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回复: 2

解读|浙江嘉兴《抑庵姚君(以高)墓志铭》[清] 钱谦益 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6
  • 签到天数: 33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前天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10-12 20:00 编辑


    《牧斋初学集》 [清] 钱谦益 撰 卷第六十
    墓志铭十一

    抑庵姚君(以高)墓志铭


    君讳以高,字汝危,太子太傅、工部尚书讳思仁之第三子。娶项氏,故襄毅公之孙女,郑端閒公之自出,而中翰皋谟之女也。姚世为嘉兴人。洪武初,始祖成一,奉直妆銮司,隶匠籍,生二子,曰聪、曰明,遂分南北支。聪子敬,有女讳妙庄,生有异征,尝见盥水中日月云霞,烂然五色,羽扇夹两旁。宪庙选妃江南,妙庄在选中,发短不任髻。渡松江,发忽长八尺,故地名八尺。生皇第九子寿王,册封端懿安妃,官其弟福员世锦衣百户,是为北支。明之孙讳纬,纬生烈,烈生履道,履道生太傅,皆以太傅贵,赠宫保,是为南支。


    君沈厚精敏,咨禀教饬,不纵为子弟华靡遨放事。项孺人生于盛族,恭柔专勤,佐君以事其亲,鸡鸣宿戒,廪廪如也。君少与伯仲二兄,掉鞅词坛,久之,伯仲皆以父任为郎。君数踏省门,以乙榜谒选,当得郡倅,奋欲以制科自见,不肯就。从太傅游两都,谙晓台阁故事,访求兵农利害,边徼厄塞,以储偫有用之学。


    太傅守南京兆,君舣舟江干,徒步郊关,问得都市奸猾恶少主名,及其根株囊罝,太傅立遣使掩捕论治,奄忽如神,京兆以此大治。天启中,皇极门告成,有旨庀三殿工,太傅仰屋咄咄,君从容请曰:“大人不见珰儿媪息,佻佻拌拌,以将作为市耶?竭帑藏,盗名爵,张奄焰,在此役也,大人且休矣!”太傅大悟,立抗疏请停止。无何,遂得请归。已而复交关兴作。先帝弥留之日,犹用殿工拜官,浊乱朝着。太傅顾君而叹:“儿之免我多矣。”


    君之丧母唐夫人也,念无以报罔极,痛不欲生。孺人曰:“盍尽出先姑镜奁赀用,以广母慈,资冥福乎?”编茅于三塔寺侧,食饿者,衣寒者,槥埋死且堇者,合掌欢呼,祝姚夫人升天,声与浮屠下上。于太傅之寿也亦然。太傅年益高,伯仲皆宦游,君孺人听声辩色,损饭益衣,太傅甘寝燕息,神明太和。


    崇祯四年,太傅奉诏存问,扶掖骏奔,燕劳赠贿,礼无违者。是年八月,孺人卒。闺十一月,君亦卒。且死,皆以老人为念,语不及私。君生二男子:长曰澣,郡诸生,孺人出也;次曰溥,国子生,庶陈出也。女子三人,皆庶出也。于是以癸未十二月甲子,合葬于嘉兴县三宿字圩之阡,而澣奉其妇翁谭工部状来请铭。


    在昔东京,杨、袁为汉名族,华峤以谓能守家风,袁不及杨。唐房太尉琯以德行为相,世号其门为太尉家。启为凤翔参军,人咸曰:“真房太尉家子孙也。”太傅博大杰魁,为时厖臣。君握文矫志,晨昏有助。夫妇媲德,厥子趾美,虽杨、房之子弟,何以加诸?澣游吾门,以材称。葬其父母,乞铭以图长存,可尚也已。铭曰:


    君年四十有一,系之《易》,得《河图》四面之四十,而馀其一。孺人年三十有七,系之《皇极》,得邵氏之三十六宫,而亦馀其一。馀一为奇,馀二为偶。归馀于二子,以昌厥后。呜呼!吾非瞽史,盖闻诸姚氏之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6
  • 签到天数: 33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10-12 20:01 编辑

