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湖北随州《姚 氏 宗 谱》 相三堂 2021年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13: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13: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1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09: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初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從來家之有乘猶國之有史也國無史無以識興衰治亂之原家無乘何以别遠近親疏之派三代上未聞有以譜名者降及后世年表列傳遂爲實録然第以紀一人一家之事而非敬祖尊宗以遠推夫本支百世之心也慨自洪楊一役宇内震驚人民之流離播遷避地以求衣食者何可勝道當其實謀生之不暇誰則溯其祖之所出而爲水源木本之思哉迄今承平數十年矣譜牒之不能修不幾人忘其祖乎昔眉山蘇氏有言曰一人之身分而至於途人幸其未至途人也使之毋至於忘焉非此之謂歟孫鳳林有感於是爰集族内玉田連杰受之朗齋雅山端廷信之元臣宗權宗行等倡爲修祠兼及修譜之議幸族皆踴躍從事極力贊成於是購買祠址抄録宗譜將吾族之生存死亡吾祖之邱墓山向均歷歷録之於稿俾后世賢嗣考其悖謬補其缺失次序昭然續之正譜而不紊庶乎閲者了然百世而下親者日以親疏者亦不至於大相疏也吾族之子孫繁衍不且引而無替也耶謹爲之序



    光緒二十三年歲次丁酉仲冬月 穀旦
    十七世裔孫鳳林謹撰


    《姚氏初修家谱序》(译文)


        从古到今,家有族谱如同国有《史记》,一个国家如果不记录历史,怎么会知道兴盛和衰落,去查找动乱的原因呢?并无以为鉴治理好国家。家有族谱可以寻根溯源,字辈排行,远近亲疏,一目了然。
        如果一个家族的人,连续几代没有记录到族谱中;将会被遗 忘,后世子孙也弄不清谁是谁了。虽然说有手抄世系年表相传,但是那只是为一支一家之记载,而并非尊祖敬宗,来弘扬我姚氏大家族共同繁荣,流传百世之心。
        感慨自洪杨一役(太平天国)举国震惊,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老百姓四处乞讨,颠沛流离失所,以求衣能遮体,食能裹腹,谁能在战乱谋生之际去寻根溯源,寻找祖先之所在?而只有水之寻源,木之思根的意愿罢了。
        于今,承蒙天下太平数十年,族谱依然没有修成,我在寻思,还有几个人能记得清自己的祖宗是谁呢!
        昔日北宋文学家,眉山苏洵,曾经感慨道:如果一个家族不修 族谱,时间一久,一个族上的人也会相互不认识,如同路人一样。幸好我们还没有成为路人,没有忘记编修族谱,不至于以后一家 人不认得一家人了。
        凤林我感慨万千,于是去联系族内玉田,连杰、受之、朗斋、雅山、端廷、信之、元臣、宗权、宗行等商议修建祠堂及修谱之事。欣慰的是族亲们积极响应,踊跃捐资捐物,极力赞成。
        于是,购买祠堂地址,抄录宗谱,将我族所有宗亲的资料一一 录入族稿,已经去世的祖先坟头墓地山向,均清清楚楚地登记造册。
        寄厚望于我姚氏家族的后世贤孙,更正族谱初稿上不合乎情理的记载,补上被遗漏的宗亲资料信息,按照顺序清楚明白地填写正谱,有条不紊,让大家一目了然,流传百世。让近处的宗亲更亲近,远处的宗亲也会心连心,见面后也不至于显得生分。
        从此以后,我姚氏大家族之子孙繁衍昌盛,不再无族谱可考,无字辈可依。谨为之序?


