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杨箕村大摆千人宴庆祠堂入伙来源:南方都市报01-28 19:47作者:吴广宇浏览量:1963
每逢过年,广州各地的村民就会呼朋引伴,大排筵席,宾客越多就越有面子。
今日是越秀区杨箕村迎来28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迁建落成的大日子,村里大摆600多围庆祝,光是白切鸡就杀了600多只,场面震撼。
宴席举行一天一夜,今日中午南都君去凑了个热闹,村里的长老说,今晚还有一场。 作为一名吃货,最关心的是有什么菜。 南都君有幸获邀出席,这是哪里有空位就坐哪里的流水席,按照广东习俗,不管亲疏远近,来了就可以坐下来吃。
闲话少说,上菜! 白切鸡、白灼大虾、三丝鱼肚羹、香菠咕噜肉、芋头扣肉、太公烧肉、香菇扒菜胆、烧鹅、腰果炒丁、清蒸鱼块…..最后还有顺德特色的伦教糕,作为收尾甜品。
入伙酒最重要的就是拜太公(祖先),仪式中最有标志性的就是烧猪,当日各村送来烧猪共有20多头,每头都是三、四个人才抬得起的中猪,拜过神的烧猪吃得会保佑家宅平安,所以“太公分猪肉”——家家户户都有份。
点解今年这么隆重,因为这是杨箕姚氏大宗祠自280年前(1726年)大修以来,第一次进行平移迁建,这意味着杨箕村2009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全部四间祠堂(姚、李、秦、梁)完成了集中迁建,成为杨箕宗祠文化区。
今日,南都也顺道参观了传说中比陈家祠历史还要悠久的姚氏大宗祠。 推开沉重的柚木大门,一对门神怒目相视的方向,是远处42层高的村民回迁房,一副书有“凤仪堂”金漆大字的牌匾挂于堂前。经过3年半的施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杨箕姚氏大宗祠(又名凤仪堂)完成整体迁建和修缮,这座原本藏身于杨箕小学内作为体育器材室的古建筑,恢复了历史上的三进三出结构,总占地面积550多平方米。
鎏金木雕屏风、朱砂漆木牌匾、灰塑挂石柱雕、传统矿物颜料壁画……南都君探营发现,这座岭南古祠堂融合了众多的传统工艺元素。如头门上的石雕刻画了发财添丁、寿福康宁等传统图案;屋脊上,寓意鱼跃龙门的龙身鱼首兽瓦雕栩栩如生,第二进的议事厅内,举头可见“宝鸡正堂”、“千总卫”等牌匾,重现族谱中记载杨箕姚姓族人曾任的官职。
祠堂复建中还把象征宗族荣耀的旗杆夹重现在头门前,如其中一个石质旗杆夹上,刻有“姚七于清道光元年获授六品顶戴”的铭文。据介绍,这些资料根据村中老人回忆和族谱翻查中获取,十分珍贵,杨箕村民在清代曾参与捐建猎德炮台抵御英夷的历史也得以钩沉。
随着广州城市的发展,这条历史上偏居城东,拥有万亩良田的古村,在2009年的城中村中被抹掉最后的古村落格局,1496栋三、四层高的握手楼,被改造为15栋高36到42层的电梯楼。仅剩下最后的古祠堂,成为凝聚村落文化、宗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采写:南都记者吴广宇 摄影:南都记者高贵彬 吴广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