十四
    刻薄事不可行,便宜话不可说,只如此已为过分,要怎样馋是称心。;
    之十五
    若要好儿孙,须方寸中时时放宽一著,能成大事业。在世务上件件吃亏三分。居贫不节省则贫无了期。处富好奢华则富难永保。谨小慎微则终身无失。
    之十六
    鸦片烟不可吸,损精神废事业,一时高兴便尔成癖,受累终身悔之无及。
    之十七
    人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能使子孙受福。
    之十八
    凡人当亲密时,不可以私语告之,恐一朝失欢则前言难悔。而人当失欢时亦不可以过头语加之,恐一朝复好则前言可愧。
    之十九
    严以律己,己有不是,痛自刻责,宽以待人,人有不是,无庸苛求。
    之二十
    勤而不俭,譬如漏巵,虽满积而亦无所存。俭而不勤,譬如石田,虽谨守而亦无所获,能勤能俭,创家者也。不勤不俭,败家者也。
    之二十一
    福不可享尽,话不可说尽,利不可占尽,财不可用尽。
    之二十二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君子择而后交故寡过,小人交而后择故多怨。君子故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小人故当远,亦不可显为仇敌,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之二十三
    能知足便不辱,能读书便不愚。能孝亲感明神,能教子延宗祀。能勤俭灾殃免,能谦和吉祥多。
    之二十四
    施恩时不望人报,受怨时不与人较,无恩无怨宽馀多少怀抱。忍不过著力便好,受不过耐心便了,能省馀多少烦恼。
    之二十五
    人莫不爱子,何不以爱子之心事其父。人莫不爱妻,何不以爱妻之心事其母。
    之二十六
    显姓扬名即是敬宗尊祖,安分守已便是孝子顺孙。小忍受小益,大忍受大益。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
    之二十七
    精神者事业之根不荒于色,则精神固志。妇人之言不可听信,妾婢之言更不可信。今日为孝子,为孝悌弟。他日必能为良吏为纯臣。未必有不孝不悌而标名竹帛流芳万世者。
    之二十八
    气:者功名之本,不湎于酒则志气清。
    之二十九
    存心要公平,行事要忠厚,居必擇邻,交必择友。治家以勤俭为先,待人以谦和为首,远不义之财,戒过量之酒,官粮须早交完,祖业务当谨守,常常思己往之愆,时防未来之咎,若能行之终身必为天之所祐。
    之三十
    必待有余而后济人,恐终身无济人之日。必待有暇而后读书,恐终身无读书之时。
    之三十一
    少时不学老时悔,闲时不学忙时悔,醉时失言醒时悔。
    之三十二
    不交财帛看不出人心好歹,不遇患难显不出人品高低。
    《姚氏吉祥成家训》
    之一
    居家日子要勤俭,
    开源节流顾双全,
    只勤不俭难脱贫,
    懒堕则把财路断。
    之二
    耐得贫贱志不移,
    耐得患难勿忿激,
    耐得是非少辩白,
    耐得烦恼开心域。
    之三
    繁忙细心防出错,
    闲静多思自己过,
    说话谨防信口言,
    不慎伤人会惹祸。
    有钱时侯省着花,
    切莫大手耍海傻,
    一旦断了谨慎线,
    索债荡产让人怕,
    做人守节一道坝,
    失之一耗万里差。
    戒贪嗔怒色染身,
    终生操守是贤达。

    之四
    當面阿谀词,知之未感情。
    背后伤人语,怨者刻骨铭。
    事关人名节,闻听不可讲。
    有人语伤我,切勿轻言讼。
    不谈人过错,已非高见明。
    言人心不平,己心更不平。
    说人心难测,己心更难测。
    君子必自反,反问则自明。
    之五
    君子善于律己,无过中求有过,独积德以免愆。
    君子善于待人,有过中求无过,独存仁以免怨。
    之六
    我本是个薄福人,
    宜应多行厚德事。
    我本是个薄德人,
    宜应多行厚福事。
    之七
    若有富贵福寿之应,
    不必当时就知道之。
    居家行事合理与否,
    决定贫贱祸夭之应,
    亦不必当时就知道。
    之八
    赌博之事危害深,
    一夕就可输万金。
    纵然侥幸赢一次,
    悖入悖出仍没银。
    而且赌中有蹊跷,
    十人就有十沉沦。
    之九
    谁对子女能不爱,
    不教不管就是害。
    教育好学能成才,
    庶人之子登高台。
    公卿之子如不学,
    虽贵犹痞把家败。
    之十
    宁肯我让人,勿使人让我。
    宁肯我容人,勿使人容我。
    宁我受人气,人莫受我气。
    见人善称扬不己,
    闻人过绝口不言。
    自谦人服,自夸人憎。
    我恭敬人,平人怒气。
    我贪腐必启人之恨。
    之十一
    想到没衣穿,破衣也喜欢。
    到了穿破时,才知衣温暖。
    想到缺吃时,莱粥也香甜。
    到吃莱粥时,才知苦飢寒。
    之十二
    做人要知礼仪,敬业须尽职责。
    之十三
    待人以宽实利己,处世以让退乃进。
    懂得此间道理妙,终生福惠不离身。
    之十四
    勿做刻薄事,莫说便宜话。
    之十五
    若要好儿孙,处事宽待人。
    能成大事业,自吃亏三分。
    居贫不俭贫无期,处富好奢富难保。
    之十六
    鸦片烟毒不可吸,
    若沾废业毁身体,
    败家荡产妻子散,
    受罪遭业悔莫及。
    之十七
    造福子孙理应当,
    求福子孙不可行,
    积金遗子难能守,
    遗书后人谁读懂。
    最是积德行好事,
    能使子孙享福荣。
    之十八
    与人亲密勿私语,
    一朝失欢言难悔,
    人若失欢别过言,
    一朝复好言可愧。
    之十九
    严以律己痛责过,
    人有不是宽放活,
    小错切莫放大讲,
    实事求是好处多。
    之二十
    勤而不俭如漏斗,
    积满即失形同无,
    俭而不勤若石田,
    勤耕也难有获收。
    之二十一
    福不可享尽,话不可说尽。
    利不可占尽,财不可用尽。
    之二十二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
    君子交友虽亲不附和,
    小人当远不显为仇敌。
    防小人宜严,待小人宜宽。
    之二十三
    知足常乐享德荣,
    读书增知力无穷。
    孝亲尊师感明神,
    教子崇德耀祖宗。
    勤俭持家有余庆,
    谦虚和顺多吉祥。
    之二十四
    有恩于人不望报,
    受怨之时莫计较,
    无恩无怨享逍遥。
    遇事不怒忍为高,
    耐心退让事便了,
    能忍能受没烦恼。
    之二十五
    各家都有老和小,
    育小还须更敬老。
    以爱子心事其父,
    以爱妻心敬母好。
    精心孝敬父母亲,
    天地神仙助你好。
    之二十六
    做好事要守本分,
    光宗敬祖好子孙。
    遇事能忍受大益,
