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24|回复: 0

姚雪垠简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21 10: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雪垠简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02月06日12:45 来源:中国作家网

    姚雪垠简谱

       一、本简谱按年编次,列举传主曾参与的重要社会活动、文学活动,收录重要的单篇作品篇目及各种专集、选集的初版题名,书名前加▲号。

       二、传主1929年开始创作时所用主要笔名为“姚雪痕”和“雪痕”;1935年4月后,改用笔名“姚雪垠”和“雪垠”。鉴于少有例外,皆不作标注。

       一九一零年

       10月10日(农历庚戌年九月初八)生于河南省邓县西乡姚营寨,取名姚冠三;入小学后又由国文教师起字汉英。

       一九一九年九岁

       秋,家中房屋和所有东西都被土匪烧光。随父母逃到邓县城中居住。

       冬,父亲教识字。

       一九二零年十岁

       春,入私塾读书。

       一九二一年十一岁

       秋,考入教会办的鸿文高等小学。

       一九二四年十四岁

       夏,小学毕业。

       秋,由洛阳去信阳,插班进入教会办的信义中学(初中)二年级。

       冬,学校提前放假。返乡途中,与二哥被李水沫的土匪队伍绑票,拘禁约一百天。

       一九二五年十五岁

       春,土匪被军队打败。由义父派人送回邓县,失学在家。

       秋,入樊城教会办的鸿文书院,仍读二年级。未满一学期即被家里叫回,从此失学在家。其后曾两次进私塾,两次跑出去当兵,时间都不长。

       一九二九年十九岁

       春,抵开封,准备考学。

       秋,以“姚雪痕”名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雪痕”取意于苏轼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本年,发表小说处女作《两个孤坟》,载9月9日至10日《河南民报•民报副刊》。

       一九三零年二十岁

       夏,因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被捕,后交保释放。

       一九三一年二十一岁

       5月,与王梅彩结婚。

       暑假,被学校以“思想错误,言行荒谬”罪名挂牌开除。当天下午,只身逃往北平。

       抵北平后自学,希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或文学史家。

       冬,回到河南。

       一九三二年二十二岁

       春,到豫北淇县楚旺中学教书,研究中国文学史。

       秋,到信阳义光女子中学教书。

       本年,在《河南民国日报》副刊“民众乐园”和“平沙”上发表散文、杂文及诗歌。

       一九三三年二十三岁

       年初,在河南省立图书馆读到李光壂的《守汴日志》和周在浚的《大梁守城记》。

      11月,与王国权、苗化铭等编辑出版《大陆文艺》,仅出一期便被查禁。

      冬,岳父王庚先(辛亥老人、同盟会会员)被宛西军阀别廷芳杀害。

      本年,先后主编《河南民报》副刊“寒笳”和“平野”,发表多篇文学作品。


       一九三四年二十四岁

       2月,与王国权、苗化铭等合编《今日》杂志。

       春,举家迁回邓县。只身去北平,从事专业写作。

       冬,因患肺结核返乡。曾去杞县大同中学暂住,由好友梁雷提供食宿。

       本年,在《论语》上发表多篇杂文。

       一九三五年二十五岁

       春,去北平,从事写作。

       8月初,回到开封,即随梁雷去杞县大同中学养病。开始学习世界语。

       冬初,返回邓县,开始搜集地方口语。次年夏,辑成《中原语汇》。

       本年,在《我们对于文化运动的意见》上签名,载生活书店《读书与出版》第2号。

       本年,在《华北日报》、《芒种》、《晨报》、《申报》、《大公报》上发表杂文《鸟文人》、《老马识途》等;在《文学季刊》、《新小说》上发表短篇小说《野祭》、《山上》等;在开封《文艺月刊》上发表独幕剧《群绅》等。

