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6|回复: 1

漳州与姚有关记录(部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7 1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漳州与姚有关记录(部分)

    文章 (24)姓氏源流 (26)姓氏分布、人物、文物及其他 (47)族谱、提要表 (0)提要表 (0)迁台迁外记录 (18)


    ▌姚姓 | 漳浦县 | 竹屿盐场雄厝村姚厝社姚姓
    以姚姓聚居而得名,今无姚姓。
    ▌姚姓 | 漳浦县 | 古雷姚姓
    系清代自本县杜浔后姚迁来。古雷镇陂内村姚姓、古雷村姚姓,都自本县杜浔后姚迁来。
    ▌姚姓 | 漳浦县 | 杜浔镇后姚社姚姓
    原为姚姓聚居地而得名。姚姓祖源未祥。
    ▌姚姓 | 漳浦县 | 城关姚姓
    系本县寨仔姚社姚姓分传,原聚居于麦仔市街县衙后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麦仔市街拆迁改造,姚姓散居县城。
    ▌姚姓 | 漳浦县 | 绥安镇寨仔姚社姚姓
    绥安镇寨仔姚(磘)社以姚姓聚居得名,寨仔姚之祖来自龙海紫泥锦田姚姓。
    ▌姚姓 | 诏安县 | 诏安姚姓
    由广东大埔迁入,集中于南诏镇至今已传四代。
    ▌姚姓 | 南靖县 | 南坑、金山姚姓
    均于1957年从龙海市石码镇迁入传衍至今。
    ▌姚姓 | 龙海市 | 姚仲骥支系(锦田姚姓)
    锦田姚姓始祖姚仲骥,系入漳始祖姚朝珪的后裔。元朝,姚仲骥由漳州城迁居田仔社(今属龙海紫泥锦田村),传八子,后裔在锦田传衍,并分传本县及外县的一些村社。 锦田姚姓二世大房姚青年分居石码,二世六房分居榜山林边(又称平宁)、坂头姚厝,二世八房后裔迁居东山县,二世二房后裔迁往台湾。
    ▌姚姓 | 东山县 | 姚纯德支系(后姚村姚姓)
    陈城镇后姚村姚姓始祖姚纯德,姚纯德系姚仲骥第八子,居海澄县(今龙海)乌礁。其后分衍东山县后姚社,传衍至今。有祖厝在大帽山前七圣夫人庙边,地名上磘。第二世祖姚芝,官京兆尹。明朝,后姚村姚姓分支衍传于漳浦寮仔赤塗岭及本县铜山,有的移居广东南澳、澄海和台湾等地。
    ▌姚姓 | 长泰县 | 姚仲廉支系(珠坂山边姚姓)
    珠坂(山边)姚姓始祖姚仲廉,系姚朝珪的后裔,姚仲廉由漳州城迁居长泰钦化里山边社(即洙滨,今属武安镇珠坂村),传衍至今。光绪年间部分后裔迁往印尼。
    ▌蒲姓 | 诏安县 | 蒲朴直支系
    一世:蒲朴直,因意外变故未入诏,仍尊奉为蒲氏始祖。 二世:蒲明,字达叟(1548-1617年)。妣吴氏,生三子:华、宽惠、芳;蒲朴素,无嗣,入继宽惠为嗣。 三世:蒲华,乳名犁,业教课徒,妣吴氏,生一子:蒲禄;蒲芳,生三子:龙、凤、卯,清初举家由梅洲迁广东潮安浮阳;蒲宽惠,乳名牛(1584-1643年),出继朴素为嗣,卒葬梅洲东墘山麓,妣谢氏,广东海丰人氏,生五子:忍、仲、苏仁,发、盛,后谢氏携孙蒲爱迁海丰平山,再后,四子发,五子盛后裔亦迁广东海丰平山。 四世:蒲禄,生二子:志、乌娘,清康熙间祖、子、孙举家迁台湾嘉义;蒲忍,字宗派(1616-1696年),先务农,后染布,妣杨氏,生四子:廷炳、廷辉、廷灿、廷焕。 五世:蒲廷炳,后与子、孙举家回迁漳浦沙岗;蒲廷辉(1645-1707年),妣杨氏,生二子:佚名,清乾隆间昆仲举家同迁台湾嘉义;蒲廷灿,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初八与弟廷焕由梅洲同迁诏城东关仁美街,生四子:建、实、让、振,后携次、少两子迁海丰平山,长、三两子留守;蒲廷焕,乳名佳惜,谥端朴(1657-1742年),清康熙十九年三月初八与三兄同迁诏城东关仁美街,开染布店,经营有方,后以积蓄购祖祠基地于五显街,妣曾氏(1662-1707年),考妣合葬三都水磨坑山麓,有碑为记,生五子,衍五房:汉秀、淮秀、河秀、泽秀、汝秀。 