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3|回复: 0

家有“三转一响” 70年代小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26 11: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有“三转一响” 70年代小康

    2014年11月26日 10:48
    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作者:彭年









    原标题:家有“三转一响” 70年代小康
    75岁的姚凤华和她的缝纫机记者彭年摄
    三四十年前,如果谁家里拥有一台缝纫机,那是可以炫耀的事。昨日,75岁的姚凤华和其子、40岁汪旭毅向记者展示了老式“华南”脚踏缝纫机、“海燕”收音机和一只小闹钟。在上世纪70年代,它们是“小康”的标志。
    “华南”缝纫机:
    “缝缝补补”过日子
    姚凤华家住汉口,育有三女一男。这台华南牌缝纫机厂是她1979年花了100元凭票购买的。当时一个普通职工的月工资才三四十元。
    添置缝纫机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到床单、被子、窗帘,小到孩子穿的小衣服、小裤子都由它缝制,许多旧衣物也依靠它“缝缝补补”。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这样,没有谁觉得穿补丁衣服是丢脸的事。全家人生活虽节俭,却非常开心。”老人说,后来,大家都时兴去商场买衣服了,缝纫机被很多家庭淘汰,有的则干脆当废铁卖掉了。前些年,孩子们嫌它占位置,好几次都说要扔掉,老太太坚持要留下它。老人说,东西用久就会有感情,哪舍得扔呢;再说,这台老缝纫机的质量非常好,还能正常使用,现在她还用这台缝纫机给小外孙做衣裳呢。
    上周,这台缝纫机被送到美术馆展出,姚凤华说:“几天不见,真有些想它!”
    “海燕”收音机:
    陪伴一代人的成长
    对于儿子汪旭毅来说,家中的老式海燕牌T241-2收音机是一路陪伴他成长的“老朋友”。
    这台老式收音机由上海101厂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木质外壳显得厚重大气。汪旭毅说,它有18个晶体管,3个喇叭,5波段,无论是外观还是音质,在当时“绝对一流”。
    那时娱乐的方式不多,收音机刚买回来时,孩子们像看稀奇一样围上来。全家一起用这台收音机听新闻,听样板戏《红灯记》。
    孩子们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天中午的评书连播。汪旭毅说,他记得那时每天中午12:30-13:00,收音机都有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单田芳播讲《隋唐演义》,程咬金是同学们争相模仿的对象;“还有何祚欢播的湖北评书《西游记》,也陪我们度过了难忘的年少时光”。
    姚凤华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一个流行词——“三转一响”,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那时一般家庭有了这“四大件”,就觉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她说:“哪家小伙要家里备齐了这‘四大件’,找女朋友不用愁。”
    “钻石”小闹钟:
    聆听一路走过来的人生记忆
    离缝纫机不远的玻璃展柜内有一台绿色小闹钟,这台上海产“钻石牌”小闹钟是姚凤华上世纪70年代买的,为了孩子上学和自己做饭时看时间。闹钟的秒针是颗小卫星,不停地在钟面上旋转,很有趣。

    1974年出生的汪旭毅说,从他记事起,家里就有这只小闹钟了。“从小学一年级,它就出现在我床边的书桌上,每到夜晚,都能听到闹钟发出清脆的‘滴答滴答’声;每天清晨,闹钟“叮零零”准时将我叫起。铃声成了我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汪旭毅说,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小闹钟一直陪伴他度过整个学生时代。
    “参加工作后,我到沌口开发区上班,每天要起早床,这个小闹钟仍然担负着叫醒我的任务。直到前几年,闹钟的发条坏了,找不到配件,无法修复,它才不能‘闹’了”。汪旭毅说,如今,他有了手表、手机等更方便的现代工具,但这个小闹钟仍然摆放在他的书桌上。他说:“我喜欢夜深人静时,小闹钟发出的滴答滴答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13:31 , Processed in 0.1153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