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湖南安化《吴兴姚氏族谱》2019年七修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祖源考证一、五个重要历史时期
    编者按:为使族人对我姓历史渊源有一系统的了解,经查阅大量有关资料,溯源穷根。按时间顺序整理成五个重要历史时期,俾阅者对我姓源流一目了然。                              
    1、古代氏族社会时期
    约公元前 16 世纪,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舜尽事亲之道,垂诸典册,传于后世。舜嗣分封各地,大多以地名授姓。于是衍为七姓。如陈、田、吴、邱……皆脉出有虞。据史载:舜是我国父系氏族社 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尧 因四岳(四方部落领袖)推荐,命舜摄政。舜巡行四方,消灭四凶(鲧、共工、鹳兜、三苗)天下大治。尧去世后舜受禅即位,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县东南),在位四十八年,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 由此可见,我姚姓的祖根,即舜帝有虞氏。距今四千多年悠久历史。
    2、江西元通公祖系时期
    约公元8世纪末,居江西一支我姓后裔元通公,在此落业,嗣续繁衍。据查元通公派下五代,均居江西连环九子山一带。距今约一千三百余年,该五代祖先,生殁均失考。
    3、始迁湖南衅禄组派下时期
    宋中叶,始祖衅禄公(即六亭公),由江西迁入湖南。衅禄祖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宋宁宗二年丙寅(1195),授顺天府苑平县令,右迁山西平阳府治中,转升湖南宝庆府太守,诰授中宪大夫,改组后游资江,爱其山水,卜居益阳永乡缺陀岭标公咀川门湾。距今九百余年,嗣续繁衍,遍及三湘。
    4、始迁安化念华祖派下时期
    《安化县志》载:安化古称“梅山”,土著民族多为瑶族。宋 熙宁五年(1077)后,朝庭遗章淳开梅山置县。其后,部分汉人陆 续迁入。瑶人逐渐同汉人融合。我姓迁入年代亦在宋熙宁以后的宋 末。六亭公六传至念华公(即舜彩公),由益阳迁安化九渡水,即 为我族安化始祖。三传至攀龙公,再迁山口雾泉。今安化山口、通溪、长塘等地,都是攀公后裔集居之地。
    5、始迁宁乡登龙公派下时期
    念华公孙登龙,再传至礼隆公,于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 徙居宁乡。为我姓宁乡始祖。迄今六百多年,后嗣繁衍,居该县横市、沩山一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历届谱牒中有关祖源的论述
    编者按:旧谱序语中,对有关祖源的论述颇多。经过细查阅, 其中稍有出入。由于受当时的历史局限,是可以理解的。而今我们遵循“客观真实,去伪存真”的原则,从在量的序言中把逻辑性较强, 而又合乎情理、有根有据的节段抄录下来,以供后人参考、证实。
    《新唐书》载:欧阳公作宰相世系表,胪举九十八族之本源支脉。其叙姚氏,则谓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今山东北部),为田氏。其后居鲁(今东山西南),至田恢避王莽之乱入吴(今江苏苏州),五世孙敷始姓姚。居吴兴(今浙江省吴兴县, 我姚氏郡爵即此)。武康陈吏部尚书察,自吴兴迁万年。子思谦撰梁书,世称其有班马才。思廉之孙王寿相武后。开元初,崇为名宰相, 亦自吴兴迁陕州。王寿与崇相去不甚远。此姚氏世系之见诸正史也。
                                    ———节录《癸酉谱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宋中叶,六亭公由江西出守宝庆,解组后家益阳白水银城桥畔。越六传舜彩公迁安化九渡水,再传迁山口雾泉,是为在大分宗。了孙生于斯,长于斯,聚众于斯。迄今纵横三十里无杂居。而散处于桃、武、汉寿、资阳各邑,及远如鄂州等处,棋布星罗,要皆六亭 公 血 胤 。 —— 节 录 《 五 修 新 序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六亭公以下,越六传念华公迁安化。华公之后有三宗(宗礼、宗发、宗季)。再传季公之后始有五龙:曰登龙、攀龙、飞龙、仕龙、从龙。迁宁始祖为登龙,攀龙裔世居安化,飞龙、仕龙、从龙均居益阳。        ———节录《五修合谱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念华公自益迁居安化九渡水。三宗之后有五龙,其父子伯叔