    十七世孙 凤林 谨撰



    一八九七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冬月)吉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初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吾先世自虞舜産於姚墟遂以姚爲氏此姚姓之所由昉也厥后光史册者代不乏人姑闕弗叙非略也特遠而無征也若最近而有征者其惟自有明之伏一公始公於洪武二年爲緑旗隊長奉命戍德安以游騎分巡隨州涢川鄉歸仁里見山水之靈秀俗尚之純良既而散軍遂 至是構廬而居焉一傳而生廷湖ꎬ再傳而廷湖生國賢囯清囯棟囯梁此吾族四大房之所由來也四百八十余年聚族而居從無一户一丁遷居异鄉洪楊役后民力虚耗吾族携眷南下者往往有人越年既久縣治既分聲氣即不通喜不慶憂不吊冠婚不告喪祭不助有無不相通患難不相顧不惟長幼尊卑不叙而顔貌亦不相識矣數傳而后其不族人而至於途人者幾希鈞特憂之乃集族内元臣迎南顯亭璧亭囯臣行之瑞霖炳若正德培德等倡議修譜均極贊成無一彼此推諉之語循即從事編輯凡吾祖一脉之后無論散居何地苟爲所知無不一一詳載尋流溯源合其萬以歸於一某房與某支同源也某支系某祖分出也世系年表村居墓志行實傳贊凡例規條無不了如指掌朗若列眉由近今以溯往昔其人之懿行芳徽存殁年月一展卷而如在目前將見生者别其昭穆而行慶吊死者識其邱墓以祀春秋親者日以親疏者不致遠共敦一本之愛而不至視族人如秦越者其在斯譜歟夫譜而既修矣惟冀吾族秀者横經樸者負耒崇孝友而黜回邪敦樸素以戒奢華家業詩書無或一丁不識之子户稱殷富無或二釜不給之人是則余之所殷殷馨香祝禱者也



    中華民國八年歲次已未孟冬月 穀旦
    十六世裔孫秉鈞謹撰




    《姚氏初编家谱序》(译文)

