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61|回复: 3

与共和同龄的姚奠中留诗青岛《栈桥即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17 0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共和同龄的姚奠中留诗青岛《栈桥即景》辛亥革命网 2013-03-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与共和同龄的姚奠中,是著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同时还是诗人、画家、篆刻家,其诗书画印被世人称为“四绝”。当年姚奠中曾游过崂山,在青岛留诗《栈桥即景》云:“千丈石堤当海潮,堤边景色最娇娆。苍波白浪观游泳,潮退潮升看栈桥。”姚奠中艺术展览馆,于2005年6月25日在他的家乡山西稷山县建成并对外开放。
      姚奠中,原名豫泰,亦作豫太,别署丁中、丁一、樗庐。农历1913年5月21日,姚奠中出生于山西稷山县南阳村一户耕读之家,身在河南的伯父写信来为他取名“豫泰”,字“奠中”。7岁入村堂读书,习字临帖,用两年读完四年的教科书,开始读《四书》。12岁,以第三名考入稷山县第一高小,前两名一人25岁,一人28岁。姚豫泰因此有了绰号“第三”。聪慧的豫泰成绩优异,作文常被当成范文,而他的大量闲空用于画画和读小说。当时乡中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常请这个十几岁的小才子去画画。
      1932年从运城菁华中学毕业,20岁的姚豫泰以优异成绩直接考入山西教育学院国文系,以“汾朔少年”之名写成诸子风格论文20多篇。这个除读书学习外一切吃喝玩乐都不参加的“理学先生”已凭书画文章享有盛名。因为参加学生反会考风潮,他受到被捕监禁3个月并驱逐返乡的惩罚。但他悄悄潜回太原住在老师家中,帮老师抄写史料、批改作文。1935年秋,23岁的姚豫泰负笈南下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在多位学界名宿指教下学业愈加精进。国专每年举办论文比赛,经、史、子、集四道题任挑一个,要求两个钟头作成。他以《拟庄子〈秋水〉篇》名列第一。
      当时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办国学讲习会,姚豫泰每周前往,立在窗外旁听。半年后考取太炎先生招收的唯一一届研究生,名列七人中第四。太炎先生辞世后,研究生中四人被章夫人聘请授课,姚豫泰从此开始了治学教书生涯,仅《说文》就买了18种。1937年毕业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
      “七七事变”爆发,流亡开始。去南京、转安徽、赴徐州、往重庆……40箱图书毁于战火。“一片丹心伤碧水,两行血泪哭青山”。他辗转参加过抗日游击队,也在同学筹办的国学讲习班中任教。时年27岁的姚豫泰制定了十教条:“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识,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不苛于人,不阿于党,不囿于陋,不馁于势,不淫于华。”
      此后十数年间流离迁移,自皖而川而云贵,自中学而大学,教书同时他编演过话剧宣传抗日救亡,发起过集体辞职抗议官员侮辱教师,支持学生反对军统而被迫离职……“齐心赴国难,誓辞相慨慷”。其间历任立煌师范、安徽师专、重庆国立边疆学校、贵阳师院、云南大学等校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0: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51年,姚先生受邀回到阔别16年的家乡,执教山西大学,任中文系副主任。“肃反”中被隔离审查;打成右派;挖矿炼铁;下乡劳动;“文革”被批;住牛棚;掏茅厕;烧锅炉;修田挖崖……浩劫结束,他以64岁年纪焕发了青春。授课带研究生。

      在学术领域中国书法最高荣誉奖兰亭终身成就奖;,姚先生著作等身,先后发表过的专著及文章达170万字,有关中国古代文史哲方面的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含主编高校教材)23种。获国家级图书奖两项,省级图书奖六项,其中两种专著发行25万多册,三种多次再版。著有《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家年表》,主编《山西历代诗人诗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另外还出版了《姚奠中论文选集》、《姚奠中诗文辑存》、《姚奠中讲习文集》三本文集。

      在社会活动方面,姚奠中是全国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山西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中央参议会常委、九三山西省委主委、名誉主委;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韵文学会顾问,山西省古典文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还兼任全国及一些省份的各种学会、研究会的理事、顾问、名誉会长等多项职务。

      他是根本不理财的人,更不会去挣钱。当年从大别山去重庆,找汤恩伯司令部要路条,有人给他一大盒瑞士手表让他捎到重庆去代销挣钱。他在旅舍为难了一宿,第二天又去还给人家,说一块也不能做。不能发国难财。又有负责军需的安徽熟人通过便利让他夹带贩盐,这是送他挣钱的机会。他却说:“我不需要钱。”其实都穷到家了。