    兄弟,一时渐盛。攀公长子名易者,以军役殁于广西……至晚年生我仁孙公。天又不吊(dià, 不吊即不善,)甫二岁而攀公遽逝,惟姊夫周铭福是依。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晚年长子绍良公,次子绍诚公,三子绍源公皆不幸早逝,未及终养。五子绍权公尚在提携,六子绍衡公尚在襁褓。仁公家政,皆四子绍滨公是任。
    ——-节录《甲申谱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从有关诗、联中考证祖源联
    重华协于帝,民协于中,九族协和森七干;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六传本立荫三梅。
    此联原系瓦子坪姚氏宗祠主堂联。1982 年祠毁。经察伦先生回忆笔录。该联高度概括了我姓历史源流,及其后嗣繁衍、分布情况。作者邑详生辛夫,系二十三世锴房裔。
    注:重华:即舜。名重华,有虞氏。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为姚姓之始。
    七干:即舜嗣分封各地。衍为七姓。如陈、田、吴、邱等,大都以封地授姓。
    六传:指六亭公传六世至念华公。
    三梅:指上、中、下梅。即今桃、武、安化、益阳等地、华公子繁衍,遍及三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0-2-22 10:24 编辑


    (一)
    君家世系浚源长(注一),干干枝枝百世芳。
    礼乐衣冠遵法物,勋名事业灿名堂。
    班班玉笋(注二)家声茂,奕奕金章世泽光。
    蕃衍无穷亘楚越(注三),中邦文献(注四)散天香。

             ——-摘自甲申赠序作者周光韶
    注一:浚源长,姚姓始于舜,距今四千余年,源远流长。
    注二:玉笋,旧时比喻才士众多,犹言姚姓人才辈出,代有闻人。注三:楚,古国名,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此指湖南一带;越,古国名, 今浙江一带,意谓我姓嗣续蕃衍,遍及江南。


    注四:中邦文献:意指我姓桐城派古文家姚定鼎及梁书作者思廉等人的著作。
    (二)
    千年虎踞静无华,万丈光芒扫翠霞。
    地许坟前容鹿马,天开形胜抱龙蛇。
    山川环绕灵奇气,庐舍参差予姓家。
    满地的茅(注)供采摘,也堪告墓当黄麻。

    ——-录自五修诗序注:白茅,地名。即白茅塅。虎形山所在地。我祖七世祖宗季
    公及八世祖攀龙公均卜葬于此。

    (三)



    佳气盘空降自天,葱葱郁郁晓含烟。
    山前水涨洢(注一)为障,穴后溪溪雾作泉(注二)。
    往事传闻惊兔跳,形家有术识牛眠。
    自惭落托多疏阔,怕向山头听杜鹃。
    ——-摘自五修诗序注一:洢,即洢水,流经我姓集居地瓦子坪。
    注二:雾泉,地名。即瓦子坪雾泉。我六派祖念华公由益迁安化九渡水,再传迁山口雾泉。
    注三:牛眠,即牛眠形。


    (四)
             山含爽气树含烟,元会先天合后天。
              花叶本枝根共庇,沩资桃武(注)脉相连
              诒谋侭许歌麟趾,绍述还期启象贤。
              唯有宗功真不朽,几经沧海几桑田。
    ——-录自五修诗序注:沩,指今宁乡;资,指今益阳;桃, 指今桃源 ; 武,指今常德。我族念华袓系后嗣除世居安化外,已遍布沩、资、桃、武各县。


    (五)
    郁郁佳城别有天,青山无数树笼烟。
    万家庐舍依茔域,一水波涛壮雾泉(注一)。
    南涧不忘惊虎(注二)跳,高冈从此识牛眠(注三)
    年年回首清明节,春雨何堪听杜鹃。
    ——-录自五修诗序注一:雾泉,在今通溪瓦子村,我祖念华公始迁安化九渡水,
    再传迁雾泉定居。
    注二:虎,指虎形,族山名,在今柳溪村。
    注三:牛眠,即牛眠形,族山名,在今柳溪村。

