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回复: 2

解读经典|王構《翰林承㫖姚燧父楨贈官制》元文類[...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24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翰林承㫖姚燧父楨贈官制
    王構
    朕尊祖敬宗,升崇嚴謚。推恩錫類,孚告明廷。鴻文鉅册之參脩,縟典彝儀之詢考。叶成熙事,允賴耆儒。迹先德之繇來,盍惠術之同衍。翰林學士承㫖、榮禄大夫、知制誥兼脩國史姚燧父楨,名門甲姓,偉望通才。初與長公聯芳于西洛,繼爲膚使持節於南壖。以拯濟生靈爲心,以搜揚茂異爲任。茇艱危而靡恤,期德澤之丕揚。所全活者幾千人,若昔鄧公之河役;其徃依者五百室,非惟李氏之義門。奚我生之弗辰,竟以死而勤事。風雨憂時之略,有��(鬱)于中;菑畬名世之規,以貽于後。匯之深,流之濬;培之厚,發之弘。嚴潔雄深,文獨高于衆作;光眀正大,學載侈于宗傳。况密㫖之親承,時洪謨之叶贊。成吾孝治,繄爾義方。旣因其親以及人之親,故尊所教俾掌邦之教。而先兄後弟,繼文以忠。以章節惠之文,以示遺經之報。於戲!貞風千古,巋然不廢魯靈光;太史一家,嗣者無慚漢司馬。永言介止,式克歆兹。可贈銀青榮禄大夫、大司徒,追封魯國公,謚忠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24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構《翰林承旨姚燧父楨赠官制》进行翻译和解读。这是一篇典型的元代封赠文书,旨在追赠已故官员姚楨(姚燧之父)官爵和谥号,以表彰其德行功绩,并彰显朝廷恩典。


    ---


    译文


    翰林承旨姚燧父楨赠官制
    王構 撰


    朕(皇帝自称)尊崇祖先,敬奉宗庙,升格并尊崇庄严的谥号(指给先帝或先人上谥)。推广恩泽,赐福同类(指推恩及于臣下),诚信地昭告于光明的朝廷。(修撰)鸿篇巨制的史书(指国史),(考订)繁复的典礼和常行的仪制。协和成就盛大的典礼(指给祖宗上谥等大典),确实依赖老成博学的儒臣。追溯其先人德行的由来,何不让恩惠之道一同延续(指推恩追赠其父)?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姚燧的父亲姚楨,出身名门望族(“名门甲姓”),有崇高的声望和通达的才能(“伟望通才”)。早年与其兄长(“长公”,指姚燧伯父姚枢)在西洛(洛阳一带)联袂扬名(“联芳”);后来作为使节(“肤使”),持节出使南方边陲(“南壖”)。以拯救救济百姓生命为心志(“以拯济生灵为心”),以搜求举荐优秀人才为己任(“以搜扬茂异为任”)。跋涉于艰难险阻之中而无所顾惜(“茇艰危而靡恤”),期望德泽能广泛传扬(“期德泽之丕扬”)。所保全救活的人将近千人,如同昔日邓公(东汉邓训)治理滹沱河水患救民之功;前往依附他(寻求庇护或追随)的有五百户人家,不止是李氏(唐代李袭誉家族)那样的义门。为何他生不逢时(“奚我生之弗辰”),最终竟因勤于王事而死(“竟以死而勤事”)?忧心时局、未雨绸缪的谋略(“风雨忧时之略”),蕴藏于胸中;如同开垦良田、名垂后世的规划(“菑畬名世之规”),遗留给后代。(德行)如源头汇积之深,水流之长远;(培养)根基之厚实,(发展)前途之宏远。(其子姚燧的文章)风格严谨高洁、雄浑深沉,在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其学问)光明正大,在师门传承中备受推崇(“学载侈于宗传”)。况且(姚燧)常亲自承领朕的密旨(“况密旨之亲承”),适时襄助宏大的谋略(“时洪谟之叶赞”)。成就朕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成吾孝治”),实赖于你(指姚楨)以道义教导儿子(“繄尔义方”)。既然能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推及爱护他人的亲人(“既因其亲以及人之亲”),所以朕尊重你所施行的教育,让你的儿子掌管国家的教育(“俾掌邦之教”)。而且(姚家)先有兄长(姚枢)后有弟弟(姚燧),相继以文才(出仕),以忠诚(报国)。因此用这篇彰显恩惠、褒扬美德的文书(“章节惠之文”),来显示(朝廷)对(姚楨)遗留给后代经典(学问)的报答(“以示遗经之报”)。


    呜呼!坚贞的风范千古流传,巍然屹立如同永不倾颓的鲁灵光殿(喻姚楨德行不朽);太史公(司马迁)那样的世家(指姚氏史学传家),后继者(姚燧)无愧于汉代的司马氏(指其继承家学,成就斐然)。永远铭记这伟大的德行(“永言介止”),愿其(在天之灵)能欣然接受此恩典(“式克歆兹”)。


    (兹)可追赠(姚楨)为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追封为鲁国公,谥号“忠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24
  • 签到天数: 33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


    这篇制诰是元代朝廷为表彰已故官员姚楨的德行功绩,并因其子姚燧(时任翰林学士承旨等高官)的显赫地位和贡献,而对其进行追赠官爵和谥号的官方文书。由王構起草,体现了元代官方文书的典雅庄重和特定格式。


