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50|回复: 6

武康城山山麓,极有可能是吴兴姚氏的发源地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23 15:29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4-11-26 23: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ukangyao 于 2014-11-27 00:02 编辑

    昨日,从四川南充宗亲姚波处得《古余姚氏宗谱》图片版,详读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大学士姚思廉撰《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以下简称《直说》)一文。初作研究,撰文记之。
    一、姚思廉撰《直说》节录部分内容及释义
    。。。。牟生延年,字子宾,昭帝时以才略给事,迁左长史为河东太守,拜大司农,与霍光定议废昌邑王,后坐罪当刑。时汉法尚袭秦,多族诛子。渊弃家逃荆吴,避祸至吴兴归安,自念田本妫氏,归于妫,同音安者,示妫氏可安也,意妫氏其复昌。于此,遂复妫,居霅溪之崖,因易姓名妫征,征子平。。。。叹曰:妫原于舜木姚姓,胡公始为妫,敬仲改妫称田,避祸举耳。今氏妫也未协,乃始复姓姚焉。元帝朝举孝廉,拜右中郎,京房上考功吏,上令房上弟子知课吏疏,平迁冀州刺史卒。平生丰,丰生恢,自青州刺史避乱过江居吴郡,恢生显,显生奕,奕生敷,徙武康,敷生膺。。。。
    以上文字的释义:
       。。。田牟生田延年,字子宾,汉昭帝时以才略做官,又以左长史升为河东太守,拜大司农,延年与霍光商定想废昌邑王,后因连坐之罪当刑。当时汉朝刑法还沿袭大秦律,诛灭多族。田延年的儿子田渊弃家逃往至荆吴地区,避祸最后到达吴兴归安县,自己考虑田姓本来就是妫氏,回归于原姓妫,妫跟安同音安,表示妫氏至此可以平安,蕴意妫氏从此又昌盛起来。到此,遂恢复妫姓,居住于霅溪流域的一个陡峭山崖边。因此把自己改姓名妫征,妫征生儿子妫平,。。。叹曰:妫原于舜木姚姓,胡公始为妫,敬仲改妫称田,只不过是逃避灾祸之举罢了。现在姓妫也不是很顺当,那就重新开始恢复姓姚吧。元帝朝举孝廉,拜右中郎,京房上《考功吏》,上令房上《弟子知课吏疏》,姚平死于迁冀州刺史的任上。平生丰,丰生恢,自青州刺史避乱过江居吴郡,恢生显,显生奕,奕生敷,迁徙到武康,敷生膺。。。

    二、时间
    1、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7--公元前75年在位。霍光死于公元前68年。姚思廉《直说》载:渊弃家逃荆吴,避祸至吴兴归安。应在公元前75年以前发生的事。是姚姓祖先的第一次过江避祸居吴兴。
    2、汉元帝刘爽,公元前49年--公元前33年在位,姚思廉《直说》载:。。。元帝朝举孝廉,拜右中郎,京房上考功吏,上令房上弟子知课吏疏,平迁冀州刺史卒。平生丰,丰生恢,姚恢自青州刺史避乱过江居吴郡,恢生显,显生奕,奕生敷,徙武康。。。应在公元前33年以后(推算应该在公元元年左右)发生的事。也是姚姓祖先的第二次过江避乱居吴郡避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23 15:29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23: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康城山山麓,极有可能是吴兴姚氏的发源地考 (二)

