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记尧、舜事与今本《尧典》之比较 (一)《孟子》与《尧典》不合处。 大舜……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公孙丑》上) 舜发于畎亩之中。(《告子》下)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尽心》上) 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尽心》下) 舜往于田。(《万章》上)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万章》上) 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万章》下) 《尧典》无。但云“曰虞舜”,又云“嫔于虞”,则舜似为虞君;不然,亦虞之贵族。九男亦为《尧典》所无。 贵族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慕,怨慕也。)(《万章》上)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对上“小弁之怨”言,则慕亦怨义。)(《告子》下) 《尧典》云“舜生三十征庸”,又云“克谐以孝,烝烝,不格奸”,则未征庸前已不至怨慕。又《孟子》引《书》云“只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是舜五十岁时已不必怨慕。 年短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万章》上)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离娄》上)。 不告 孟子言舜不告父母而娶,尧嫁女与舜而不告舜之父母。然《尧典》则“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是把二女送到舜的家里,何尝有不告之说。 告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梁惠王》上)(而《尧典》则云“肇十有二州”。)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禹疏九河……八年于外。……后稷教民稼穑。……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滕文公》上)惟《滕文公》篇又云:“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则又似禹、皋陶为舜举而非尧任者。 《尧典》九官,孟子未言者:垂、伯夷、夔、龙。此与《论语》所谓“舜有臣五人”合。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使禹治之……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滕文公》下) 尧时 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已平矣!)《尧典》不载尧时有禹、益平水掌火事;稷、契之登庸均在舜即位后。 《尧典》载尧以倦勤(朕在位七十载)而欲巽位,四岳乃以舜荐,不言以洪水,故举舜而治之。 《孟子》此段,前言“当尧之时”,后言“放勋曰”,而放勋之言又与契致人伦相发,则禹、益、稷、契之命在尧时可知。 舜时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离娄》下) 东 有鳏在下,曰虞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五十载,陟方乃死。 中 象至不仁,封之有庳。(《万章》上) 《尧典》无之。 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万章》上) 《尧典》无之。舜相尧二十八载则有,而禹相舜十七年则无,何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万章》上),而《尧典》曰,正月元日,舜格于文祖。 (二)《孟子》可引《尧典》处而不引者:他是“言必称尧舜”的人,《尧典》不容不熟。固然不必处处引,但有许多地方不引,确奇怪,例如引“人之恒言”而不引《尧典》等。 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离娄》下) 羲、和四宅,以正四仲,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离娄》上)。 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尽心》上) 惇德允元……蛮夷率服。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孟子引晏子语)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告子》下) 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梁惠王》下)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舜为天子,皋陶为士。(《尽心》上) 帝曰:“皋陶……汝作士。” …… (四)《孟子》中于尧、舜事所引之《书》及其类《书》者: C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滕文公》上) 此语在平水土、教民稼穑、教民人伦之后,则此三事俱是尧时事,尧于治定功成之后乃发为此言耳。 此句当出于当时之《尧典》,观其不称尧而称放勋可知。今本《尧典》何以无之?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滕文公》下) BC《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滕文公》下) 此句为“洚水警余”,而云“当尧之时”,则此“余”是尧自指。尧言在《书》,当入《尧典》,则亦是《尧典》佚文。 D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离娄》上) 此虽未明言引《书》,但用“厎”字,则非。战国时文法,当以《书》中之言括为之。“震泽厎定”(《禹贡》),“乃言厎可绩”(《尧典》、《皋谟》)。 D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 看此两则,均以原语发问,则“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当是《尚书》之文。如彼时有《舜典》,当在《舜典》中。 C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 凡言帝者,疑皆出《书》(《书》称《帝典》因此)。惟非纯粹引《书》文耳。 D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 此段有意作得古奥,如“牛羊父母”等句之缺去动词,又如易“谋”为“谟”,易“皆我功”为“咸我绩”,皆是。此当与“舜往于田”数语在一篇中。 D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此与“《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文法正同。) 以说话证“不及贡”一语,而以“此之谓也”结之,则“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当是《书》中语。 BD《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 (以上《万章》上) 明言《书》。 CD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万章》下) 此亦称帝,且改“上”为“尚”,亦当是《书》语。 A、明引《尧典》者。 B、明引《书》者。 C、有在《尧典》中之可能者。 D、有为《尧典》之可能者。 E、虽未据《尧典》而在今《尧典》中者。 孟子以尧、舜为非禅让,无以解于今本《尧典》 孟子不赞成子哙、子之之禅让(《公孙丑》下),云“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尽心》下),故遂以尧、舜为非禅让,而云“摄”云“相”,又云“天子不得以天下与人”,而造出丧毕避居及天下之民从之之事。如彼所见之《尧典》如今本,不知何以解于“汝能庸命巽朕位”,“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之言? 《论语·尧曰》篇亦是说明禅让。又孟引孔说“唐、虞禅”。 孟、荀曲解禅让 孟子与荀子都觉得禅让的办法不妥当,但禅让的故事已流行,既不能消灭之,则惟有曲解之。《尧典》中对于尧、舜禅让事记得亦不明白,而舜、禹之禅让简直一字不提,无乃有所惩欤? 荀子驳禅让说 《正论》篇中驳擅让说,其理由为: (1)无可让者。天下无遗善,无隐士。 (2)死亦可无擅者。其子圣则朝不易位,三公圣则天下归之,亦无所变。 (3)智虑无老衰,不必擅。 (4)天子不劳,不必以老休。 而结之曰: 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 是亦根本上推开《尧典》者,或不知有《尧典》者。 尧、舜之臣列表: 《孟子》禹益后稷契皋陶夔横革直成 《吕氏春秋》禹(《行论》)化益(《求人》)皋陶(《赞能》)夔(《察传》)横革(《求人》)真窥(《求人》)之交(《求人)》质瞽叟延(《古乐》)伯阳续耳(《本味》)伯成子高(《长利》)重黎(《察传》) 《淮南子》禹(《本经》)后稷(《齐俗》)契(《齐俗》)皋陶(《诠言》)羿(《本经》)奚仲(《齐俗》) 《五帝德》禹(舜臣)益(舜)后稷(舜)契(舜)皋陶(舜)夔(尧)(舜)龙(尧)伯夷(尧)(舜)彭祖(尧)羲和(舜) 《尧典》禹(舜)益(舜)后稷(舜)契(舜)皋陶(舜)夔(舜)龙(舜)伯夷(舜)羲和(尧)垂(舜)四岳(尧)放齐(尧)共工(尧)鲧(尧) 《史记》禹益后稷契皋陶夔龙伯夷彭祖羲和垂四岳放齐共工鲧 由以上表,可知几件事实: 1《尧典》与《五帝德》最接近,所不同者,(一)《五帝德》有彭祖而无垂,《尧典》有垂而无彭祖;(二)《五帝德》以龙为尧臣而《尧典》以为舜臣。 2以羲和、伯夷、龙等为尧、舜臣始于《五帝德》;以垂为舜臣始于《尧典》。而此两书出甚后,皆在秦统一后。 3《史记》合《五帝德》及《尧典》为一书,故两书所有者无不有。 舜之遗迹 舜为陈祖,故在今河南省有其遗迹。又为田齐之祖,故在今山东省亦有其遗迹。孟子说舜为东夷人,即由此来。若楚人与越人之拉舜,则但以传说之流转而生根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