    核心内容和特点:


    1.  追赠缘由:
        尊祖敬宗的大背景: 开篇点明皇帝正在举行尊崇祖先、升格谥号的重大典礼(“尊祖敬宗,升崇严谥”)。在这种推恩及下的氛围中(“推恩锡类”),追赠功臣先人是惯例。
        姚燧的功绩与地位: 明确指出追赠的直接原因是姚燧作为“耆儒”(老成博学的儒臣),在参修国史(“鸿文巨册之参修”)、考订典礼(“缛典彝仪之询考”)等国家重大文化事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叶成熙事,允赖耆儒”)。朝廷推恩,自然惠及其父(“迹先德之繇来,盍惠术之同衍”)。


    2.  姚楨的德行功绩:
        出身与才能: 强调其“名门甲姓,伟望通才”的出身和声望。
        早期经历: 与兄长姚枢(“长公”)在洛阳一带齐名;曾作为使节出使南方边陲(“肤使持节於南壖”)。
        核心品德:
            仁爱济世: “以拯济生灵为心”,所保全救活者近千人(“所全活者几千人”),比作东汉治水救民的邓训(“若昔邓公之河役”)。
            举贤任能: “以搜扬茂异为任”。
            勤勉尽职,不避艰险: “茇艰危而靡恤”,最终“以死而勤事”(因公殉职或积劳成疾而死)。
            深谋远虑: “风雨忧时之略,有蕴于中;菑畬名世之规,以贻于后”。(“菑畬” zī yú,本义开荒耕种,引申为筹划、奠定基础)。
        凝聚力: 有五百户人家追随依附(“其往依者五百室”),堪比著名的义门李氏(“非惟李氏之义门”),说明其德行感召力。
        家教成功: 通过其子姚燧的杰出成就(“严洁雄深,文独高于众作;光明正大,学载侈于宗传”),以及姚燧在朝廷的显赫地位和贡献(“密旨之亲承…洪谟之叶赞”),反衬出姚楨教子有方(“繄尔义方”),是“汇之深,流之浚;培之厚,发之弘”的结果。


    3.  推恩逻辑:
        以孝治天下: 明确指出追赠姚楨是为了“成吾孝治”,即彰显皇帝以孝道治理天下的理念。
        尊重家教: 因为姚楨教子有方(“义方”),教出了姚燧这样杰出且忠心的臣子(“继文以忠”),所以皇帝尊重其教育成果,让姚燧掌管国家文教(“尊所教俾掌邦之教”)。
        家族荣光: 提到姚燧的伯父(先兄,指姚枢)也是名臣,姚家是“先兄后弟,继文以忠”的忠义学问世家。
        回报遗泽: 追赠是对姚楨遗留的学问德泽(“遗经”)的一种报答(“以示遗经之报”)。


    4.  追赠内容:
        官阶: 银青荣禄大夫(元代文散官最高阶,正一品)。
        职衔: 大司徒(三公之一,荣誉极高的虚衔)。
        爵位: 追封鲁国公(国公是元代异姓功臣最高封爵之一,“鲁”是封国名)。
        谥号: “忠献”。“忠”表忠诚勤勉,“献”表贤能有为,是极高的美谥。


    5.  高度赞誉与不朽期许:
        结尾用典盛赞:将姚楨的德行比作永不倾颓的“鲁灵光殿”(“岿然不废鲁灵光”),将姚燧继承家学比作司马迁继承父业(“嗣者无慚汉司馬”),期望其家族风范永存(“贞风千古”、“太史一家”)。
        祈愿受享:希望姚楨在天之灵能欣然接受这份恩荣(“式克歆兹”)。


    6.  文书特点:
        典雅庄重,骈俪工整: 多用四六骈文,讲究对仗、用典(如邓公、李氏义门、鲁灵光、汉司马),语言凝练华丽。
        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从大背景到具体缘由,从姚楨功德到姚燧成就,从推恩逻辑到追赠内容,环环相扣。
        突出核心价值: 贯穿了忠、孝、仁、勤、文(学问)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尤其是“以孝治天下”和“明扬家教”的思想。
        体现皇权恩威: 通篇体现皇帝对臣子(姚燧)及其家族的恩宠与褒奖,是皇权彰显的重要形式。


    总结:


    这篇《翰林承旨姚燧父楨赠官制》不仅是一份宣布追赠决定的官方文件,更是一篇精心撰写的颂文。它通过追溯姚楨的功绩品德、表彰姚燧的卓越贡献、阐述朝廷推恩及下的逻辑(尤其强调孝道与家教),并赋予极高的荣誉(高官显爵、美谥),达到了多重目的:


    1.  表彰先德: 肯定姚楨的仁爱、勤勉、识人之明和教子之功。
    2.  激励臣子: 通过对功臣之父的追赠,激励在世官员(尤其是姚燧及其家族)更加效忠朝廷。
    3.  彰显皇恩: 展示皇帝对功臣的优渥待遇和“推恩锡类”的仁德。
    4.  宣扬教化: 宣扬忠孝节义、家族传承、以文治国等儒家伦理和治国理念。
    5.  巩固统治: 通过尊崇士大夫家族,笼络精英阶层,巩固统治基础。


    它为我们了解元代官僚制度、封赠礼仪、官方文书风格以及当时推崇的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文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8-12 01:04 , Processed in 0.1030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