       一九三六年二十六岁

       秋,去杞县大同中学养病。协助大同中学师生编辑《群鸥》月刊。

       冬,西安事变爆发后不久,为大同中学地下党员、诗人赵伊坪饯行。

       本年,在《国闻周报》、《光明》、《群鸥》上发表短篇小说《小罗汉》、《碉堡风波》等。

       一九三七年二十七岁

       春末,离开大同中学,与妻王梅彩同赴北平。

       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送妻子南归,只身留下。

       8月8日,乘车抵天津,搭乘客轮出大沽口南下,经山东返开封。

       9月,与嵇文甫、范文澜等创办《风雨》周刊,为三主编之一。

       本年,在上海《大公报》、《光明》、《文季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查夜》、《援兵》、《七月的夜》、《生死路》等;在《群鸥》上发表杂文和文学论文;在《风雨》周刊上发表杂文、时论及系列文学论文。

       一九三八年二十八岁

       1月,以《风雨》周刊主编和全民通讯社特约记者名义赴徐州前线采访。

       3月初,持河南地下省委介绍信抵武汉。同月,奉长江局指派,化名“姚雪冰”,参加“全国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与蒋南翔、黄华等9人同为大会秘书。

       5月初,离开武汉去河南竹沟,旋返邓县。

       7月底,去舞阳县出席河南青年救亡协会成立大会。

       冬,应钱俊瑞函邀赴湖北襄樊第五战区司令部,参加文化工作委员会。

       本年,在重庆《新民报》副刊“血潮”上发表杂文《故乡杂感》等;在《风雨》周刊、《河南民国日报》、《行动》半月刊上发表时论《奠定保卫河南的胜利基础》等。

      本年,作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载5月《文艺阵地》1卷3期。

      ▲《战地书简》,汉口上海杂志公司19389年6月初版

       一九三九年二十九岁

       春,蒋介石下令撤销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留五战区在长官司令部挂秘书名义。

       5月,去随枣前线八十四军一七四师采访。

       夏,与臧克家等徒步去安徽立煌(金寨)。

       冬,去枣阳前线采访。

       本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次年连载于胡绳主编的《读书月报》2卷1期至2卷10期。

       ▲《四月交响曲》,桂林前线出版社1939年10月初版(收入《四月交响曲》《界首集》《血的蒙城》《鄂北战场的神秘武装》《随县前方的农民运动》等篇)。

       一九四零年三十岁

       元月,在钟祥前线采访。

       2月,创作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

       本年,在《阵中日报》、《战地画刊》、《淮流》、《全民抗战》、《自由中国》上发表战地纪实、通讯、杂文、散文、时评多篇。

      ▲《红灯笼故事》(短篇小说集,收《红灯笼故事》、《选举志》、《差半车麦秸》、《碉堡风波》四篇),大地图书公司1940年5月初版。

       一九四一年三十一岁

       1月,完成《牛全德与红萝卜》,连载于《抗战文艺》第7卷4、5期。

       本年,皖南事变发生后,被李宗仁驱逐。5月,由邓县去安徽立煌(金寨),接手主编《中原副刊》(月刊)。10月,主编《中原文化》(半月刊)。

       本年,在老河口《阵中日报》、安徽《中原》月刊、《中原副刊》、《编译月刊》、《学生界》上发表时评、杂文和文学论文。写成并发表中篇小说《戎马恋》。

       一九四二年三十二岁

       10月,大别山政治形势逆转,离开立煌,途经邓县去重庆。

       本年,在安徽报刊上发表多篇时评和文学论文。

      ▲《M站》(短篇小说集),桂林文学编译社1942年6月初版。

       ▲《春到前线》(散文集),桂林文学编译社1942年10月出版。

       ▲《红灯笼故事》(短篇小说集),桂林文学编译社1942年出版。

       ▲《牛全德与红萝卜》(中篇小说),重庆文座出版社1942年10月初版。

       ▲《戎马恋》(中篇小说),重庆大东书局1942年3月初版。

       ▲《M站》(英汉对照文艺丛书),桂林远方书店1942年出版。

       一九四三年三十三岁

       2月抵重庆,住张家花园文艺界抗敌协会内。

       4月1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创作研究部副部长。

       12月30日,参加文协总会和中国文艺社联合举行的陪都文艺界辞年恳谈会。

       本年,在《文艺杂志》、《文化先锋》、《大公报》、《国民公报》、《文艺先锋》、《文学修养》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小说和文学论文;在2月12日和8月2日《新华日报》上发表《需要批评!》和《论深刻》

