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回复: 3

明名臣言行錄《尚書姚文敏公夔》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5-7 08: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卷二十七   明代傳記叢刊名人類19(015)
    明名臣言行錄   尚書姚文敏公夔


    祭酒陳文定公敬宗     侍
    禦史孫公鼎          僉
    太守劉公實          太
    給事毛公弘          布
    卷二十八
    尚書耿清惠公九疇     尚
    僉都魯端毅公穆       尚
    尚書姚文敏公夔       侍


    尚書姚文敏公夔


    字大章,桐廬縣人。正統壬戍(1442年)會試第一,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卒年六十,贈文敏。


    正統戊午(1438年),舉鄉試第一人,太學祭酒李公時勉一見知為偉器。壬戍,與從弟龍同登進士。癸亥(1443年)擢吏科給事中,首疏八事,多見采納。甲子夏旱,奉命祀北鎮,雨應時至,都禦史王翱鎮其地,喜曰:“此所謂隨車雨也”為立碑於廟。


    巳巳英廟北狩,國勢危疑,群臣勸郕王進,議未決,詢諸六科,公曰:“朝廷任用大臣,正謂社稷計,何必詢諸小臣。”眾乃詣文華殿懇請,事遂定。十目鹵大舉進逼京城,众議戰守不一,公言兵敗之餘,人心未定,只宜固守,伏兵歸路擊之。遂上疏遣人間道,齌勅宣府遼東總兵官楊洪、曹義各選勁騎刻期以進,與京軍內外夾擊。未幾,洪義統所部兵來,賊果一夕遁去。丁丑(1457年)春正月,景泰不豫,尚書胡濙在告公,強之出。十四日,率文武大臣于左順門問安,退集東閣內,義立皇太子,上疏懇請未允。次日,公欲率百官伏闕以請,是夕與學士商輅議定,遂請十六日早三鼓,至朝房,公屬輅具本稿有“陛下為宣宗章皇帝之子,當立宣宗章皇帝之孫,正位東宮。”等語,公躍然舉筆於立上添一復字,時同官鄒乾等俱稱善。己時入朝,眾議合文武大小官佥名以一樣寫二本,因遲延至十七日早,變作,弗果進。


    英廟復位,石亨輩竊弄威權,憾公不附巳,乘間調公南京禮部。英廟素知公為人,且聞立儲之議,未幾驛召至京,賜一品服,轉左侍郎。戊寅(1458年),調吏部。有真定守以賄败,亨挾勢囑復其官,同列附亨者令擬准稿來判,公擲筆大言曰:“吾寧不做侍郎,必不判此稿。”事竟止。後亨败,附亨者降黜,而公之言益重。


    癸未(1463年),晉禮部尚書,詳雅敬謹,明於典禮,克稱厥任,上㴱嘉之。甲申(1464),憲廟嗣位,命侍經筵。乙酉(1465年),上耕籍田、幸太學,皆從公請,宴賜有加,公率群臣上封事,其略曰:“皇上當念祖宗之付託,思天下之艱難,勿以目前無事,而恣于宴安,肆于逸樂。以禮法齊家;以節儉制用。官爵無濫授;金帛無妄费。土木無妄興;齋醮勿頻設。出入有防,巡遊有度。節嗜欲,養天和,留心萬機,無忘政務。”上嘉其言,慰諭甚至。丁亥(1467年),朝鮮進海東,青公言非故事,宜詔自今之貢物不得進,以示不寶遠物之意。
    戊子(1468年)四月,以災變率群臣上疏,言:“皇上春秋鼎盛,而震位尚虛,宜均愛六宮以繁子嗣。乞罷西山所建之塔,斥回阿叱哩之流,留心經筵,裁決政務,親君子,遠小人,服食言動,悉遵祖宗舊規,庶回天意。”上嘉納之。


    慈懿皇太后崩,卜葬有異議,內閣執不可繼之,以疏事下禮部,公率群臣覆奏,詞甚懇切,有曰:“山陵宗廟,聖孝所先。綱常典禮,國家攸重。萬一合葬,袝廟之禮,少有疑阻,關係非細,豈能保其將來無據理改而從正者。”上覽奏感泣,卒從其議。


    巳丑(1469年),拜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先是,藩臬由臺省會舉,臺省由天子親簡,吏部僅選守令以下耳。公至,乃悉委之,連舉臺省藩臬十數人,皆稱職,中外服其公明。


