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春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典礼,管理神和人沟通、调和上下卑尊的关系。
(4) 夏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治理)邦国”。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军政,统率六军,治理邦国。
(5) 秋官司寇,“掌邦禁,诘(治理)奸慝(,邪恶不正),刑暴乱”。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法禁,治理邪恶,刑禁暴乱。
(6) 冬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土地,安置士农工商这四民,按照时节获取地利。
关于“九卿”之说,《周礼•考工记•匠人》:“外有九室,九卿居焉。”郑玄注:“六卿三孤为九卿。三孤佐三公论道,六卿治六官之属。”历代多设九卿,周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
关于大夫之说,周代国君以下设卿、大夫、士三等,“大夫”,就是介于中间一等的官员。不过大夫中的上大夫,就是卿,爵位与公爵、侯爵相同;中大夫,其爵位相当于子爵与男爵;下大夫,虽有禄,但无爵位。大夫也泛指一般官吏。“大夫”,其寓意就是“大扶”的意思,“扶进人者也”。“卿”与“大夫”有差异,但是连言“卿大夫”,又因为他们是同行,比较接近。值得一说的是,一直到宋代“大()夫”又成了称呼医官的别设的官阶,如有大夫、郎、医效、祗侯等,后来称医生为大夫了。
二、卿大夫孝道的内涵
1.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注》:“服者,身之表也。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礼法,不敢僭上下也。”
“法服”,礼法规定的服饰。先王曾制定“五服”,《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此见古代服饰各有等差。服饰,是一个人的外表、仪表,也是文化的符号,比如身份的标志等。因此,遵照礼法规定的服饰,就是遵守礼法,既不敢僭上,也不敢下。
此句是说,卿大夫对于不是先王礼法规定的服饰,不敢穿用。这也是他们的孝道内涵之一。
2.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注》:“法言,谓礼法之言。德行,谓道德之行。若言非法,行非德,则亏孝道,故不敢也。”
“法言”,符合礼法之言。这是说,不符合先王礼法的话,不敢言说。不符合先王的道德行为,就不敢行动。这也是他们的孝道内涵之一。以上说了“三不敢”:“不敢服”、“不敢道”、“不敢行”,这是从反面来说的;下面转入正面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