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6-5 09:19 编辑
说 明 前者,承蒙世姚网版主姚波错爱,赠予大清会稽姚氏宗谱(福建水师提督姚啟圣世系谱牒),观览之余,感觉有几分参考价值。因此,不揣冒昧,全文录出,并按其世系整理,方便大家循序阅读,或于潜心研究姚家谱牒者,能有所帮助,则所花时间、精力,不致空泛,是心所愿也。 闽南晋江钱仓姚庆礼谨志 2022年6月5日
宋景炎二年翰林姚琛纂 明正德十四年知州姚暠修 明嘉靖三十二年姚思賸修 明万历十一年教谕姚文泮修 国朝康熙十三年姚瀚修 姚氏左谱 始梁逮国朝凡三十六世 世表十六页 序二十一页 附姚氏世纪
世次之乱,姓氏之失,此人伦之所由紊,习俗之所由薄也。余幼读《史记》,及见家乘所叙帝舜之源流,窃尝疑之,而未得其究,后阅《罗史》、《路史》并“吕梁碑记”,而始知舜非黄帝之后焉。抑因考之尚有数验,如史称黄帝之曾孙喾,喾之子尧,则尧帝之玄孙也,又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历穷蝉、敬康、勾望、蟜牛以至瞽瞍而生舜,则舜,黄帝九世孙也。尧舜既出黄帝,则男女辨姓,礼之大司,而缀食之礼,虽百世而婚姻不通,舜既尧之五世从玄孙,则尧之二女,即舜之高祖矣,尧乃釐降,而舜御之,不亦亡宗、渎姓、乱伦,无别矣乎?何以称圣人而君天下也。史云:自穷蝉以来,微在庶人。夫穷蝉既云帝子,何得未几微为匹庶乎?夫源流之最可考者惟氏姓,故昔者帝王之姓各有所循,非赐不改。少昊、青阳、高阳、玄嚣、高辛之姓,皆累世不易,惟舜之姓,非先王之姓也?且以所言舜为尧之从孙,舜受天下於从祖,授天下於从孙,舜受天下於从祖,自其家人,乌得谓之至公,而能以天下与人哉。颛顼之传帝喾,何以不谓之传贤,不降之授扄,何以不谓之巽位?商周汉唐若此者众矣,胡乃独称尧舜乎?惟尧能以至公之天下,授之异姓在下之鳏夫,故得谓之传贤之帝。惟舜能以所之天下,传之外姓有功之贤臣,故得称为巽位之君。况颛顼与喾俱黄帝之曾孙(黄帝生玄嚚、玄嚚生蟜极、蟜极生帝喾,颛顼世系见上),喾继颛顼而有天下,止六十五载,尧在位七十而禅於舜,又二十有八载尧崩,舜时年六十余矣,岂有不尽百年之期而遂隔五世之远,亦无是理也。之数者皆经传明证显验可得而信者,是则,舜非出黄帝之后也明矣。然则舜果何出?考之於书曰:虞舜。曰:嫔于虞者,有国之称。按《国语》史伯曰: 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彰,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平听协风以成乐,而物生者也;夏禹能平水土以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植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夫以虞幕并契稷而为言,则幕为有功始封之君,虞为有国之号,而舜所自出以王天下者也(《史记》太史赵晋平公曰:“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郑众注云:幕,舜之先也 )。“吕梁碑“所叙虞帝世系,完备或考。质之於传,惟无勾望并不言出自黄帝,谅得其正(碑云: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乔牛、乔牛生瞽瞍,瞽瞍生舜,命禹行水道。”吕梁碑“刘耽作字为小篆,钩画论泐间,可认者仅六十言,耽于传无闻矣。据碑之言,皇帝登封之岁,则耽盖秦汉间人也。甲申秋七月,泌观於内相郭知章明叔家,公异时亦常集录古刻多,六一先生之未见二百斯其一也,字势权奇莫辨。吕梁者龙门也,而鼓城之东一亭,亦有所谓吕梁,盖犹夷陵、陆浑、交阯等处之龙门云。)。呜呼有虞氏之明德,千古被之而无斁者,孰有世祀之不明者者乎。由数千岁之下读《路史》而见”吕梁碑记“,知舜非出黄帝之后,则同姓为婚之嫌不辨自明矣。
(杨慎曰:罗泌云,尝见汉刘耽所书“吕梁碑“字为小篆,而泐者过半,其可读者仅六十言,碑中序虞舜之世云云,质之《史记》盖同,而不言出自黄帝,此可以洗同姓尊卑为婚之疑矣。)
西石翰林姚先生以其家乘见示予,得而观之,有以知姚氏世泽之厚,阀阅之来久矣。盖其姓氏肇於帝舜,降及三代随封异称:为虞、为妫、为陈、为田,六十余代之间世袭王侯之爵。至三国时,讳敷者复为姚居吴兴,其后自吴兴迁京兆,至文献公时居河南陕郡,数百年之间,联官累封爵,复成著姓。又其后自陕郡迁兾(冀)州,自兾(冀)州迁闽、浙,历随(隋)唐而下咸克大有其家。至我朝英雄继出,有父子同朝而官居上相;有兄弟同榜而职列亚卿;有擅刑而泽被斯民,有事文学而功垂翰苑,人文益盛於当世,家声大振於当时,而江南望族以姚、黄、谢为首称也。翰林院公虑宗支繁衍,别族为谱,详其所亲而略其所疎,将以传信於后,不可谓不慎矣。夫氏族所记,史官职也,秦人灭学,子孙失其世系,至太史公约为世本修《史记》明史,世家乃始。