        我们的先祖,自虞舜诞生于姚墟,遂以地名为姓,姚姓由此而起源。
        之后光宗耀祖,青史留名者,每朝每代都有姚氏名人,大家也清楚,我就不再一一赘述,并不是特意省略不详细叙述,因为时间特别的久远而无从考证。离我们不太远,又有证据可考查,与我们随南姚氏家族有确切关系的,只有我们的始祖伏一公。公于明初洪武二年( 1369年) ,为绿旗队长,奉命戍守德安,率骑兵维护地方治安,当巡视到随州溃川乡归仁里时,见山水灵秀,民风淳朴,于散军后在这里建造房子而居住下来。
        一传生子廷瑚,再传而廷瑚生国贤,国清,国栋,国梁,这就是我们姚氏宗族四大分的由来。
        从洪武二年起,四百八十多年,大家安居乐业聚居在一起,从无一户一人迁居到异地他乡。
        洪秀全,杨秀清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后,国家经济萧条,人民穷困潦倒,为了生计,我族不断地有族亲携带家眷南下,以求温饱。
        时间一久,跨省越县,各处一地,杳无音信。有喜事不能来庆贺,有忧事不能来吊唁,孩子长大了结婚也得不到消息,人老去世办丧事也不能来帮忙。有无不能相通,患难不能与共,就算见面了也不知道辈分高低,容貌也不认得了。
        数代以后有谁知道这些宗亲还是不是本族的人呢?而如同路人了。到底有多少人搬走了呢?我特别地忧心!于是召集族内元臣、迎南、显亭、璧亭、国臣、行之、瑞霖、炳若、正德、培德等倡议修谱,大家极力赞成,无一人相互推辞或有不和谐的声音。
        随即,开始从事抄录资料,编辑族稿,凡是我族伏一公的后裔,无论散居何地,只要是我们晓得的,都要一一详细记录。寻流溯源,万条支流不离其源,合宗归一。某房头与某分支是同源的,某支系由某祖辈分出,世系年表,村居墓志,事迹传赞、条律规章,一一核实,无不井井有条,了如指掌,朗若列眉。由近到远向上溯源,追忆往昔去逝的先祖,将他们的生平事迹,高尚品德,生卒年月一一记录在卷,一翻阅(族谱) ,仿佛眼前能见到他(她)们在世时一样。
        依照族谱上的记载,辨别长幼尊卑之顺序去凭吊死者,准确地认清祖墓,春秋两季的时候来祭祀先祖。让近处的宗亲更亲近,远处的族亲心有灵犀也不显远。我们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亲三代,族万年”,共享一本之爱!无论你身处何地,有多长时间没有相聚,也不会至于族人再见面时有如秦国人见越国人,相距千里般的隔阂生分了。因为你和我是一家人,都记录在一本族谱里啊!
        我们的这套族谱已经快要修好了。唯寄厚望于我族优秀后孙,读书刻苦用功,饱读诗书;朴实本分的宗亲辛勤耕耘,作一个孝敬长辈,善待亲友的人。而斥责那些走歪门邪道,目无尊长的人,劝戒他们迷途知返。督促以勤俭朴素为本,反对铺张浪费,戒掉骄奢淫逸。
        家有诗书,没有一个孩子不读书,不知书识礼的。
        家庭富裕,没有一个人吃了上顿而没下顿,为生计而发愁。这是我对你们的殷切期盼啊!最后我用最美好的言词为你们祝福,为你们祈祷!
    十六世孙秉钧(端廷)谨撰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巳未孟冬)十月吉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初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厥初生民同源异出相傳繄久而派别支分始雖由一人而出其究也至於百千萬億而無算所以服盡則親盡親盡則情盡則遷移轉徙而胥忘之矣矧年湮代遠治亂迭遭而水源木本其由來固有未可得而詳察者哉幸保姓受氏以守宗祊筆諸史册而不朽者其略亦可志述也粤自有虞帝舜誕自姚墟后世子孫遂以姚爲氏此姚姓之所由昉也三代而上莫可殫述漢興以來厥有姚期爲雲臺名將唐開元中有姚崇拜承相封梁國公又姚思濂爲十八學士之一宋世姚勉以狀元及第元時姚天福拜御史其璘璘炳炳有光邦家者詎不足征吾姚姓歷朝之盛哉前明自洪武定鼎我姚氏遂肄籍隨南世爲德安衛屯户旂名姚伏一爾時漕務綦切急公忘私雖歷十數傳而未遑建祠修譜以貽后人以故先人之世代無征后裔之親疏莫辨自三世以下多有無可考稽者善每於追維之下享祀之余不無遺憾焉脱永不立譜昭示來兹安知后之視今不猶夫今之視昔也哉今有族弟秉鈞建議修譜相商於余余不禁奮然興曰幸矣哉幸矣哉此誠莫大之善舉也爰同力協助編其倫次核其源流親則親之疎則疏之俾世世子孫世系明而尊卑辨以相沿於無窮也是爲序

