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得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本报记者张成龙
一条干净的泥土路从紧锁的铁栅栏大门口通向校园里面,几排陈旧的红砖房里,学生们正在上课。12月2日,记者如约来到平凉工业园区四十铺镇郿岘小学,在校门内等待的姚得亮热情地把记者带进去,随手锁上大门,把记者引向他的办公室,嘴中哈出的热气在他眼前变成了一团白雾。
炕头办公桌上方的墙上,紧密地贴着课程表、教学计划、兼职工作安排、行事历、安全责任书、值周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等,办公桌旁边靠着一蛇皮袋子大炭。“你是不是有点冷?我们平常都习惯了,早上起来穿上厚衣服就不脱了。”姚得亮边说边鼓捣了几下火炉,想把火烧得更旺。这个小屋子,就是他的办公室兼宿舍,2001年从清街小学调到这里后,他已在这度过了14个春秋,只有周末才能回一趟家。
姚得亮是我市省园丁奖“优秀教师”获得者,他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自己从教的座右铭,在33年的从教生涯中,从未离开过讲台,凭着这份质朴的情怀,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一点一滴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给予和奉献,学会了珍爱与感恩。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充满着希望。”自从第一次登上讲台,面对孩子们企盼的眼神,姚得亮就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好这份工作。“农村小学教师非常平凡,我也没有啥特别的技巧,就是坚持备好每一节课,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给他们把该讲的讲清楚,特别是学习差一点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我觉得只要他们都听明白了,那其他的孩子也就差不多都懂了。我觉得把那些简单的、看上去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好就可以了。”提起教育工作,姚得亮眼中充满了温暖,在课堂上,他提问最多的,反倒是那些大家认为学习较差的孩子,并经常把他们叫到身边进行辅导。
“当教师就必须要有爱心,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准备好每一节课”。姚得亮把对孩子们的爱融入他的教育工作中,无论带什么课,他总是坚持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年来,他坚持把每一堂课都上成师生共享的优质课,不仅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还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多年来,他所带小学数学都名列园区前列,在近4年中所带高年级数学更是名列第一。
“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但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一荣誉,我会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奉献给乡村教育事业。”面对荣誉,姚得亮感觉到责任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