姓之所由出,六朝至隋皆具谱学。唐太宗命诸儒撰《氏族誌》甄别郡姓,其后门胄兴替靡常,复诏岑文本等,以天下谱牒参考史传核会真膺,合三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河南姚氏固其一也。其后声名、文物之懿绳绳勿替,以迄於今,要亦谱牒有以启之耶。吾友翰林公,拳拳询问此者,岂为是与,特恐昭穆失序,而称呼乱分,宗族废伦而庆吊不通,所以厚彜伦而笃亲义,尊祖敬宗之盛心也。且其书法之善、制作之精,可以传之万世而无弊。予复何言,惟姚氏子孙千百世之下,尚当以翰林公之心为心,庶几无忝厥祖,而益保宗祀於不替也。此予之所以为序。 按: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水人,宝祐乙卯廷对第一,右丞相兼枢密使。 氏族源流 有幕虞舜之裔 《史记》谓虞舜父瞽叟,瞽叟父桥牛,桥牛父句望,句望父敬康,敬康父穷蝉,至虞舜皆微为庶人,辨之者谓:穷蝉既为帝颛顼之子,何得谓微为庶人。婚姻异姓百世不通,舜既尧之五世从玄孙,又安得尚尧二女也?况舜姓姚而黄帝嗣(徹)实无姚姓,且以舜为尧之从孙,禹乃舜之从祖,祖孙传位,犹颛顼与帝喾也,岂得谓之与天下与人哉!此其辨甚当,故罗泌《路史》谓:虞舜不出於黄帝。而陈士元《姓汇》亦别为之系,谓:穷蝉非颛顼庶子,今从之(读文献通考)。
穷蝉父曰:幕,世称有幕氏(出吕梁碑),能听风以成乐。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舜父,生而天盲是为瞽叟。瞽叟生舜及象。舜元妃娥皇无子,次妃女英生子二人,曰:义均; 曰:季釐。季釐封於缗,其后为桀所灭。义均封於商,是为商均。商均不肖,惟喜歌舞,禹封其子於虞,其后虞(吴)至夏季而亡(或以虞为象之后,非。)。舜庶子七人,其后裔得封国者,曰:圭。曰:胡。曰:负。曰:遂。曰:庐。曰:莆。曰 :卫。曰:甄。曰:潘。曰:饶。曰:傅。曰:鄒。曰 :息。曰:胡母。曰:辕。曰:余姚。曰:上虞。曰:濮阳。曰:余虞。曰:西虞。曰:无锡。曰 巴陵。曰:衡山。曰:长沙。当夏之世有箕伯、直伯。成汤封箕伯之裔於遂,遂之后灭於齐。圭、卫、莆、傅灭於商。胡、潘灭於周。息、负、庐、鄒,至春秋时皆入於疆国。胡公之后阏父为陶正,武王以太姬配其子胡公满,赐以肃慎之瑶,封於陈,二十五世而灭於楚。初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而敬仲奔齐,齐桓公以为工正,采於田,为田氏,(世)世成子杀简公分齐国,又三世而移齐,移齐祚又六世而灭於秦。汉高祖徙诸田於关中,王莽时,封舜之后妫昌为始睦侯,以主祀。禹分舜之少子於西戎,至秦厉公时,有羌无弋爰剑,其曾孙曰:忍。曰 :舞。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其曰:研者号研,种十七种之一也。研之十三世孙曰:姚居代雄洮罕之间,至西晋时,姚弋仲者其裔也。
周 姚句耳: 郑大夫成公十六年晋侯将伐郑,郑人闻有晋师使告于楚,姚句耳与往,楚子救郑,姚句耳先归,子驷问:焉对?曰:其行速遇验而不整,速则失志。不整,丧列。志失、丧列,将何以战?楚耀不可用也。 姚坦:号玄洲真人,周秦间得道成仙,见续文献通考二百四十一㢧 姚覆
复得故谱记 因物之得丧以为欣戚,人情大抵然也。然物有重轻,而人情有缓急,如粟帛金璧之类,使或失之,不过空乏於身而已,使他求得之,即可慰其欲,不必尽出於旧。至如典谟、训诰之书,一火於秦,上古帝王传次,礼乐、名物绝不可考,万世痛恨。一旦天墜地湧复见秦先全书,得以远考遂古天下后世,岂不大可喜哉!至於家之谱牒何以异此。予先人相传有言曰:吾家旧有谱,遭元季大乱,家不相保,託其甥山阴海山沈氏藏之,入国初法严,救过不暇,不及往取,而沈氏亦灭矣,遂至迷失。经四百,百有余年,於兹故老沦落,传闻失真,怅怅焉。初不知始之源流何如也,每读欧阳文忠公,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序,则禽兽不若之语,輙泚额汗背,无以自存。又久淹黉校,不能偏走群方质诸同姓,方恨图求无计。(迨)正德甲戍春,山阴庠友宗君瀚,偶予姪(会)事鹏於杭馆,道及曾见余家旧谱於亭山王荣家,予因友往求之,越四年,戊寅六月十有九日始得之。予因询荣以所由来,荣曰 :不知,但故祖芾,永乐间人也,好文籍什袭珍藏至荣兄弟,寡昧不识,视为故纸而已,近因亲宋君过舍,啟检群籍而始知之耳。予因叹曰:物之存亡得丧,果有幸不幸哉!是谱也,使非芾之好事,安能久藏而不坏,非荣父子兄弟之淳朴,将不免持继鬻於他宗,今若此岂非吾祖宗神灵呵护,俾之无恙,而将启子孙之传耶。於是盥沐、更衣、焚香、稽颡,启而视之,乃吾六世祖翰林学士西石先生所修者,冠以序文,次图、次系,照(昭)穆后列诰命、肖像、铭状、诗赞,计若干幅,茧纸楷书钤以图记,虽间被删遗,亦不失大略矣。於是千载相传宗派灿然在目,非若滥冒装缀诡己欺人者,所得仿佛,岂不大快也耶!呜呼,虽得粟帛金璧,不过身外物者耳,孰若此谱载吾身之所从来者。忽然复得於久失之余,若降自天使,吾得因流以溯源,世数可述、行业可指、墳墓可考、昭穆可序,宗族之蔓延於四方者可会,增门望之重,免禽兽之识,岂非一家之大宝也哉。第恨不早得於数十年之前,致安惠公、金部公墓为人所发。呜呼,谱之存亡所系甚大,是用模而录之,散之同宗以溥厥传,尚期各保守之,平居无事则藏诸净密之中,水火盗贼则先捧以出,贫穷患难不质鬻他人,共图不朽,毋效在先之散失,以遗后人扼腕也,是为记。