    译文


    《牧斋初学集》 [清] 钱谦益 撰 卷第六十
    墓志铭十一
    抑庵姚君(以高)墓志铭



    姚君名叫以高,字汝危,是太子太傅、工部尚书姚思仁的第三个儿子。他娶了项氏为妻,项氏是已故襄毅公(项忠)的孙女,郑端閒公(郑晓)的外孙女,同时也是中翰项皋谟的女儿。姚氏世代是嘉兴人。明朝洪武初年,始祖姚成一,任职于奉直妆銮司,隶属匠籍,生有两个儿子,名叫姚聪、姚明,于是家族分为南北两支。姚聪的儿子姚敬,有个女儿名叫妙庄,出生时有奇异的征兆,她曾在水盆中看见日月云霞,灿烂五色,还有羽扇在两边侍立。明宪宗在江南选妃,妙庄在候选之列,当时头发很短梳不起发髻。在渡松江时,头发忽然长到八尺长,所以那个地方被命名为“八尺”。后来她生下了皇第九子寿王,被册封为端懿安妃,朝廷让她弟弟姚福员世袭锦衣卫百户的官职,这就是北支。姚明的孙子叫姚纬,姚纬生姚烈,姚烈生姚履道,姚履道生太傅姚思仁,都因为姚思仁的显贵,被追赠宫保的官衔,这就是南支。


    姚君为人沉静厚重、精明敏锐,接受教诲并严格约束自己,从不做富家子弟那些奢华放纵的事情。项孺人出身于显赫的家族,恭敬、温柔、专一、勤勉,辅佐丈夫侍奉公婆,天不亮就起床准备,恭敬谨慎,一丝不苟。姚君年少时与两位兄长,在文坛上从容驰骋,过了很久,他的两位兄长都因父亲的恩荫被任命为郎官。姚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以乙榜(举人)的身份等候选派,本可担任州郡的副职,但他立志要通过进士科考来展现才华,不肯就任。他跟随父亲游历南北两京,熟悉朝廷的典章制度,探访寻求军事、农业的利弊,以及边疆关塞的险要,以此来储备经世致用的学问。


    太傅担任顺天府尹(守南京兆)时,姚君将船停泊在江边,徒步行走于郊野关塞,查访到都市中奸猾不法、为非作歹的年轻头目的姓名,以及他们的老巢和网络。太傅立刻派人迅速逮捕并依法惩处,行动如神,顺天府因此得到很好的治理。天启年间,皇极门建成,有圣旨命令筹办三大殿的工程,太傅对着屋顶叹息,姚君从容地劝说道:“父亲没看见那些宦官及其子弟,轻浮喧闹,把工程当作市场交易吗?耗尽国库钱财,盗卖官职爵位,助长宦官气焰,都在这一工程中了。父亲您还是辞官吧!”太傅恍然大悟,立即上疏直言请求停止工程。不久,就获准辞官回乡。后来工程又重新启动。先帝(明熹宗)弥留之际,还因为殿工给官员加官,搅乱了朝纲。太傅回头对姚君感叹说:“儿子你让我避免了很多过错啊。”


    姚君为母亲唐夫人守丧时,想到无法报答母亲的深恩,悲痛不欲生。项孺人说:“何不拿出婆婆镜匣和嫁妆中的所有资财,来推广母亲的慈爱,为她积攒阴间的福分呢?”于是在三塔寺旁边搭建茅屋,给饥饿的人饭吃,给寒冷的人衣穿,用薄棺收葬那些将死或已死的人。受助者合掌欢呼,祝愿姚夫人升天,声音与寺院的诵经声交织在一起。在给太傅祝寿时,他们也这样做。太傅年事渐高,两位兄长都在外做官,姚君和项孺人察言观色,体贴入微,(自己)减少饭食(为父亲)增添衣物,让太傅能安寝静养,精神舒畅和乐。


    崇祯四年(1631年),太傅奉皇帝诏书接受慰问(存问),姚君夫妇搀扶奔走,安排宴饮、慰劳和赠礼等事宜,礼仪上没有一丝差错。这一年八月,项孺人去世。闰十一月,姚君也去世了。临死时,他们都挂念着年迈的父亲,话语中没有涉及个人私事。姚君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姚澣,是郡学的生员(秀才),为项孺人所生;次子叫姚溥,是国子监的生员(监生),为妾陈氏所生。女儿三人,都是庶出。于是在癸未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甲子日,将姚君夫妇合葬于嘉兴县三宿字圩的墓地,姚澣带着他的岳父谭工部(一位谭姓工部官员)所写的行状来请我撰写墓志铭。


    往昔在东汉,杨氏和袁氏是著名的世家大族,华峤认为能守住家风的,袁氏不如杨氏。唐代房琯太尉以德行担任宰相,世人称他的家族为“太尉家”。他的儿子房启担任凤翔参军,人们都说:“这真是房太尉家的子孙啊。”太傅(姚思仁)博大杰出,是当代的重臣。姚君秉持文才,磨砺志向,朝夕侍奉父亲,对他大有助益。他们夫妇品德相配,他们的儿子能继承美德,即使是杨氏、房氏的子弟,又怎能超过他们呢?姚澣曾在我门下求学,以才华著称。他安葬父母,乞求铭文以求不朽,这是值得推崇的。铭文说:


    姚君享年四十一岁,用《易经》来比附,得到了《河图》四面的总数四十,而多出了一岁。孺人享年三十七岁,用《皇极经世》来比附,得到了邵雍学说中的三十六宫之数,也多出了一岁。多出的一是奇数(代表天、阳、男),多出的二(一加一)是偶数(代表地、阴、女)。将这多出的年岁归于他们的两个儿子,以使后代昌盛。唉!我虽然不是瞽史(古代的盲人史官,善记诵),但这些话是从姚氏的老者那里听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6
  • 签到天数: 33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5-10-12 20:02 编辑

    解读透析


    1. 核心内容与结构
    这是一篇典型的明代士大夫墓志铭,由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为同乡后辈姚以高及其妻子项氏所作。文章结构清晰:
    开篇:介绍墓主姓名、字号、家世(重点描述其显赫的姚氏家族,尤其是“北支”因皇妃而贵,“南支”因官宦而贵的背景)。
    主体:
    记述姚以高本人的品德(沈厚精敏)、志向(不屑荫庇,欲以进士出身)与学识(储偫有用之学)。
    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其才干:助父治理京兆、劝父急流勇退以避阉党祸端。
    记述其夫妇二人的孝行:丧母时散财积德为母祈福,侍奉高寿父亲无微不至。
    交代其卒年、子嗣及合葬情况。
    论赞:将姚氏父子比作历史上的名门(东汉杨氏、袁氏,唐代房氏),予以高度评价。
    铭文:用《河图》《皇极》等术数概念,对其夫妇的年龄进行了一种文学化的、象征性的解读,寄托了子孙昌盛的祝福。


    2. 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
    天启朝政:文中“天启中,皇极门告成,有旨庀三殿工”以及姚以高劝父“竭帑藏,盗名爵,张奄焰,在此役也”,精准地反映了明熹宗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借大搞宫殿建设(如重修三大殿)之机,侵吞国库、卖官鬻爵、打击异己的黑暗政治现实。姚思仁听从儿子建议辞官,是当时清流士大夫在党争中一种明智的避祸选择。
    家族与科举:文章详细追溯姚氏家族史,体现了明代社会对家族源流和门第的重视。同时,姚以高“以乙榜谒选,当得郡倅,奋欲以制科自见,不肯就”,反映了科举制度中“进士”出身远比“举人”出身清贵的社会观念。
    社会风俗:项氏建议散尽家财“食饿者,衣寒者,槥埋死且堇者”,是明代江南士绅阶层普遍信奉佛教、通过慈善活动积攒“冥福”的社会风尚的体现。


    3. 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
    用典精当:文章结尾引用东汉杨、袁和唐代房氏的典故,类比姚氏父子,增强了说服力和文采。
    细节生动:如写姚妙庄“渡松江,发忽长八尺”的神异故事,以及姚以高“舣舟江干,徒步郊关”查访民情的细节,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对比衬托:用两位兄长的“以父任为郎”衬托姚以高的志向;用天启年间政治的“浊乱”衬托姚氏父子的清醒。
    铭文玄妙:最后的铭文不拘泥于简单哀悼,而是引入《易》学概念,将逝者的年岁与子孙昌盛的祝愿联系起来,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4. 时间节点梳理(公元纪年)
    墓主生平:
    姚以高卒于 崇祯四年(1631年) 闰十一月,享年41岁,故其生年约为 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
    项氏卒于 崇祯四年(1631年) 八月,享年37岁,故其生年约为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
    二人合葬于 癸未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
    相关历史事件:
    “天启中,皇极门告成”:此事发生在 天启年间(1621-1627年)。
    “先帝弥留之日”:指明熹宗朱由校,崩于 天启七年(1627年)。
    “太傅奉诏存问”:在 崇祯四年(1631年)。


    总结
    钱谦益的这篇墓志铭,不仅是为姚以高夫妇所作的盖棺定论,更是一幅描绘明末士大夫家族生活、政治抉择与社会活动的生动画卷。它展现了在王朝末期政治腐败的背景下,一个地方精英家族如何通过科举、婚姻维系地位,以及其成员如何在险恶的官场中力求保全节操与家族利益。文章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是研究明末社会史和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10-14 03:53 , Processed in 0.1077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