    (六)
    我家帝室(注一)绍陶唐,祖泽长流衍吉祥。
    建筑墓地新气象,葺修祠宇壮蒸尝。
    山邱庙貌均生色,后裔先人并有光。
    纱帽(注二)衣裳频频顿,冲天蜡烛(注三)焰煌煌。
    ——-录自五修诗序

    注一:帝室,指舜帝。我姓始于舜。
    注二:纱帽,指纱帽仑。在今通溪田文村。我姓聚居地之一。纱帽是古代将相头冠,故此地曾涌现了许多湘剧著名演员,如玉山、金石等。相传实得此山之荫。
    注三:冲天蜡烛,坟山名,在今瓦子坪。我十五世祖朝主正阳公卜葬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0-2-22 10:36 编辑

    六修谱序(总)
        我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远在四千多年前——古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这就是我姓的祖根。据史载:舜是当时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尧因四岳(四方部落联盟领袖)的推荐,命舜摄政。舜巡行四方,消灭四凶(鲧、共工、鹳兜、三苗)。因而天下大治。尧去世后,舜受禅即位,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县东南)。在位四十八年,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舜是一位事亲至孝的君主,以孝治天下, 万民拥戴。他的后嗣分封各地,衍为九族,散为七姓。大都以封地受姓。如陈、田、吴、邱等姓,都脉出有虞。
        我吴兴始祖衅禄公(六亭公),于宋中叶升宝庆府太守,由江西迁湖南。晚年游资江,爱其山水,遂卜居益阳。六传至舜彩公(念华公),由益阳迁安化定居。从此天潢派演。萌蘖藩滋,逐渐形成我姓一大分宗。现在,华公子孙,已遍布安化、宁乡、桃江、常德、桃源等地,散居省外各地都也为数不少。
        我姓族谱,从清康熙 48 年(1710)壬午起,已连续五次修辑。民国二十二年(1933)五修至今,已六十三年了。其间,沧桑变幻,旷代遥遥,历届谱牒,由于种种原因,大多付之浩劫残灰! 更由于人们宗族观念的淡薄,续修之事,也就无人谈及。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真是国泰民安少有的盛期。于是,人们怀祖敬宗之心,油然复生。去年腊月, 敬安、海波、守受、跃阶等人倡议六修族谱。旋即召开各房代表会议,组织筹备机构,开始调查、宣传发动。今年三月十日(农历正月二十一),正式成立六修办公室,即日开始办公。编修人员着手收集五修旧谱。遍访境内各房,旧谱大都销毁殆尽。少数幸存者也残缺不齐。最后于田文村赞臣家得一箱族谱。硕果仅存,我们喜不自胜。仔细清查,又缺二本,复于千丘蒲苏家得此二本。至此已获五修完牒一套。有了这套完整的族谱,新修族谱就有了可靠的依据。在短短的十多天内,就理清了全族房派家系,制成并打印成世系表。凭此表分块分房全面开展草谱登记,同时收取丁费。紧接着誊写谱稿,经过紧张的缮写、校对、整理以及撰写文汇,前后不足半年,已脱稿付梓。总计全套族谱十卷,共五百三十多万字。是名副其实的宏编巨籍。如此既浩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进度之快,实属罕见。这是全体人员认真负责、不辞劳苦的结果。常驻办公人员,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最年轻的也已年过半百。我们劳怨不辞,毁誉不计,得失不顾,名利不图。有的不畏寒暑,忙碌奔波;有的伏案笔耕, 呕心沥血;有的口释疑而舌敝唇焦;有的则带病工作而不离职守。谨小慎微,一丝不苟。有人善意笑我们这些老人为修谱入魔了。放着现成的清福不享,还这样操劳费神,是祖宗的默荫?还是心灵的感触?真不可思议!的确,连我们自己也不理解自己。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完成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的一片真诚之心和忘我工作的实际行动,终于赢得了全体族人的依赖与支持;即使少数持怀疑态度的人,也逐渐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正当收族即将结束之际, 原来不自愿入谱者,又纷纷主动交费造册。从而使六修谱牒更加完善,入谱人数达一万三千余人。
        分管各房各地的主修、监修和协修人员,在六修工作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他们挨家挨户,登门造册收款 , 脚忙手忙口更忙。即受到热心者的感激支持 , 也遭到不义者的冷言奚落 ! 他们矢慎矢勤, 任劳任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 真是可钦可佩。总之 , 六修谱牒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能使我们克服重重困难 , 最终达到成功彼岸的原动力是全体族人的殷切期望和全力支持以及热情的鼓励。