    走遍天下都安心。

    之二十七
    天上日月星,人有精气神。
    心不荒于色,志存高远君。
    耳不听馋言,敬业精于勤。
    孝亲尊师者,必能担大任。
    之二十八
    气为人之魂,气正身自安。
    志气高明清,报国是达贤。
    之二十九
    存心公平与人善,
    行事忠厚不拐骗。
    择邻而居和睦处,
    互谅互让永相安。
    治家勤俭精细算,
    待人谦和行为端。
    不义钱财切勿取,
    过量之酒戒免沾。
    遵纪守法爱国家,
    优良传统世代传。
    常思己过防忧患,
    终生谨慎自坦然。
    之三十
    行善济人莫等待,
    随时都可表心怀。
    别说有余时再做,
    这样时机等不来。
    书中藏有黄金屋,
    须你自觉日课读。
    如说有瑕才读书,
    恐怕此生难享受。
    之三十一
    富时不俭贫时悔,
    少时不学老时悔,
    闲时不做忙时悔,
    醉时失言醒时悔。
    世间没有后悔药,
    时刻谨慎才无悔。
    之三十二
    人心好歹实难测,
    财帛一交知如何,
    人品高低何为凭,
    患难交往真诚客。
    之三十三
    自古婚姻终身事,
    选婿择妇要谨慎。
    看重其性行可端,
    勿慕富贵貌取人。
    嫌贫爱富悲残事,
    典型故事多的狠。
    登殿戏剧唱千年,
    平贵宝钏说到今。
    我们虽非皇宫亲,
    平民百姓讲人品。
    若能选好婿和妇,
    世代门弟出良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09: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村的“大戏”
                                        
    台上演员们咿咿呀呀唱大戏,台下小朋友们满脸喜色说《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娘家门口唱大戏,先把外甥来接济,请闺女叫女婿,小外甥孩当紧去。蒸下一锅大面羊,白白胖胖笑眯眯。香味飘到院子里,小花猫儿急红了眼,小花狗馋得流涎水......”。这样的场面至今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唱大戏”是农村的主要文艺活动,是村民的精神享受,也是年节里的文化大餐。
    石卜咀村地处狮脑山下,地域横跨桃河两岸,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是一个曾经有着三千多人口的大村,人杰地灵,民风淳厚。从古至今,唱戏是庙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村子过庙会,如果唱戏,就会使人感到村子兴旺发达。以前农村经济落后,能唱得起戏的村子并不多,偶尔听说哪个村赶庙唱戏,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都兴奋不已,庙会的几天里,方圆十里八村的人们骑驴的、步行的扶老携幼,拉儿抱女成群结队奔向戏场,看上两三出戏,剧团一撤,一年内也难以再有什么热闹可看,所以,看戏成为农民企盼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戏曲文化是石卜咀村最主要的娱乐项目之一,1931年由刘富和等工匠承建,在村中心水泉沟修建起了大戏台后,要唱戏一唱就是三天。新建成的戏台坐落于村中心——水泉沟口,是用精细打磨的石料垒砌成近似正方形三丈多高的一个平台,台下是涵洞,一是方便排水,二是方便路人通行。戏台朝南和朝北面都镌刻着戏剧故事,南面是《三英战吕布》、《金沙滩》、《穆桂英挂帅》、《下河东》,北面是《西厢记》、《秦香莲》、《芦花》、《舍饭》。整个戏台高大气派,在当时的十里八村也算一道靓丽的风景。
    唱戏前要先在台上搭棚子,棚子是用四五米长的木头杆子(我们叫沙杆)绑扎起来的,顶上和四周则用苇席遮盖着,下了一点小雨也不怕,太阳则完全可以挡住,(随着社会的发展,帆布代替了苇席)。
    戏台搭好之后,搭看台,看台上有椅有桌,是一处精致的楼座,坐在那楼坐上看戏是很好的,又风光,又可以远眺,又不受人挤人之苦。楼座用来招待当时的官、绅,一是为了展现村里的政绩,二是联络感情,别人是不大容易坐得到的。既不买票,哪怕你是有钱也没办法,搭戏台和看台就要三五天,村里的翠堂、玉堂、金堂、银堂、金祥、三祥、礼学、义学等一班能工巧匠这时候都大显身手,他们不但搭戏台,重要节日时还在村口和主要街道扎松柏牌楼。
    台上的架子一树起来,村里人和邻村的人就会一个传一个:“戏台竖起架子来了”。看见顶上有了苇席,人们就会说:“戏台棚顶了”。
    嫁出去的女儿回来住娘家,临走(回婆家)的时候,母亲送到大门外,总会摆着手说:“唱戏的时候,接你回来看戏”。所以一到唱戏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看戏,而是接闺女,迎女婿,热闹得很。正如童谣里唱的“拉大锯,扯大锯,姥娘家门口唱大戏,请闺女,叫女婿,外甥孩也要去”。唱戏的日子里,不但小外孙、就是七大姑八大姨也都聚在了一起,每家如此,买酒买肉,谈着家常,笑语盈门。
    东家的女儿长大了,西家的男孩也该成亲了。说媒的这个时候就走上门来,约定两家的父母在戏台底下,第一天或是第二天,彼此相看,也有只通知男家而不通知女家的,这叫做“偷看”,这样的看法,成与不成,没有关系,比较自由。反正那家的姑娘也不知道。
    所以看戏去的姑娘个个都打扮的漂亮,都穿了新衣裳,擦了胭脂,涂了粉,头辫梳得一丝不乱,刘海剪得并排齐,头绳有红的、有绿的、也有水红的、蛋青的,走起路来像客人,吃起瓜子来,头不歪,眼不斜,温文尔雅,都变成了大家闺秀。成了唱“大戏”时台下的另一道风景。
    本村一年之内要举办五次盛大的庙会。正月十五是“三官庙”庙会,农历二月十五为“老君坊”庙会,农历四月十三是“三教庙”庙会,农历九月十三为喜庆丰收举行的秋报戏。农历腊月十八是太上老君的生日庙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村里每年一直坚持举办各个节气的庙会活动,虽然都是唱戏,但规模不大,以后因种种原因只保留了过年、正月十五四邻八乡闹红火(包括唱戏)和四月十三、腊月十八两次庙会活动。
    戏剧传承