六世:长房蒲汉秀,字宗坦(1683-1719年),妣高氏(1685-1743年),生三子:角、誉、平;次房蒲淮秀,字淳厚(1685-1740年),妣涂氏(1687-1720年),继妣杨氏(1676-1767年),生七子:勇、略、敏、凯、玺、颖、超;三房蒲河秀(1687-1727年),妣郑氏(1690-1762年),生四子:逢、伦、偕、舜;四房蒲泽秀,字宽裕(1695-1757年),邑武信郎,葬诏邑东界山莲花寨下,土名周厝田,生六子:贤、荐、乡、元、吉、成;五房蒲汝秀,字庄直(1705-1778年),妣李氏(1706-1763年),生四子:泉、郁、裕、悦。 七世:次房长子蒲勇,字文熊(1705-1770年),妣姚氏(1704-1773年),生五子:城、池、巩、宁、嗣;次房次子蒲略,字文豹,妣涂氏(1714-1781年),生三子:俊、伦、乌九;次房三子蒲敏,字文驹(1711-1751年),妣沈氏(1722-1773年),考妣合葬诏邑东界山猎蛇坑,生二子:逞、昭;次房四子蒲凯,字文琪,妣林氏,生二子:乔、察;次房五子蒲玺,字文骆(1715-1787年),葬溪东美营东山岭,称东山祖,妣陈氏(1729-1760年),生一子:翰,次房六子蒲颖,字文彪(1717-1803年),妣郑氏(1736-1806年),生三子:生、猛、读。 八世:蒲翰,又名长生,字良侯,号朴庵(1749-1815年),国学生,出资筹款建祖祠“宁远堂”,妣谢氏(1752-1835年),考妣合葬红坑火尖石下,称红坑祖,生二子:格、桐。
    ▌麻姓 | 漳浦县 | 漳浦县马姓
    漳浦县马姓原聚居于旧镇浯江村三凤厅社马厝、旧镇苑上村大林社、后垅村马割社、潭仔头村打山社、赤岭乡马厝社,今各社已无马姓。 大南坂农场下楼作业区墓后社附近山间摩崖石刻《朱姚二侯宪断石碑存证》有竖碑人马睿的题名,可见此地有马姓居住。 现漳浦马姓系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从外地迁入,2000年有三峡移民迁入。
    ▌黄姓 | 漳浦县 | 桥头明德堂黄姓
    属黄天从派。杜浔镇后姚村桥头社为黄姓聚居地,祖祠“明德堂”,门联“承派坂头连浔海,插天麟角并梁山。”说明始祖自榜山坂头迁来,开基衍族于梁山余脉麟角山下。明代建有城堡。


    ▌周姓 | 漳浦县 | 周广德派系周太养支系(周厝周姓)
    石榴镇玳瑁村的周厝村,以周姓所居而得社名,其祖先来自云霄荷步。 深土镇近院村东廓周:始祖于明代从龙海石码坂仔头迁入。 梁山上原有中周社,居民姓周,祖源自荷步。1960年建梁山水库,库区的内曾、中周、口黄3社移民至割埔、枋林、盘陀内等社。 周姓古社有: 檺潭社,旧镇镇埔尾村山边社北原有一个檺潭社,是周姓聚居地,元明时,即人文繁盛,明初出了进士周佑、周宗起。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夺取帝位,忠于建文帝的周宗起与子俱投江自尽,檺潭族人惧祸,逃往他方,社废。 周市社,县城北郊有周市社,今写作“舟市”,原为周姓所居,明成化间,出了举人周仁。今舟市社为程姓所居。 坑园社,县城西北郊寨仔姚村半径社附近,原有一个周姓聚居的坑园社,清代建一座圆形土楼“万全楼”,俗称坑园楼,楼匾尚存,山上尚存明代周姓坟墓2座。民国时社已废,今最后一户周姓移居半径社,其后裔改姓余。 新中国成立后,也有周姓从外地迁入。 康乾间,漳州人周舜阳迁台湾文山堡;龙溪县人周承荫于康熙末年入垦今屏东市;周光于乾隆初年入垦今高雄;漳浦县人周吉于雍正年间入垦今屏东市新园;周传裕、传助兄弟于乾隆中期入垦今屏东市新园;漳州人周升阳于康熙末年入垦今台北市景美区。目前,台湾周姓大都来自闽南,主要集中在台北市、台北县、彰化县等地,主要是汝南、武功二个派系。
    ▌周姓 | 龙海市 | 周广德派系周御峰支系(榜山周姓)
    随陈政父子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开漳府兵校尉周广德裔孙周匡业、周匡物兄弟三人(长佚名),居天城山石斗岭三条坑山麓(今双第华侨农场寨仔管理区)。周氏兄弟同登仕第,敕改天城山为“名第山”,故又名“同第山”、“双第山”。曾徙居龙岩,宋治平间(1064~1067年)回居龙溪十二、三都芦狄,有榜山、浒水、金沙三支脉。榜山周氏家庙古柱联云:“溯本穷源与金沙而衍派,分昭别穆同浒水以流芳”。浒茂周氏大宗石柱联云:“书香绵世泽至正省元支分开锦里,双第衍家声治平科甲木本自龙岩”。裔孙周御峰于宋代中叶,徙迁坂头(今龙海市榜山镇榜山村)。榜山村、田边村是漳州周姓重要的聚居地,榜山村周姓人口最多。传衍坂头、洋内、姚厝、浦桥、南山、柯仔林、辕门内。石码坂仔头周太养于明代迁至云霄荷步,为荷步周姓开基之祖。
    ▌詹姓 | 漳浦县 | 漳浦县
