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6|回复: 0

新疆博湖县“农家戏院”乐出农民新生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28 13: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疆博湖县“农家戏院”乐出农民新生活
    2014年10月28日11:32  天山网



      农家戏院开演了,看看大家多乐呵。图/塔温觉肯乡政府提供
      天山网讯(特约记者周海霞 苟秀君 通讯员范梦琳报道)10月18日,新疆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格村姚炳江家,没有专业服装,没有炫目舞台,只是配置了一些简单的乐器,然而只要演出一开始,村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开心地撒播笑声。
      塔温觉肯乡党委书记卢涛说,这就是遍布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各村的25个“农家戏院”的普通而又贴近民心的“日常面貌”。全乡有6个自然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其中25个村民小组都有了“农家戏院”。
      这些“农家戏院”因为深受农民喜爱,所以充分发挥了文化事业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法律法规、惠民政策、民主决策、廉洁自律、民族团结、小康建设等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新风尚融入红歌、秦腔、豫剧、麦西来甫、萨吾尔登、回族花儿、快板、书法中,宣传党的政策,转作风、反“四风”,带作风、促团结,实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让农民们在欢声笑语中享受新时代的新生活。
      “乡巴佬秦腔小剧团”小有名气
      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格村七组姚炳江的家就是其中的一个“农家戏院”,每当约定开演的日子,午饭过后,农家戏院的演员们便开始做准备工作。二胡一拉,锣鼓咚锵作响,村民们就会围拢过来。当村民聚集齐了,“农家戏院”就开场了。
      姚炳江的家,远看并无特别之处,约200平米的简易房屋,被农田环绕,与村舍平行。然而,这里却成了全村最欢乐的地方,老的小的都喜欢来看热闹。
      这个“农家小戏院”的演出内容还挺丰富,前后一个半小时,秦腔、歌曲、黄梅戏轮番上阵,尽管演员偶尔忘记歌词、声音跑调,伴奏者拉错了音符,但演员们仍然面带笑容地投入表演,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会心大笑,使劲鼓掌。
      姚炳江今年66岁,甘肃人,从小就爱听秦腔。1977年来到新疆务农,业余时间还是爱听秦腔,听着就全身舒坦。
      从2009年开始,在乡里有同好的人有七八个人,大家轮流做东,常聚在一起,有的拉板胡,有的拉二胡,有的打扬琴,有的唱腔,唱完一场心情能乐呵十几天。再后来,唱得多了,也唱出了一点小名气,被叫成“乡巴佬秦腔小剧团”。有人家里办喜事,或者做寿,想热闹热闹,就把他们请去唱一场,管吃管喝。
      李世刚今年75岁了,他是个舞台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是秦腔小剧团的二胡伴奏,还是乡里的秧歌队的“主角”,会耍狮子、舞龙,还会敲大鼓、扮演丑角。他说,“每到冬闲的时候,连焉耆都有人过来邀请我们,可见我们的演出在老百姓中间还是很有名气的呢。”
      “这是我们自己的星光大道!”秦腔唱家张正堂笑着说,他们每个月至少集合一次,主要是表演秦腔,还编排一些小品、快板,并且把党的惠民政策和民族团结知识编入歌舞中,即兴表演,演完各自回家,没有任何报酬,但心底里都盼着演出的日子。
      姚炳江说,“我也是由于有这个展示才艺的舞台,心情舒畅,身体也就特别结实。 ”
      “农家戏院”乐出民族团结
      “打竹板,响连天,夸夸咱的好家乡。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繁荣新塔乡……”这是74岁的老人许会珍在表演快板,在村民邓国贞老人家的小院里,不乏各个民族的村民,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都有。
      活动现场,各民族演员们都穿着民族服饰、表演服饰,一会秦腔高亢,一会红歌冲天,一会儿欢快的麦西来甫让各族群众都欢跳起来,悠扬的歌声伴着优美的舞姿……台下维吾尔族小伙乌拉木江·力提甫有模有样跟姚炳江老人学习秦腔表演,邓宝财在跟买买提·阿木提探讨都塔尔的弹奏,演员们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排练节默勾勒出一幅幅其乐融融的民族大团结图画。