    辛卯(1471年),加太子少保。冬,彗出軒轅,公上疏反覆諷諫。壬辰(1472年),南方大風雨水溢,公疏言:自古祸亂常起於災傷,饑饉之余,毋謂天道姑息有象無應,只圖因循便安於目前也。上是其言,命禮部會議行之。上疏乞歸,不許。已而疾作,臨終謂子璧曰:“吾受國厚恩,不克圖報,死後勿隨例請葬祭,以重吾過。”言弗及私。
    公丰神秀朗,氣度宏偉,言論侃侃達大體,居官精敏逾人,拔擢人才無間新故。立朝三十餘年,憂國憫民,遇事勇為,廷議大政,正色昌言,人皆悅服。一時,大臣詞氣慷慨,才識高邁,未有出公右者。
    閩南姚慶禮錄出斷句

    2025年5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5-7 08: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七   明代傳記叢刊名人類19(015)
    明名臣言行錄   尚書姚文敏公夔


    尚書姚文敏公夔
    字大章桐廬縣人正統壬戍(1442年)會試第一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卒年六十贈文敏
    正統戊午(1438年)舉鄉試第一人太學祭酒李公時勉一見知為偉器壬戍與從弟龍同登進士癸亥(1443年)擢吏科給事中首疏八事多見采納甲子夏旱奉命祀北鎮雨應時至都禦史王翱鎮其地喜曰此所謂隨車雨也為立碑於廟
    巳巳英廟北狩國勢危疑群臣勸郕王進議未決詢諸六科公曰朝廷任用大臣正謂社稷計何必詢諸小臣眾乃詣文華殿懇請事遂定十目鹵大舉進逼京城众議戰守不一公言兵敗之餘人心未定只宜固守伏兵歸路擊之遂上疏遣人間道齌勅宣府遼東總兵官楊洪曹義各選勁騎刻期以進與京軍內外夾擊未幾洪義統所部兵來賊果一夕遁去丁丑(1457年)春正月景泰不豫尚書胡濙在告公強之出十四日率文武大臣于左順門問安退集東閣內義立皇太子上疏懇請未允次日公欲率百官伏闕以請是夕與學士商輅議定遂請十六日早三鼓至朝房公屬輅具本稿有陛下為宣宗章皇帝之子當立宣宗章皇帝之孫正位東宮等語公躍然舉筆於立上添一復字時同官鄒乾等俱稱善己時入朝眾議合文武大小官佥名以一樣寫二本因遲延至十七日早變作弗果進
    英廟復位石亨輩竊弄威權憾公不附巳乘間調公南京禮部英廟素知公為人且聞立儲之議未幾驛召至京賜一品服轉左侍郎戊寅(1458年)調吏部有真定守以賄败亨挾勢囑復其官同列附亨者令擬准稿來判公擲筆大言曰吾寧不做侍郎必不判此稿事竟止後亨败附亨者降黜而公之言益重
    癸未(1463年)晉禮部尚書詳雅敬謹明於典禮克稱厥任上㴱嘉之甲申(1464)憲廟嗣位命侍經筵乙酉(1465年)上耕籍田幸太學皆從公請宴賜有加公率群臣上封事其略曰皇上當念祖宗之付託思天下之艱難勿以目前無事而恣于宴安肆于逸樂以禮法齊家以節儉制用官爵無濫授金帛無妄费土木無妄興齋醮勿頻設出入有防巡遊有度節嗜欲養天和留心萬機無忘政務上嘉其言慰諭甚至丁亥(1467年)朝鮮進海東青公言非故事宜詔自今之貢物不得進以示不寶遠物之意
    戊子(1468年)四月以災變率群臣上疏言皇上春秋鼎盛而震位尚虛宜均愛六宮以繁子嗣乞罷西山所建之塔斥回阿叱哩之流留心經筵裁決政務親君子遠小人服食言動悉遵祖宗舊規庶回天意上嘉納之
    慈懿皇太后崩卜葬有異議內閣執不可繼之以疏事下禮部公率群臣覆奏詞甚懇切有曰山陵宗廟聖孝所先綱常典禮國家攸重萬一合葬袝廟之禮少有疑阻關係非細豈能保其將來無據理改而從正者上覽奏感泣卒從其議
    巳丑(1469年)拜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先是藩臬由臺省會舉臺省由天子親簡吏部僅選守令以下耳公至乃悉委之連舉臺省藩臬十數人皆稱職中外服其公明
    辛卯(1471年)加太子少保冬彗出軒轅公上疏反覆諷諫壬辰(1472年)南方大風雨水溢公疏言自古祸亂常起於災傷饑饉之余毋謂天道姑息有象無應只圖因循便安於目前也上是其言命禮部會議行之上疏乞歸不許已而疾作臨終謂子璧曰吾受國厚恩不克圖報死後勿隨例請葬祭以重吾過言弗及私
    公丰神秀朗氣度宏偉言論侃侃達大體居官精敏逾人拔擢人才無間新故立朝三十餘年憂國憫民遇事勇為廷議大政正色昌言人皆悅服一時大臣詞氣慷慨才識高邁未有出公右者
    閩南姚慶禮錄出
    2025年5月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5-7 08: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尚书姚文敏公夔