       ▲《小说是怎样写成的》,商务印书馆1943年6月初版。

       ▲《重逢》(中篇小说),重庆东方书社1943年7月初版。

      ▲《差半车麦秸》(短篇小说集),桂林远方书店1943年9月出版。

       ▲《差半车麦秸》(英汉对照文艺丛书),桂林远方书店1943年10月出版。

       ▲《崇高的爱》(《新苗》第一部),现代出版社1943年11月初版。

       一九四四年三十四岁

       8月,与田仲济(蓝海)、陈纪滢合办文学期刊《微波》。

       本年,在《文艺先锋》、《抗战文艺》、《当代文艺》、《文学修养》、《微波》、《高原》、南阳《前锋报》上发表小说、杂文和文学论文;在10月3日《新华日报》上发表《北方生活与北方语言》。

       ▲《春暖花开的时候》(共三分册),重庆现代出版社1944年4月至9月出版。

       ▲《母爱》(《新苗》第一部),现代出版社1944年11月出版。为《崇高的爱》易名再版本。

       一九四五年三十五岁

       2月,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时局进言》上签名。

       2月底,受聘为国立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该校位于四川三台。

       7月中旬,赴成都,参加成都文协为大中学生及社会青年举办的文艺讲座,与叶圣陶、吴作人、朱自清、陈白尘等为主讲者。此事曾被国民党内部通报为异党活动。

       9月,上青城山创作《长夜》。在《成都文化界对时局的呼吁》上签名。


       一九四六年三十六岁

       5月,出四川,回到故乡邓县。继续创作《长夜》,7月至9月连载于《河南民报》副刊“民众乐园”。

       本年,在《华西晚报》上发表系列散文《我的老祖母》、《祖母的命运》、《大嫂》等,在2月4日《华西晚报》上发表《我抗议》,在7月5日、6日《河南民报》上连载《三年写作计划》。

       ▲《金千里》(《戎马恋》修订本),上海东方书社1946年3月出版。

       一九四七年三十七岁

       1月,由故乡邓县抵上海。住沪西亿定盘路(今江苏路)怀正文化社,编辑《雪垠创作集》。

       本年,在上海《文汇报》、《联合晚报》、《文潮月刊》上发表寓言、小说和文学论文,在北平《雪风》第3期上发表《论胡风的宗派主义》。

      ▲《差半车麦秸》(短篇小说集),上海怀正文化社1947年5月出版,为“雪垠创作集第一种”。

      ▲《长夜》(长篇小说),上海怀正文化社1947年5月出版,为“雪垠创作集第二种”。

      ▲《牛全德与红萝卜》(中篇小说),上海怀正文化社1947年5月出版,为“雪垠创作集第三种”。

      ▲《记卢镕轩》(传记文学),上海怀正文化社1947年8月出版,为“雪垠创作集第四种”。

       一九四八年三十八岁

      2月,受聘为上海高行农业学校兼任教员,任期至当年7月。

       本年,在上海《幸福》月刊第23至26号连载《崇祯皇帝传》(末完),在《中国建设》杂志第7卷第6、7期上连载《明初的锦衣卫》。

       一九四九年三十九岁

      5月,上海解放后曾奉派至申新一厂指导工会工作。

      8月,受聘为私立大夏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

       本年,在《小说月刊》3卷3期发表短篇小说《因为我也是工人》。

       ▲《母爱》,现代出版社1949年4月再版。

       一九五零年四十岁

      8月,受聘为私立大夏大学文学院专任教授。

      10月,受聘兼任大夏大学文学院院长。

      本年,在《河南文艺》上发表随笔和文艺论文。

      ▲《一封信》(剧本),上海劳动出版社1950年6月出版。

       一九五一年四十一岁

      2月,受聘为大夏大学副教务长。

      春,随上海大学教师土改队去浙东。因不懂当地方言,遂萌离沪返豫之念。

      8月1日,辞去大夏大学职务,返回河南。任河南省文联专业作家。

      ▲《突围记》(小说),河南省文联1951年编印,河南文艺丛书之一。

       一九五二年四十二岁

       计划完成“农村三部曲”(《黄昏》、《长夜》、《黎明》),未实现。又以河南镇平的彭锡田和内乡的别廷芳为原型创作长篇小说《小独裁者》,后因不满意而烧毁。

      本年,在《河南日报》上发表文章《改造的初步》等。

       一九五三年四十三岁

       7月,调湖北武汉,为中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本年,作小说《携手》,载《长江文艺》10月号。