前汉书曰:虞帝之先受姓於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王莽传。) 《氏族博考、风俗通》曰:妫氏一族,自舜别为姚氏,至齐王建之子别为王氏,而其姓有四(《续文献、通考》、《氏族博考.总论》。)。 《通志》序曰:姓之为氏与地之为氏,其初一也。皆因所居而命得赐者为姓,不得赐者为地,居於姚墟者赐以姚,故曰:因生以赐氏姓(同上《氏源》) 《杂编》曰:杜预云:舜生妫汭赐姓曰:妫。封舜之后於陈,以所封之土命为氏,故舜后姓妫,为氏曰:陈(同上总论)。 又曰:虞氏有二:姚姓之虞舜之后也,姬姓之虞仲雍之后也(《氏考》)。马文类聚曰:舜生於妫汭,武王遂赐陈胡公赐为妫姓,此即周生以赐姓。 又曰:姚氏,田恢避莽乱改妫氏,五代孙敷复为姚氏(避难)。 又曰:陈,妫姓也。然伍员曰 :少康为有仍牧正,逃奔有虞,虞思妻以二姚,是则,又为姚姓也。盖妫姓始於周,姚姓自夏有之,然则尧妻舜以二女,而赐之姓者,赐以姚也,谓为妫,误矣。自是之前为虞国,至商为遂国,未知虞之存於商否?然至周,则遂虞皆为姬姓,国失矣。而封胡公於陈,自是陈称妫,不复言姚矣(氏按) 又曰:按虞有二姓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而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二姓可通(同上)。
宗谱序 粤会稽姚姓,肇自虞舜,降及三代随封异称,为妫、为陈、为田。至三国时,讳敷者,居吴兴复为姚。其后自吴兴武康迁河南陕之硖石,又其后自硖石迁冀州。至曾祖敷——文阁学士。镐护高宗南渡,遂家会稽长乐里,高宗尝幸其地赐名:“姚家大府”,后人因去“府“家称其乡为姚家。大云:夫自秦汉灭学,宗法不行,故世系断续,近自梁陈以下七百余年,世有显人,上列国史,下载家牒,赖有所考,恐岁久湮没,仿欧、苏法例,其可知者为二十四世,并载其年行、事实,以昭示来兹后人,其尚敬厥所事,而引之於勿替哉。 会稽姚氏南渡以上世系 景炎元年西石公讳琛述 一世至五世 一世至十一世见新唐书宰相世系增补 (一世) 宣业 字懋勋,仕梁,为征东将军,封吴兴郡公,娶沈氏,子一,享年七十一。 (二世) 安仁 字德全,仕隋,为汾州刺史,娶彭氏,子一,享年六十三。 (三世) 祥字天与,隋怀州刺史,检校函谷都尉,娶赵氏,子一,享年五十九。 (四世) 懿 字善懿,号果毅,累官嵩州都督,赠幽州大都督,谥文献,娶陈州王氏子三:元景;元崇;元素。享年七十六。一云:娶刘氏。见姚燧文。 (五世) 元景 字元福,历官潭州刺史,娶庐氏,子一,享年七十六。 元崇 详唐史,娶王氏、胡氏,子三,享年七十三。葬万安山南原,陕州立庙,世其祀。 元素 字元皥,累官宗正少卿,娶崔氏,子三,享年六十九。 (六世) 孝孙 仕为壶关令。 彞 字孟,秉荫补大理丞,历邓、海二州刺史,娶长孙氏,子二,享年六十一。既称子二,则阐、阀、闢三人又是何人之子也,想二字误。 异 字孟奇,历官大理少卿,娶房氏,子三,享年六十三。 奕 字孟正,累官右千牛,太子舍人,睢阳太守,太仆卿,尚书右丞,娶韦氏封夫人,子一,享年六十七。 弇 仕为楚州长史,娶符氏,子二,享年五十八。 凴 仕为通事舍人,子二,享年六十。 算 仕为隆阴令,子一。 (七世) 阗 仕为越州长史,子二,享年 六十四。世系作闓。 (门内长) 仕为鄣令,子三,享年五十六。世系作阆。 阐 仕为贵卿令,子二,五十九。世系作闉。 閾 仕为太子司议郞,享年四十九。世系作閌。 闢 仕为河南府丞,子二,享年六十八。世系不载,称偕皆作閌之子。 闥 字仲严,官司至左拾遗,娶李氏,子五,享年六十三。世系作閎。 阏 字仲通,登进士,娶韩氏,子一,享年四十二。 關 字仲啟,仕为洛州参军,娶张氏,享年六十三。 閎 字仲宽,仕为御史大夫,娶杜氏,子六,享年 四十四。 闲 仕为兖州司户参军。 訚 由进士累官瞧阳太守,右金吾卫将军,见《唐书.忠义传》,殉安乐山之难。 阍 仕为余千县丞。 论 仕为预州司户参军。 閈 仕为临河县令,子一。 (八世) 係仕为门下典仪,享年五十二。 俟 仕为太常寺太祝,享年四十七。世系不载。 倍 仕为须山令,享年六十一。 伦 累官杨州都督府仓曹、参军,享年七十一。 但 不仕。 侑 仕为黄梅令,子二,享年六十三。 丕 不仕。 偁 仕为泾县主簿,子一,享年七十四。 偕 历官监察御史,娶朱氏,子一,享年六十七。 怦 字季和,仕为宝应令,娶梅氏,子三,享年五十九。 㥉 字季明,历官㐮王傅,娶孟氏,享年三十九。 