    民國八年歲次己未孟冬月 榖旦

    十六世裔孫宗善字元臣謹撰


    《姚氏初修家乘序》(译文)
        最初的时候,我们同根同源,不断地繁衍发展,世代相传已经很久了。而派别支分虽然出自同一个祖先,但是目前已经是混淆不清,仔细想想如同百千万亿这些数字搅和在一起而无法计算。所以说出服了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迁移转徙,时间一久就会慢慢地淡忘,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了。
        况且年湮代远,又逢匪乱灾荒迭起,而水的源头在哪里?树的根系在何处?这么大一个家族从来没有人来详细地疏理清楚。
        幸亏全体族人没有忘记自己还姓姚,是姚氏家族的后裔,能够凝聚在一起,得以守宗祭祖。
        被写进历史书籍中的姚姓名人,彪炳千秋,永垂不朽者比比皆是,在此略微举例叙述一些:自虞帝舜诞生于姚墟,后世子孙遂以地名为姓氏,姚姓由此而起源发展。夏、商、周三代,不能尽量讲述。汉兴以来,有姚期为云台名将;唐开元中有姚崇拜相,封梁国公;又有姚思濂为十八大学士之一;宋世姚勉以状元及第;元时姚天福官拜御史……
        姚氏俊杰,璀璨夺目,兴国安邦,光宗耀祖者,不胜枚举!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证明我姚姓在历史上人才辈出,久负盛名么?
        前明朝自洪武建国之初,我们的始祖因公来到随南巡防,并定居下来,世为德安卫屯户,旗名姚伏一。自此以后,漕运繁忙,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因公而忘私。家族虽然说传承了十几代,但是始终没有时间来顾及建立祠堂,编修族谱。由于这一疏忽,贻误了后世子孙,以至于许多已故先人的生卒年月,生平资料被遗漏,而无从考证,后世之人寻根无证,亲疏难辩,特别是三世祖以下,多有无证可考查清楚了。
        我每当在考证不出,连接不上这些祖先的生卒资料信息,和在祭祀祖先的时候,无不感到深深的遗憾! ! !
        倘若永远不修谱,清楚明白地把我们这几代人的生平资料告诉给子孙,应该知道后世人看今天,不犹如我们今天来看往日的先祖一样吗?很多世祖的生平资料不是弄不清楚了吗?
        今天,有族弟秉钧来和我商量,建议修谱,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不由得激动兴奋至极,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好啊,太好了!这真的是莫大的善举啊!”
        于是同心协力,开始抄写编辑族稿,分清长幼,寻其源头,查询核实每一个人的生平资料信息。分清房头支系,哪家与哪家是同祖辈,是一个房头的;哪家与哪家不是一个支系,不是一个房头的。
        望世世代代的子孙后裔,一定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来自某分支某房头,不要混淆不清,牢记字辈排行,辨别长幼尊卑,以沿袭传承千秋万代,永无止境……


    十六世裔孙 宗善字元臣谨撰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巳未孟冬)十月 吉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初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粤自元黄始判陰陽呈四象之圖混沌初開羲農創萬物之祖溯淵源於往古姓氏由其所生考典籍於當年我祖非無所自ꎬ遐思虞帝誕自姚墟姚氏之族於兹以啓由虞而后累朝固罕見名臣而自漢以來數代實不乏英俊試思姚期佐漢雲臺標功臣之名姚崇仕唐宰相肇開元之治而且瀛洲同步姚思濂躋學士之班益邸盡言姚明白著正人之目唐有姚洪表忠貞於史册元有姚樞倡文化於北方然有開於先者而猶期其可繼於后也幸至明初我祖伏一公責專隊長職掌緑旗迨爲軍轉而爲農同旗依然同伍始而肄籍江西繼而遷居隨南當時漕運既開漕米之轉輸宜急以故宗族雖盛宗支之淆濫難知是蓋急公忘私以致譜牒之未修棄家從國并致祠宇之未建耳至清光緒初玉田國琳公鳳林峻德公慨然有敬宗收族之念倡議修祠發追遠報本之思沿族取費厚薄有持平之公心貧富無均輸之私意捐資既足買田買屋姚家冲地點可知産業既立祭祖祭宗姚氏祠粢盛有賴后因數楹莊屋不足以讬先靈幾畝薄田不足以供享祀於是鳳林公又邀同族紹唐公漢翔公玉田公連杰公暨孫父明公等商議在各公項捐谷逐年存積存之有余而后在陳家嘴購基地一塊修建祠堂且又抄録宗譜此莫大之盛舉誠鳳林公之雅意亦同事諸公之贊成也 惜事將遂而鳳林不禄工未成而諸公俱逝孫思祠堂譜牒之事誠不能不悚惶焉今當教讀之暇奉業師秉鈞之命商議修譜而又以孫襄助其事孫才庸識淺因其所筆者筆之因其所削者削之序昭序穆分派分支庶有誤於前者一誤不至再誤可傳於此者永傳不至失傳惟先人之字派不一端斯后人之辨别難一致其間恐有支派難知者有親疏難曉者甚至有父子兄弟倒置者此誠孫之所末可如何者也嗟乎此必俟后之賢孫考其悖謬補其缺失以成一完全宗譜此乃孫之所厚望也夫此序

    民國八年歲次已未仲冬月 穀旦


    十六世裔孫秉衡謹撰





    《姚氏初修家乘序》(译文)