    听村里老人们说,石卜咀村民喜欢山西梆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当时的村长杨幕业对山西梆子特别喜好和偏爱,为活跃文化生活,与村里乡绅商量,办了一个山西梆子的娃娃班,从外地请来名艺人老连祥(艺名,晋东南人)到村里教戏。学员们是当时常闹红火的一帮年轻人:荆宝宝、荆发厚、荆财厚、张大吉、荆玫、姚恩堂、杨幕林、冯富元、张风山、荆维亨、岳小元、吴怀岗、吴怀臣、吴怀保、朱富生、姚福存、王二祥、河小(小名)等人,利用业余时间和农闲季节,练文武场(打击类、丝弦类)学习山西梆子唱腔和基本功。当时由于规模小,只能排些折子戏和选场,四十年代初,在戏班的影响下,村里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纷纷报名学戏,新加入戏班的有荆全魁、荆遇春、王子钰、冯根柱、王吉祥、姚汝扬、姚汝琦、姚永仁、姚汝熹、荆楷等人。随着人员增加,排出了很多剧目,《打金枝》、《李翠莲上大吊》、《麒麟山》、《乾坤带》、《忠报国》、《月明楼》、《八件衣》、《大堂见皇姑》《回荆州》、《辕门斩子》、《金沙滩》等。逢年过节进行演出,很受村民和周边村子群众的欢迎和赞扬。村长杨幕业又动员村里乡绅和村民组织募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集资金置办了全套戏箱,这样一来,既有服装又有演员,演职人员信心大增,时头八节进行演出,四邻八乡名声大振,火爆的场景一直持续至解放前夕,成为阳泉地区的“戏窝子村”,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石卜咀人爱唱戏,西河村人爱置地,赛鱼村人爱赶集”。
    1947年解放后,中共设阳泉市,首任市委书记智生元,市长任朴斋,市委副市记兼宣传部长郭弼诚委托老艺人许志林(艺名“抓心蛋”老虎沟村人)为团长,召集昔日戏友和流落民间的艺人们组建了“新华剧团”(阳泉市晋剧团前身),因资金所限,议定全部租赁石卜咀村行头、戏箱(服装道具),并聘请村里艺人和青年演员到剧团工作,期间,山西梆子著名演员郭兰英、郭凤英、程玲仙、牛桂英、丁果仙、王振山(艺名“水上漂”)、刘宝山(艺名“十三红”)、乔国瑞(艺名“狮子黑”)、冀美莲等名艺人都曾到“新华剧团”客串演出,丰富和活跃了建市初期阳泉人民的文化生活。
    阳泉晋剧团正式成立之后,将全套行头、戏箱(服装道具)重新添置后归还了石卜咀村,演职人员愿干的继续留团工作,当时石卜咀的艺人大都在煤矿工作就选择离团,仅在业余时客串演出,只有冯富元留在剧团乐队。荆全魁,王子钰二人拜侯德川为师,姚汝扬拜名丑杨步云(艺名“山药蛋”)为师,三人留团继续从事演出。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的局势一天比一天安宁,人民群众生产热情高涨,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当时的条件,看戏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迎来了戏剧的兴盛期,爱好戏曲的男女青年也逐年增多,石卜咀村当时1600余人,村大人多,被区划为东庄和西庄,在百废待兴的条件下重新组织起东庄、西庄两班戏。东庄有杨鸿寿、王义增负责,学戏曲的男女青年有荆德生、史占瑞、姚秉厚、史玉祥、史福祥、杨秀玉、王春花、王素萍、吴福玉、白素贞、安守兰、白什孩、白正文、张秉山,顺应形势,编排出了《好媳妇》,《挑女婿》和传统戏《打金枝》、《哭殿》。西庄有杨幕林、朱富生负责,学戏的有王纯贤、王秀英、程桂荣、王玉莲、杨明生、杨连苍、荆翠花、姚雪林、王广寿等,排出了《白水滩》、《见皇姑》、《金水桥》、《斩单同》等。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村里王义增自编荆德生、杨明生合演的小歌剧《兄妹开垦》参加文艺汇演获得奖项,荆德生被吸收进入了阳泉市职工文工团,作为新中国阳泉市首位独唱演员,于1954年至1956年参加了全省、全国的文艺汇演,并获得了一等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被媒体称为“矿山百灵”、“阳泉的郭兰英”。后来,荆德生在市文化宫从事群众文艺活动的普及和教学,直至退休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文艺事业。
    “耍正月,闹二月,不紧不慢过三月”,这三个月是农闲季节,也是村里娱乐文化生活最热闹的时候。石卜咀村有一种习惯,从头年腊月十八搭起戏台后,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十五以后才拆戏台,开始春耕养种。
    唱大戏也不容易,在各个庙会演出期间,在煤矿参加工作的老艺人都回村参演,并请各自的师兄、师弟、师叔、师友加盟,经常邀请的有大阳泉村刘书让(刘小狗),二矿的王寿猫、段宝先、李小科,荫营许志林(抓心蛋)、梅梅、市晋剧团王意诚(茶叶红)、杨步云(山药蛋),四矿的张玉(赛罗成)乱流村王小维(乱流红),嫁在石卜咀的郭玉仙、张兰英等,登台献艺助兴演出。以前剧团叫“班”,这种演出形式叫“乱插班”
    那些离开村里先后进入专业剧团的人才和加盟艺人,他们的演出风格专业正规。甩发时,随着鼓点由慢而快,由快而紧,头上的甩发,上下前后、左旋右转、十字交叉,先是背着手向不同的方向甩,继而跪着连走带甩,一阵紧似一阵,一阵快似一阵,最后进入高潮,在台上翻滚,只见甩发晃成圆圈,胜似杂技团的火流星。翎子功:头盔上,两根向后弯着的雉鸡翎,随着演员的头和肩膀微微抖动,一根翎子直直竖起,再抖动又竖起另一根像两根竹杆插在头上。晃翅:官帽上的翅子晃起来,左右两个上下颤动,接着看左边一个一动不动,右边却颤动不停,再往下看,右边一个一动不动,左边又颤动不停。丑角诙谐幽默动作滑稽,须生字正腔圆,余音绕梁。这些绝活把村民看呆了,拍手时竟忘了疼痛,喊好声如雷贯耳,他们的演出受到群众的称颂爱戴。从专业剧团回村伴奏的文场演员推陈出新,带回了一把当时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的小提琴,当悠扬动听的乐曲飘到台下,村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发出这样动听的声音,踮起脚向舞台乐队方向望去,见一个人正在歪着脖子拉琴。村民们传来传去:咱村的戏,真不赖,演戏用的是“歪脖琴”。
    实力派演员的加盟,山药蛋、刘小狗的丑角,许士林的旦角(小名锁来,艺名“抓心蛋”,男旦),梅梅的青衣,王意诚(茶叶红),赵小科的须生,都为演出增色不少。他们精湛的演技,扎实的功底,优良的戏德,台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戏曲在村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组建剧团(一)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戏剧事业后继有人,壮大和发展晋剧艺术的传承,拥有一个完整的自己的戏班,村党支部、管委会研究决定,由老艺人吴怀臣担任团长,荆汝梅(书法家)担任文化教师,特聘当时在太原工作石卜嘴村籍的王子钰(小名红小,艺名红萝皮)执教兼导演,招收13岁-18岁的男女青年,以半农半学的方法办起了一个新的戏班。主要学员有:冯国栋、张翠玉,荆贵太、任占君、姚汝林、冯玉花、郭爱珍、王素梅、白风林、姚培芬、弓素英、李淑萍、王风兰、高扣梅、石玉芬、石桂萍、张翠英、荆荣花、姚培玲、杨春花、荆锁来、刘计兰、荆汝先、荆森、杨志荣、王桂花、王有福、杨载明、王三孩、王玉牛、刘金花等。