憺 字季冲,仕为淮南节度押衙,迁摄州刺史,娶马氏,享年六十九。 惇 字季淳,仕为朝城令。娶郭氏享年六十六。 惕 字季修,仕为华原令,娶郭氏,享年六十七。不仕。 恒 仕为都水少监。 恺 协 仕为松阳令。 愐 仕为右监门帅府兵曹参军。 忱 仕为恒王府主簿。 恽 官至左千牛卫兵曹参军。 合 唐书有传。登元和中进士第,监察御史给事中观察使,秘书监。所著有诗集十卷,《极容集.》一卷行世。 (九世) 承宗 珙 仕为霍山令。 朂 字斯勤,享年七十。唐书有传。 烈 累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娶魏氏,享年五十七。 丹 见后 浼 楚邱令。 温 尉氏令,二人从世系增入。 九世至十三世 (九世) 丹 字孔彰,仕为陆浑令,娶宋氏,子三,享年六十五。 (十世) 增 仕为荣阳令。 均 仕为金华县令。 蕴 官至大理寺司直,娶朱氏,子三,享年七十一。 (十一世) 頲 分慈谿派,字君用,为浙西馆驿巡官,娶吉氏,子三,享年五十七。 圭 字君锡,仕为南昌主簿,娶许氏,子二,享年六十三。 进 字君权,仕为淮西司马,娶魏氏,享年五十七。 (十二世) 文英 武英 廷庆 分福州派。 余庆 字居业,由进士累官冀州观察使判官,遂家焉,人称北姚,娶陈氏,子一,享年八十一。 (十三世) 熙 见后。 泉 见后。 㫤 见后。 仁安 字仁夫,补承事郞,娶秦氏,子一,享年 六十一,葬德义乡。 南渡以上从河南迁冀州世系 十二世至十六世 (十二世) 余庆 字居业,由进士累官冀州观察使判官,遂家焉,人称北姚,娶陈氏,子一,享年八十一。 (十三世) 仁安 字仁夫,补承事郞,娶秦氏,子一,享年 六十一。葬德义乡。 (十四世) 瑀 字元瑜,不仕,娶周氏,子二,享年六十一。 (十五世) 延 字巨卿,举孝廉,为永安尉,娶何氏,子一,享年五十七。 辶匕 字狩卿,仕为霸州教授,娶王氏,子一,享年 六十六。 (十六世) 彦威 彦明 十六世至二十世 (十六世) 彦威 字朝仪,不仕,娶宋氏,子一,享年九十一。 彦明 字朝鉴,淳化五年进士,官至凤朔节度使,娶何氏,子一,享年七十二。葬安仁里。 (十七世) 文(亨) 字默夫,博通经史,隐德不仕,娶刘氏,子一,享年七十二。 獬 字毅夫,登皇祐五年进士第一,翰林学士,娶张氏,子二,享年 六十八。 (十八世) 绰 字公宽,赠户部尚书,娶何氏,赠夫人,子一,享年 六十三。 天衢 字仕登,荫补阁门祗侯,娶张氏,年六十九。 天休 字仕班,不仕,(娶)李氏,年七十八,子一。 (十九世) 秋鸿 字远举,赠礼部尚书,娶许氏,封夫人,子一。享年七十。 奎 字文光,不仕,娶钱氏,子一,享年五十九。 (二十世) 槖 鑰 字道啟,不仕,娶王氏,无出。 伋 字细侯,赠翰林学士,娶何氏,子一享年六十七。诜 字广基,娶席氏,子一,享年八十五。 谪 字广仙,不仕,娶郭氏,子二,享年 七十五。 十九世后世系 世至二十四世 (二十世) 槖 字通,初举孝廉,知泗州,以子贵,赠兵部尚书。以孙贵,加赠吏部尚书。娶冯氏,封庆国夫人,子一,享年六十五。 (二十一世) 镐 字从周,大观中进士,历官敷文阁学士,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赠崇政殿学士,沂国公。娶周氏,封靖国郡君,赠安国夫人。子一,随驾南渡,遂家会稽,享年八十一。葬梅山东原。 (二十二世) 范 字子仪,淳熙中进士,历官枢密直学士,兵部尚书。绍定二年入相,金紫光禄大夫,勋上柱国爵,汝南郡开国公,谥安惠。娶周氏,封北海郡夫人;王氏封定国郡君。子三,女一,邉翰林承旨黄世安。享年八十五,葬马山东原。 (二十三世) 终吉 字德孚,庆元中进士第,迁大理寺评事。以荫补博士,加升金部员外,赠翰林学士。娶高氏,封宜人,子琛,女一边翰林林沈。享年七十八,葬马山。 师远 字君,大隐德,弗耀,娶黄氏,子一。 师程 (二十四世) 琛 珊 端仁 不载。 端义 失传。 端礼 失传。 二十四世至二十八世 以下係正德戍寅,砺齐公讳暠续纂 (二十四世) 琛 字廷用,号西石。宋宝祐间进士,官翰林学士致仕,元世祖闻其贤,徵为福建提学副使。娶孙氏封宜人,子一,享年六十六,葬马山南原。 珊 字廷宝,仕为处州提领,娶王氏,子一。 (二十五世) 士谦 字谦善,仕为绍兴路茶盐提举正,娶颜氏、应氏,子四葬马山南原。 寿峣 字仁举,号翠屏,由乡进士,仕山阴教谕。娶陈氏,子一,葬双河墩。 (二十六世) 铉 字鼎卿,仕为绍兴路提举,娶余氏、杨氏,子四,附葬马山南原。 廷桂 为会稽书院山长,后失载。 (二十七世) 敞 字伯裕,不仕,娶邵氏,子一,附葬马山南原社派。 敦 绝。 政 字伯正,一名文政,邑庠生,娶刘氏,无出。 叙 字伯伦,不仕,娶陈氏、马氏,子四,享年六十六。徒居东称东姚,附葬马山南原,为东姚派。 玖 字閠,娶张氏,子一。 什 字葩卿,娶吕氏,无出。 原 字本卿,号长乐翁,不仕。娶周氏,子五,享年九十,葬资福庵居。 (二十八世) 贵昌 分厚社派。 密 峻 皥 嵩 禄 字叔康,娶秦氏,子宰。绝。 祐 斗 字叔良。 简 字叔让。 斐 字叔文。 