    本帖最后由 wukangyao 于 2014-11-27 00:09 编辑

    三、地点
    1、吴兴归安:
    宋嘉泰《吴兴志》建置沿革 载:归安,漢興參置侯國,屬荊、屬吳、屬江都。江都國廢,復隸會稽。永建(126年—132年 )中屬吳郡,三國屬吳,孫權分縣之餘不鄉為永安。
    汉时,武康为餘不鄉属地。故汉时,武康属归安。
    2、霅溪之崖
         霅溪
         宋嘉泰《吴兴志》河瀆 载:霅谿起州治之南興寺前 【 今為景德寺】 江,子匯以其合四水為一,谿故曰:霅。四水者舊謂,自安吉浮玉山曰苕谿(为西分支),(东分支)一自武康銅峴山曰前谿,一自臨安府臨安縣天目山經德清之縣曰餘不谿,一自德清縣前曰北流水。
         崖,乃高地的边,陡立的山边之意。应有一定高度、陡度。姚思廉是撰写史书高手,对于涉及自己姚姓祖先的《直说》,肯定时严谨负责的,也肯定是用最精准的词来描述的。
    城山南麓离上柏湘溪仅2-3里,北麓距武康县城前谿2里。南麓之水,归于湘溪,湘溪又入餘不谿。北麓之水入前谿。均属霅谿水系。
    城山,主峰高406米,有雄鸡岭、棋盘顶等。其形突兀,有高度,也有陡度。在武康县城往西南方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城山,挺立势拔 。
    (笔者:姚思廉不愧是大学士、史书高手,一个“崖”字,基本解开了很多悬疑,让人拍案!!!不过是居住在崖边、还是崖上,笔者认为两者皆有可能的,有待进一步考证。据《武康县志》记载:城山,又名石城山。有雄鸡岭、棋盘顶等,赤眉起义时,地方武装在此垒石筑城御守,故名。不过城山,崖边、崖上确皆可居住。)
    3、吴郡:汉时,吴郡所辖属县:吴县(今苏州市姑苏区),娄县(今昆山东北),由拳(今嘉兴南) ,海盐(东汉在今平湖东南),余杭,钱唐(今杭州),富春(今富阳),乌程(今湖州),阳羡(今宜兴),无锡,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阳),丹徒(今镇江)。按后汉书郡国志,吴郡有安县而无钱唐,但安县所在不明。
        汉时,武康隶属于吴郡乌程县。
    4、武康:前文所述,武康汉为乌程、余杭之境,至初平(190年-193年)中始分二邑,置县名曰“永安”属吴郡。
       以上四个地址及主要特征“崖”,武康城山完全吻合。
       特别是“霅溪之崖”的描述,只要是在武康范围内,本地人都会想到武康西南不远处的、高高耸立的城山。
    四、选择避难场所的基本常识
    1、要求相对偏辟、安宁。所以,基本不会选择郡、县治所在地及附近的位置。
       而城山所在位置,就在杭州与湖州之间,汉时是钱塘县与乌程县的中间,交界部位。相待比较偏辟,也安宁。
    2、便于逃生。水路、陆路要求特别方便。
       城山的水路:往南麓不过3里达上柏湘溪,坐船可沿湘溪又入餘不谿。往北2里到武康前谿。遇到紧急情况,只要上船,沿前溪而下,则四通八达。往东不过3里,则到处是港汊,也可驾小舟逃亡。船是当时比较重要的交通工具。
      城山的陆路:往南可至钱塘,往北则可达乌程,往东可去余杭、由拳(嘉兴)。
      城山还有一个特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就是遇到特别紧急的情况,可以逃遁于山中。只要进入城山山麓,顺天目山余脉,往西可至安吉,远达安徽;往南可去临安、富阳、新安江,可达江西;往北可去长兴,又至皖地。这也是最保险的线路。
    3、适合生存和繁衍。
       汉时城山附近已经有人居住,汉舞阳侯樊哙,就出生于武康水桥,即属城山之麓,故汉时城山既有人居住。是适合先人生存的。
          城山周边,山麓腹地,山地可种、山货可采、有兽可狩;东、南、北农田广袤,可耕可稼;东面水网交叉,也可渔焉。是非常适合繁衍生息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23 15:29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23: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康城山山麓,极有可能是吴兴姚氏的发源地考(三)