       一九五四年四十四岁

       7月,“中南作家协会”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仍为专业作家。

      以河南新乡通丰面粉厂为“生活基地”创作长篇小说《白杨树》,已写成二十余万字,后因受阻挠,愤而烧毁。

       本年,在《长江文艺》、《新观察》、《河南文艺》上发表文学论文、报告文学及小说。

       一九五五年四十五岁

       冬,将《携手》改写为长篇小说《捕虎记》,寄作家出版社。

       本年,作《正告胡风反党集团》,载《长江文艺》第6期。


       一九五六年四十六岁

       3月至7月,应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和武汉大学中文第邀请,讲授现代文学。

       秋,去江苏无锡太湖疗养院休养。

       本年发表重要作品:

       《谈打破清规戒律》,载《长江文艺》第8期

       《现实主义问题讨论中的一点质疑》,载《文艺报》第21期

       《读〈带经堂诗话〉有感》,载12月21日《文汇报》

       《读〈带经堂诗话〉有感之二》,载11月25日《文汇报》

       一九五七年四十七岁

       春,抵北京,修改《捕虎记》,拟交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因“反右”运动开始而未果。

       应《旅行家》主编彭子冈之约,为该刊撰写写系列散文《北京散记》。

       秋,回武汉,被打作“极右”分子,受到批判斗争。基层定案后,在等候上级批示的日子里,开始动笔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本年发表重要作品:

       《创作问题杂谈》,载1月10日《文汇报》

       《惠泉吃茶记》,载《新观察》第2期

       《打开窗户说亮话》,载《文艺报》第7期

       《要广开言路》,载《文艺报》第8期


       一九五八年四十八岁

       春夏,在被孤立的状态中,完成《李自成》第一卷的详细提纲和第2卷的一部分,共约四十万字。

       8月,被划为“极右”分子,下放武汉郊区东西湖农场劳动。利用工余时间继续创作《李自成》。

       一九五九年四十九岁

       继续在东西湖劳动。

       秋,两腿患急性关节炎,回武汉市内治疗。在病休期间中,将部分小说草稿(约数万字)整理成初稿。

       一九六零年五十岁

       继续在东西湖劳动。

       春,曾去参观汉口某人民公社。夏,随武汉市政协参观团去郑州、洛阳等地参观。

       国庆节前夕,摘掉右派分子帽子,被分配到武汉市文联。后将《李自成》第一卷的部分初稿送交市文联主席程云,程向市委文教书记宋一平汇报,获得支持。

       一九六一年五十一岁

       住璇宫饭店。与龚啸岚合作编写汉剧《王昭君》,后继续创作《李自成》。

       夏,第一卷整理完毕。10月中旬,寄交中国作家协会。

       10月底,接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来信,要求出版《李自成》。

       一九六二年五十二岁

       1月上旬,《李自成》第一卷初稿由中国作家协会转给中国青年出版社。

       2月上旬,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江晓天抵汉,商定此书由该社出版。

       7月下旬,与程云同赴庐山,合写歌剧《闯王旗》。

       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将《李自成》第一卷初稿印成“征求意见本”。

      10月初,宋一平主持为《李自成》召开的小型座谈会。

      10月上旬,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陪同下,先后拜访阿英、李文治、吴晗等专家学者,征求对小说的意见,均获支持。

       冬,住中国青年出版社内改稿。

       本年,作小说《草堂春秋》,载《长江文艺》第10期。

       一九六三年五十三岁

       春节前夕,由京返汉。

       3月,湖北省委宣传部负责人在京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面谈,对《李自成》出版提出三条限制:一、不宣传(包括不在报上登“新书介绍”);二,控制印数;三、低稿酬。