二十八世至三十二世 三十世以下係 (二十八世) 密 字克安,娶俞氏,子一,享年六十二,附葬马山南原。私谥:朴庵。 峻 字克明,颖敏能诗文,隐居不仕。娶丁氏,子三,享年六十六,葬浪港独山西北。 (山皐) 字克瞻,号耕乐,娶杨氏,子一,享年八十二。附葬马山南原。 嵩 字克中,号默庵,娶王氏,子三,享年六十。附葬马山南原。 (二十九世) 悝 字允舒,娶黄氏,子二,卒年三十二,附葬马山。 恂 字允恭,娶徐氏,子一,卒年二十六,葬石碁山阳。为老三房。 忱 字允诚,号娱静,娶冯氏,子一,享年 七十六。附葬浪港独山。 协 字允和,娶倪氏、沈氏,子四,享年五十七。葬团港东原,为老八房。 恒 字允常,号安常,娶陈氏,子二,享年五十三,葬日齐桥西南原。 怀 字允德,号素庵,娶何氏,享年五十九。葬团港东原。 悀 字允通,号海隅,娶傅氏,子一。 愉 字允豫, 娶沈氏,子二。 怿 字允习,娶应氏,子三。 (三十世) 晟 绝。 旭 为老四房。失载。 暠 字景昭,号砺齐,正德丁卯举人,任六安帰州知州。娶鲁氏,赠宜人,子三,所著有《瞽谈》二卷,《四书诗经博载》二十卷,享年五十六,葬石碁山阳。 明 为老五房分派,见后。 晰 绝。 昌 绝, 昪 晖 为老二房。 旦 失载。 景 为老六房分派,见后。 昊 绝。 冕 绝。 星 附见老六房派。 旸 绝。 时 为老十房。 子 失传。 晓 分派,见后。 (三十一世) 思胜 字万全,号南丰,能诗文,隐居不仕,娶周氏、鲁氏,子二,享年九十五。葬石碁屋后山。 志 腾 失载。 思賸 号海南山,失载。 雷 露 娶吴氏,子三,失载。 (三十二世) 良栋 良材 早卒。 政 三十二世至三十六世 (三十二世) 良栋 字汝隆,号吉齐,任临江仓大使,以亲老致仕,为人乐善我,有司旌其闾,娶王氏,子三,享年八十。葬谢墅山。以孙官赠都司昭勇将军,王氏赠淑人。 政 字文正,号东厓,娶陈氏,子五。 (三十三世) 善言 号平麓,娶袁氏,子二,享年七十三。以子官司赠昭勇将军,附葬谢墅。 善谟 号华麓,天啟壬戌岁贡任德清训导,古田教谕,杭州府学教授。娶谢氏,子三,年八十二。附葬谢墅山。 善诤 号石麓,更名序,邑庠生,娶陈氏,子三,享年五十六。著有《四书诗经会解》、《效颦录》。葬金家溇。 尚仁 号少厓,娶柳氏,无子。 尚义 娶蒋氏,子一 尚礼 娶陈氏,子二。 尚智 更名际明,字素闇,娶叶氏,初任丹阳县主簿,升安东经历,子二,享年 四十九。 尚信 更名彬,字澄台,娶秦氏,子一,卒於玉田享年 五十一。 (三十四世) 万宪 号式吾,万历丁酉、庚子、癸卯武举,天啟乙丑武状元,任广西都司,封昭勇将军。娶朱氏赠淑人,继陈氏封淑人,子四,享 六十。附葬谢墅。 贞 号贯廷,郡庠生,娶童氏,子二,享年四十七。葬石碁。著有《四书诗经主意》。次子出嗣。 日升 号东阳,娶梁氏,子三,享年四十三。葬石碁西侧。 日新 号儆盘,娶葛氏,子一。葬石碁东原。 日顾 字在之,更名辰旦,号日臣,邑庠生,娶沈氏,子一,享年 五十。 赞 字公性,号与参,娶王氏、冯氏,子一,享年八十。附葬金家溇。 宾 字公厹,号作庵,万历巳酉武举,娶倪氏,子二。 赓 字公和,娶童氏、金氏,子一,享年四十九。葬林家楼。 利 住玉田县。 日进 住玉田,娶何氏,子一,享年 五十三。 日著 号德甫,娶郑氏、王氏,任山西候马驿大使。绍虞 字亦玄,邑庠生,娶周氏,子四。 赓虞 字载臣,娶叶氏,子一,卒年四十。 鸣虞 字亦平,娶朱氏,子三,享年 六十三。葬西堡。 (三十五世) 鍾 字予时,号去一,崇祯庚午广西武举,巳卯辽东武举,庚辰进士,任太湖守备,加升金山参将,娶梁氏、潘氏、徐氏,享年 四十一,无子,以姪道光嗣。 天相 字吉甫,娶朱氏,子三,次出嗣。 天炜 天注 天锡 号明阳,天啟丁卯、崇祯庚午,广西武举。娶章氏,子二,享年四十一,葬石碁庄东。 天培 号俊思,无子,以天锡次子嗣。 天植 字省初,娶王氏,无子。 天浩 字克勉,娶陈氏,子一。 天涣 娶曹氏,无子。 天爕 无子。 天潢 更名瀚,字汭清,大学生考授州同军功准贡,加二十二级正一品顶带,娶张氏。 天源 字本生,娶陈氏,子二。 天濬 早世。 天铨 无子。 树芳 逊 字子雍,娶马氏,子二 逸 字潢逸,娶何氏,卒年三十一。无子,以远长子嗣。 远 字慧白,娶金氏子三,长出嗣。 遴 字名光,娶周氏,子一。 迈 字又皐。 选 字子青。 天祐 字子祐 ,娶任氏,子二。 天锦 字廷㐮,娶厉氏、乔氏,子四,军功准贡,授县二尹,加一品顶带,初任陵川县,补任青浦县。 天鉴 字含章,娶徐氏,子二。 (三十六世) 道光 子常政 道亮 子常吉,孙余。 道觉 子常弘。 道元 子常禧。 道允 道充 子常泰、常祖、常景。 在瀛 字亦逸。 寄泽 寓滨 光泽 允汭 元伦 字序五,娶裘氏。 元信 广 源 字苍霖,娶钱氏。 旋济 字弘猷,娶朱氏。 陵漳 青溪 元俊 字亦千,娶陈氏。 元杰 字汉,娶马氏。 老五房分派世系 三十世起至三十四世 (三十世) 明 字景彰,娶倪氏,子六,卒年五十。附葬浪港独山。 (三十一世) 应龙 德庞 懋宠 慧袭 号园海,娶杨氏,子二。葬浪港。 忠砻 应龚 (三十二世) 良贵 号简庵,娶倪氏,子五享年六十。