    据芦溪谱记载:詹学传的后裔直学,又云长齐,分派于漳浦,早先聚居于赤湖西庵社,至明代中期,詹直学的后裔孙迁居县城。明正德三年(1508),出进士詹惠,任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曾建詹厝陂蓄灶山之水灌溉沿海田地。县城南隅南城池一带有詹姓祖祠。县城詹姓分传后裔于旧镇梅宅。深土镇示埔村詹姓,是詹御史派来管理詹厝陂的族人所传后裔。绥安镇油车村有少数詹姓。
    明代,也有詹姓居住于今大南坂农场下楼作业区。墓后村附近现存明万历八年(1580年)摩崖石刻《朱姚二侯宪断石碑存证》上有竖碑人詹应的题名。今下楼已无詹姓。
    ▌姚姓 | 漳州 | 姚朝珪派系
    据《姚氏族谱》载,姚天明七世孙姚朝珪,于南宋宣和二年(1120年)由莆田韶溪徙居漳州城。至十一世姚良臣传三子,长子仲骥居龙溪二十八都田仔社(今龙海紫泥镇锦田村);次子仲廉居长泰县钦化里山边社(今武安镇珠坂村);三子仲节居天宝(今芗城区天宝镇),后裔传浙江,又分衍四川、贵州。姚朝珪被奉为姚姓入漳始祖,今漳州市姚姓大多数属其后裔。
    ▌邹姓 | 漳州 | 中国邹姓
    邹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
    一是出自姚姓。姚姓出自有虞氏,始祖是舜,舜因生于姚墟又姓姚。姚墟在今河南濮阳西的濮城镇(近山东鄄城)。舜擅长占卜,故亦称姚舜。姚舜之后有邹国,商朝邹国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的古邾城。春秋初为曹姓邾人所夺,北迁于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名邹为氏。
    二是出自曹姓。高阳氏颛顼之后,颛顼后裔祝融氏吴回,吴回之子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西周初,周武王封曹姓邾人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后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也称邹。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其后有邾、邹等氏。
    三是出自子姓。西周初周成王封纣王至兄微子启于宋,是为公爵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食采于邹邑,其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也称山东邹姓。
    据《泰宁邹氏族谱》载,黄帝四十八传曼父公为邹氏开姓鼻祖。邹姓历史上以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为望郡。有碣石、讽谏、范阳等堂号。
    ▌庄姓 | 漳州 | 中国庄姓
    庄姓的源流悠久,主要有二:
    一是源于芈姓。黄帝七代孙陆终生六子,分六个姓,第六子季连分芈姓。公元前1010年传至周文王封熊泽于楚蛮,为楚始王姓芈氏。楚始王传至十六世孙芈熊旅,芈熊旅生于公元前634年,为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即位,建都江陵,为春秋时五霸之首,楚庄王陈兵周郊,派人询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的轻重,后大败晋军,陆续攻鲁、宋、郑、陈等国,成为霸主。死后谥号为“庄”王。后裔以祖上谥号为姓,始有庄氏,故楚庄王为庄姓始祖。
    公元前369年,宋国出了个庄周,字子休。是楚庄王之后裔,以庄为姓,庄周曾任蒙地方的漆国吏,隐居南华山,著有《庄子》。卒于公元前286年,寿83岁。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是楚庄王之后最具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先祖。
