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总馆 > 思想哲学 >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天下)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天下)
内容简介
本书将缕述尧舜以降之治理秩序演变的历史,并因史而求道,从演变着的治理秩序之中探寻华夏—中国治理之道。笔者无意于写作一部自命客观的、科学的历史著述,也不会纠缠于对历史细节的还原、描述,而将集中于考查华夏治理秩序史上几次立宪时期立宪者们的观念、行动,解析他们所构造的制度之渊源和内在机理,以把握彼时之治理架构及其所形成的秩序。由此,本书将展开一项“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任务:寻找、揭明华夏—中国的治理之道。
作者信息
姚中秋,又名秋风,独立学者,北京修远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现居北京。主要从事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译介和研究,为中国大陆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曾译介、研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宪政主义,目前致力于研究儒家义理与中国治理秩序之历史。著有《立宪的技艺》、《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第一卷以张君劢为中心)、《中国变革之道:当代中国的治理秩序及其变革方略》。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天下)》:作品相关
本书将缕述尧舜以降之治理秩序演变的历史,并因史而求道,从演变着的治理秩序之中探寻华夏—中国治理之道。
宣传语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1)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2)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3)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4)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5)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6)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7)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8)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9)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10)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11)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12)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13) 总论:作者告白探寻中国治理之道(14)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2)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3)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4)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5)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6)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7)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8)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9)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0)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1)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2)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3)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4)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5)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6)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7)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8)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19)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20)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21)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22)
导论一:治理秩序解(23)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1)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2)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3)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4)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5)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6)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7)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8)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9)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10)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11)
导论二:中国历史之分期(12) 序论:天下(1)
序论:天下(2) 序论:天下(3)
序论:天下(4) 序论:天下(5)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天下)》: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
天下意识之觉醒与天下的构造,是华夏作为一个文明与命运共同体而进行治理的开端,也就是华夏-中国治理秩序史的开端。这意味着华夏文明演进史的一次跃迁,天下从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跃迁为治理意义上的概念;华夏文明从人类学意义上的存在,跃迁到文化-政治意义上的存在。开启这个时代的就是帝尧。《论语•泰伯篇》记载孔子这样评价帝尧: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3)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4)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5)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6)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7)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8)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9)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0)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1)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2)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3)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4)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5)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6)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7)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8)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19)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0)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1)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2)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3)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4)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5)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6)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7)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8)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29)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30)
第一章:帝尧:合和之道(31)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天下)》: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
帝尧借助于顺人之德,运用合和之道,并分别人、神,而初步构造了华夏天下秩序。但是,构造一个治理秩序,与维护此一秩序,是两个不同的事务,但同等地重要。而秩序之维系、稳定与扩展,需要借助于合理的规则体系及健全的执行机制。帝舜时代的立法家群体完成了规则、法度的构建工作。帝舜时代的华夏,涌现了一个立法家群体西语中有law?giver一词,这不是指一般的立法者,而是指为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确立基本法度的人或者半人半神。。正是他们,建立了华夏文明之大维大纲,也即华夏宪制、华夏法度。他们也因此被人们尊奉为“圣人”。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3)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4)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5)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6)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7)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8)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9)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0)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1)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2)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3)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4)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5)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6)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7)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8)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19)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0)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1)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2)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3)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4)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5)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6)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7)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8)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29)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30)
第二章:帝舜之道:共治(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