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known: open(D:\_greenProgramFiles\tmp\sess_37mdua1td6cdc2aiqmh5s1jrc4, O_RDWR)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2) in Unknown on line 0

Notice: Unknown: ps_files_cleanup_dir: opendir(D:\_greenProgramFiles\tmp)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2) in Unknown on line 0
世界姚氏宗亲网姚广东 - Powered by Discuz!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6|回复: 0

姚广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8
  • 签到天数: 33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14 16: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广东

    追寻,一名士官的金牌之路
    ——沈阳军区某通信团四级军士长姚广东爱军精武纪事


           姚广东当兵13年,在军区、全军等组织的通信专业比武竞赛中,先后夺得30个第一,获得各级奖金十万多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士官”。当他一次次登上主席台接受表彰、展现精兵风采的辉煌时,有谁知道?通往金牌的路有多么艰苦!让我们循着他奋斗的足迹,感悟一下金牌之路的艰辛与壮美吧!

    立志——“当兵就要有出息”
           1997年底,19岁的姚广东来到军营。从小被乡亲们夸为“懂事儿的孩子”的他,牢记父母的嘱托:“咱农村人出去一回不容易,当兵就要有出息!”什么叫出息?姚广东觉得,就是要在部队轰轰烈烈地干一场!

           入伍三天,姚广东才知道,所在部队是通信兵种,天天训练的不是枪和炮,很少有龙争虎斗的畅快,而是三尺机台、电键枯燥的数字和滴滴答答的声音。小姚多少有些郁闷。新兵下连队,他被分到了报务员岗位。有位老兵告诉他“报务兵苦、报务兵累、报务兵整天活受罪。”班长给大家作动员:“报务兵两年打基础,三年算入门,五年才成手,要树立长远吃苦耐劳的思想。”姚广东应答:“既然来当兵,干啥都一样,要练就练最难的 。”当好报务兵,手最重要。可是,教导队的教官看他手指骨节大,便把他列为淘汰对象。没上阵就被淘汰了,姚广东不甘心,一再恳求留下来。教官看他决心很大,给他判了个“3个月的缓期”。

           姚广东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别人练1小时,他练2小时;别人周末休息,他在报务室一闷就是一天。累了困了,他就弹吉他,练习手指灵活性;打乒乓球,练手、脑、眼的配合。他还给自己订了指标:每天连续发报1万组无差错,错1组加罚5千组!3个月过去了,他整整瘦了5公斤,但却换来了考核5项第一的好成绩。教官的眼光由挑剔变成了欣赏,这只“笨鸟”的翅膀慢慢硬了起来。

           姚广东第一次参加密语背记比赛,竟成了连队的“尾巴”,他很上火。同年兵劝他:“咱是新兵,刚接触专业,怎能和老兵比?”可姚广东二话没说,就一个字——“练”!为了强化密语背记,每天天刚亮,姚广东第一个出现在操场上。每天晚上熄灯后,姚广东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习室。为方便背记,他双手写满数字,连走路时都念叨个不停,大家都说他“走火入魔”了。为提高发报质量,他自己做了一个练习用的小木框,在上下两面儿分别按上了图钉套在手腕上,以此来控制抖腕的幅度。什么叫“练”?看看姚广东的手就知道了:腕子上被钉子打的疤痕看上去像戴了一条“手链”,按键的手指茧花磨掉一层又一层。随之而来的是,姚广东发报越来越准,速度也越来越快,许多老报务员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苦不怕,难耐的是枯燥”。姚广东说这是所有报务兵的“心理坎”。当兵第4年,姚广东突然感到发报的速度慢了下来,他产生了动摇。心细的指导员翟秘伟发现后,给他推荐了电影《弹道无痕》。他用一个周日时间连续看了三遍,主人公石平阳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人要像炮一样活的扎实”这句话成了他的座右铭。

