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5|回复: 0

人民日报:江阴试点幸福教育 让学生受益一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18 10: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江阴试点幸福教育 让学生受益一生
    记者 王伟健
    2014年12月18日09:44         


    原题:江苏江阴率先试点、实践三年

    幸福教育 探路双赢

    “要积极地参与,要热情地分享。”11月25日,南京某大学学生会举办的一次心理学讲座上,该校学生姚璐玲在分享她的“幸福经”。从2011年9月开始,江阴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幸福教育实践和探索,当年刚上高中的姚璐玲参加了这个课程。“幸福教育是让我一生受益的课程,有助于谋求身心健康与应试教育双赢。”姚璐玲说。

    “我不幸福”

    ■课业负担让学生无暇顾及心理不适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高级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是幸福教育课程的学术支持方。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是幸福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说:“教育,不仅让学生习得知识,还应授以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为了记录下参与到这个课程中的学生的变化,从2011年9月份开始,幸福教育项目组人员对参加幸福教育课程的学生们进行访谈。在一次校园随机采访中,采访者问了三个女孩一个简单问题:“你幸福吗?”

    “我不幸福!”这是姚璐玲的回答。当时的她在上高一,一直喜欢画画,在进入高中之后,便面临着是“学习文化课还是艺术课”的纠结。“我很矛盾,要上大学,必须要学好文化课,可我又不愿放弃画画。”她说,父亲要求她首先要保证学习成绩。但每次走过学校的美术教室,看着艺术班同学手中的速写本和画笔,一种深深的遗憾就会不断涌起。“我很心痛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搁置起来……”

    张馨轩也不觉得幸福。“我父母对我管教太严了。”她说。一次因为不服管教,她和母亲发生了顶撞,连续一个礼拜没有讲话。张馨轩的母亲觉得,这个孩子实在不听话,“她不幸福,我也觉得不幸福。”

    姚瑨艺以极高分数考上江阴高中,仍然觉得“不幸福”。在初中时,姚瑨艺算得上是学校里的尖子生,但进入高中的她发现,身边同学一个比一个优秀。“我是很要强的,碰到这么多比我优秀的同学,感觉有落差。”尽管很努力,但她的成绩只能中等偏上。

    不止这三个女孩,几乎所有参与访谈的学生都没有表现出幸福感来。访谈中他们要么神情茫然,要么是一脸不高兴。“这也许是高中学生普遍有的问题。他们处于青春期,本来有很多话要对老师和家人说,但碍于学习紧张,不愿启齿。同时,他们又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无暇顾及心理上的不适。”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倪子君说。

    “放下而不是放弃”

    ■享受成长中的快乐,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

    江阴高中副校长张国英始终认为,教育不能太功利,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这与幸福教育课程的宗旨不谋而合。

    2011年9月,倪子君作为幸福教育项目负责人,率领“幸福教育课程”实施团队走进江阴高级中学。

    “这是一整套系统的教育方式,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幸福花园’。”回忆起幸福教育课程,姚瑨艺这样说。

    所谓幸福花园,便是在墙上挂上一个有着许多口袋的架子。学生和老师一人一个口袋,如果有学生发现了某同学的优点,便可写下来,装在信封里,放入该同学的口袋里。“你有着永不放弃的精神”“你这次成绩又提高了”“你的歌唱得很好听”……一张张小纸条让姚瑨艺找到了自信。“应该说,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我变得更加乐观自信了,感觉不比别人差,也有很多优势,慢慢地在学习上也用功了。”姚瑨艺说。

    姚璐玲则对“积极心理学”课程印象深刻。幸福教育项目研究人员师源老师介绍说,幸福教育课程第一学年的内容包括“积极自我”和“积极目标”两部分。其中,积极自我分为发现优点、发现缺点、应对失败和应对他人评价四个部分。在“积极目标”课程中,姚璐玲第一次向老师和同学敞开了心扉:“想画画,将来做一名设计师。”师源开导她说:“画画是你心中的一颗种子,你该如何让它成长?”慢慢地,姚璐玲对学习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放下而不是放弃,我依然为美术热烈地奋斗着追求着。”她说。

    “幸福教育不仅让孩子享受到了成长快乐,学习成绩也更好了。”张国英说,今年的高考中,该校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考上一本学校的考生比率达到45.8%、二本率91.9%,均创历史新高。“回访发现,所有参加过幸福教育课程的学生,在大学里都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自信心和成就感都高。”张国英介绍说。

    “感到特别幸福”

    ■育人者感觉幸福了,才可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幸福教育课程不仅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改变,也让老师变得更富爱心。

    沈奕旻老师曾是姚璐玲的班主任。与一般的男性老师一样,这位外刚内柔的男老师,虽然内心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但总是表现出一副威严的样子。一次,一名学生过来向沈奕旻倾诉学习上的困惑,他竟然批评起学生来。“不通人情,爱批评人,说话不让人喜欢。”沈奕旻获得学生如此评价。

    但幸福教育的课程感染了沈奕旻,“我以前对学生确实关心得不够。”老师的改变学生都看在眼里,在“幸福花园”里,沈奕旻收获了学生对他的表扬。沈奕旻生日那天,师源建议学生表扬沈奕旻。结果,沈奕旻发现,他在学生心目中竟然有30多个优点。这个号称坚强的男人,在那一刻也流下了眼泪,他说“感到特别幸福”。

    沈奕旻说,他感觉心脏变得柔软温暖起来了,对待学生的态度也不再是冷冰冰,变成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沈奕旻的改变,让江阴市教育局乐见其成。7月31日,在江阴教师进修学校,来自江阴市各个中学的教师在这里接受“幸福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积极心理学培训。

    “幸福教育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江阴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副科长江红梅说,“只有育人者感觉幸福了,才可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8日6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23 06:08 , Processed in 0.0984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