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类比苏轼与子由之情,同时情寓于景,感念亡弟的哀恸与萧瑟夜雨融于一体,可见情深。其三更是直言“恨唱凄凉”,这样凄离的情思还体现在《慈敬直两弟》:“二郎吟苦竟长眠,三笔枯来亦半年。水嫩苹香玉湖口,伤春谁上橛头船。”①二郎即秉衡,三笔指丰万,其弟逝去,“翻理箱帙吟笺,触手不能展读,叹逝伤离”②,睹物思人,满是哀音。其他如“十年重醉书窗烛,不独浮生哭故人”③、“忆从南浦盼归航,出手新诗泣数行。但以散蓬悲道路,可堪埋玉哭文章”④、“我亦天涯思今弟,中宵风雨懆朱颜”⑤,语言均直白质朴,感情坦露,虽无华辞丽藻,但以真情感染人心,兄弟情深动人心魄。秉衡死后数十年,姚世钰又经凋丧弱女,其女益敬于乾隆壬戌(1742)殁,姚世钰作《哭女诗》二十二首,回忆其女在世时往事,述其哀思,言之辛酸,语之极哀,令人不忍卒读,如其四: 十岁言诗有性灵,木兰爱说涕爷征。 黄泉不是黄河水,闻否爷孃唤女声。⑥ 益敬十岁便能吟诗解诗,可见其秉性灵慧、聪颖,正如《吴兴诗话》中记:“幼时诵北朝民歌《木兰诗》,问父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著色大雅,若铺排过多,恐近小说”⑦,姚世钰大奇其女之才。诗的后两句引《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从军途中朝听黄河流水声之凄凄,似是听得爷娘唤女声,读此处便声情凄咽。而此时,爱女已亡,永不复闻爷娘唤声,此情难堪,即如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评价此诗:“即从木兰诗中生情, 触手生哀,高于微之哭子之诸作”⑧。再看其十八: 传业今方羡蔡邕,慰情那更比陶公。 明知此恨古人少,哭女偏当无子翁。⑨ 东汉蔡邕虽遭党狱之祸,但其女蔡文姬聪颖明慧,通晓音律,为亡父整理编撰诗赋碑铭书记,继承其遗志;陶公,即范蠡,功成身退后自号陶朱公,虽政治失意、远离朝堂,却在野享天伦之乐。与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的蔡邕和范蠡相比,姚世钰在结句发出“哭女偏当无子翁”之语,憾己无子而又哀己丧女,悲恸哀绝,
①(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1页。 ②(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01页。 ③(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10页。 ④(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03页。 ⑤(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03页。 ⑥(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20页。 ⑦徐世昌编,闻石点校:《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350页。 ⑧(清)沈德潜著:《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1页。 ⑨(清)姚世钰著:《孱守斋遗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7,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