    本帖最后由 wukangyao 于 2014-11-27 00:17 编辑

    五、对于姚氏先人两次避难居吴兴(郡)的理解和解释
    1、第一次是公元前75年以前,“渊弃家逃荆吴,避祸至吴兴归安,。。。居霅溪之崖。。。”,从三个地点、及居住地特征“崖”,笔者基本确信:渊最后选择武康城山定居。至于,他先到哪里暂避过度、住了多久,就不得而知了。也有待进一步考证和研究。
       因为唐朝姚思廉撰《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是笔者目前见到的、也最早的,有关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的文字记录。而且,其又是大学士、史书高手,撰写自己的祖先源流变迁。是最可信的。
    2、第二次是公元元年左右,“平生丰,丰生恢,自青州刺史避乱过江居吴郡,恢生显,显生奕,奕生敷,徙武康,敷生膺。。。。”。姚恢避乱过江居吴郡,至第四代姚敷,才迁徙到武康。这说明,姚恢、姚显、姚奕、还应包括姚敷,在其它地方暂居过,但是,最终迁徙到了武康。
        那么,姚敷为什么要迁徙到武康?到了武康,在哪里定居呢?
        有三种可能性比较大
        第一种:因姚氏祖先第一次避难时,在武康居住过,迁徙返回祖居。这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种:因给姚恢及其祖上守墓。史书记载,汉姚恢墓在武康城山,荆州刺史姚彦、尚書左僕射姚皓也在武康城山(此二者不知其年)。古人崇尚孝悌,也是正常的。
        第三种:因原来居住的地方,姚姓家族不是很顺当,或者其他原因,姚敷遂易地迁徙至武康。
        如果按照前两种可能,则基本可确定:姚敷迁徙至武康城山,自此繁衍昌盛。而第三种,则不知其踪也。
    六、今有见德清赵长根先生撰写的《九重天下第一“村”——武康士族与“国史”编纂》一文,又知武康镇五龙村萢下村,也为姚氏后裔繁衍地。
         文载:《湖州掌故集》载,德清县治所在武康镇的五龙村萢下村,曾被誉为“九重天下有一村”。掌故源自“国史”《梁史》、《陈书》修纂者姚察、姚思廉的故里为萢下村。。。唐玄宗“金口”御封,还赐有匾额。。。居家于萢下村的姚氏,是武康乃至吴兴的大族。其源于虞帝,生于姚虚,以地为姓。春秋时有郑国大夫姚句耳,后为姚般。自青州刺史姚恢避王莽之乱,过江定居武康萢下村后,在武康“生根落脚”了。东汉时有荆州刺史姚彦、尚书仆射姚皓、九江太守姚渠。三国·吴时,有太常卿姚信,儿子姚陶为宁浦太守,孙子姚奋为太傅、姚宪为乌程县令。自晋至梁,散骑常侍姚藏、吴兴郡公姚宣业,给事中姚武韫、姚璇、姚寿、姚钦、姚定、姚祥。姚察的祖父姚菩提为梁朝高平县令,父亲姚僧坦为梁朝名医,殿中医师、大医正,文德主帅,直阁将军。姚察是姚僧坦的长子,为南朝·陈时秘书监、大著作、史部尚书。姚察长子为姚思廉,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事,后为代王侍读。唐时为著作郎、散骑常侍。
        不过,仅凭掌故传说,也未必可信。如果有家谱、文字记载,或者实物证据,则更有力。
    综上,笔者有以下观点:
        1、如果确定姚氏祖先第一、第二次定居在武康城山,很容易解释史志中记载,城山有那么多姚氏祖先的墓葬所在;很好解释姚敷迁徙到了武康的原委;也很好理解城山附近,有那么多的以“姚”姓命名的村落地名。
        2、如果确定姚氏祖先第一、第二次没有定居在武康城山,很多疑问,则难于解释。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待方家指正、赐教。也欢迎宗亲们,特别是武康的宗亲,能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和实物证据(墓碑、墓志、或谱牒等),做进一步研究。QQ:517615548武康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35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27 08: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wukangyao 发表于 2014-11-26 23:34
    五、对于姚氏先人两次避难居吴兴(郡)的理解和解释
    1、第一次是公元前75年以前,“渊弃家逃荆吴,避祸至吴 ...

    这么有参考的贴子合并为一贴,方便大家一口气看完。谢谢我们姚氏发源地的宗亲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23 15:29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0: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30 18:15
  • 签到天数: 309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11-28 16: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wukangyao 发表于 2014-11-26 23:34
    五、对于姚氏先人两次避难居吴兴(郡)的理解和解释
    1、第一次是公元前75年以前,“渊弃家逃荆吴,避祸至吴 ...

    拜读了 解读比较清晰,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23 15:29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7: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是武康本地人,姚氏后裔,希望能把吴兴姚的发源地确定下来。也希望宗亲们,能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关于姚氏祖先两次避难吴兴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7 06:30 , Processed in 0.1140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