           2004年,团里组织大报量考核,虽说这是他的强项,但战场无亚军,强项不等于是第一。姚广东请来教员当教练,查阅资料,观看录像带,大工作量地练强度、练速度。营里也特意选两名优秀报务员给他挑错。连续3天,姚广东发报20万组,校报员竟没发现一处纰漏。领导故意让姚广东发个错报,校报员先是一愣,继而高兴地喊起来:“逮到一个了!”领导兴奋地当场送给姚广东一个美誉——“姚尖刀”。

           正是凭着这股倔劲,他在考核中取得了连续通报10小时无差错的好成绩。至此,姚广东不但打破了团里此项训练成绩纪录,而且,第一代机械发报机每分钟能发76.5组报码纪录,第二代电子发报机每分钟能发100组的纪录,全部被他刷新。

    目标——“当兵就要站排头”
           争优无止境,风光在险峰。习惯于拿第一的姚广东,也有失败的时候。一次天线架设考核,姚广东的成绩排在全连最后。这个挫折对他刺激很大。发报的速度质量没说的,为什么架设天线不行?那些天里,他郁闷过后开始反思,是自己学历低的原因?还是苦练不到家的问题?他冥思苦想,一步一步地查找架设中的毛病。雷指导员一边鼓励他,一边安排台长王海龙帮他攻坚。王海龙结合他的情况,制定了一份强化训练计划。按照王台长的方法,姚广东每天除了参加正常训练外,业余时间“补短”。经过一个多月的“恶补”,他终于跨过了天线架设这一关。技术逐渐全面之后,他又开始向发报纪录冲刺。每天就寝前必须完成5000组抄报,2小时发报。艰辛的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收获。在全团第二次报务考核中,姚广东在电子键拍发由每分钟260码飞跃至370码,短码抄收,他比以前的130码提升了50码。姚广东以电传拍发、快速混合码抄收、干扰报抄收、电子键字码拍发3个第一名的成绩,在同年兵中响当当地第一个走了台长岗位。

        “机遇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扎实的功底,2005年,姚广东代表团队参加军区组织的通信专业比武竞赛。

          时值盛夏。30多度的高温,姚广东头顶冰块,脚踩凉水, 保持头脑清醒地进行训练。为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他平均每天训练12小时以上,用过的电键磨掉了胶漆。整整10个月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考核“打狼”的苦恼、极度疲劳后的动摇、超负荷训练带来的伤痛。但是,他坚信“勤能补拙”,有付出就有收获。最终,他个人夺得了两枚金牌。

           当队员能站排头,当教练也是名牌。上级发现姚广东训练有窍门,善于总结改进,便把他选进军区通信参谋集训队担任教员。角色虽然转变了,但他的追求没变,决心在教员的岗位上干出名堂来。姚广东的营长孙远东说:“姚广东任教员期间,一个双休日都没有休息,白天黑夜研究教学法,虚心向其他尖子兵学习,结合自己的训练经验,总结出了《报务训练方程式教学法》,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在2007年4月军区组织的通信专业比武中,他所教的5名学员共取得3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

           去年,姚广东备战军区通信比武,此时的姚广东是集训队中年龄最大的,精力和体力上与其他人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周围的战友都说,“老姚,你都是四级军士长了,该得到的你也都得到了,还争个什么劲儿啊,能提干是咋地?”对此,他付之一笑。在3个月的时间里,用“苦练”来形容他最恰当不过了。用战友王海龙的话说,“姚广东已经变成了一个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忘记了疼痛和说话的‘机器人’。”

          “宝刃锋从磨砺出”,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在军区组织的竞赛中,他一举摘得“个人全能”、“网路通信”、“团体第一”3枚金牌和“快报抄收”、“装备操作”2枚银牌,被大家誉为“金牌王”。

    超越——“当兵就要当精兵”
           翻开姚广东的日记本,扉页上正正规规的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深知曾经的金牌不能代表永远的第一;当兵就要当能打仗的兵,精通专业了才能保证打赢 。”