    字大章,桐庐县人。正统壬戌(1442年),会试第一,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卒年六十,赠文敏。


    正统戊午(1438年),举乡试第一人。太学祭酒李公时勉一见,知为伟器。壬戌,与从弟龙同登进士。癸亥(1443年),擢吏科给事中,首疏八事,多见采纳。甲子夏旱,奉命祀北镇,雨应时至。都御史王翱镇其地,喜曰:“此所谓随车雨也。”为立碑于庙。


    己巳,英庙北狩,国势危疑。群臣劝郕王进,议未决,询诸六科。公曰:“朝廷任用大臣,正谓社稷计,何必询诸小臣。”众乃诣文华殿恳请,事遂定。十目,虏大举进逼京城,众议战守不一。公言:“兵败之余,人心未定,只宜固守,伏兵归路击之。”遂上疏遣人间道,赍敕宣府、辽东总兵官杨洪、曹义,各选劲骑,刻期以进,与京军内外夹击。未几,洪、义统所部兵来,贼果一夕遁去。


    丁丑(1457年)春正月,景泰不豫。尚书胡濙在告,公强之出。十四日,率文武大臣于左顺门问安,退集东阁内,议立皇太子,上疏恳请,未允。次日,公欲率百官伏阙以请。是夕,与学士商辂议定,遂请十六日早三鼓至朝房。公属辂具本稿,有“陛下为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宣宗章皇帝之孙,正位东宫”等语。公跃然,举笔于“立”上添一“复”字,时同官邹乾等俱称善。己时入朝,众议合文武大小官佥名,以一样写二本,因迟延至十七日早,变作,弗果进。


    英庙复位,石亨辈窃弄威权,憾公不附己,乘间调公南京礼部。英庙素知公为人,且闻立储之议,未几驿召至京,赐一品服,转左侍郎。戊寅(1458年),调吏部。有真定守以贿败,亨挟势嘱复其官。同列附亨者令拟准稿来判,公掷笔大言曰:“吾宁不做侍郎,必不判此稿。”事竟止。后亨败,附亨者降黜,而公之言益重。


    癸未(1463年),晋礼部尚书。详雅敬谨,明于典礼,克称厥任,上深嘉之。甲申(1464年),宪庙嗣位,命侍经筵。乙酉(1465年),上耕籍田、幸太学,皆从公请,宴赐有加。公率群臣上封事,其略曰:“皇上当念祖宗之付托,思天下之艰难,勿以目前无事而恣于宴安,肆于逸乐。以礼法齐家;以节俭制用;官爵无滥授;金帛无妄费;土木无妄兴;斋醮勿频设。出入有防,巡游有度。节嗜欲,养天和,留心万机,无忘政务。”上嘉其言,慰谕甚至。


    丁亥(1467年),朝鲜进海东青。公言非故事,宜诏自今之贡物不得进,以示不宝远物之意。戊子(1468年)四月,以灾变率群臣上疏,言:“皇上春秋鼎盛,而震位尚虚,宜均爱六宫以繁子嗣。乞罢西山所建之塔,斥回阿叱哩之流,留心经筵,裁决政务,亲君子,远小人,服食言动,悉遵祖宗旧规,庶回天意。”上嘉纳之。


    慈懿皇太后崩,卜葬有异议。内阁执不可,继之以疏,事下礼部。公率群臣覆奏,词甚恳切,有曰:“山陵宗庙,圣孝所先;纲常典礼,国家攸重。万一合葬祔庙之礼少有疑阻,关系非细,岂能保其将来无据理改而从正者。”上览奏感泣,卒从其议。