    凭掌子,唱戏凭嗓子”、“常念口里顺,常做口不笨”、“扶犁不忘喊嗓子,摇耧不忘揉膀子,唱戏不解意,不如不唱戏”。教基本功时对学员讲“武功要练好,三百六十早”,“文的开口见功底,武的举手显高低,不图眼前乱拍手,只求他日暗点头”,台上不用功,台下脚底松;,本领小的骄傲大,学问深的义气平;把式把式全凭架势,没有架势不算把式;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教表演时教育学员“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戏看谁唱,地看谁种”、“小旦要媚死人,花脸要吓死人”、“演员不动情和神,难以抓住台下人”、“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动心”、“程式是死的,角色是活的”、“勤学多思考,戏理要通晓”。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山河酒饭门轿马雪雨风,十般都不见藏在手脚中;哭煞的青衣,唱煞的须生,热煞的花脸,冻煞的小旦;跪死的小生,笑煞的小丑,
      王子钰老师还特别注重艺德,台风等方面的教育,要求学员在学习和表演时,做到不笑场不误场,不冒场,不扒场,不高声喧哗,不随便穿戏服下台,不随便开玩笑,要严肃认真等等。
      学员们干半天农活,早晚在老师带领下练习基本功,背戏词喊嗓......当年劲头来自哪里有待研究,但这股劲儿是谁也阻挡不了,撇开家务活可以,但学习的事儿不能丢。在戏班的学习中,随着学员们年龄的增长,功夫日深演技日熟,迎来了他们的艺术青春期,并涌现出了一些天赋好,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演员,加上村里老一辈演员的口授身传,一个阵容整齐、行当齐全、颇具竞争力的村剧团应运而生,时至21世纪,当年的童龄娃娃都成了古稀老人,聚会时一提起昔日恩师,依然热情如旧,称“咱王老师”。
    几经严寒酷暑,反复锤炼,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了生旦净末丑各行演员。四月十三(村庙会)老演员新演员共同登台亮相,不但巩固了以前的剧目,又上演了新排练的《白蛇传》《牧羊圈》《杀庙》《芦花》《下河东》《舍饭》......唱念做打,也有模有样,在个别演员身上甚至看出了潜力和发展苗头---后来有几个被调入市晋剧团,其中杨春生与晋剧名丑杨步云(艺名“山药旦”)合作演出了传统戏《卖狗肉》(饰李由儿之妻)。村里也达到了“元宵节”“春节”“庙会”演出剧目不重戏,演员不外聘。
    邻近的村有的也演戏,演戏也在竞争,哪个村演得好,哪个村召来的外村观众就多。由于石卜嘴村剧目多,又演得好,因而外村的观众和矿区职工家属就特别多,究其原因:一、主角都师出名门,能仔细揣摩戏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出场架子,一招一式可谓身手不凡,叫人观看后有一种舞台艺术的感人魅力;二、剧团成立后置办了全套新戏装,服装头盔鲜亮,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放光,演员身着新戏服全神贯注投入表演,使观众很快入戏,被戏中的角色感染。三、乐队基础雄厚:文场二胡、三弦、笛子、唢呐、晋胡、月琴、扬琴都有,武场鼓板、梆子、大锣、小锣、手锣、大钹、小钹,这些打击乐齐全。别的村相对乐器少,音乐单调乏味,我们村乐器多,奏出的曲子就响亮浑厚,感染力强,能把演员带进戏里。
    戏是越演越熟练,越演越活道,越演越想演,越演剧目越多,做到了黑夜白天演出都不重戏。在随后几年的演出,包括到外村巡演,都广受欢迎,好评如潮影响很大。”。
    村民们很高兴,以后再不愁没戏看,走村串亲戚,脸上也光彩,村干部更振奋,外出办事,到公社(乡政府)开会,到工矿区联系业务,一说石卜咀村都笑脸相迎,态度客气,办事顺利。干部脸上也增了光。
    排现代戏
    1964年“社教”运动(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席卷全国,传统戏被定为“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封、资、修的产物,停止上演。
    为了适应新形势,村里利用雄厚的实力,强大的演员阵容,连续排出了三台现代戏《柳树坪》《社长的女儿》《夺阵地》和本村村民荆汝梅编写的现代新戏《柳暗花明》。
    《柳树坪》是一个村庄的名字,该戏通过反动地主婆和同样反动的其弟狄世昌破坏集体财产,并妄图暗杀村干部等一系列故事,反映了农村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隐蔽性,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还记得戏中几句道白:“杀了曹立清,你就去天津,找个工作做,嫁个阔气人。”
    《社长的女儿》是教育返乡知识青年热爱农村,扎根农村,改造世界观,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对刚出校门,回乡务农知识青年中的错误思想和怕脏怕累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戏中的主题歌是“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种地没有它,丰收指什么,积肥虽小意义大,一担肥,一担粮,不可糟蹋”。
    《夺阵地》听名好像是演战斗故事,实际内容是突出社会主义教育,提醒革命群众:腐朽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作风,正在向社会主义和贫下中农夺取农村青年的思想文化阵地,阐明了搞“社教”运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小戏《柳暗花明》描写了农民王老实在旧社会的处境,受着地主剥削和压迫,困苦难言,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解放后,人民翻身做主,重见光明,生活幸福,儿子新民毕业返乡,不安心农业劳动,经过大家劝解,尤其是妹妹雪芹帮助,感动了新民,扭转了思想,安心扎根农村,改变了村里“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三部现代戏上演均获成功,其中《柳树坪》在全公社举办的文艺汇演(比赛)中获一等奖。
    新戏《柳暗花明》荣获城区文艺汇演一等奖。
    四清期间
    “四清”运动期间石卜嘴村的文艺活动依然十分活跃。“四清”工作队驻村一周年之际,适逢村里的庙会(当时“破四旧”、“立四新”,庙会改叫“交流会”)。为了展示“四清”运动的丰硕成果和巨大的成就,驻村工作队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举办了一场大型展览,用大量的文字图片揭露阶级敌人、地、富、反、坏的丑恶嘴脸和罪行。把某些社员买卖农产品,办小吃摊点批判为“资本主义倾向”和“走资本主义道路”。唱大戏是庙会的核心和主轴,当时也不能例外。工作队和村里的青年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戏”,节目有快板、合唱、独唱、民乐合奏、迓鼓、对口词、表演唱等等。表演唱在当时风靡一时,特别是代表作《老俩口学毛选》更是风行全国。有几个节目都是自编自演紧扣石卜咀村所发生的事,其中女声表演唱《石卜咀村的铁姑娘》,快板联唱《弃农经商倒八队》,小合唱《工作队下乡来》,现代小戏《三干会》,在村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唱词颇具时代特色。