       继续创作《李自成》第二卷。

       ▲《李自成》第一卷(上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7月初版。

       一九六四年五十四岁

       继续创作《李自成》第二卷。

       《草堂春秋》受到当地报刊点名批判。

      本年,作《我所理解的李自成》,载1964年3月12日《羊城晚报》。

       一九六五年五十五岁

       继续创作《李自成》第二卷

       冬,撰写论文《谈诸葛亮的出山》,“文革”中烧毁。

       一九六六年五十六岁

       8月,毛泽东主席在武汉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对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说:你告诉武汉市委,对姚雪垠要予以保护。他写的《李自成》写得不错,让他继续写下去。次日,王任重电话告知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

       不久,家中被抄,但书籍、资料、笔记、稿件、卡片等均未受损。

       秋,因恐受《海瑞罢官》株连,将《李自成》第2卷中的一章(刘宗周写奏本)原稿烧毁。另有一份誉稿曾寄《羊城晚报》,未获刊出。

      本年,武汉出版铅印小册子《毒草一百种》,《李自成》被列为第五十三种。

       一九六七年五十七岁

       继续受到批斗。

       一九六八年五十八岁

       秋,随市委直属机关人员去武昌县金口参加所谓斗批改。一面放牛、喂猪,一面接受审查和批斗。

       一九六九年五十九岁

       夏,长江涨水,金口受到威胁,随“斗批改大队”回到武汉。

       一九七年六十岁

       3月,去蒲圻县的市五七干校,管理仓库、放牛。

       一九七一年六十一岁

       仍在干校。曾写旧体诗数首,后陆续发表。

       一九七二年六十二岁

       春,获知《李自成》第一卷已被列入开放书目,遂乘休假之便,去见市革委会有关负责人辛甫,要求继续写作《李自成》,获得同意。

       夏,在干校一面劳动,一面写作《李自成》第2卷。

       一九七三年六十三岁

       春,回到武汉。

       6、7月间,参加“繁荣武汉市文艺创作座谈会”,曾作简短发言,对所谓“三突出”创作原则提出异议。

       一九七四年六十四岁

       夏,开始与茅盾长达一年多的通信,探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理论,获得帮助。

       8月,写成八万字的《〈李自成〉全书内容概要》。

       一九七五年六十五岁

       《李自成》的写作受到基层领导的干扰,进展缓慢。

       9月28日,接江晓天函,建议给毛主席写信。

       10月7日,给茅盾先生信,征求上书毛主席的意见。

       10月19日,上书毛泽东主席,请求对创作给予支持。

       11月2日,毛主席在胡乔木信上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2卷、3卷至五卷。”

       12月21日,抵达北京,住中国青年出版社幸福一村宿舍。

       一九七六年六十六岁

       7月3日,与臧克家登门祝贺茅盾先生八十大寿。

       本年,开始写作《李自成》第三卷。

       ▲《李自成》第2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6年12月第一版。

       一九七七年六十七岁

       1月19日,致函郭沫若征询对《〈李自成〉第一卷再版前言》的意见。1月22日,获郭沫若复书。

       春,《羊城晚报》编辑吴其琅将私下保存多年的“刘宗周写奏本”稿寄回,遂于第二卷重印时增补进去,成为第三十三章。

       夏,赴沈阳、锦州、秦皇岛等地,参观,考察清故宫和松山战役、山海关大战的遗址,为《李自成》后3卷的创作搜集资料。

       本年,作《谈〈李自成〉的创作》,载《人民文学》1977年第4期。

       ▲《李自成》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7月第二版。

       一九七八年六十八岁

       2月中旬,抵武汉参加湖北省第四次文代会,当选为湖北省文联主席。

       2月下旬,出席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列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本年,在多种报刊上发表《李自成》章节及有关《李自成》的创作笔谈。

      本年重要作品:

       《〈李自成〉创作余墨》,载《红旗》第1期

       《关于〈李自成〉的书简》,载《文学评论》第4期

       《李自成自何处入豫》,载《历史研究》第5期

       《对徐迟同志〈关于诗歌的意见〉的意见》,载《诗刊》第12期

       一九七九年六十九岁

       2月,错划为"右派分子"的问题获得改正。

       5月,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

       冬,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

       本年,中国当代文学会筹备成立,被推举为会长。

       本年,在多种报刊上发表《李自成》章节及有关《李自成》的创作笔谈。

      本年重要作品:

       《关于〈忆向阳〉诗集的意见给臧克家同志的一封信》,载《上海文艺》第1期

       《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兼论〈李自成〉的主题思想》,载《武汉师院学报》第1期

       《漫谈历史的经验》,载2月《文艺报》

       《关于繁荣文学创作的若干意见》,载《读书》第7期


       一九八零年七十岁

       完成《李自成》第三卷。

       开始写回忆录《学习追求五十年》,后在《新文学史料》上连载。

       夏,赴广州主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第一次年会。

      本年,在多种报刊上发表《李自成》章节及有关《李自成》的创作笔谈。

      本年,作《论〈园园曲〉——〈李自成〉创作余墨》,载《文学遗产》第1期。


       一九八一年七十一岁

       5月,去河南开封、郑州、洛阳等地讲学,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顾问、郑州大学名誉教授。将部分讲稿整理为《李自成大悲剧》,未发表。

       6月,赴庐山主持召开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第二次年会。

       秋,住武汉东湖黄鹂湾,构思并开始创作《李自成》第五卷。

       12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年,作《评〈甲申三百年祭〉》,载《文汇月刊》第1-3期。

       ▲《长夜》,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月出版。

       ▲《牛全德与红萝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出版,为“姚雪垠著作小集之一”。

       ▲《李自成》(第三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出版。

       一九八二年七十二岁

       春,《李自成》被全国中学生评为“我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

       6月,去湖南衡山主持召开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第三次年会。

       7月下旬,去沈阳、大连等地讲学,8月下旬返京。

       12月,《李自成》第2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本年重要作品:

       《关于崇祯形象的塑造》,载《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第7期

       《〈李自成〉大悲剧》,载《文献》第10辑

       《关于现实主义的若干问题》,载《芙蓉》第6期

       ▲《大嫂》,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出版,为“姚雪垠著作小集之二”。

      ▲《叛旗》(《李自成》第一卷),陈舜臣、陈谦臣合译,日本讲谈社1982年10月出版。

       一九八三年七十三岁

       2月7日,中国青年出版社支部会议通过姚预备党员转正。次日党委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党龄从1981年12月5日起。

       5月21日,去湖北大学演讲《我在历史小说创作中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追求》。随后去湖北九宫山实地考察李自成殉难遗址。

       6月,出席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列席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0月,与陕西电视台谈《李自成》的改编问题。

      本年重要作品:

       《关于当代长篇小说的一些认识》,载《十月》创刊号

       《谈〈李自成〉第五卷》,载5月11日《文汇报》

       《九宫山麓吊李自成墓》,载《文汇月刊》第10、11期

       一九八四年七十四岁

      3月底,应第三届金鹰奖授奖大会的邀请,偕妻王梅彩赴杭州。后由姜东舒陪同赴绍兴参观鲁迅故居。

       7月上旬,应共青团中央邀请,赴哈尔滨全国青年读书夏令营讲学。

       7月中旬,赴西安,出席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四届年会。

       10月26日到11月9日,以著名作家身份应邀前往法国参加马赛玫瑰节世界名作家会议和名作家卖书签名仪式活动,被授予马赛市纪念勋章。

      本年,《谈《李自成》的若干创作思想(上下),载《文艺理论研究》第1、2期;《姚雪垠与松本清张漫谈历史小说创作》(梅瑞华整理),载《当代文艺思潮》第3期。

       ▲《长夜》(法文版),李治华、雅克琳•阿雷依思合译,法国弗拉马利翁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

       一九八五年七十五岁

       1月3日至10号,应邀出席新加坡《南华早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华文文艺营和金狮文学奖颁奖大会。同月10日至17日在香港访问一周。

       2月,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协湖北分会名誉主席。

       5月,赴通山,出席光明日报理论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大学、通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李自成殉难350周年学术研讨会”。

       11月,赴通山,出席“湖北省首届李自成归宿问题学术研讨会”。

       本年,被选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武汉分会副理事长。

       本年重要作品:

      《巨星殒落》,载《中国作家》第1期;

      《李自成的归宿问题》,收入《李自成殉难于湖北通山史证》,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一九八六年七十六岁

       4月,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言《希望中央从速制定思想文化战线的战略方针》,后改题为《应当重视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载《调查和研究》第21期。

       5月10日,赴黄岗,出席中国作协举办的“历史小说创作座谈会”。

       5月,出席湖北省为姚雪垠、徐迟、碧野举行的创作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6月至国庆前,住通山凤池山庄创作《李自成》第五卷。

       夏,赴青岛主持召开中国当代文学学会,被聘为青岛大学名誉教授。

       本年重要作品:

       《崇祯皇帝之死》,载中国青年出版社《小说》第1期

       《李自成的归宿问题》,载《湖北大学学报》第2期

       《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与刘再复商榷》,载《红旗》第21期

      一九八七年七十七岁

       修订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并作“序”。

       2月18日,《红旗》杂志文艺组以“内部材料”刊印《〈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与刘再复商榷》发表前后的有关信件,发至中央各部门供参阅。

       3月下旬,出席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在4月3日的闭幕会上作《端正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的发言。

       4月中旬,出席河北省涿州会议。

       夏,去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主持当代文学学会年会。

       9月1日,致信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称通山李自成墓应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本年重要作品: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刍议》,载4月30日《人民日报》

       《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学史的光辉传统--再与刘再复同志商榷》,连载《红旗》第8、9期

       ▲《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论文集),红旗出版社10月出版。(收《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与刘再复同志商榷》《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学史的光荣传统--与刘再复同志商榷》《论当前的通俗文学》《应当重视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刍议》等篇)

       一九八八年七十八岁

       3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第七届全国政协会议。

       3月26日,列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月,致信《文汇月刊》编辑部,该刊第6期发表时定题为《〈刘再复谈文学研究与文学论争〉一文读后》。

       10月8日,为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学术委员会等六单位联合举办的文艺漫谈会作《深入而健康地发展文艺界的百家争鸣》。

       11月,第五次全国文代会召开,任湖北代表团团长,但未出席会议。

       12月,主持湖北省第五次文代会。

      一九八九年七十九岁

       继续创作《李自成》第五卷。

      一九九零年八十岁

       6月2日,“姚雪垠向南阳档案馆捐赠手稿仪式”在京举行,邓力群、袁宝华、林默涵等有关领导和文艺界人士参加了捐赠仪式。

       秋,考察山海关古战场。

       本年,作《创作体会漫笔--〈李自成〉第五卷创作情况汇报》,载《文艺理论与批评》第1、2期


       一九九一年八十一岁

       被台湾中国作家艺术家联盟聘为顾问,会长尹雪曼签发聘书“作联曼人字第009号”。

       一九九二年八十二岁

      《从历史研究到历史小说创作》,载《文学评论》第7期

       一九九三年八十三岁

       《我创作〈李自成〉的艰难历程与毛泽东的及时保护和帮助》,载《新文化史料》第5-6期。

       一九九四年八十四岁

       11月初,赴河南南阳主持当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并出席“姚雪垠文学馆”奠基仪式。

       一九九五年八十五岁

       年初,接受陈英茨访谈。陈作《甲申三百年祭疑议--老作家姚雪垠访谈录》,载《炎黄春秋》1995年第1期。

       8月,获中国作家协会为参加抗战的老作家颁发的“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纪念章。

       9月,作《李自成第五卷创作情况汇报之一》,未发表。

       一九九六年八十六岁

      本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纪念牌(1988-1996)。

      本年,被推举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名誉副主席(名誉主席谢冰心)。

      本年,《李自成究竟魂归何处》(访谈录),载8月16日《长江周末》


       一九九七年八十七岁

       1月至2月,撰写《革命知识分子的揩模——回忆胡乔木同志》,因中风辍笔。

       一九九八年八十八岁

       卧病。

      ▲《姚雪垠代表作》,易詠枚编选,华夏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一九九九年八十九岁

       4月29日上午7时30分,病逝于北京复兴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6 14:43 , Processed in 0.1047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