        宇宙世界在远古时期只有两种颜色——青色和黄色,这两种颜色区分开了夜晚和白天,世界混沌初开,渐渐地呈现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羲和与神农创造了万物生灵,是万物起源的祖先。
        追根溯源,有文明记载的上古姓氏由此而诞生。这些传说来自于典籍,记载了那个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并非我们的先祖凭空之遐思。
        虞帝诞生于姚墟,姚氏家族由此起源,开始繁衍发展。自虞舜之后,有几个朝代罕见姚姓名臣(因为历史的原因)。但自汉朝以来,姚氏英才俊杰辈出。例如:姚期佐汉,云台标功臣之名;姚崇仕唐,宰相肇开元之治;而且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样仕唐的瀛洲姚思濂跻身于十八大学士之列,他的著作《陈》《梁》二书,是《中国正史》二十五部中的两部……一时半会数不完;还有姚明白著正人之目,唐有姚洪忠表贞于史册,元有姚枢倡导将汉文化传于北方……这些姚姓名人不但在当朝璀璨夺目,而且名垂青史!
        庆幸的是,明朝初年,我始祖伏一公,时任队长,职掌绿旗,战时则为军,不战时则为农,都驻扎在同一个地方保持着军队的建制。开始时戍卫巡防在祖籍江西,继而迁居随南。
        当时漕运已经开通,漕米转运紧急的原故,无暇顾及家族事务,家族虽然兴盛,但是各支各房混淆不清。都是因公而忘私以至于族谱未修,弃小家为国家以至于祠堂未建。
        一直到前清光绪初(1875年左右),玉田公(国琳),风林公(峻德),慷慨热情地倡议修建祠堂,积极地宣传要寻根溯源,认祖归宗,传承家风,弘扬祖德,发扬光大姚氏家族,提高家族凝聚力的正能量思想。
        倡议一出,大家积极响应。接着,开始挨家挨户地收费,每家贫富不均,收费酌情而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每家每户去说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筹齐了资金。
        于是在姚家冲地点买田买屋,建立起来了祭祖祭宗的姚氏祠堂,从此以后,祭祀先祖有了专门的地方,祭祖的费用也有了依赖保障。
        但后来因为数间房屋不足以托先灵,几亩薄田不足以供奉祭祀。于是,凤林公又邀同族绍唐公,汉翔公,玉田公,连杰公和我父明公等商议,大家约定,在各公项捐谷,年年存积,存之有余后又在陈家嘴买地基一块,动工修建祠堂。同时又抄录宗谱,这真是莫大的盛举啊!
        真诚地感激凤林公首先提出了这么好的倡议,和同事诸公的齐心协力,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应痛心惋惜的是族谱还没修好,祠堂还没完工,凤林公就带着他未竟之事业,遗憾地与世长辞,其他的几位倡导者也都相继辞世。我寻思着祠堂和家谱事,真是夜不能寐,惶恐不安啦!
        今当教读之闲暇,奉业师秉钧之命,再次商议修谱,又命我襄助其事。我自思才庸学浅,不过,按照世系年表和草谱上的记载认真核实校正,正确的记录下来,不对的予以改正或删除。序昭序穆,分派分支,很多前辈的资料有误,但是不能再将失误传入后世,一误不至于再误。情况属实校正后让其永传,而不至于失传。
        惟一担心的是先祖们的字派不一样,这会让后世子孙难以辩别一致,其间恐有支派弄不清楚者,亲疏远近难以知晓者,甚至父子,兄弟辈分颠倒者,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如果真的混淆不清,该如何是好呢?唉!这必须等待后世贤孙,考证出不符合情理的,予以改正,补上被遗漏宗亲的资料信息,以编纂成一套全面,完整的族谱,这是我对你们最大的厚望啊!
        此序
    十六世裔孙秉衡(迎南)谨撰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巳未仲冬月)十一月吉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1-17 10:47 编辑