    现记忆如下:
    一 《工作队下乡来》
       工作队下乡来,贫下中农笑颜开。
       阶级队伍组织好,地富反坏垮了台。
       我们团结起来破除迷信,
       把资本主义根子挖出来,挖出来。
    二 《石卜咀村的铁姑娘》
       八月桂花遍地香,石卜咀的姑娘个个强。
       干活赛过男子汉,革命热情高万丈。
       你挑水急又忙,我锄地讲质量。
       你担大粪来施肥,我搬石头来垒堾。
       一心要把大寨赶,人人争当李双双。
    三 《弃农经商倒八队》
        一股黑风刮八队,自由单干形成风。
        弃农经商私心重,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发了芽。
        站在桥头成财迷,人在地里干活没力气。
        羡慕人家红了眼,丢下了农业搞单干。
        烙饼烧饼加油馃,雪白细面白蒸馍。
        红枣甜糕热米汤,过路行客趁热喝。
        投机倒把都在行,低买高卖变钱粮。
        粮食年年打的少,社员们跟上倒了灶。
        倒了灶真糟糕,思想跟着也变了。
        土地荒芜粮食减少,八队倒下了。
    演出的节目新鲜活泼,不是大戏,但很热闹,也曾轰动一时。
    註:当时石卜咀村有十个生产小队,八队即第八生产小队,相当于现在的村民小组。
    排样板戏
    转眼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前的戏一律停演(包括“现代戏”),“四清”工作也受到批判,村里舞台一度沉寂。
    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做为特定产物,演出之后在全国影响极大,在广大农村也迅速得到普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村里也开始排练并演出样板戏。因为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相继排出了《沙家浜》和《红灯记》,唱腔依然是传统戏的腔调——山西梆子。
    那时候这种演出形式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因排练《沙家浜》《红灯记》这样的大戏,实际上“宣传队”又变成了剧团,一般演员来自历届“高小”“初中”“高中”毕业生。当时的学制为“小升初”七年制。第一批“七年制”学生于1970年毕业。村里把这批学生组成一个新的劳动单位——“八一创业连”。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白天“八一创业连”红旗在工地上迎风飘扬,新社员在连队领导和老贫农带领下战天斗地,垒坝造田,其中的文艺积极分子,有器乐基础的队员做为新鲜血液也补充到剧团,他们白天干着高强度的活,晚上排练。
    当时演员的挑选:不但要看本人的长相、身材和嗓音,更要看出身,但演戏毕竟是“特殊工作”,演员也得是“特殊人才”。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登台亮相。曾发生过一件事,《红灯记》剧中日寇宪兵队长——鸠山角色,经过群众推荐,导演的慧眼识珠,由回乡知青(文革前高中毕业生,理解力强,想象力也丰富)姚汝仁扮演。但姚汝仁的父亲“反右”时被定为历史反革命(改革开放后平反)进剧组一度搁浅,村革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最后决定:为了普及革命样板戏,不让封资修占领革命舞台,凡剧组需要的演员,文武场、器乐演奏员都惯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大胆启用。从而解决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因为对剧团的高度重视,村革委会主任(村长)自兼团长,根据现实情况副团长由集“群专队”队长,“斗批改”成员,造反组织头头的XXX兼任。(此人解放前逃荒落户石卜咀村、解放后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每次运动都少不了他的“拿手戏”---借运动整人,村里人称他是“运动红”)。XXX对自己又增添了一个新职务很高兴,早来晚走,指挥手下打扫卫生,整理桌椅,正式演出时负责服装道具,倒也觉得志得意满。对剧组人员的阶级成分和家庭出身也不再百般挑剔,吹毛求疵。
    冯喜,从小学习传统戏,虽然当了机关干部,但对戏剧有一种执着和偏爱,受聘任导演后,不记时间,不讲报酬,对戏剧表演有着超人的理解和悟性,当时样板戏已经“深入人心”,冯导对舞台动作更是烂熟于心,出入有序,进退得当,驾轻就熟。
    剧团组阁成功,下一步就是主要演员的挑选。《沙家浜》中的一号人物,高、大、全的革命形象——新四军连长郭建光,由导演冯喜亲自扮演,阿庆嫂的扮演者姚培玲,沙奶奶的扮演者姚培芬(两人曾在村里“戏校”学习传统戏,前者在传统戏《打金枝》中饰金枝女,现代戏《社长的女儿》中饰社长的女儿,《红灯记》中饰李铁梅,后者在传统戏《金沙滩》中饰佘太君,现代戏《柳树坪》中饰女支书。《红灯记》中饰李奶奶)。刁徳一的扮演者荆贵太 (戏校生)传统戏《白蛇传》中饰许仙,样板戏《红灯记》饰一号人物李玉和,因打篮球时球一到手不顾角度,远近直接投向篮筐,被青年人亲切地叫“冒杆”。胡传魁这个草头王角色长相很重要,选中了曾演过传统戏的王玉牛(《下河东》中饰奸臣欧阳方,《红灯记》中饰日军小队长)。其它演员:沙四龙的扮演者张翠玉(《红灯记》饰磨刀人),刘副官的扮演者姚汝林(现代戏《柳树坪》中饰狄世昌),刁小三的扮演者任占君(《红灯记》中饰叛徒王连举),县委书记程天民的扮演者冯国栋(现代戏《社长的女儿》中饰社长)以上演员均为“戏校生”,传统戏,现代戏里都有过不俗的表演,现因剧情需要屈居配角,村里剧团称得上是人才济济。
    主要演员虽然有表演基础,但革命样板戏是革命的样板,是对革命的态度问题,演员都深感责任重大,背台词,记台词,熟悉舞台步伐动作,竭力达到样板戏标准,更难能可贵的是演群众的龙套演员,全剧只有几个过场,有的只有一句台词“鬼子进村了”,但都演得挺认真,从没有马虎过,而且每次排练都到场,虽出场不多,但还担负着勤杂工作。总而言之能在革命样板戏中当一名演员,那可是莫大的荣幸和至高的荣誉,村里人、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甚至外村人都要另眼相看。
    下一步就是解决“唱”的问题,这事儿如果正儿八经理论起来,可是个大事儿,“唱腔设计”很是需要专业人才反复研究的,但事情落到农村就变得简单多了。导演把主要演员集中起来,你一个建议,他一个意见,你试唱,别人听,别人再唱,你再听,反复演唱,导演把关,唱腔就定了下来。然后就叫演员去练。总的来说:唱词长的用“平板”,短的用“夹板”、或者“二性”,动了感情就来段“流水”,旦有旦调,黑有黑腔,引得一些“戏迷”经常熬夜到排练现场过“戏瘾”。
    唱段练到一定火候,就进入排练阶段。涉及到演员出台的动作,互相之间的配合,文武场的烘托,舞台动作,出场架式,转身,亮相,各个角色在舞台中的位置,配合乐器,踏上鼓点,进入板眼......