         不到一年的时间 , 六修族谱大功告成!今天 , 我们面对一册册装订精致、内容新颖的谱牒,在感到由衷的欣慰之余 , 回顾这段不平凡的艰辛历程 , 犹令人惶惑不已 ! 编修过程中,有内部的疑虑重重 , 也有外来的干扰和压力,我们忍辱负重 , 力排邪议以底于成。它凝聚着全体工作人员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封建社会里,谱牒历来是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 , 作为维护其阶级利益的工具。新谱,就力求剔除旧谱中的封建糟粕 , 有选择地继承和发扬先祖的优良传统 ; 我们不守典泥旧,没有完全沿袭欧苏二式的格局,内容有所创新, 形式有所改革。但也本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宗旨和遵循尊重历史、客观真实的原则 , 还保留了旧谱中的某些内容和形式。新谱虽按家系横排,但其世系齿序,仍取欧苏二式之长。以族为干,以房为枝,以户为麋。竖可以溯本及末,横可以从枝到叶。一脉相承,昭穆有序,一房 1 户,璧合珠联。卷前还加编了目录 , 查阅方便。
       旧谱中不适时宜的内容, 如“御诏”、“族规家法”、“服制”、“坟山图 " 界”等已无现实意义 , 此次不再续刊 ; 新增了“祖源考证”、“祖训拾遗”、“合族公约”和全族人口、文化程度、职务职称、居地分布等内容 , 后人一览,便知我族概况。族谱中新增了这些内容 , 实际上就等于族史或族志了。它既是一种大众史,也是一种史料的储存 , 能补方志之不及。它既可以起到缅怀祖先、弘扬祖德的作用 ; 也可以引导族人树立新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 更便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回大陆寻根觅祖。进而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造成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平统一祖国 , 都是很有俾益的。
        我姚氏家族 , 历史悠久 , 代有闻人。上历商周秦汉,下及唐宋元明清。衣冠相望,庠序盈门。不但倾动当时 , 而且流芳后世。有的以政绩著卓 , 如姚崇为名宰相 , 辅唐玄宗五年 , 旧史称其执政时期为“开元之治”, 其勋功伟业 , 显赫当朝 ; 有的以文学著称 , 如思廉继父志撰梁、陈二书,世称有班马才 ; 清古文名家姚鼐为桐城派始祖 , 经典文献 , 传颂千古。唐书正史,都有专载。曾获“锦江世第,梁国家声”的殊荣。近代以来,我姓族裔为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谱写岀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绾房裔炳南烈士 , 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是我族近代杰出的后裔 , 是我全族的骄傲。
        我们的祖祖辈辈,为开创他们的未来世界, 披荆斩棘,茹苦含辛,甚至鞠躬尽瘁,为我们后代留下了丰硕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物质财富。今天,我们继承下来的山山水水,乃至一草一木,无不洒下了我们祖先的血汗!没有列祖列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为人子者, 能不饮水思源 ? 现在 , 在祖国的建设大潮中,我衅禄公后裔 , 踏着先祖的脚印,同样在各条战线上忠贞职守 , 奋起拼搏。有各级党、政、军干部 , 有科学家、企业家,有教师、医生等等。不少人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 这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但我族后裔,大多集居山区 , 经济还不十分发达 , 较之先进地区,仍有很大左岸。这固然是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约制,但也不排除我们自身过来不重视教育, 文化素质低下这一人为因素。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 这种情况有了可喜的变化。
        通过六修统计,发现出国深造的已有四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族裔达三百九十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八十四人,研究生六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在谱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左右。这些数字表明 , 我族裔开始重视教育 , 并懂得了科教兴邦,科技致富的道理 ; 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首先富裕起来的房户,也如雨后春笋。前景欣欣向荣,兴旺发达。但愿我六亭公后裔再接再励,急起直追。同全国人民一道 , 抓住经济开发政策的机遇 , 发挥我们山区的优势,继承和发扬祖先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造福子孙后代努力奋斗!


