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之子
中国篮协的前任掌门李元伟这样评价过姚明:“这个身高米的大个子,聪明、机智、勤勉、积极、责任心强,而且天赋异禀。他身上既有东方人稳重豁达、重情义的内敛美德,又有欧美人幽默风趣、敢于表现的外向性格,这样的篮球天才不可能不成功。可以说,姚明不仅是篮坛的巨人,也是时代的巨人,他在篮球领域的成功,早已超出体育的范畴,成为国家和时代的象征。”
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和体育并无关系,是一本时政类的月刊,讲述和评论世界时事。但在姚明生涯的第三年,它这样评价姚明:“东方和西方即中国和全世界的融合,很可能成为世纪的决定性碰撞。也许没有哪个人比姚明更能代表这种大融合。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两股巨大力量,中国的迅速崛起和跨国资本主义的扩张彻底改变了这位岁明星的命运。他真的可以被视作全球化之子。”
在姚黑看来,姚明是被媒体捧起来的,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特意塑造的偶像。
媒体捧过很多人,也骂过很多人。确实因为姚明,加速了进军中国的步伐,无论是捧骂还是塑造,能否成功都取决于姚明自己。如果他不能打出分个篮板的平均数据,他成不了火箭队的基石,他不可能在数年之后变成更衣室的领袖,也没法聚集巨大的财富和影响力。
赛季,姚明重回球场,也将暴露于全世界的面前。之前一年,因为伤病,他过得如同隐士,很少出现在公开场合,火箭也很少安排媒体对他进行采访。一年后,评论将再次把他包围,姚黑与姚蜜的论战将在新的战场上卷起扬尘。他的每一场比赛、每一分钟比赛时间、每一次投篮、每一次失误,都会成为双方球迷争论的凭据。可无论姚明恢复得如何、打得怎样,没人可以抹杀他已经拥有的成就。
也许姚明再也无法回到曾经的高度,也许他将成为球队的配角,不再是一座城市崇拜的英雄,甚至面临被交易,要在世界里四处流浪,可你能说他失败了吗?
竞技体育向来看重结果,人们不可能清楚记得一个人是怎样努力,怎样倒下去又站起来,不会记得那些失败者怎样沮丧地垂下头。成王败寇,历史浓墨重彩的永远是胜利的一方。可至少在一代人的记忆中,清晰刻画着这样的故事:一个岁的中国少年,穿着土黄色的西装,头发翘起,青涩地出现在休斯敦国际机场,他架起一座桥梁,让中国人更了解美国篮球、更了解美国,也让美国人更了解中国。在那些岁月里,他的身影如此巨大。他是时代的巨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时代。
有关姚明,乔丹说过:“对这个孩子来说,他肩上的责任太重,不光是篮球,还有整个国家的期望。我只是希望,篮球能成为他放松和快乐的天堂。每当你走上球场,心中必须一片平静,没有人能够打扰你,你才能去表达真实的自己。”可姚明做不到,至少他还没做到过,除了篮球,他肩上还承担着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