    整个排练过程中,演员们始终呈现出一种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人人用心,个个认真,那种执着,那种服从,那种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因为一个动作做不好,挨批挨斥是常有的事,一些演员尤其是女演员,实在吃不消就背过身去擦几把眼泪,很快又得服服帖帖上场,集体排练完了,个人还要练,有得还把导演拉过去,给自己吃偏饭。
    《沙家浜》剧组是一个很不小的队伍,除了演员外还有文武场、舞美、灯光、勤杂,总人数50多人,而这些人无论是主角、配角、龙套、打鼓、拉琴,都是义务,都是为了革命宣传,或者叫宣传革命。往往搞到深夜,没有一分钱补助,人们的心中就纯粹没有“加班”、“补助”那样的概念。如果有演出,演职人员可以提早收工,当然也不扣工分。
    顺便插一句,剧团里有几对青年男女明显好起来,出双入对,有得甚至达到了耳鬓厮磨的地步,但不知什么原因,最后都没有终成眷属。
    经过冬天几个月紧张的排练——说紧张那可是真紧张,白天紧张的在地里劳动,紧张地吃完晚饭,就到排练场紧张地排练,那时候晚上还有各种会议:学习会、批判会、传达精神会、民兵活动、“斗私批修”会等等,常常是紧张地参加完会,继续排练,12点以后半夜1至2点回家是常有的事。
    在大队革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上省会太原买回四十多套演出服装、道具、化妆品。包括新四军军服、胡传魁、刁德一、黑田大佐的黄呢军装、伪军服装、长枪、短枪、王八盆子、阿庆嫂的黑平绒围裙......凡士林、胭脂、油彩、白粉、眉笔......。
    过完春节,正月十四是正式演出的日子,剧团全体包括勤杂人员下午就不出工了(工分照记),早早来到学校操场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有的布置台口,有的练习台步,有的念念有词......
    演出前开始化妆:凡士林打底,涂脂抹粉,描眉画眼,穿上崭新的演出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特别是第一次登台的演员心里充满了新奇、兴奋、自豪和紧张。
    7:30开场锣鼓响起,诺大的操场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期待已久的紫红色大幕布徐徐拉开,演员粉墨登场,在100瓦灯泡照耀下,个个演得劲头十足,舞台上灯火通明,鼓乐齐奏,唱腔悠扬,台下是黑压压一片观众。台上演得卖力,台下看得也很认真,配合十分默契,大人小孩都安安静静,脑袋和眼睛仿佛被一个无形的钩子钩向舞台,没有左顾右盼,没有交头接耳。每个人都被剧情所吸引,都被剧中人物的命运所感染,耳边响着仿佛天籁般的乐曲,台上是熟悉的面孔全身心投入的表演,大家都为主要演员铿锵的唱功和事隔多年仍然精湛的演技感叹,对新演员小小的失误则发出善意和理解的笑声。没有呼啸吹口哨的,没有尖叫声,没有喝倒彩的。或许是当时的文化生活太枯燥了,人们无论看到什么热闹都有一种解渴之感,或许是当年的革命社员太遵守纪律了,或许是革命样板戏本身所特有的威严把人唬住了,也或许是随着剧情的所唱所白把大家强烈地吸引住了......或许各种原因都有吧。
    演样板戏时还有一件事,石卜咀小学有一位音乐老师(姓什么忘了)二胡拉得绝对的好,一次演戏请他伴奏,他拉的大二胡杆子又粗又长,下面的底桶像水桶一样粗,奏出的声音音调高,缠绵委婉,添上他很有点专业剧团乐队的味道。看戏人的视线总不时盯在他那把大二胡上......
