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0|回复: 1

姚谦专栏:书的一年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14 16: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谦专栏:书的一年史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4-12-14 00:00:00      


    摘要:年底到了,许多文章的邀约与采访都会绕着这一年做过的事情回顾。例如:“今年看过最好看的电影”、“你去过最好玩的地方”、“发生最难忘的事”……不过,在自己作一回比较深刻的检讨时,不免先要感叹一下一年又匆匆,然后问自己:“今年看了哪些书?”这可以让自己觉得一年还有收成,心里最踏实。

        姚谦今年阅读的两本书。

        写给生活的诗

        姚谦专栏

        年底到了,许多文章的邀约与采访都会绕着这一年做过的事情回顾。例如:“今年看过最好看的电影”、“你去过最好玩的地方”、“发生最难忘的事”……不过,在自己作一回比较深刻的检讨时,不免先要感叹一下一年又匆匆,然后问自己:“今年看了哪些书?”这可以让自己觉得一年还有收成,心里最踏实。承认自己已中年后,每年年终我都会问自己的是:这一年是否有成长、是否算过得踏实。经历过的事、风景,阅读过的书、电影、音乐,哪些放入了自己生命里。

        如同过往一样,每次回台北,总去一趟诚品书局。每次去诚品书局,总带一些书回来,再加上习惯性地在各个机场过境时,总顺手买一些期刊,零零星星地阅读。似乎生活中稍微有点空,最直接的选择是看几页书,于是在生活动线里处处放上一本书,以备所需。就这么零乱杂食,一年下来仿佛看了不少。真的回想起来,脑子倒是觉得一片空,好像没记得多少。这肯定不能怪别人的著作,是长文短阅的不专心造成。

        虽然今年我刻意把生活节奏减慢了,不过心里还有着很多杂念和一些琐碎的事情缠斗。看书真是需要静下来,才能享受其中。不过,抽空阅读这习惯源自很久以前,即使生活再怎么忙碌,总还会是利用睡前、醒来跟下床之间那30分钟看一段落的书。一方面缓和缓和睡醒前梦中的不真实情境所留下的后遗症,或是借一本书摆脱掉真实世界的纷扰,但是今年这个习惯好像有一点小改变。因为今年我刻意让自己的生理时钟往前提了两小时,好不再迟睡,也好早上早点醒来。把整个生理时钟往前移的结果,就是上午时间变长了,可以做更多事,因此很多工作安排在上午,早上一醒,无心在床上多逗留就起身了。当然,这一切说法也是推托之词,没有把看书这习惯给优化、深化,还是出于自己的心态,看书常常需要一些心理上的准备、欲望与期待,方能有所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记一记今年的书本阅读,我顺手把散落在床边、书架、书桌和洗手间那些阅读完、或阅读到一半不再阅读、还继续在看的书本整成一摞。看了看也有十来本,这些算是今年曾在自己生活轨迹上留下痕迹的书。其中我读得津津有味的是迈克尔·苏立文先生再版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上下共两册书。这套书是在苏先生过世之后,大陆艺术界人重新再翻译、作了一些调整后再出版的。上一版我曾陆陆续续在许多期刊杂志上看过一些片段,十数年后有机会一睹整本书,更是非常兴奋与喜悦。尤其这12年两岸同时的生活,更能体会得出在一位热爱华人文化的英国人眼中,华人20世纪美术的宽度和深度,苏先生的观点是我在艺术收藏上的一个重要启蒙和参考!当我开始收藏艺术品时,就因为在许多媒体上阅读了他的文章,给了我许多启发。这次阅读真有夙愿已偿之感,觉得特别有福气。这么一位外籍人士曾经用那么多的心思,对华人20世纪时代创作进行了一个梳理,间接地也让我可以借镜来看着21世纪的今日华人艺坛;在当时他的眼里,无论是身在大陆或是海外,无论台湾、新加坡、香港各地的华人,交织成更多元、更多面象的当代华人艺术面貌,如今看来更是超然与客观。我常常跟朋友分享,收藏艺术最大的乐趣,并非这件艺术品能产生多大的增值,而是收藏让你衍生的阅读———无论是在美术馆的阅读,或是对美术史的阅读,对自己的生活与经历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才是收藏最大的意义。
        书堆中我发觉放在我床边最久的一本书,那是去年底看完一直没收的一本书,来自一位年轻作家李沐泽先生。他29岁那年瞒着家人辞了工作,用了一年时间去了南亚、中亚、东南亚、北非旅行,书名叫《这世界啊,随他去吧》。这些年,国内越来越多年轻的微博写主用他们的青春时光,再借新兴起的个人平台,以如日记般的文字影像,记录自己的生活。而李沐泽用了一年的时光,放下工作,把这趟旅行记录在微博上,半途就受邀结集出版。每个世代的年轻人都曾在青春时做过类似狂热的事,李沐泽除了台北和伦敦的留学几年外,从出生至今都在北京。也许他大部分的生活经验与我相近,因为年纪相差了两轮生肖,让我想明白24年前的自己,如果活在现在,会怎么去面对世界,也借此重温曾经年轻时有过的一些激情。当年我没那么雄心大志放下工作用一年时间出游,但是年轻时心中曾经有过的感受,都在阅读《这世界啊,随他去吧》中记忆犹新。今年有机会与他面对面做深入的聊天时,我发觉不要低估比你年轻的世代,他们比你强大!李沐泽阅读的广泛、对文学与哲学的吸收以及对于生活和自我定位的从容,让我心生佩服。向年轻人学习也是我通过阅读,可以有获得的一个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23 06:11 , Processed in 0.1306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