    《姚氏重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竊維一國之政記諸史一家之事記諸譜其立表同其列傳同其編年紀月同其屬辭比事亦無不同然史非改玉易步不修而家乘萬不可數十年不修昔龍門子曰三十年不修譜子孫比之不孝遲之又久恐一時老成凋謝文獻不足后起者愈難爲力况人丁之散處异地天各一方不有譜以紀其親疏遠近未有不如蘇子雲族人而途人也夫族人而至等如途人則喜不慶憂不吊吉凶不相問勞幸而一堂聚處不維尊卑莫辨而面貌亦不相識不幸而天各一方恐他年萍水相逢有不僅如蘇子所雲族人而途人將族人而异國人矣此譜之不可不修也修之不可不汲汲也然兹事體大要非群策群力不爲功仍希吾族等一德一心不辭勞苦毋觀望毋退縮則輕而易舉焉於是商議族衆各負仔肩祖塋之某山某向某人擔負丁口之生年死月歸某人擔負挨户沿山一一稽考疑者缺之實者紀之無遺漏之處無附會之詞統系昭然宗派秩然昭穆麗然尊卑肅然俾后之子若孫覽是編者仁人孝子之心油然而生世代雖遥而一脉之源昭然若揭山川雖隔而兩地之誼藹然可親循流以溯源由本以及末某山某邱吾先祖之墳塋也某縣某村吾先人之后裔也可知一身化而爲千萬人之身而千萬之身之血脉所流傳則思吾之身即祖考之身凡所以愛其身以及其 祖考者宜用其孝矣則思子孫之身凡所以愛其身以及其子孫者宜用其慈矣用其孝則尊尊之道立用其慈則親親之誼明而尚慮夫族人而途人而异國人耶是爲之序

    民國二十七年歲次戊寅季夏月穀旦

    十五世裔孫景崇謹撰



    《姚氏重修家乘序》(译文)