    庄姓在历史上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朝,庄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与东汉光武帝刘秀系同窗好友。庄光助刘秀起兵寿陵,破篡汉的王莽于昆阳。刘秀即位后,封庄光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于富春山。58年,东汉明帝刘庄继位,为忌帝讳,改严为姓(取义同字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有些人恢复庄姓、有些仍为严姓。从此庄严两姓繁衍于世,“庄严一家人”传芳世代,有《庄严不通婚祖训诗》流传至今,现世界各地成立的宗亲会均称为“庄严宗亲会”。
    二是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另一支。
    历史上庄姓先后形成有天水、会稽、东海等郡望,又有天水堂号、锦绣灯号。
    ▌姚姓 | 漳州 | 漳州姚姓
    姚朝珪派系
    据《姚氏族谱》载,姚天明七世孙姚朝珪,于南宋宣和二年(1120年)由莆田韶溪徙居漳州城。至十一世姚良臣传三子,长子仲骥居龙溪二十八都田仔社(今龙海紫泥镇锦田村);次子仲廉居长泰县钦化里山边社(今武安镇珠坂村);三子仲节居天宝(今芗城区天宝镇),后裔传浙江,又分衍四川、贵州。姚朝珪被奉为姚姓入漳始祖,今漳州市姚姓大多数属其后裔。
    宋代起,有其他姚姓支系迁入漳州定居传衍。
    ▌姚姓 | 漳州 | 福建姚姓
    姚姓入闽,史籍记载始于唐初,河南光州固始人姚廉洁随陈政入闽,任府兵队正,后落籍于闽,在漳州开基。姚廉洁为姚姓入闽第一人。唐天宝年间,姚仁坊入闽任建州刺史。唐光启元年(885年),吴兴武康人姚启从长安入闽辅政,后其侄姚廷义在闽国任职,落籍福安东蜀(今湾坞、杞湾一带)、松源,后裔分布闽东。河南固始人姚天明避乱入闽,唐乾宁初任侯官县尹,后定居兴化韶溪(今居莆田涵江),随姚天明入闽还有姚凤。
    据《福建通志》、《闽书》载,自唐至清,姚姓入闽为官有220多人,其后裔有的定居福建。
    ▌姚姓 | 漳州 | 中国姚姓
    姚姓源流,自虞舜帝始。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舜帝诞生于姚墟,因肇姓姚。传说圣祖目有重瞳,因而取名重华。自夏、商、周至西汉二千年,舜帝裔世袭封侯七十世,期间立国、立相、为卿、为大夫者,不乏其人。历代名臣、名家,不胜枚举。
    姚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八大姓(姬、姜、妫、姒、赢、姞、姚、嬗)之一,自舜帝肇姓至今已历4100多年。在绵长的历史进程中,姚姓子孙先后以居地、帝名、封地、官号、谥号等为据,衍生了虞、胡、陶、满、胡、车、田、陆等数十种姓,可谓多姓同根。
    因舜帝幼时家贫,长耕于历山,所以后世子孙为纪念圣祖创业德绩,以“历山”为堂号,宗祠有历山堂、耕历堂之称。还有以姚姓望族居住地吴兴、南安(今甘肃陇西渭水流域)为分堂号,祠堂称吴兴堂、南安堂。
    ▌潘姓 | 漳州 | 中国潘姓
    潘姓来源主要有四:
    一是源出姚姓。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舜帝生于姚墟,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二是源自姬姓。为周代周文王裔孙季伯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季伯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
    三是源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
    四是出自外族的改姓。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族破多罗氏为单姓潘;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清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目前漳州有满族、苗族、瑶族、壮族等5个少数民族使用潘姓。
    潘姓郡望主要有荥阳、河南、广宗。
