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91|回复: 0

说说天津介些地界儿的由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18 21: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说天津介些地界儿的由来

    http://www.enorth.com.cn

    来源:天津北方网  作者:  2014-10-18 17:26:57  编辑:袁野


      内容提要: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天津的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八里台

      杨德华先生(八里台)地名新考一文引,第29卷"泰定本纪"泰定元年八月躬诸王八里台,因元代译文无定字,八里台原称八里带亲王属地.八里带为元世祖忽必烈之侄孙.封地在今八里台至六里台一带,迤西有防水堤衍称王顶堤.八里台是八里带亲王属地之通称,并不指特定之楼台,亦无距何处为八里之量化概念.杨文中说明六里台与七里台均未得出处,想是近代人以自八里台计算里程数推想得出.以上论据比较可信.

      六里台

      六里台地名出现于解放前,当时为一片荒地,处于海光寺与八里台之间,人烟稀少,当时仅有一个中日中学建于该处,以学习日语为主由日本军方赞助,授课教师有沈兼士、周作人……等,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校停办,校址移交于南开大学北院.1952年院系调整后又将该校转拨于天津大学土建系,两年后转给天津市工农速成中学,现在是天津师范大学北院,当时八路公共汽车即由东站开通至六里台终点站.这是在天津地图上首次出现六里台地名,其来源估计是按距八里台约1公里而臆测得出,并没有台的依据。

      七里台

      七里台一直到解放初仍无此定名,但人们都断想在八里台与六里台之间理应还有一个七里台点缀其间.1952年天津三大学(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津沽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其中将调整后的北洋大学(已更名为天津大学)将由西沽北洋大学旧址迁至七里台现址.当时该地址有土地1500余亩,水坑数百亩,废体育场一座,财政局旧仓库一座、交通部电台一座、校区东邻卫津河与卫津路,当时为弹石路,东校门卫津河上有旧木桥一座名南国桥。

      建筑工程于1952年5月开工,大批砖、灰、砂、石源源运到工地.由于场地陌生,运输工人每每不得其门而入,有的运至南开大学,有的运到六里台寻址找收料人,进料较混乱.当时作者任建校总工程师,杜齐礼教授任工程组副组长,郭冰同志任材料组长,经三人商议便在校东门木桥处立上大木牌一个,上书"天津三大学七里台工地",从此天津基建工人六千余人,运料工人及大车、汽车等都日日出入校门,七里台的地名也就随之不胫而走。

      风雨紫竹林
      “紫竹林”是天津老地名,如“紫竹林租界”、“紫竹林码头”、“紫竹林兵营”等,在天津近代史上和天津民俗风情小说里,都赫赫有名。但“紫竹林”确切的遗址位于何处呢?经考证,当年的“紫竹林”位于今和平区承德道与吉林路交口的东北侧。

      紫竹林初为庙宇名,不久派生为聚落名,后为街名、地区名,最终湮没无闻。相传清康熙初年(1662),在此地建造了一座供奉观世音的紫竹林庙,正殿三间,两厢有配殿,院内植有竹林。寺庙遗址就位于今承德道原市图书馆附近。

      “场”字地名

      场”指平坦的空地,其中用来翻晒粮食、碾轧谷物的,就是“打谷场”。天津就有几处由“打谷场”而产生的地名。

      处于河北区东南部的“王串场”,泛指真理道以北至金钟河大街,红星路以西至丰恒路这一区片。此地在历史上曾被俗称为“东开”,就是以老城里为中心而言,城东面的一片大开洼。清朝前期,这里地旷人稀,农田和荒野交错,原属武清县,清雍正八年(1730)划属天津县。乾隆年间,住户渐增形成村落。时有王姓住户名“串子”者,在此修建了一座打谷场。每年夏秋收获季节,当地农民就租用这个谷场晾晒碾轧谷物。人们习称“王串场”。此后这个谷场名逐渐演变成为河北区著名的区片名了。

