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姚氏 族 源 康熙年间西蜀招安,文献公十三代孙昌富公之妻张氏湏妹携孙父辈五人(包括五子胜德、胜祖、胜宗、胜麒、胜麟及家眷、侄儿胜龙等家人)至湖广沅州府晃洲小地名琵琶坳(疑为今湖南省新晃县禾滩乡枇杷坳)来川,风霜每被。在沿长江迁迁徙途中,因洪水导致船颠簸,祖母不慎落水,岸上一大黄狗跳入水求母上岸,众子孙跪谢,黄狗久久不离,祖母向天发下毒誓:我子孙后代永不食狗肉,若谁食,必绝后代!黄狗才摇尾离去。后安寓西蜀顺庆府岳池县东光外新城三里九甲韩木坝大石门小地名大屋场(今广安市岳池县顾县镇鱼峰乡韩模坝大石门村一组大屋场)短住。因晚迁入,良地无几,难以维系一大家人生存繁衍。又携家眷迁叙州府屏城石角司秉彝乡林家村(今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红旗村林家村)安寓。因此地位于小凉山山区,一处土地有限,长兄胜德举家迁钓岩周家沟庙岗,胜祖英年早无子,胜宗一家携母返川北岳池,胜麒一家迁凤凰庄,唯我祖胜麟留下。后因田地,把住房迁附近大坎核桃坝(今红旗村三组小地名新房子)。五兄弟在离别之际,祖母请木匠精雕刻五尊观音菩萨,做法塑金身,各人执一,后人以此为符相认。 七字派传至三轮后,子孙婚姻实难,长幼辈分难分,名字难取。众族人(胜麒、胜麟两兄弟后人秀碧、秀楷、秀榜)等思论字派流行:绍启鸿图,丕承先志,永振家声,传支万代。从七字派第三轮的正字后启用新字派,新字派采用留宗方式,此十六字派用完后,由后人继续编写。 我珊公支系从康熙年间湖广填川,安寓此处,发展至今有二百多年。在清末时期发展昌胜,传承了家族朴耕秀读的优良传统,家有千旦租地,数人中秀才,文武职员工众多,上至县令,下至保甲长。建有几座山庄、祠堂,人丁上千,成为当地望族。 解放后,族人多划为地主、富农,逐散居住附近乡镇。近年来随着读书考学、民工潮,才有许多族人走出大山,家族人才有分居在屏山县城、宜宾城区、成都等地,但现仍以新市镇的红旗村、吴家坝村、凤凰村、中都镇的中和庄为主要聚居地。现有家族人数近千人。 由于我支族入川后,聚居偏远小凉山山区,信息、交通不畅,长期与外家族失去联系,知之者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