葬浪港。以孙贵,赠兵部尚书。 良心 (三十三世) 方隆 娶马氏、诸氏,无子,以弟次子日文为嗣,享年 六十六。葬团港。 盛 号玉泉,娶成氏,子二,长出嗣,享年六十二。继娶倪氏。 方康 娶陈氏,无子,以弟方舜次子为嗣,享年五十。葬洋溇。 方舜 娶陈氏,子三,次出嗣,享年五十七。 时可 号雨若,娶丁氏,子二,享年 五十。以子贵,赠兵部尚书。 (三十四世) 日文 字简生,更名文晖,任青田驿驿丞。娶韩氏,子一。 日晋 更名万里,任莱芜县曲史,升陕西布政司库大使。娶王氏、继娶万氏。 日誉 万全 字完我,娶周氏,子一。 万屏 字之翰,更名允中,任四川合州更目。娶万氏,子八。 啟圣 梦龙 字从云。 三十四世至 (三十四世) 啟圣 原名万雍,字熙之,号忧庵 ,康熙癸卯旗下特科解元,任香山知县,历升福建总督兵部尚书, 太子少保,娶何氏。 (三十五世) 仪 字长文,由红旗籍任()部郎中政,授总兵镇守狼山偏阮鹤麓()兵,升本旗副都统,娶 卒年 陶 渔 字侣樵,由旗籍任廉州同知,娶 氏 会稽姚氏徒居厚社一支世系 正德戍寅砺齐公讳暠纂 二十八世起至三十一世止,后失载。 (二十八世) 贵昌 字克荣,娶山阴厚社陈氏,遂徒居焉,子三,葬厚社庙东。 (二十九世) 肃 子一。 庸 子三。 权 子二。 (三十世) 鉴 子二。 旵 皡 韶 练 (三十一世) 凤 鹏 正德戊辰进士。 会稽西姚派世系 砺齐公纂 二十七世起至三十一世止,后失载。 (二十七世) 原 字本卿,号长乐翁,娶周氏,子五,享年九十,葬资福庵居。西称西姚。 (二十八世) 祐 字叔和,号江滨居士,娶沈氏,子二,享年八十五。附葬资福庵。 斗 字叔良。 简 字叔让。 斐 字叔文。 (二十九世) 渊 字彦颜,娶阮氏,子二,卒年三十五。附葬马山。 越 字希智,号吟月,娶徐氏,子一,享年六十九。附资福庵。 (三十世) 春 字子融,娶金氏,子一,享年六十一。葬资福庵。 雍 字子睦,娶谢氏,子四,葬资福庵。 (三十一世) 仁 晏 暹 升 昂 姚氏家谱下卷小序 右西石先生,谱其祖系二十五世世列,旁枝蔓延於天下者,既不能尽悉,故今首卷中,但录一脉之正传及其兄弟而止。其旁枝之流系,近在浙闽者,则载於附谱,盖恐混载,则本派难寻故也。其止载浙闽者,因近亦可会,不若散在四方之漫不可稽,故名附谱于下卷,少有裁损,不免僣妄矣。 修谱引 谱何为而作也?上以尊祖宗,次以联宗族,下以训子孙也。夫所以尊祖宗者有三:立庙以安其神灵也;守墓以保其体魄也;岁时祭祀以报本追远也。所以联宗族者有二:明亲疎(疏)昭穆之序也;敦周恤保爱之道也。所以训子孙者有三:欲其尊祖睦俗而世守家法也;欲其仰企继述而不流汙贱也;欲其随世纂修而渊源之接续也。夫谱为此三者而作,予各欲立为一说,以贻训后人。以掛会试期迫而不暇为,因思古训如温公《居家杂仪》,文公《家礼》,近世郑氏家规,固句句可师,字字当法,予固不必复有所言矣。然与其泛而求,不若纂其要,今将取其成说中之尤切者,序列於左,后人能敬成之,则此谱庶不为徒修云。
重修家谱序 家必有谱,而后流系明,宗支辨,传世虽远,可按而知,否则家不常盛,人不皆贤,一旦变故,老成凋谢,遂至遗忘。虽有烈祖英宗,其流风余泽,澌尽泡灭,曾不得沾溉於后人,后虽有孝子慈孙,肆欲追述,九原难起,墜绪茫茫,曾不得影响乎?先述故无徵不信,簪组渐沦於舆皂,阀阅下同於蓬荜,祖宗含地下之羞,子孙抱无涯之憾。噫,若是者多矣。吾六世祖翰林学士西石先生,述为家谱一编,上自黄虞以迄宋季,纂其源流,图其传次,的有源委而旁枝之蔓延於四方者,亦具有伦类,其用心可谓密矣。所以为光前裕后之虑,亦深且远矣。固吾与族人所当宝藏而勿失焉者。但至於今世异事殊非,所当损益润泽之时乎?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老泉为谱亦断自高祖,今则略法其意,断自宋之南渡,以上则图其世次,书其事实,列为首卷,以著其源流之所自,次则自南渡以迄今,凡为图一十有四世,图下分注字行、仕隐、妻妾、子女、寿、墓之详,后则附以铭状、诗赞,肖像之类然,独详於余之所自出者,谱暠修也,则列为中卷,以明夫亲近切实之所在。卒乃念旧谱载六世祖之兄弟者四,其后因遭元季之乱,流传失真,为祖宗者不能有其子孙,为子孙者又无据不敢认其祖宗,存亡为之两憾也!今吾同姓之散处於是乡者,支派分别不下十数,要皆若人之后,与因各为叙述,使有所考。又旧谱载山阴慈谿派其悉,但由宋迄今又二百五十余年,於兹时异世殊,真者不敢认,认者未必真,虽然众莽之中必有灵根,亦为分载以侯考求,此则列为末卷,以广同宗之义。呜呼,余修此谱,将以上继祖宗之统,下开子姓之传,旁以维持宗族亲(疏)之情,岂徒具一门之美观,资众人之侈说而已哉。凡吾同宗及吾后人,其敬之、重之,见其德泽之盛,则思敬承之也;见其流传之远,则思有以益衍之也;见其千流万派同出一源,则思有以敦睦之也。老者倡,少者和,贤者遵,蒙者相率而兴於诗书礼义,居家则孝弟力田,出仕则建功立业,生则为佳子弟,没则称贤祖宗,载诸谱牒与有光矣。若怠惰弗修,资身无策,流为小人之归,为宗党所不耻,若是者,勿载则不忍,滥载则不可,其为此谱之辱,也不亦甚乎!又有一等儇佻之子,狂妄之徒,平居谬为大言以誇人,实则沦於汙贱而可耻,徒羡北之富将鬻狄公之门,使祖宗为他家之客鬼,子孙为无根之浮梗,此又大得罪於名教,而予之所不忍闻者也。呜呼,兴言及此,痛切肺肝,凡吾同宗及吾后人,庶其法乎,善征乎恶,敬之、重之、修饰而增光之,使祖宗之绪,永永不替;子孙之传,继继无穷。此非持余之意也,西石先生之意也。非特西石先生之意也,历世祖宗之意也。凡吾同宗及吾后人尚其慎哉,尚其勗之哉。