      红桥区东南部有赵家场大街,北起北营门西马路,南至南运河北路,长约500米,约于1920年建成。清朝初年有赵姓人家在此筑建打谷场,后渐成聚落,初名“赵家场大院”,后住户增多,形成街道,故名“赵家场大街”。由这个赵姓谷场又派生出“赵家场河沿”、“赵家场渡口”、“赵家场胡同”等。“赵家场河沿”原为土道,十分狭窄,后拓宽铺成沥青路面,与各路段接顺,统称南运河北路。“赵家场胡同”约1880年成巷,因里巷北口是赵家场摆渡而得名。

      红桥区南头窑附近有“场院街”,东南起椿树胡同,西北至南赵家胡同,长70米。约于1782年后形成,因此地原为打谷场而得名。在南开区北部靶革当大街和南开五马路之间有两条交叉的路,即“华家场北大街”和“华家场东大街”。所谓“华家场”,系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家的菜园和谷场。1918年后有人在此建造房屋,逐渐形成里巷,初名“华家场大街”。后以所处方位分别名为华家场北大街和华家场东大街。在南马路和南门外大街相交处西侧有“姚家下场大街”,不过这个“场”不是打谷场而是柴场。“姚家下场大街”东起老塘子胡同,西至郭家胡同,长约320米,原为护城河岸,1901年拆城后,在此修建阴沟,形成一条土路,曾名官沟街。1920年姚姓兄弟二人在此开设柴场,因卸柴场院地势较低,故俗称“姚家下场”,后渐成聚落,故以柴场得名,由此又派生出“姚家下场胡同”和“姚家下场横胡同”这两个里巷名。

      小白楼
      小白楼得名由来,有四种说法。一、清代招商局总办徐润的祠堂坐落在开封道与大沽路交口北侧,为白色中式两层楼房,人称小白楼。二、在开封道近海河处西侧,有一白色教堂,俗称小白楼教堂,后衍化为地域名。三、英租界当局为英兵修筑白色二层小楼作为娱乐处所,原址在大沽路和徐州道交会处鸿福饭庄对过,人称小白楼。四、十月革命后,一些白俄妓女来津,在此开妓院,因楼房门墙涂成白色,故称小白楼。四种说法涉及的白楼,均难确考,但小白楼这个地名却遐迩闻名。

      1860年天津开埠后,小白楼一带最初为美国租界,其地域东西方向以海河与海大道(今大沽路)为界,南至今开封道,北迄今彰德道,面积约131亩。1902年美、英私相授受,将美租界并入英租界。小白楼东傍海河航运码头,又比邻金融贸易中心——中街(今解放北路),因而形成以外国人及官僚、买办等为服务对象的销金窟。

      海光寺

      海光寺位于南京路与南门外大街交汇处东北侧,即南京路以北、多伦道以南、万全道以西、南门外大街以东的范围。清乾隆年间,天津总兵蓝里在城南大规模开垦水田种植水稻,使那里成为稻垄纵横、蛙鸣阵阵的鱼米之乡。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蓝里延请名僧成衡来津创建普陀寺。寺院宽敞壮观,院内遍栽葡萄,故俗称“葡萄寺”(“普陀、葡萄”读音相类)。1719年康熙帝巡幸天津,为普陀寺赐题匾额“海光寺”。于是,普陀寺遂易名海光寺。寺外植柳万株,枝叶披拂,绿荫遮地;辟田百顷,与城南河塘相连,菡萏盛开,稻香萦怀,文人雅集,游船荡漾,十里波光与碧瓦朱墙相映,故有“小江南”之称。

      海光寺在近代史上遐迩闻名,因在这座寺庙里清政府代表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津门“八大”