            公元一九九六年丙子十月六修编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谱牒序跋选登
        编者按:历届谱牒中的序、跋,大多为我姓著名文人及当届编修者撰写。其内容概述了我姓历史源流和谱牒编修过程。既叙述了撰辑中遇到的困难,也抒发了谱牒告成的喜悦之情。有的文笔生动, 尊祖戴宗之心溢于言表;有的记叙简明,搜访稽核之事条分缕悉。读后方知先辈之用心良苦。更有名噪当时的陶瀟、罗饶典、谢式南等的赠序 , 为我姓族谱增添了不少光彩。为便于后人阅读 , 特将原文加注标点,并做了少量解释。由于篇幅有限,只从历届谱牒中选登了部分序言,祈阅者有以谅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0: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0-2-22 10:39 编辑

    一修谱序(清康熙壬午)
    盖闻山之发也原于昆仑,水之发也源于星宿。迨后延而为岳, 延而为海,又延而为万壑千峰。其支分派别 , 不胜指数。苟不得舆图而览之,鲜有不忘夫所谓昆仑与星宿者,然后知舆图为山水之谱也。而人之于祖,其谱顾可略乎哉?

    予自少而壮,自壮而老,其于先后间,无能为之光裕,其抱憾殊深也。今老矣,夫复何言?第忆少时从先人于岁时伏腊,燕(通宴)诸同姓,少长咸集,予执鮮(zhì 古代酒器)于其间,诸君子举樽相属曰 :“吾宗之所恨者,世传之谱未辑修也。犹幸传家之忠孝,绍庭之诗礼如故也。不然,何以有如之瓞瓞彬彬乎?以视世之操铁卷丹书,而叹人文之廖落者,大相径庭也。”予窃讶之。因肃然进而问曰:“夫谱之未辑也,何故 ?”曰:“数百年来,岂真以谱牒委诸草莽而篡修无人乎?其  苦于兵燹(xiǎn 兵燹,指因战乱所受到的焚烧破坏)之频仍,奈何 ?”曰:“然则,何以知其忠孝不坠乎 ?”  :“若姚崇之号救时,姚宪之知枢密,姚坦之谏止血山,姚枢之表章经学,代远年湮,姑不具论。即世祖衅禄,循良善积,间出燕楚遗书 , 而廷曙、攀龙二公,奋勇先朝 , 垂勋竹帛,此古今一大谱也。不即为吾宗之世谱欤?”更进而询曰:“又何以知诗礼无恙乎?”曰 :“子欲识昔之盛何,观今之绍庭继序,而敦诗说礼者代不乏人,则其所从来固可推矣。”予遂肃然退,穆然思曰 :“吾宗之谱不患其难集也。”因援笔而志之。如是者有年,始以老成之明训,继寻灰烬之残篇,而又谘访参考又有年,迄于今已七十余矣。            
                                        
    予见岁时伏腊之制如故也,长先幼后之礼如故也,忠孝礼乐之家风亦如故也。向所谓瓞瓞彬彬者 , 今又进于蛰蛰师师矣。则谱乌可以不集哉?独予以衰耄之年,诸族人并无有留心此事者。予遂灰心光裕,耽情山水,聊以效昔人逍遥垂白,徜徉(cháng yáng 自由自地来回行走)余生耳。

    去年春,适族人忽有祠堂修谱之议,乃谋之予,予曰盛举也!惜余老不能董其事。因有谓予者曰:“夫既情深于山水,顾可忘山水之所自来乎?”予乃恍然曰:“噫!数十年之隐衷, 经子一语道破。”遂忘掩(yǎn)鄙而出所著之一牒,以谢诸君子。并述其颠末以志昆仑星宿之意云尔。      
                                                             
    君房裔孙起沩元升氏谨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17 23:58 , Processed in 0.1266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