南渡谱引 后世人心不古,为谱者类多诬,议谱者亦多讦崛起草野之夫,而求附圣明之后,生长之地,而妄称帝王之裔,若是者相望於策,诬也不辨真赝,见人称述门第,輙掩口胡庐,腾舌肆讥讦也。夫耻恶劣而企圣善,羞贫贱而慕富贵,固人之常情,殊不知舜禹之后果何人,汉魏之先果何业,况人有善恶,家有兴替,一出於理,势之必然,有不可一律齐者,何必弃一本相传之真,妄攀他宗以自取於诬乎?且姓必有所由起,氏必有所由分,考厥所自,要皆古昔帝王之后,但其后不能世修厥德,爵位废墜,寖远寖微,或至降为氓隶,使为土著,犹有识者不幸或遭变故,散之四方,则人离乡贱,虽哓哓号於人曰:“我圣人之后。”人必笑且讥之,以为诬矣。呜呼,迁徙虽或靡常,根源必有可辨,因其谱牒以迹根源之所在,则固可信,乌可例以为诬耶,例如以为诬,毋乃太讦乎。予家自黄帝肇姓,历三代秦汉晋魏或续或绝,惟自梁陈以迄宋季,其世之可系者,六世祖宋学士西石先生既为之图,的有源委可征可信。但元末因乱失去,历今百余年而复得之一旦,创见人或有疑其诬者,呜呼,故楮遗墨,可以伪为也乎?况其所载,今葬有墳庙、有主,其所居、所遊具有实迹,无不相吻合焉者。或者又谓此果然矣,其曰:系出文献,恐未必然。呜呼,是又浅吾西石之为人矣,西石以名进士官翰林,上距沂公自冀迁越纔三世,皆进士通显,簪缨奕叶,祖功宗德必讲於家庭者有素,其修谱牒所谓夫有所受之者也。而曾屑於自诬耶,况稽於史传无不合者,吾固谓之实录。但自南渡以来,地更南北,世变古今,亲尽泽竭,祭祀所不及,可谓疎且远矣。故断自此先载为上卷,仅著其源流之所自,人虽谓之诬,亦从其自谓也。若夫迁於会稽者,自沂公而始,今不始於沂公,而必始於户部尚书公者,盖推沂公封赠之所,及文字有足徵者耳,自此以下墳墓有可守,宗族有可会,亲戚有可稽,流风余韵有可得而称述,皆照照在人耳目,虽有好讦将不得谓之诬矣。因图其世次,纪其行实列为中卷,以明亲近切实之所在。呜呼,但自元以前圭爵相仍,为越名阀,自入国朝门户衰落,下同蓬荜。近虽间有兴者,亦粤之雪,而蜀之日,曷能知昔之盛哉。虽然摧剥之余,必有发生,亦在夫人各自为耳。强者勤於农桑,敏於者笃於问学,自将起贫为富,化贱为贵,德业媲美於前人,声光流被於后世,书曰:钦厥止,率乃祖攸行。诗曰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凡吾同宗,盍共勗之。 家谱后序 莫为之前虽美而勿彰,莫为之后虽盛而勿传,二者恒须也。我姚氏之谱,西石公创之而克开於前,砺齐公修之,海南子继之,而敬承於后。创於前者,得其后而其美於是乎益彰,继於后者,得其前而盛於是乎益传矣,岂徒为观视之具文而设哉。盖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者,公是非於天下后世,而斯谱之作也,亦曰:某人善,某人恶,孰为贤,孰为不肖。秉公以定谥而直书之不讳所以。善者何哉?盖将使后之为子孙者,见其善之必扬,而知所劝,见其恶之不隐,而知所征焉耳。或曰:曷为善?曰:孝於亲,忠於君,友于昆弟,信於朋友、怜贫恤孤、敬老慈幼,躬耕力学,厥德允修,为善虽不同,要之同归於贤也。曷为恶?曰:不孝、不弟、不睦、不婣、不任,溺声色、競奢靡、败彛伦、灭天理,卑汙苟贱,放辟邪侈为恶,虽不同恶之,同归於不肖也。噫,族之盛不自盛,而必有所由起,起之者子孙之贤也;族之衰不自衰,而必有所由致,致之者子孙之不不肖也。夫以族之盛衰,係於子孙之贤不肖,如此为子孙者,不以贤自勉而以不肖自戒也哉。且夫贤不肖非性生,顾人之自修何如耳,苟能自修而善,可以希贤,可以希圣,虽不与富贵期,而富贵自在其中矣。诚如是,则盛於昔者可继於今,而作於后者有於前。姚氏之族岂不愈远而愈盛,期的谱之传岂不弥久而弥芳者哉。苟徒挟其祖宗昔日之盛,美以誇耀於人,不思自勉以缵承其令绪,则盛於前者,安知其不衰於后,美於昔者,宁保其不替於今,是诚吾之所深虑也!而今而后,凡遇正旦四时之祭,则少长咸集,而观之、诵之,使祖宗之盛德大业昭昭然在人之耳目而不泯,且今后人有所仪型也。其於子孙之贤者,则家长厚礼以奖之,奖之所以劝善也。苟或有不肖者,则据礼以训之,训之所以教不能也。劝善而教不能,则善者益於善,而不能者亦知所以自勉勉夫,如是,则子孙宗族皆化於贤矣。是不惟足以大其有家,而吾知君天下者,恒必赖之也。故南轩张子有曰:子孙贤,族将大;贤才出,国将昌。斯言也,吾於后人深有望。 会稽姚氏宗谱序 泮自髫龄之年,见东西二宅凡按节而祀缘事,而祷必登二副使为始祖木主,题曰:讳琛,字廷玉,登宋宝祐进士,为福建廉访司提学,召入翰林为学士别号西石先生。