        我自认为一个国家的政事都记录在史书上,一个家族的事情都记录在族谱中。一样列表,一样编写人物传记,一样编年纪月,同样按顺序记载史料档案,没什么不同的。
        有区别的是,史书上所记载的,是国家发生了重大的事件才记载,然而家谱却万万不可时隔几十年不修谱。昔日龙门子说:“三十年不修谱,子孙就会攀比着不讲孝道。”间隔时间太久,恐怕族中有老人年迈去世,又不曾留下文献资料,那么后世子孙要查询他的生平资料,就难以为力了。
        况且族人散居异地,天各一方,没有族谱记载,怎么弄得清楚亲疏远近?!如果连亲疏远近都不知道岂不如同北宋文学家苏淘所说:族人相见形同路人一样,我们本来是一个家族的人,何至于形同路人?有喜事不来庆贺,有忧事不去吊唁,有开心的或不开心的事也不相互问候一下。偶尔有机会聚集在一个地方,长辈晚辈亦难分清,而容貌也不认得了。
        更为尴尬难堪的是,为了生计你我天各一方,说不定有朝一日我们会萍水相逢,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不仅仅是苏子所说的形同路人了,极有可能误认为本族的宗亲是外国人呢!
        此谱之所以说不可不修啊!此次修谱不可以不积极啊!然而,修编族谱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非群策群力不可,不要怕浪费了精力。希望我族的宗亲同心同德,不辞劳苦,不要观望,不要退缩,“人心齐,泰山移”!就会轻而易举地完成这项工程。
        于是商议族上众宗亲各自担负起责任,祖茔葬之某山、某向,族人生卒年月,都具体到某个人负责统计整理。挨门挨户一一登记,沿山沿丘一一稽考,无一处遗漏,弄不清楚的空缺着,有凭有据的记录下来,绝不附和迁就马虎从事。
        支系繁衍一目了然,辈分排行秩序井然,昭穆主次清晰历然,尊老敬祖之心肃然!
        期盼后世子孙看到族谱上的记载,如同现在我看族稿的感受一样,仁人孝子之心油然而生。世代相隔虽然遥远,但是一脉相承之源昭然若揭。高山大川虽然阻隔,但是我们是一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友谊让彼此永远心连心。循流以溯源头,思本以寻根末,某山某丘那里有我先祖的坟墓,某县某村那里有我先祖的后裔。
        可否知道一人之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繁衍化为千万人之身,而万千人之身实际上是拥有同一种基因,同一种血脉在流淌传承。应该想到我们的身体就是祖先之身。父母给予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在珍惜生命的同时,也应该想想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时的艰辛,好好想想怎么样去尽一份孝心。由此推理子孙们也继承了祖先的基因,祖先的血脉,所以喜欢自己儿子孙子的也要举一反三,要用慈祥仁爱之心好好地抚养教育他们成才成人,就算成不了才也要成个人!
        都存孝心则尊老敬老蔚然成风;都怀慈爱则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浓更纯!
        怎么再去忧虑我族族人如同路人甚至如同外国人呢?是之为序。
    十五世裔孙景崇(凤阶)谨撰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六月吉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0: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續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從來有始貴有終有作貴有述蓋有始而無終則事不濟也有作而無述則美弗傳也若我族譜稿始抄於鳳林公繼抄於秉鈞公一則略有其稿一則有稿而未成二公孤誼苦心作之於前莫不賴后人之繼述也况今逾廿余年之久迭遭匪亂人多流離而譜稿又遺失數本難以清出其所幸存者、惟有二部二部之中又多缺漏而不全倘猶是因循苟且無意續修則微特無以繼二公之志不且無以對祖宗乎竊思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也者子孫千億之所出也人不修譜是不能尊祖不能尊祖則不能敬宗不能敬宗則不能收族予年既邁尚昧不知此則生平讀聖賢書其謂之何但恨眇眇庸才難效伏櫪之驥區區淺見差同坐井之蛙所以再三思之難免悚惶不禁耳然而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於以繼二公之志於以聯族人之心於以慰祖宗之靈於以示子孫之訓且條分縷晰分派分支序昭穆别遠近辨尊卑俾百世而下知疏必自親始遠必自近來如浩浩之水其流也萬派其源必有所自也森森之木其發也萬枝其本必有所出也后人明乎此勢必篤親親之義勢必明長長之文又焉至同室操戈致啓鬩墻之釁耶夫如是則我 族孝友之風如是乎可期我族發達之基亦如是乎可望

    民國二十七年歲次戊寅季夏月榖旦

    十六世裔孫秉衡謹撰


    《姚氏续修家乘序》(译文)

        从来想成功地做好一件事情,最难能可贵的是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决心。想完成一部著作有素材有构思还不够,更应该有感人至深的情节去叙述。试想有了好的开端,却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最终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一篇文章有了好的题材和构思,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来叙述,也是很难被传颂的。
        如同我族的族谱文稿,开始由凤林先生主持编纂,而后由秉钩先生继承编纂,一则保留了部分文稿,一则有原稿却没有完成。
        二位先生为了编写族谱而苦心孤诣,虽然说没有完成夙愿,但是真诚地希望后世之人来继承,担负起编纂族谱的重任,以完成这个共同的心愿。只是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又逢乱世,多次遭遇匪患,很多宗亲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族谱原稿也遗失数本,难以找全,只剩下两部,两部之中又缺页很多也不全面。
        尽管只是两部残稿,还是依稀可见这些文稿凝聚了二公的心血。倘若我等因循荀且,不能尽心竭力地续编族谱,这样不仅辜负了二公的遗志,而且百年之后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
        我自认为万物来自于无垠的苍穹,依赖阳光雨露的恩泽滋润才得以茁壮成长,而我们人类则来源于祖宗的庇佑才得以生生不息,兴旺发达。子孙千亿实际上是来自于一个祖先。为人子孙不修谱是对祖先之不尊,不能尊祖则不能敬宗,不能敬宗则不能团结族人而将姚氏家族发扬光大!我等已经是年迈之人,如果尚且愚昧到还不能明白这些道理,那么生平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岂不是白读了?请问有什么用……
        但恨自己渺渺庸才难效伏枥之骥,区区浅见如同井底之蛙。所以再三思虑仍然难免面红耳热,惊悚惶恐……然而仍然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于以继承二公之志,于以团结族人之心,于以慰藉祖宗之灵,于以昭示祖训与子孙。分派分支,昭穆顺序,远近亲疏,字辈排行,每一处都条分缕晰,一目了然。
        望我姚氏家族的后世子孙,一定要明白,宗亲虽远却是一脉相承,同根而生。有如浩瀚江水汩汩长流,万条支流必然来自同一处源头。如茁壮成长的大树葱葱郁郁,万枝竞秀,却来自同一根系,同一方土壤。
        后世子孙若明白这个道理,一定会珍惜血浓于水的亲情厚谊。必然会明白每一篇文章教育我们尊老爱幼的良苦用心。又怎么会有兄弟不和,甚至同室操戈,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隔阂和纠纷呢?
        人人都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优良家教必然会蔚然成风!以此为基础,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一定可以值得期待并且大有希望!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岁次戊寅季夏月)六月 吉日
    十六世孙 秉衡(迎南)谨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1: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1-17 11:06 编辑