    己丑(1469年),拜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先是,藩臬由台省会举,台省由天子亲简,吏部仅选守令以下耳。公至,乃悉委之,连举台省藩臬十数人,皆称职,中外服其公明。


    辛卯(1471年),加太子少保。冬,彗出轩辕,公上疏反复讽谏。壬辰(1472年),南方大风雨水溢。公疏言:“自古祸乱常起于灾伤饥馑之余,毋谓天道姑息,有象无应,只图因循便安于目前也。”上是其言,命礼部会议行之。


    上疏乞归,不许。已而疾作,临终谓子璧曰:“吾受国厚恩,不克图报,死后勿随例请葬祭,以重吾过。”言弗及私。


    公丰神秀朗,气度宏伟,言论侃侃,达大体。居官精敏逾人,拔擢人才无间新故。立朝三十余年,忧国悯民,遇事勇为。廷议大政,正色昌言,人皆悦服。一时大臣,词气慷慨,才识高迈,未有出公右者。


    闽南姚庆礼录出 姚波试断句 仅供参考
    2025年5月6日

    断句说明:
    时间与事件:干支纪年后加括号标注年份,如“壬戌(1442年)”,并确保事件连贯。
    引文与对话:确保引号完整,如“随车雨也”“吾宁不做侍郎”等。
    官职与动作:如“擢吏科给事中”“加太子少保”等单独处理,避免粘连。
    长句拆分:如奏疏内容按分号或句意分段,增强可读性。
    修正讹字:如“鹵”改为“虏”(指外敌),“齌勅”改为“赍敕”(携带敕令)。
    调整后文本层次清晰,符合现代阅读习惯,同时保留原文的文言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5-7 08: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文翻译】


    吏部尚书姚文敏公姚夔传


    姚夔,字大章,浙江桐庐县人。正统七年(1442年)会试第一名,官至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衔。享年六十岁,谥号"文敏"。


    正统三年(1438年)中举人第一名。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一见就认定他是栋梁之才。正统七年,与堂弟姚龙同榜考中进士。次年(1443年)升任吏科给事中,首次上奏八项建议,大多被采纳。正统九年大旱,奉命祭祀北镇,随即天降甘霖。驻守当地的都御史王翱欣喜地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随车雨啊!"特地在庙里立碑纪念。


    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俘,国家危亡之际,群臣商议拥立郕王(即景泰帝)。当众人犹豫不决征求六科意见时,姚夔直言:"国家大事本该由重臣决策,何必咨询我们这些小官?"最终促成郕王继位。瓦剌大军进逼北京时,他力主固守待援,并建议密令宣府、辽东守将杨洪、曹义率精骑驰援,最终敌军连夜撤退。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危。姚夔强请告假的尚书胡濙出山,率百官请立太子。他与商辂起草奏章时,特意在"立"字前加"复"字(暗指复立英宗之子),后因政变突发未及呈递。


    英宗复辟后,权臣石亨因姚夔不阿附,将他调任南京礼部。但英宗深知其为人,很快召回京城升任侍郎。石亨曾要求他批准贿赂案犯复职,他掷笔怒斥:"宁可不做侍郎,也绝不签字!"石亨倒台后,他更受敬重。


    天顺七年(1463年)升任礼部尚书,精通典章礼制。宪宗即位后,他建议恢复耕籍礼、视学太学等制度。多次上疏劝谏皇帝要勤政爱民、节制用度、远离僧道。成化四年(1468年)借天象异常进言,请皇帝广纳妃嫔、勤修德政。在慈懿太后葬礼争议中,他力主依礼合葬,最终说服皇帝。


    成化五年(1469年)任吏部尚书后,打破常规亲自选拔台省要员,所荐十余人均称职。晚年见彗星出现、南方水患,仍上疏警示"祸乱多起于灾荒,不可懈怠"。临终前叮嘱儿子:"我受国厚恩未能报答,丧事务必从简。"


    姚夔仪表堂堂,才识过人。为官三十余年,举贤任能,遇事敢言。在重大朝议时慷慨陈词,众人都心悦诚服。当时大臣中,论气节才干无出其右者。


    (闽南姚庆礼整理 姚波试译)
    2025年5月6日

    注:本文翻译在保持原文史实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处理:
    将文言虚词转换为现代汉语表达
    补充必要的历史背景说明(如"郕王"注为景泰帝)
    对古代官职名称保留原称但增加解释性说明
    将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并行标注
    调整部分句式使其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7 21:24 , Processed in 0.0943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