           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底子薄。但“艰难任务敢上,大项工作敢扛,难点问题敢解 。”该团政委叶蓬这样评价他。入伍后,他时常提醒自己:“我每天收获了什么?”业余时间的抓紧学习,是他唯一的嗜好。为了把电台真正弄懂弄精,他就四处请教,让别人教他“电路基础”、“通信原理”。团里下发的《通信战士》和《外军研究》等杂志,是他最热衷的刊物。在表彰姚广东的军人大会上,团长高扬掰着手指头给官兵算了一笔账:“姚广东每天学习4小时,13年相当于两次全日制本科了。”现在的姚广东已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3次担任全团技术攻关小组组长,先后总结出了《某训练方程式教学法》、《某干扰七法》和《某快速预置法》等实用经验,一直被沿用至今。其中以他命名汇编的《姚广东战法、训练汇编》、《24课高科技知识教案》已成为新战友的必学教材。

           2001年6月,团里换发了新型125W自适应跳频电台,在接装仪式上,营长张京涛亮开嗓门:“谁让它‘转’起来,我就给谁请功!”营里的老骨干都底气不足,没人敢接,姚广东却默默地站了出来:“让我试试!”

          “这小子肯钻研,准能行。”连队干部很支持他。姚广东当场立下了军令状:“7天熟悉性能,10天操作使用,30天综合组网”。勇气可嘉,但困难重重。面对满眼的电钮、按键和陌生的电路和元件,他抱着《无线电组网教程》和装备说明书等一大包书籍和资料,钻进了温度高达40度的电台车。对着说明书一点一点研究摸索,常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实在解决不了就找厂家技术人员请教,光178军用电话卡就用了10张。最终,姚广东不但让新装备转了起来,并在不久后的一次实兵演习通信保障中,他独立带领台站出色完成了总部和军区首长的通信保障任务,受到军区首长的表扬。

          “当精兵当然需要天分,这种特质就是爱军‘喜’武。” 在多年训练实践中,姚广东钻出了不少的训练方法。他摸索出的形象易记好操作的“姚氏训练法”。10个阿拉伯电码都变成符号,1是“鼓棒”,7是“镰刀”,0是“车轮”……枯燥的数字变成鲜活的形象。他创造的微笑训练法、心理暗示法、情绪调节法、形象记忆法和自我监测法,被全团推广使用。

           去年5月,姚广东入选军区集训队备战全军通信比武。这次比武非同小可,战场环境复杂,导调人员陌生,全军高手云集,真是一场通信兵的“王者之战”!此前,姚广东已经夺得了数十枚金牌,名声在外。如果这次拿不了第一,别人会怎么看?当时,姚广东心理斗争很激烈。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最终,姚广东说服了自己:挑战极限,超载自己——我要赢!”
           电传数码拍发是他的优势,想超越原有的水平是相当的困难。加上年龄大,每天训练一坐就是一上午,拍发几万组,平均都是每分钟一百组以上的速度。由于长时间的训练,他的背下部肌肉出现了疲劳伤,教员让他休息调整一下,他硬是挺住坚持了下来。就在最后冲刺的时候,他的右手腕由于长时间拍发电子键,痛得不听使唤了,他就在旁边拉了一道背包绳,把胳膊绑在上面坚持发报。高强度的训练,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姚广东最终还是累倒了被送进了医院。可住院还不到3天,医生就给集训队长打电话:“你这个兵我管不了了,你们来人管管吧。”队长还以为他不服从管理,可到了医院才知道,姚广东的床边放了一尺多厚的复习资料,枕头底下还压了一个训练用的电键。他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除了打针、吃饭,那些资料和电键就从没离过他的手。 团里的领导和集训队长都劝他安心养病,“比武的机会多的是,实在不行就放弃竞赛。”姚广东表示:“我这个年龄,参加全军性的竞赛也许不多了,我不能放弃!” 病情稍有缓解,姚广东就回到集训队,又开始了几近疯狂的训练:电传拍发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20组,短码抄收达到每分钟220码,电子键字码拍发达到了200码,干扰报抄收达到每分钟180码,远远超过了预定的目标。

           2009年7月,全军瞩目的重庆通信大比武,姚广东终于名耀闪烁三军:摘得野战报务专业士官“网路通信”金牌和团体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7 05:51 , Processed in 0.1215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