    在以后的几年里,又接着拍出了《海岛女民兵》、《新旧朝阳沟》、《传枪记》。和《沙家浜》、《红灯记》两个样板戏轮番上演,对于沉寂多年的农村舞台,尤其是石卜咀这样爱“红火”的村子,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舞美创作
    “大戏”的舞美、灯光、音响效果由返乡高中毕业生姚惠恩、姚汝瑞、姚汝仁、白素明和村里的电工、木工共同制作,也显示出了实力和水平:布景立体感强,大树枝繁叶茂,近景远景形象逼真,白日鸟啼,夜晚蛙鸣,背景有月亮星星。这些在传统戏里看不到的景象让村民们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特别是演《柳树坪》的时候,有一幕场景:窗外电闪雷鸣、大雨磅礴,屋内的主人公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们利用电焊机的弧光,后台几个人同时晃动五合板,一圈一圈抡着细绳拴着的竹片发出“唔唔”的声音(表示大风),把锡箔纸剪成长条固定在木片上。根据剧情一个手势,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电弧光照在窗口有人晃动的纸条上,顿时显得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急风骤雨瞬间出现,每当演到这一幕台下的观众,特别是外村观众都看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心里明明知道是假的,却想不通其中的奥妙,达到了逼真的效果。
    舞美都为自创,做到了因陋就简,修旧利废,不断创新,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制作布景时先用木框做成大树、山石、小桥、房屋、室内剖面等形状,然后上面蒙上白布或者牛皮纸,加以彩画,再按剧情随处摆放石桌、台、墩各种摆件,一台非常逼真的立体场景展现在舞台上。达到了烘托场景,渲染气氛的效果。
    他们还用银白色的塑料条配以灯光进行抖动,背景中就出现了大雨如注的场面,在透明的幕布后,用吹风机吹起了特制加工的红绸,配上灯光、音响表示大火。
    类似的点子还有很多。
    剧团的舞美人员就是用这些土办法,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舞美效果,在群众中广受好评。
    特别是排出《红灯记》后,第一次演出时,当演到游击队下山消灭日寇鸠山部队那场戏时,大幕徐徐拉开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处立体逼真的山野景色。但见松柏苍翠,山花烂漫,溪瀑飞流,云蒸霞蔚,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一片惊呼、喝彩和掌声从台下爆发出来,与激情澎湃的乐声交织在一起,震撼人心,经久不息。
    “文革”后期,村里排练上演了晋剧现代戏《三上桃峰》。
    组建剧团(二)
    1978年,古装戏又兴盛起来,村里老艺人多,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戏剧传统。以前在村里演戏,现为厂矿干部或职工的石卜咀籍艺人:荆全魁、荆遇春、张兰英、冯喜、姚汝扬、张翠兰、姚培玲、荆贵太、姚汝燐、任占君、王玉牛等,自发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赶排出适应当前形式、提倡调查研究的大戏《十五贯》和《逼上梁山》。《十五贯》着重塑造了善于调查研究,真正无私的清官况钟的形象,很好地起到了现实的教育作用。其中清官况钟由荆遇春(小侉)扮演,冯喜饰娄阿鼠,白风林饰熊友兰,姚培玲饰苏戌娟,姚汝林饰尤葫芦,荆贵太饰过于执,抚台大人由荆全魁(王锁)扮演。因传统戏被禁演十多年,《十五贯》上演时四邻八乡都赶来观看,台下观众人山人海,轰动了广大村民及矿区一带的职工家属。
    上世纪80年代初,传统戏正式放开,石卜咀村为了传承和弘扬晋剧文化艺术,丰富和提升村民文化精神和文化生活,村领导决定开始筹拍传统古装戏。当时遇到的问题是人员问题,当时村里能演古装戏的演员一大部分因接班、招工离开,村里仅有任占君、姚汝琳、王玉牛、荆贵太等为数不多的演员。而“七零届”学员虽已“长大扛事”,因他们的基础是现代戏,对传统戏的程式、套路,各种基本功,既不懂又不会,仍需从头学起,虽有“近水”,却难“解渴”,村支两委有了第二次开办戏校(剧团)的思路和谋略。
    一九八一年,由村委主任王沛任团(校)长的石卜咀晋剧团成立。投资30余万元,购置全新戏箱道具,效果灯具等,再次聘请王子钰任演员教师,张秉山(市艺校教师)任文场教师,吕尚武(市艺校教师)任武场教师,学员有:王润萍、范秀玲、范秋林、范文林、荆海燕、安芳、冯红、白小花等计六十余人。全日制教育,正规训练,正规学艺,共排出传统戏20余本,其中有《满床笏》《五女拜寿》,《汴梁图》,《龙凤呈祥》,《回龙阁》,《程咬金劈殿》,《画龙点睛》,《观阵》,《黄鹤楼》,《破洪州》,《走雪山》,《交印》,《白水滩》,《呼延庆》等,老艺人荆全魁、郝金瑞、冯喜等也常被请来任教和指导。良好的氛围,严格的管理,老师们的精心辅导和学员们的刻苦钻研,结出了丰硕的艺术之果。从建团至解散的六年中,在全市各地演出大小剧目近六百余场,每到一处都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后记
    自1986年村剧团因种种原因解散后,村里节气庙会,再没有组织过本村剧团和本村艺人的演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里的演员和年轻人,有的被厂矿招工,有的顶替接班,有的进城打工,有的考入大专院校,戏班人员四下分流,青黄不接,已经很难组织起来再演“大戏”了。
    现在石卜咀村和其它村子一样,每年都要唱大戏,村里效益好就请专业剧团,效益不好就请业余剧团,台上演员找不到熟悉的面孔,台下是上了年纪,稀稀拉拉的观众,面对广场、舞台、观众,再也勾不起当年的激情,吃着饭棚里的油条、拉面,也品尝不出过去的味道。
    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庙会的味道也一天比一天淡了,以前对庙会和大戏的期盼逐渐变成了一种平淡,平淡到不愿意去面对,面对古戏台不禁使人感叹,往事悠悠,回忆温暖。
    记忆是难以忘怀的,它是岁月荏苒的见证,历史沧桑大海中一朵浪花,像一缕阳光洒满心灵,留恋难忘的“大戏”,只能化做美好的回忆留在心间。
    人物介绍:
    侯德全(1902-1983),平定县东沟村人,自幼热爱戏剧,极富喜剧天赋,儿时只要有戏班演出,必前往观看,乐此不疲。入戏班后,拜名伶张春林(艺名九儿旦)为师,工正旦,彩旦。经过几年的打拼磨炼,因侯德全聪明过人,演戏水平大有提高,并结识了戏界名伶丁果仙,牛桂英,王振山(艺名“水上漂”),刘宝山(艺名“十三红”),乔国瑞(艺名“狮子黑”),郭凤英,冀美莲等。遂往来于晋、冀、蒙一带,穿梭于各个戏班串演。再后来他先后当了几个戏班的班主。几年的班主生涯下来,使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阅历,积累了戏班经营运作的经验。建国后,是平定县晋剧团的创始人。
    杨步云,(1911-1996),晋剧名丑,艺名“山药蛋”,清徐县人,10岁时被卖进“小锦园”戏班学戏,拜老宋银(外号“常有理”)和灵儿师傅(艺名“千里麻”)为师,主攻“三花脸”,在《打鱼杂家》、《牧羊卷》、《月明楼》、《春秋配》、《卖狗肉》等戏中所饰的丑角,深入人心,广受好评。新中国成立后,和妻子路小桃(晋剧演员)同在阳泉市晋剧团工作,功底扎实,幽默风趣,为晋剧名丑,享誉晋中、晋东地区。
