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11|回复: 2

新疆兵团老军垦:“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兵团精神还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25 17: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10-27 11:16 编辑


    http://www.chinanews.com/player/shipin/video2012.swf?vInfo=http://video.chinanews.com/flv/2014/10/25/400/35318_web.mp4&vsimg=/shipin/cnstv/2014/10-25/U506P883T4D514213F158DT20141025143918.jpg
    http://www.chinanews.com/shipin/cnstv/2014/10-25/news514213.shtml
    【解说】1954年10月,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随后又陆续有转业军人作为建设边疆的骨干力量来到兵团。年逾古稀邦珍老人便是其中之一,1963年9月,接到调干兵团的命令来到新疆。
      转业至兵团后,邦珍和妻子带着年幼的女儿,又辗转从石河子调到位于南疆阿克苏地区的第一师三团。他至今清楚记得,刚来的时候到处都是荒土地,有人居住和劳动的地方面积方圆不到几百平方米,只有一个理发店、一个商店、一个书店、一个照相馆,就连油盐等生活物资都严重匮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17: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兵团老军垦:“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兵团精神还在
    作者:肖欣 戚亚平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签发时间:2014-9-26 13:10:42
      中新社阿拉尔9月25日电 题:新疆兵团老军垦:“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兵团精神还在
      中新社记者 肖欣 戚亚平
      姚邦珍来到新疆后做过两个艰难的决定,1968年母亲病危,1977年父亲过世,陕南老家发电报催他“速回”。第一次,赶上中苏关系紧张边界备战;第二次,赶上恢复高考,当时他是老师,接到电报后一晚没睡着觉。
      姚邦珍最后都没有回乡,后来老家人渐渐和他断了联系。“忠孝不能两全”,年逾古稀的他向中新社记者回忆起50年军垦生涯时感叹,“这是一辈子忘不了的两件事”。
      姚邦珍18岁离开家乡参军,上军校学习机要专业,驻守青海、西藏等地,1963年9月,接到调干兵团的命令。“当时还以为兵团是正规军,结果来了以后是穿便衣,摘掉了帽徽领章,才知道是转业呀”,虽然珍爱穿了10年的军服,但姚邦珍并不后悔,“那时候年轻人思想可单纯了,哪里需要就到哪去,不讲条件,干脆得很!”
      1954年10月,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随后又陆续有像姚邦珍一样的转业军人作为建设边疆的骨干力量来到兵团。60年间,兵团建成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和7个城市5个建制镇,总人口增至逾270万,其中大部分一辈子、几代人扎根在西北边陲。
      转业至兵团后,姚邦珍和妻子带着年幼的女儿,又辗转从石河子调到位于南疆阿克苏地区的第一师三团。他至今清楚记得,刚来的时候到处都是荒土地,有人居住和劳动的地方面积方圆不到几百平方米,只有一个理发店、一个商店、一个书店、一个照相馆,就连油盐等生活物资都严重匮乏。
      “我们刚来时住的是养毛驴的房子,又黑又小又暗”,姚邦珍回忆建设初期参加动员大会,首长在台上鼓励说,“前景大好”,底下民众反问,“理解不了”,“当时有个说法,三团是路到头、电到头、水到头,弹丸之地,往外走都是沙漠”。
      可姚邦珍又说,由于部队机要员出身,他深知兵团的作用。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初,新疆民族分裂势力抬头时,曾有6万余名少数民族军官和边境百姓,被煽动越境逃亡前苏联的事件,他感慨,“(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兵团,新疆就有被外国人‘吃掉’的危险”,“兵团的作用,就在戍边”。
      新疆战略要塞处,都有兵团,姚邦珍细数,只要有兵团的地方,几十年他已跑遍。兵团不仅民兵打仗相当厉害,更把最边远的荒滩,建成现代化农场、全国农业示范基地。据兵团发改委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兵团生产总值1499.9亿元人民币,比1954年成立时增长218倍。
      姚邦珍一家的生活也不断改善,从窝棚搬进土房子,上世纪90年代盖起砖房,2000年住进楼房,如今他家所在的小区楼宇、绿化、配套休闲设施等与内地城市并无二致,甚至更加宽敞宜居。兴建宜居现代化小区,实现从“屯垦戍边”到“屯城戍边”的转变,被认为是兵团近几年提出的发展新思路。
      不知是否为弥补年轻时对家的“亏欠”,姚邦珍把退休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精通书法、武术的他十几年间为退休老军垦和孩子们免费开设学习班百余次,2010年起出任第一师三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为给来家里练字的孩子制造安静的环境,姚邦珍的老伴汪银枝总会在孩子们来家里练字时悄悄出门遛弯。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姚邦珍相信,“兵团的精神还在,老军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被问起背井离乡、艰苦半生时,他总是强调,“我们是来建设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回报,要知足。”(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11: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期】(姚邦珍)

      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变化非常大,过去的话兵团,不要说兵团就是新疆,乌鲁木齐一共有四辆汽车,三团一共有一辆汽车,一个礼拜跑一次,交通真实太不方便了,现在兵团强大啊。不管是民生工程也好,四化建设也好,确实是很不错的,突飞猛进。

      【解说】截至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成60年,60年间,兵团建成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和7个城市5个建制镇,总人口增至逾270万,其中大部分兵团人一辈子、几代人扎根在西北边陲。

      记者 张阁 新疆阿拉尔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9 14:06 , Processed in 0.1037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