      2009年他已将一百万元积蓄捐出,当时只想做一个“奖教金”。后来大家谈到不如将这钱成立基金会来滚动发展。在许多领导前辈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完成了手续,而且数额扩充到386万元。我们4个子女每人捐了三万元。按规定,基金会理事会成员由直系亲属、捐赠者和指定专家学者各占三分之一。它产生的收益已经用于扶持山西大学国学大讲堂和《国学之声》两个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奠中长寿是有他的养生之道,生活规律是头一条。每天晨曦微露,姚奠中就按时起床,永远都是整整齐齐。起床后,姚奠中就开始等待天亮。夏天经常是4点多,冬天基本上是6点来钟。他会在小客厅先坐半个小时,然后到厨房弄一杯淡盐水喝下,这才走到各个房间,用他的拄杖将厚厚的窗帘一一打开。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夏,只要没有生病,他都坚持出去锻炼。早年他舞棍弄剑,后来是太极88式、八段锦,再后来是简化太极。现在是自己编的十段操:揉膝、直脊、转腰、探腿、侧颈、扳肘、踢足、屈腿、撑臂、反顾,做完操还要在小院里走一圈。回到家里,铺床叠被,洗脸刷牙,梳理头发。所有的事姚奠中都是自己动手,一丝不苟,然后吃早饭。他的早饭是一个鸡蛋一碗牛奶,加上一个小馒头、一块点心。午餐变换花样,米饭、面条、包子、饺子、春饼。姚奠中吃肉不多,喜食素。晚饭从来是老面孔,小米稀饭加一小块馒头。许多年来他吃饭定量,好吃不好吃都一样,多一口少一口都不行。他不吸烟不喝酒,每天一壶绿茶,数十年来教书和社会活动之余,还看书写字篆刻绘画。晚年照常读书看报写字,接待来访者,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心胸开阔也很重要。
      姚奠中说“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他接着说道:“这就是我老师章太炎先生一生的写照,也是我的座右铭。”
      周汝昌评姚奠中书艺:“学贵在识,艺贵在通,道贵在悟。三者备,是为中华人所独标之‘灵性’,其品味凌驾于智与慧之上,而不可以言语形迹表现。”
      书法家姚奠中,自谓以书法为余。但经大半个世纪染翰挥毫、不断探索,使其金文、篆、隶、行、楷并臻上乘,达炉火纯青之境。多次参加全省、全国、国际大型展览,作品皆入选、入集、入位、勒碑,部分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及多处博物馆收藏。他的书法内容多为自作诗,其诗、书、画、印被专家们称为“四绝”,并出版过大型《姚奠中书艺》和其他六种书艺作品集。山西众多名胜,比如晋祠、五台山、解州关帝庙、鹳雀楼、常家庄园等处都有姚奠中先生的翰墨。在北京、山东、河南、浙江、云南、广西、安徽等地也有先生墨迹。早在20世纪40年代,先生就曾为店肆写过牌匾,现今在全国很多博物馆有珍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姚奠中自书今体诗——尽书家国春秋(一捧书香)作者 孔祥武

    (原载《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02日 06 版)

    (姚奠中先生书法作品)。

      “秋气遍寰宇,圣宫亦寂寥。素王何杳杳,赤子徒噍噍。乔木盲风起,寒花冷雨飘。胸怀家国事,午夜泛愁潮。”以1937年“七七事变”后写就的五言律诗开篇,姚奠中先生的作品跨越半个多世纪,宛若一幅历史长卷,在挥毫泼墨中尽书家国春秋。

      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姚奠中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晚年收录的七名国学研究生之一,生于1913年,原名豫泰,别署丁中、丁一、樗庐、老樗等,是山西省稷山县人。早年曾先后在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和章氏国学讲习会求学。抗战爆发后,辗转江苏、安徽、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各高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通史,除经、子典籍之外,还涉及诗、词、文字学、文艺学等方面。1951年,回到山西大学任教,曾担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姚奠中已是百岁老人。红学家冯其庸为他写道:“雄才博学百年身……梅花愈老愈精神。”70岁时,他壮心未已:“时代不同了,古稀今不稀。犹当争岁月,寰海共朝晖。”80岁时,如此自述:“八十之年,忽焉已至。蓦然回首,恍若隔世。坎坷蹭蹬,曾无芥蒂。不见成功,忧思难已。寄情文史,余力游艺。聊以卒岁,忘年存义。”90岁时,感慨不已:“未能息以踵,九十不蕲期。德业愧前哲,尊闻行所知。”95岁时,勉励自己:“行年九十五,自儆怀卫武。以此树家风,可大更可久。”

      三晋大地流传着姚奠中不少佳话。有一件事让山西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记忆犹新,那天他到姚奠中家中请教,问姚先生在忻州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时,老先生立刻答道:“我没有什么忙需要帮,古人的忙你帮不帮?”周围的人都愣住了,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原来姚奠中上世纪90年代曾去过忻州,对当地唐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祠堂的破败之状印象深刻,颇感痛心,曾多次呼吁当地政府修缮而不得。十几年过去了,姚奠中还记挂着此事,希望能修复这个文化景观,为家乡守住这份文化记忆。董洪运回去后很快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将元好问祠堂加以修缮,姚奠中得知后欣慰不已。

      姚奠中的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其创作的诗词堪称一部现当代历史记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风骨。著名学者、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认为:“姚先生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身为鸿儒,而通于艺者亦造上乘。”姚奠中的书法吞吐古今、相容碑帖,高古大气,沉雄典雅,兼善楷、行、草、隶、篆,文化底蕴深厚,自成一家。2009年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书法界人士如此评论姚奠中:作为一位从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学者、书法家,他的书法深受近现代书法思潮的影响,风格雄强朴茂,气息淳厚内敛,注重文人书卷气的表达,是近现代学者书法在当代的代表性人物。“回顾20世纪,将国学大家与书法大家集于一身者不乏其人。但在21世纪的今天,像这样的大家已不多见。”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05:14 , Processed in 0.1121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