    王意诚(1909-1966),艺名茶叶红,平定县乱流村人,晋剧老生演员,王自幼酷爱晋剧,天赋聪明,少时看戏入迷过目成咏,模仿颇有“范儿”,是块“材料”,原为阳泉下站福盛街,德春茶社掌柜,晋剧票友,后拜许志林(抓心旦)为师,常随许志林赴各地各村搭乱插班演出,当时流行一段话“茶庄掌柜王意诚,一叫唱戏扔下称”,1947年阳泉解放后,加入许志林创办的新华剧团,20世纪50年代后期,特别是在现代戏表演上,突破了传统戏中固定的表演程式,着力用生活的表演手法刻画人物。在《小二黑结婚》、《小女婿》、《傅家营》、《焦裕禄》、《夺印》等戏中分别塑造出“二孔明”、“香草”、“王彦林”、李老明、何文进等不同性格的角色,形象生动鲜明,表演逼真传神,收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不幸在1966年河底村演出《焦裕禄》时,突发脑溢血身着戏装,谢世于舞台 ,享年57岁。
    荆德生(1936-- ),阳泉石卜咀村人,阳泉市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享誉京城的民歌手。1953年毕业于山西省艺术学校。曾任阳泉市工人文化宫馆员。是山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阳泉市音乐家协会理事。
    1951 年,荆德生招工到阳泉矿务局二矿机电科配电室工作,成为阳泉矿务局第一批女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积极参加矿上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很快成为矿上的文艺骨干,先后参与演出、编排了独唱《王大妈要和平)、妇女自由歌)、《翻身道情),小歌剧《识字好、《旷工装病),话剧《战斗里成长》和大合唱《竞赛的红旗红又红、(煤矿工人之歌)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节目。她还常把矿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变成小快板、三句半、诗歌,在车间、坑口、食堂为职工表演,活跃了矿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由于她在文艺方面的突出表现,1953年被单位推荐到山西省艺术学校音乐班学习,受教于郭兰英、乔玉珍等著名老师,从而使她的音乐基础理论及乐器、声乐、舞蹈、作曲、指挥、表演等方面的知识都有了长进。他先后参加了歌曲《在太行山上)、《藏胞歌唱解放军》、(光荣花》,民间舞蹈(跑驴)、(采茶扑蝶》、《荷花舞》,山西祁太秧歌《绣花灯)、《买绒线)、《婚姻法),相声(服务态度),山东快书《大老王》等文艺节目演出。
    1956年,她随阳泉市职工文艺代表团赴省城参加了第一届全省职工文艺汇演。 其间, 她独唱的河北民歌《小黑驴》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盘舞》获“表演二等奖",为阳泉代表团争了光。同年4月,她又随山西职工文艺代表团赴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职工曲艺汇演,她饰演(六姐妹挑菜》中的五姐妹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与其他演职人员一道,荣幸地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自编自演的歌曲《战斗在地下工厂)、《春耕忙》等都深受农民喜爱。她表演的《阳泉是个好地方》等歌曲,在当时脍炙人口,广为传唱。每逢演出时,荆德生至少唱三首歌,最多时要连续唱11首歌,山城人亲切地称她为“山城百灵”。
    1990年,荆德生退休后,仍致力于群众文艺活动,且屡次获奖。 1992 年她参加市老年 运动会,参与表演的迪斯科健身操获“一等奖": 1993 年在阳泉市春节联欢会上,她演出的 《拥军秧歌》获十佳节目和十佳演员奖: 1995年参与市庆祝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合唱,荣获“特殊奖”。她的小传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第一卷上刊登。阳泉市音协授予她“终生成就音乐家”荣誉称号。市领导在总结阳泉文化事业发展之路时曾称“荆德生的民歌演唱蜚声三晋,享誉京城”。
    连任4届委员的荆德生,为市政协的初创、巩固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她的个人介绍先后被《阳泉人名词典》(阳泉市政协志》收录。1997年被阳泉市音乐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音乐家”称号。
    荆履荣,石卜嘴村人,从小受其父(荆发厚)影响,喜爱戏曲音乐,13岁开始学艺,1957年加入平定晋剧团,任梆胡演奏员,音乐唱腔设计,导演。1978年任创作组长,副团长等职。曾组织创作40多部戏的创作改编、音乐设计和导演工作。多次获省地市奖励。1984年调市艺校工作,任高级讲师。曾担任音乐科、戏剧科、创作室的领导工作。在山西省历届艺校教学调演中,获园丁奖、排导奖、音乐设计奖,培养了很多戏剧人才,2001年退休。
    荆翠花,女,1944年出生,荆履荣胞妹,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1951年到平定晋剧团工作,1960年调晋中晋剧团工作,后师从丁果仙工须生,20世纪80年代初又调入阳泉晋剧团继续她的演艺事业。主要剧目有《孙安动本》、《下河东》等戏,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中饰莎奶奶。1980年,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演出。1984年,参演的自创剧目《喋血蕲州》获表演一等奖。
    阎美琴,荆履荣之妻,1942年出生,1957年调入平定晋剧团工作,工小生,她演出的代表剧目有《国公图》、《黄鹤楼》、《状元与乞丐》、《二度梅》等,她不仅小生演得好,扮演娃娃也活泼可爱,曾在《三娘教子》饰薛英哥。
    荆树鸿,男,1967年出生,石卜嘴村人,1980年考入晋中地区艺术学校,1985年毕业后在平定县剧团参加工作,国家三级演员,多才多艺,戏路较宽,文武俱佳,常常能在一个戏理扮演多个角色,是个出名的多面手。曾在《白蛇传》中饰仙童,《火烧庆功楼》中饰徐达,《铡赵王》中饰王延龄、张勇,《下河东》中饰呼延寿廷、刘钧,《杨门女将》中饰寇准,他基本功扎实,功架漂亮,不仅擅长扮演苍劲正派的老生角色,还能扮演威猛刚劲的武将人物,他演的丑角独具特色,扮相滑稽,动作诙谐,身段程式讲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曾和王爱爱老师同台演出《算粮登殿》和王万梅老师合作演出《下河东》。
    五十年代 张秉山,王宝珍,关福玉,白明生加入阳泉市晋剧团。
    六十年代 杨春生,李淑萍考入阳泉市晋剧团。
    七十年代 石海滨,高晓红,范怀林,冯瑞红,白元喜,荆晋平先后考入阳泉市文工团和阳泉市晋剧团,白元喜,冯瑞红夫妻后调入阳泉市艺校担任高级讲师。
    八十年代 范秀林,王润萍,白小花,姚惠东,孙爱英,安芳,赵冬梅,陆守军等人考入阳泉市晋剧团速成班,冯素芳考入山西省艺术学校。
    石卜嘴村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从事过打击乐的有:
    姚恩堂,白正文,荆玫,张大吉,姚福存,睦银柱,荆汝先,王有福,白素明,杨载明,白富明,陆守军,王素宾,刘彦平,范惠林,刘文信,王丰年,荆长春,岳宏明。
    从事过管弦乐的有:
    杨幕林,张秉山,张风山,冯富元,王宝珍,荆森,王家启,王锁孩,白十孩,荆履荣,赵冬梅,荆拉长,石贵,陶瑞,白元喜等。
    姚培广 姚瑞整理。
    姚培武 姚培富 姚惠俊 姚汝仁审核。
                                    2020.元月
    原载阳泉矿区文艺2020.2总第十一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10:41 , Processed in 0.1376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