自今溯而上之,盖七世祖也。即此而故老之所传示,以前更有六世文无足徵,不叙。及今见旧谱端然,以赠户部尚书公讳绰者始祖,循是而递数及六世金部员外终吉公,正西石公父也。谱从此修而名迹、卒葬、诗歌、铭詠咸誌以附焉。是相去不远岂有骤忘其统系,颠错其封章者耶。是西石公不懵其宗之所自始,而上世之统已明,其诸木之有根乎,而枝干自附;其诸水之有源乎,而流派自远。是一人创造之规,诚百世承籍之地,窃因此而亮公贻谋之心矣。殆必虑后之相欺也,而彰以敦信之义;虑后之相尤也,而缔以因心之好;虑后之相疎也,而敦以孔怀之爱;虑后之相渎也,而严以介石之贞。而使富也不至於遗贪,贤也不至於弃愚,强也不至於凌弱,康非宗公之所以克开厥后者与。粤自宋之末造元之横政,家衰於国乱,人敝於时艰,俗败於风,漓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迄於今国初政严明,举族阨於灶赋之烦,自惟救过不暇,虽永分世业,亦甘空券以授人而莫之惜,相与引恬於日用之常,而卒莫犯於有司也。幸而天旋其运,人啟其祥,砺齐公於正德丁卯而膺乡荐,龙川公於正德戊辰而成进士,叔姪媲美,族属增辉。龙川公以涖官行,砺齐公乃绍西石公以后世及之序,凡系属云仍(礽)、行分昭穆,尊以尊而敬同者,自莫敢悖礼;亲以及亲而爱同者,自莫敢悖德。是不懵其支之所由分,而中世之统亦明,诚所谓考诸往而不谬,俟诸来而不悖也。昔人谓欧阳氏谱法最善,惟存其故而已矣,孰谓我二公之作而有歉於此耶。泮自弱冠之年受业於公之门,蒙公以克肖期泮,乃呼而言曰:汝知今日谱之得也,能纪祖宗之绩,为子孙之庆,殊不知谱之修也,贵体祖宗之心,方见子孙之贤。祖宗之心何心也?百世一体之心也。惟欲子孙孝义恭俭以自立,而弗骛於顽率奢傲以自殆,伦理所当明而明焉;而分以辨异者,洽之以其情也,恩义所当笃而笃焉。而情以统同者,秩之以其分也,振其先德以永於闻,则虽世远而族衍,亦可以继序不忘矣,汝其朂哉。泮闻言惕若蚤夜自懋,急欲试於明,时以行其志,庶不遏佚前闻人之光,奈天下我将虽欲二次观场,而卒无一遇幸,而司训蒙庠而又人才凋落,教化沦夷,虽欲为人精一艺、长一格,其道无由也,是泮之有负於先公,有忝於阖族,窃有冀於后生可畏者。 万历癸未岁十月朔旦 云孙八十二岁蒙城儒学教谕文泮顿首言 姚氏世纪 案《新唐书.宰相世家》云:姚姓,虞舜生於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青州刺史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姓姚居武康。吴之选曹尚书;宋之五城侯;隋之北绛郡公;唐之丰城、康公、太保、贞公、梁国、文献公;宋之文僖公;元之鲁国、文献公、忠献公、文公,皆闻於世。宋时有讳德荣者,丰城公之裔也,居云楼为我宗始祖,妣氏赵生(丈)夫子四,季讳延裕;妣氏巫生少保公,讳仲甫,赠太子少保;妣氏徐赠永嘉夫人,生少傅公讳举䕫,赠太子少傅;妣氏何赠安郡夫人,子四:长太师公,讳舜察,任左中大夫充徽猷阁待制,赠太师;妣氏杨赠鲁国夫人,以二子琮讳瓛,随驾四州不返。次文安公,讳舜明,字廷辉,绍圣四年何昌言榜进士,历知华亭,抚民甚敬,以元丰元符治狱制书,揭之狱,宣和初改知崑山,月余,奉何太夫人讳,起复为河东经略安抚使,通判婺州,遂摄州事。方之任,城已被围,招集流亡兵数千人,穿境以入郛,晨登义乌门城壁,飞矢雨集,公亲率兵以石击贼,既而引兵出战,贼遂大溃。时贼将洪载据处州,复计降其众四十余万。钦宗即位,迁监察御史。伪楚之际,挺节不污。绍兴元年,除江州守,剧贼李成拥众至城下,接战又平之,藐然孤垒制贼,横溃不得,转入东南,时咸谓公之勋莫大焉。累官徽猷阁待制,累階中奉大夫,文安县开国男,赠太师,著诗文十卷、奏章三卷、补楚词一卷,崇祀嵊暨两邑乡贤祠。妣氏张赠一品夫人,生三子:长令声公,讳宏,任衢州江山县;次屯田公,讳宽,字令威,所居擅西溪之胜,因号西溪,为六部临门,迁屯田员外枢密编修官,博闻强志,尤精天文,著书二百卷。绍兴辛巳,完颜亮举国寇淮,江浙震恐,公言:“木德所在,当必无他,岁星入翼,敌亡之兆。”高宗幸金陵,以其言验,召对入奏,仆於榻前,官其弟太傅公於朝,太傅公讳宽,字令则,知秀州时,有土豪钱安国,舍匿亡命为奸盗,州县莫敢诘,公至擒之,并其支党悉置於法,焚其巢穴,州里遂安。苏常水災,公请输粟万石以赈民,朝廷赐书奖谕之曰:夫以邻为壑者,徒知乎为我,视越人之瘠者,不足以语。仁尔治郡可称,救災有术,捐有余之万斛,助比近之二城,免我移粟之忧,嘉尔泛舟之役,用颁细札,以示褒怀。乾道三年,知平江府,众盗毛鼎等出没海道为患,召捕弗获,朝命专以属公,不数月,悉擒之。八年遣使金,贺上尊号附请受书之事,著乾道附使奉录一卷。淳兴元年,进参知政事,階宣奉大夫,特进开府太傅致仕,与屯田公同祀嵊邑贤祠。妣氏李赠一品夫人,生閠六公,讳俣;妣氏徐生文彬公,讳得一,文彬公生於宋,卒於元。妣氏钱、继妣氏胜,生六子,长即南山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