      天津人在称呼某种类型若干家族、商家等组成的系列时,喜欢用“八大……”的总括形式,例如“八大家”、“八大祥”、“八大天”、“八大成”等等。

      清初以来,天津人对本地豪富家族就有所谓“八大家”的说法。来新夏主编的《天津近代史》云:“被天津社会相沿传称的‘八大家’,他们是‘天成号韩家’(粮、船商)、‘益照临张家’(盐商)、‘益德裕高家’(盐商)、‘杨柳青石家’(粮商)、‘土城刘家’(粮商)、‘长源杨家’(盐商)、‘正兴德穆家’(粮商)、‘振德黄家’(盐商)。”粮商与盐商各占4家,可见天津盐业地位之尊。

      所谓“八大祥”,就是闻名津京乃至华北地区的8家店名带“祥”字的绸布庄:谦祥益、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瑞增祥、庆祥、益和祥、隆祥。“八大祥”又称“祥字号”,均系山东章丘县旧军镇孟姓族人(同姓不同宗)所拥有。

      1949年以前的劝业场,共有大小商店、摊位三百多家。商场集购物、娱乐、消遣于一体,在商场内设有天宫影院、天乐戏院、天纬球社、天露茶社、天升戏院、大观园以及夏天夜间开放的屋顶娱乐花园“天外天”等游乐场所,时称“劝业八大天”
      从清康熙至民国时期,天津有8家店名含有“成”字的天津风味大型饭庄,即聚庆成、聚合成、义和成、聚乐成、义升成、福聚成、聚升成、聚源成,合称为“八大成”。其中聚庆成开办于乾隆元年,原址在荣业大街黄河戏院旁。该饭庄之所以取名“庆”成,含有庆祝乾隆皇帝登基之意。后乾隆南巡路过天津,住万寿宫(今北马路小学),每日均由聚庆成饭庄供应御膳,可见烹调水平之高。

      里巷名考

      天津的胡同集中在城厢地区以及红桥区、河北区等当年下层百姓聚落。进入20世纪,随着民居建筑的发展,小街小巷就改用“里”“巷”的通名了。从命名的语义上分析,胡同的命名比较随意、粗俗、口语色彩浓,注重显示地域外在的形象特点;而“里巷”的命名则比较庄重、文雅,书面语色彩浓厚,注重突出内在的社会理想道德的追求。里巷命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以祝吉成语命名—南京路吉利大厦原址的大吉里、大利里取“大吉大利”意命名;治安大街万庆里取“万象更新”的首字和“普天同庆”的尾字命名;陞安大街华荣里以“荣华富贵”意命名。此类里巷还有福厚里(厚德载福)、宁康里(安宁康健)、益德里(益寿厚福)等。

      以房产公司命名—开封道先农里以先农房产公司命名;和平路裕德里以裕德房产公司命名;和平路吉庆里以吉庆房产公司命名;建物大街利津巷以利津房产公司命名;建物大街庆有西里以庆有房产公司命名等。

      以人名命名—营口道桐寿里由严智桐、严智寿兄弟出资建造,各取名中一字命巷名。庆善大街宝庆里由赵宝庆出资建造,以其名命名。和平路中孝里建成后卖给日本人中户川孝造,将人名缩略为里巷名。此类命名还有惠铭里(高惠铭)、荣兴里(李荣兴)、信昌里(李信昌)、珍明里(金珍明)、庆元里(孙庆元)、清惠里(周清惠)等。

      以企业、品牌命名—中山路与金钟路交口的达仁里是达仁堂制药厂的产业,也是达仁学校故址。多伦道中原里是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的职工宿舍。荣安街信德里由信德银号经理仝信权建造,以信德银号名命名。陞安大街双合里由双合车厂刘、李二人合资建造,以其厂名命名。

      以房主堂号命名—荣安大街崇德里由赵家冰窖经理赵炳文出资建造,以其家“崇德堂”命名;荣安大街惟善里由陆家出资建造,以其家“惟善堂”命名;陞安大街天顺里由交通银行张副经理出资建造,以其家“天顺堂”命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 10:00 , Processed in 0.1111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