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昨天 09:02 |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1-17 1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初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粤自元黄始判陰陽呈四象之圖混沌初開羲農創萬物之祖溯淵源於往古姓氏由其所生考典籍於當年我祖非無所自ꎬ遐思虞帝誕自姚墟姚氏之族於兹以啓由虞而后累朝固罕見名臣而自漢以來數代實不乏英俊試思姚期佐漢雲臺標功臣之名姚崇仕唐宰相肇開元之治而且瀛洲同步姚思濂躋學士之班益邸盡言姚明白著正人之目唐有姚洪表忠貞於史册元有姚樞倡文化於北方然有開於先者而猶期其可繼於后也幸至明初我祖伏一公責專隊長職掌緑旗迨爲軍轉而爲農同旗依然同伍始而肄籍江西繼而遷居隨南當時漕運既開漕米之轉輸宜急以故宗族雖盛宗支之淆濫難知是蓋急公忘私以致譜牒之未修棄家從國并致祠宇之未建耳至清光緒初玉田國琳公鳳林峻德公慨然有敬宗收族之念倡議修祠發追遠報本之思沿族取費厚薄有持平之公心貧富無均輸之私意捐資既足買田買屋姚家冲地點可知産業既立祭祖祭宗姚氏祠粢盛有賴后因數楹莊屋不足以讬先靈幾畝薄田不足以供享祀於是鳳林公又邀同族紹唐公漢翔公玉田公連杰公暨孫父明公等商議在各公項捐谷逐年存積存之有余而后在陳家嘴購基地一塊修建祠堂且又抄録宗譜此莫大之盛舉誠鳳林公之雅意亦同事諸公之贊成也 惜事將遂而鳳林不禄工未成而諸公俱逝孫思祠堂譜牒之事誠不能不悚惶焉今當教讀之暇奉業師秉鈞之命商議修譜而又以孫襄助其事孫才庸識淺因其所筆者筆之因其所削者削之序昭序穆分派分支庶有誤於前者一誤不至再誤可傳於此者永傳不至失傳惟先人之字派不一端斯后人之辨别難一致其間恐有支派難知者有親疏難曉者甚至有父子兄弟倒置者此誠孫之所末可如何者也嗟乎此必俟后之賢孫考其悖謬補其缺失以成一完全宗譜此乃孫之所厚望也夫此序
峕
民國八年歲次已未仲冬月 穀旦
十六世裔孫秉衡謹撰
《姚氏初修家乘序》(译文)
宇宙世界在远古时期只有两种颜色——青色和黄色,这两种颜色区分开了夜晚和白天,世界混沌初开,渐渐地呈现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羲和与神农创造了万物生灵,是万物起源的祖先。
追根溯源,有文明记载的上古姓氏由此而诞生。这些传说来自于典籍,记载了那个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并非我们的先祖凭空之遐思。
虞帝诞生于姚墟,姚氏家族由此起源,开始繁衍发展。自虞舜之后,有几个朝代罕见姚姓名臣(因为历史的原因)。但自汉朝以来,姚氏英才俊杰辈出。例如:姚期佐汉,云台标功臣之名;姚崇仕唐,宰相肇开元之治;而且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样仕唐的瀛洲姚思濂跻身于十八大学士之列,他的著作《陈》《梁》二书,是《中国正史》二十五部中的两部……一时半会数不完;还有姚明白著正人之目,唐有姚洪忠表贞于史册,元有姚枢倡导将汉文化传于北方……这些姚姓名人不但在当朝璀璨夺目,而且名垂青史!
庆幸的是,明朝初年,我始祖伏一公,时任队长,职掌绿旗,战时则为军,不战时则为农,都驻扎在同一个地方保持着军队的建制。开始时戍卫巡防在祖籍江西,继而迁居随南。
当时漕运已经开通,漕米转运紧急的原故,无暇顾及家族事务,家族虽然兴盛,但是各支各房混淆不清。都是因公而忘私以至于族谱未修,弃小家为国家以至于祠堂未建。
一直到前清光绪初(1875年左右),玉田公(国琳),风林公(峻德),慷慨热情地倡议修建祠堂,积极地宣传要寻根溯源,认祖归宗,传承家风,弘扬祖德,发扬光大姚氏家族,提高家族凝聚力的正能量思想。
倡议一出,大家积极响应。接着,开始挨家挨户地收费,每家贫富不均,收费酌情而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每家每户去说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筹齐了资金。
于是在姚家冲地点买田买屋,建立起来了祭祖祭宗的姚氏祠堂,从此以后,祭祀先祖有了专门的地方,祭祖的费用也有了依赖保障。
但后来因为数间房屋不足以托先灵,几亩薄田不足以供奉祭祀。于是,凤林公又邀同族绍唐公,汉翔公,玉田公,连杰公和我父明公等商议,大家约定,在各公项捐谷,年年存积,存之有余后又在陈家嘴买地基一块,动工修建祠堂。同时又抄录宗谱,这真是莫大的盛举啊!
真诚地感激凤林公首先提出了这么好的倡议,和同事诸公的齐心协力,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应痛心惋惜的是族谱还没修好,祠堂还没完工,凤林公就带着他未竟之事业,遗憾地与世长辞,其他的几位倡导者也都相继辞世。我寻思着祠堂和家谱事,真是夜不能寐,惶恐不安啦!
今当教读之闲暇,奉业师秉钧之命,再次商议修谱,又命我襄助其事。我自思才庸学浅,不过,按照世系年表和草谱上的记载认真核实校正,正确的记录下来,不对的予以改正或删除。序昭序穆,分派分支,很多前辈的资料有误,但是不能再将失误传入后世,一误不至于再误。情况属实校正后让其永传,而不至于失传。
惟一担心的是先祖们的字派不一样,这会让后世子孙难以辩别一致,其间恐有支派弄不清楚者,亲疏远近难以知晓者,甚至父子,兄弟辈分颠倒者,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如果真的混淆不清,该如何是好呢?唉!这必须等待后世贤孙,考证出不符合情理的,予以改正,补上被遗漏宗亲的资料信息,以编纂成一套全面,完整的族谱,这是我对你们最大的厚望啊!
此序
十六世裔孙秉衡(迎南)谨撰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巳未仲冬月)十一月吉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