    ▌陈姓 | 漳州 | 中国陈姓
    陈姓乃帝舜之后。舜生于姚墟,以地名姚为姓。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舜受禅位前,帝尧把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因他们居住在妫汭(即水弯曲的地方),生下的孩子以水名妫为姓。舜在位48年,禅位于治水有功的禹。夏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西南)。商朝时,商王封商遂的后裔于陈(今河南淮阳东南),因陈所处之地为帝尧母亲陈锋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称为陈,妫姓。商朝末年,商均的三十二世孙(舜的第三十三世)阏父,担任周文王的陶正(掌管制陶的官),因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王姬昌、姬发父子的赏识,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追封先贤后裔,封阏父的儿子妫满于太昊之墟陈(今河南淮阳及安徽亳州一带),建立诸侯国陈国,并将长女太姬嫁与满为妻。妫满死后,谥号“胡”,故称胡公满。子孙有的以诸侯国国名“陈”为姓,有的以谥号“胡”为姓。陈姓始祖是胡公的长子,名犀侯,袭封为陈侯,是帝舜第三十五世。传至44世有一位名叫“完”的任“工正”之官,赐食采于“田”的地方,子孙以田为姓。自帝舜姚姓,发展到春秋战国,已成为姚、虞、陈、胡、田5姓,后人称为“妫汭五姓同宗”。秦灭田姓齐国后统一了中国,齐王田建三子田轸在这之前出任楚相令尹,封为颍州侯,封地在今河南长葛市北,并恢复陈姓为陈轸。到六十二世陈武,佐汉高祖定天下,以军功封棘津侯。七十四世陈孟琏为固始侯相,为固始陈姓之祖。八十一世陈寔,颍州人(今河南许昌),字仲弓,谥文范,生于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年),卒于中平四年(187年),为颍川始祖。
    陈姓受姓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繁衍和播迁过程中,也融合了其他姓及其他少数民族,形成颍川、汝南、广陵、东海、下邳、河南等郡望。

    ▌吴姓 | 东山县 | 港口村吴姓
    孝思堂始祖吴益宗,又名昌基,系云霄墩上吴友椿第三子,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前后,从墩上经白塔入迁东山港口村。至今已传衍22世。聚居在沃角、宫前、后姚、北山、山东、西崎和西埔镇中兴街。分传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来、印尼、泰国等地。
    ▌石姓 | 漳浦县 | 石爵初支系
    石爵初居濠浔(官浔),娶林氏,生三子:子贵、子大、子英。  子贵生一子,名侯;侯生二子:宜琬、宜瑛。石侯于元朝时任延平路总管。元灭亡后,隐居于漳浦县南门外官径。明洪武年间抽兵防倭,为避兵役,改籍于县城西街陈孔甲内。后裔于明成化年间迁居赤湖月屿,传衍月屿、军山两社,在月屿建祖祠,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出进士石公允,任广东参议。今石姓居军山社月屿社已无石姓。 漳浦县六鳌镇营里村营里社、山门村山门社有石姓,其祖先为明代军籍。清初“迁界”时内迁,“复界”后回居,今营里、山门均有石姓衍居。 漳浦县后安镇大埔村石厝社、漳浦(竹屿)盐场雄厝村石厝社,原应为石姓聚居地,大埔石厝今无石姓,雄厝村石姓则移居于邻近的姚厝社,佛昙镇有少数石姓,系民国时期从云霄县迁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8 2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资料。哪里来的?什么人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15:24 , Processed in 0.1050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