    《序》(老谱原文)
    近仁

    予幼時從伯父秉衡公肄業鄉校常見秉衡公於課徒之暇呻吟如有所作或高聲頌及家之有乘猶國之有史之句予爾時雖知其有所作究不知其何所爲也迨秉衡公賓天彌留時猶喃喃謂予曰汝等讀書一場除報國而外其余之唯一目的則以完成族譜爲急務遂將平日所撰之稿及先秉鈞公等所撰之稿逐一交予予本擬從速舉行以繼先人之志奈盧溝事變神州陸沉予因在家不能從事戎行繼膺任保甲日應潮流無暇内顧迨中日戰争結束后予遂慨然擔負又沐族侄佑民玉衡等極力勷助故得潦草完成先靈聊慰但文獻不足杞宋難征年湮代遠者支派之紛歧誠恐未爲確定尚冀人文蔚起后輩多高陽高辛之族補過拾遺修飭盡行人子羽之雅此予之至願也是爲序

    民國三十六年歲次丁亥孟春月穀旦




    《序》(译文)
    近仁(瑞霖)

        小时候我一直跟随着伯父秉衡公在乡校里读书学习,经常听见秉衡公在授课后的闲暇之余,吟诵一些好像是他自己所创作的文章,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也……”这样的句子。我当时虽然知道秉衡公写了很多文章,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伯父为何一直要写这样的文章呀?
        直到秉衡公宾天弥留之际,才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除报效国家而外,还有一个唯一的目的,就是完成族谱为当务之急”。并将平日所撰写的文稿以及先前秉钩公等所撰写的族谱文稿逐一地交给了我。
        本来我拟订了计划尽快实施将族谱编纂完成,以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的夙愿。
        无可奈何的是,国内国际风云突变,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中日爆发战争,神州大部沦陷……
        我因为在家,不能入伍从戎保家卫国,继而担任起了保长,甲长之职。每日公事繁琐,如潮水般涌来,没有时间来顾及宗族事务。
        直到中日战争结束。我立马毅然决然地担负起编纂族谱的重任。同时又得到族侄佑民,玉衡等宗亲的极力相助,这才得以潦草完成。终于可以告慰先人在天之灵,完成了他们的夙愿!
        但是由于文献资料不足,杞宋无征。很多资料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证明,有些年代太久远的先祖,还有派别分支,恐有谬误分歧,真的很担心有些定论不完全是正确的。
        还寄期望于人文蔚起的后世子孙,多出一些像高阳高辛这样的旷世奇才,来订正族谱上不和乎情理的失误,补齐被遗漏了的资料信息,尽行人子羽之雅意。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啊!
        是为序!

    一九四七(民国三十六年岁次丁亥孟春月)年正月吉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1 09:21 , Processed in 0.1240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