      乌拉木江·力提甫是一名乡干铂在“农家戏院”偶而听了姚炳江他们唱的秦腔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拜老人为师,学起了秦腔。他已经能唱《辕门斩子》等里面的一些选段。在前不久举行的新疆地区秦腔大赛中,他还上台表演,获得了奖项。
      据了解,自2014年3月以来,该乡农家戏院搭台演出以来,先后在6个行政村演出18场次,有秦腔、社火、红歌、托布尔秀、麦西来甫、快板、都塔尔等表演,各族演员们互学语言,各民族文化舞蹈相互融合,把民族团结之曲唱响每家每户。
      10月初过古尔邦节时,塔温觉肯乡的民族团结氛围就很浓。各村各族村民以“农家戏院”为平台,通过走亲戚、串门、拜访祝贺、举办家庭联谊会等形式,掀起各民族之间互学、互访、互帮、互爱的热潮。
      汉、维、蒙、回等各民族村民聚集在在塔温觉肯村村委会前,以维吾尔族群舞《新疆吆喝》开场,大家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乡里自治区“非遗”传承人代且,还表演了拖布秀儿弹唱为开斋节助兴。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汉族等100余名乡村干部和村民们欢乐地跳吧、唱吧,富有农家民族气息的文化活动,为节日增添浓厚的氛围。
      塔温觉肯村村民文秀珍说,“往年,就是去维吾尔族同胞家里拜年,今年搞的这个活动特别好,让我们有机会和民族同志一起庆祝节日。”
      科克莫墩村4组村民艾则孜·肉孜也乐呵呵说,“这个节过得很特别,很快乐。”
      乡政府给25个“农家戏院”授牌
      近日,塔温觉肯乡政府专门为25个“农家戏院”授牌,其中6个金牌,19个银牌。县妇联还为姚炳江等获得金牌“农家戏院”的6个村发放了音响设备;县文体广播影视局为“农家戏院”送去了1万元活动经费。
      通过这样的农民喜爱的形式,为各族农民提供了展示个才华的舞台,更让农民们在搞好生产、科技致富的路上越走越有精神头。
      卢涛说,创建和评选、命名一批有代表性的“农家戏院”,目的就是建好载体,突出特色,科学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农村发展”、“农民进步”的多方位全覆盖模式,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幸脯平安乡村做出贡献。
      “我们的农家小戏院,是村民自发组织的,最早所用的道具,乐器,服装都是个人出钱买的,还坚持定期演出,这在全县也不多见。”塔乡党委书记卢涛回忆说,当地农民最早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任何文化生活;后来吃饭、穿衣等物质条件改善,但业余时间也就是看电视和打牌。
      当被问起办农家小戏院的初衷,60岁的村民胡彦生想了一会,很认真地说:“我是个文艺爱好者,就觉得农民也需要文化生活。”这些年他看到各乡镇的剧院渐渐消失,看电影或者文化演出必须到县城,此外,村民平时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守在家里看电视,沟通越来越少,办这个小戏院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也让村民们多了个交流的场所。

      邓宝财的老伴在城里带孙子,他一个人要种20亩地,还要操心戏院的事情,比起种地,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小戏院,每一次演出都要约演员、通知老百姓,还得想办法设置一些游戏和互动环节。“人嘛,总得做点喜欢的事,尤其到了这个年纪。我能认识这么多爱好相同的人,还能给老百姓快乐,值得!”邓宝财说。
      当天的“农家戏院”演出结束后,几位老乡都感慨,坐在台下感觉有些像看电视节默而且更加亲切,因为有些演员本来是熟人,一些节目还说的方言。“好些年前,村里会放露天电影,后来取消了,大家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有了这个农家小戏院,我们特别高兴!感觉活得有滋有味。”村民吴多士说。
      哈尔恩格村村委会主任居玛江·艾克木说,“这农家戏院开展后,干部和群众在农闲时间有了新去处,唱上一曲,听一听红歌,跳一跳麦西来甫,大家感情也增进了,坐下来谈一谈各家的心里话,聊一聊政府的惠民政策,提一提意见建议,着实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原标题:新疆博湖县“农家戏院”乐出农民新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5 17:33 , Processed in 0.0994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