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9|回复: 0

姚广孝和元朝时的刘秉忠的生平事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50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17 09: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广孝和元朝时的刘秉忠的生平事迹
    (2014-10-16 10:42:09)

    法名道衍,字斯道。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医生世家。十四岁出家为僧。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友,为有名望的高僧。但追求功利,欲成开国建业之功。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广孝以荐入选燕王朱棣,从此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惠帝削藩,朱棣「靖难」起兵前,他曾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并为筹划军事;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北伐之师。朱棣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对皇帝所赠宅第、宫人,都辞谢不受,仍住僧寺。
    晚年,姚广孝主要承担太子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其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对皇太孙(即明宣宗)有较大影响,对《永乐大典》的完成起了很大作用。主要著作有《逃虚集搜索》、《逃虚子诗集》、《逃虚类稿》等。广孝一直不蓄发,不娶妻,为出家之人,八十五岁病故,葬于北京房山崇各庄,现有墓塔留存。该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塔。塔前有明宣德元年(1426年)所立成祖棣“敕建姚广孝神道碑”一座。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邢台县人。元初著名的学者兼政治家。17岁在邢州节度使府作令史。因胸怀大志,不满足作刀笔小吏,1238年辞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取法名子聪,自号藏春散人。四处云游,博览群书。1242年受到北方禅宗领袖海云的赏识,被推荐入忽必烈幕府。刘秉忠应对称旨,屡承顾问,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深受忽必烈的重视。此后,除1247年回邢奔父丧外,一直居于忽必烈鞍前马后,成为忽必烈言听计从的重要幕僚。
    为了协助忽必烈成就帝业,刘秉忠极力支持这位大有报负的蒙古亲王,广求天下大贤硕儒,积聚力量,以图发展。他先后向忽必烈推存了张文谦、张易、许衡、姚枢、窦默、王恂、马亨等数十位雄才硕学。这对于忽必烈改革蒙古旧制,采用中原汉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秉忠还根据连年战争生产遭到破坏的情况,建议忽必烈以邢州为试点进行整顿和治理,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于是,1251年设邢州安抚司,任命李惟简、刘肃为正、副安抚使,治理邢州。他们兴冶铁,以足公用造褚币,以通民货,劝课农桑,设置驿馆,整顿粮仓。没过多久,邢州又恢复了原来繁荣的景象,随后,迅速升为顺德府,同时邢州也成了四方改革效法的楷模。
    1260年忽必烈称帝,刘秉忠受命制订各项制度,如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掌握兵权,设御使台主百官升降,举朝仪、定章服、修律历等。1264年忽必烈授刘秉忠为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1271年在刘秉忠的提议下,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国都大都城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当忽必烈受命主管漠南军国庶事时,将营帐移到金莲川(今滦河上游一带),并于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了一座新城,定名开平,后改为上都。1264年刘秉忠提出燕京(今北京)是辽金旧都,且地势要冲,建议迁都燕京。被忽必烈采纳后,刘秉忠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定名大都。该城的建立为稳固元朝的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
    蒙古国官员起初没有俸给之制,全凭掠索饱私囊。1254年忽必烈采纳刘秉忠提出的附古例、定百官爵禄的建议,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另外,针对蒙古官无定制的现象,刘秉忠又提议定百官之制,并详细制定了各级官员的职务、名额及俸禄,为元朝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
    刘秉忠善长诗词书法,有《藏春集》6卷传世。他楷书功底深厚,行书更高一筹。内邱县神头村原鹊山神应庙旧址的《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就是由刘秉忠书丹的,它是迄今发现的刘秉忠惟一存世墨宝。
    刘秉忠于一二七四年病故,享年五十八岁,其坟墓在邢台县城西贾村大队村西。
    曾有术士袁珙为道衍相面,说:“阁下形相古怪,一双三角眼,形如病老虎,据相法,性必嗜杀啊——你应该是辅佐元世祖的刘秉忠太保一流人物,要善自珍重!”道衍在燕王府立稳脚跟后,便把袁珙也引荐进来。这袁珙何许人也?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相士袁柳庄,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柳庄相法》相传是他所作。
    永乐十六年,建文帝即位,道衍劝燕王举兵“靖难”,燕王担心民心在建文一边,道衍说:“可是天道在我们一边呀!”燕王和手下诸将都是粗疏的武人,听了道衍一席话,仿佛吃下定心丸。建文元年六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后三年时间,燕军或进或退、或战或守,重大决策多取决于留守北平的道衍。朱棣即位为成祖,封赏功臣,道衍论功劳排名第一。出人意料的是,他坚决不接受高官厚禄,甚至不愿意蓄发还俗,成祖只好依他,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又拜太子少师,让他复姓姚,赐名广孝。成祖和他说话,总是尊称为“少师”。姚广孝上朝时穿冠带袍服,退朝后仍换僧衣,住在寺院里。八十四岁的姚广孝病重,成祖亲自驾临庆寿寺探望,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惟一的要求是赦免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燕军攻破南京,传闻建文帝削发为僧逃走,朱棣就把溥洽抓来逼问,溥洽什么也没说,被关了十多年。既然这是少师的最后请求,成祖便下令放人。
    袁珙提到的刘秉忠,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少年时因不得志而出家为僧,后来被推荐给忽必烈,事忽必烈三十多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终成一代名相。除了帮忽必烈谋划一系列军政大计之外,他最大的贡献是规划和主持营建了元大都。刘秉忠在忽必烈身边多年,不改僧服,后来有人说:刘秉忠功劳最大,怎么能让他继续“野服散号”呢?建议“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忽必烈深以为然,当天就拜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出任丞相)。刘秉忠与道衍两人经历何其相似乃尔!稍有不同的是,任命下达之后,刘秉忠没有再坚持做和尚,开始勤勤恳恳地履行世俗职责,他还接受忽必烈的赐婚,娶了一位翰林学士的女儿为妻。

    天道泰在复,人道否在剥http://blog.sina.com.cn/u/20061023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9 06:42 , Processed in 0.1179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