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2|回复: 3

朱旦华:毛泽东弟媳的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21 09: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旦华:毛泽东弟媳的传奇人生

    2014年12月21日06: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文摘   

    原标题:朱旦华:毛泽东弟媳的传奇人生
      朱旦华原名姚秀霞,原籍浙江省慈溪庄桥镇,她1911年12月26日出生,那时清王朝已经被辛亥革命所推翻,而中华民国又还没有成立,所以朱旦华自我介绍说:“我出生在一个没有朝代的年代。出生日期和毛主席一样。”

      朱旦华早年在上海务本女中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旦华于1937年冬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1938年7月,朱旦华被分配到省立迪化女子中学任教导主任。不久被推选为新疆省妇女协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秘书长,新疆省政务委员会委员。

      与毛泽民喜结连理

      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战斗和工作之中,很少有人和有条件去考虑个人的婚恋问题。

      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邓发有意撮合她和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有一天,邓发找朱旦华谈话。“你的年纪不小了,也该成家了吧?女同志找对象,主要是政治上可靠。”邓发以长者的口气说,“周彬同志就是这种人,他其实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

      “周厅长身体不好,又没日没夜地忙于工作。从斗争形势和党的工作考虑,周厅长身边确实需要一位可靠的助手。”毛泽民原来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由延安赴苏联治病的,1938年2月途经迪化时留在了新疆。

      毛泽民在新疆时化名周彬,任省财政厅代厅长。朱旦华多次听过他的报告,知道他很能干,对他很尊敬。

      不久,邓发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让人多炒了几个菜,把朱旦华也请来吃饭。席间,邓发忽然公布:“今天的宴请,既是为周彬饯行,也是为周彬与朱旦华办的订婚酒。”

      1940年5月,在新疆省政府的大礼堂,毛泽民与朱旦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新郎毛泽民穿一件干净整齐的旧毛料西服,新娘朱旦华穿的是来新疆后添置的米色裙装。他们没有发请柬,但来参加贺喜的人不少。当时在新疆的名人沈雁冰、张仲实等都来了。

      婚后,他们就住在财政厅的一间普通的房子里,陈设很简单:毛泽民只有一个旧皮箱和一个旧藤条包,里面装的除了几件旧衣服、一双旧毡筒和一顶旧皮帽外,就是一堆书;朱旦华只有一个从延安带来的背包和一台手摇缝纫机。

      毛泽民与朱旦华婚后的日子美满幸福。第二年,毛泽民中年得子,喜出望外,给儿子取名远新。这名字既符合毛氏族谱中“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的“远”字辈牒序,也含有对其生在遥远的新疆的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09: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新疆监狱中的斗争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盛世才改变了亲苏联共的政策。他认为,苏联打不过德国,中国共产党也靠不住了。1942年8月29日,蒋介石派宋美龄、朱绍良赴迪化对盛世才进行拉拢,给他八大要职。于是,盛世才立即投靠了蒋介石。

      1942年9月17日,盛世才以“督办请谈话”为名,将陈潭秋、毛泽民等共产党的领导人及其妻室儿女秘密软禁于满城邱公馆。紧接着把昔日他请来新疆帮助工作的所有共产党人及其家眷全部关押。这样,朱旦华和儿子毛远新被关进大牢。

      1943年9月27日的深夜,毛泽民被盛世才秘密杀害。刽子手用大棒把他击昏,再用绳子勒死,装入麻袋,偷偷地埋入荒郊。同时遇难的还有陈潭秋、林基路两位烈士。

      直到1945年2月,朱旦华才从男牢得知这一不十分确切的噩耗。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亲自到张治中家里,拜托他查清被盛世才关押的中共100多位干部及其家属的下落,并无条件释放,送回延安。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周恩来也郑重地向国民党提出了“释放政治犯”的要求。周恩来拿出了一个被关押在新疆男女监狱中的共产党人及其家眷的名单。这份名单是朱旦华等人为了要让党中央了解新疆监狱的人员状况,用浆糊写在一块白布上的。尔后,朱旦华又想方设法通过她在迪化女中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送到了八路军办事处,交给了周恩来的秘书。这份转给周恩来的信,至今仍珍藏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张治中是周恩来的好朋友,也是重庆谈判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他曾亲到延安接毛泽东来重庆谈判。1946年4月1日,张治中被任命为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张治中先生很快就履行了诺言。1946年6月10日,131位男女老少,在党中央的营救下被释放出狱,登上8辆苏制十轮大卡车回延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09: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母子得到毛泽东特别照顾

      党中央对从新疆返回延安的同志关怀备至,毛泽东、朱德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前往慰问,并在艰苦的条件下设宴招待,延安的报纸也连日作了报道。1946年7月12日至14日,毛泽东在三天内,三次到新疆返延同志驻地看望大家,说:“你们回来了就是胜利!”毛泽东看到这些在新疆战斗的同志,不能不想到自己的弟弟毛泽民。他强忍悲痛,一再走到朱旦华身边,把侄儿毛远新抱在胸前,亲了又亲。

      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时,洛杉矶托儿所首批撤离延安。撤离延安之前,毛泽东送给毛远新一床毛毯。江青对朱旦华说:“毛毯是前线缴获送来润之盖的。润之让送给远新,你带去吧。”那时在延安,毛毯弥足珍贵,毛泽东自己还盖着旧棉被。因此,朱旦华怎么也不肯收。江青含泪劝朱旦华说:“这是润之决定的事情,也是我们对孩子的一点儿心意。”朱旦华似乎已经明白了一切,她双手颤抖地接下了毛毯。这条毛毯毛远新盖了,朱旦华自己又盖,一直伴随到老。

      打破封建嫁给方志纯

      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央开始组织干部南下。时任中央社会部二室主任兼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的方志纯,已经接到南下通知。行前,他来全国妇联看望朱旦华。他们是新疆监狱的难友,彼此都很了解和信任。他们一同坐牢,一同坚持狱中斗争,一同回到延安。方志纯和毛泽民更熟悉,在苏联学习时共居一室,感情深厚。朱旦华和方志纯原妻楼曼文也很亲密。楼曼文在狱中生下女儿时,朱旦华对她们精心照料。在西柏坡时,楼曼文重病不起,朱旦华常去看望和安慰。楼曼文因患癌症去世,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全国妇联的几位大姐看到方志纯来看朱旦华,十分高兴,便主动当起红娘。全国妇联组织部部长帅孟奇单刀直入,劝朱旦华与方志纯成亲。杨之华、康克清更是积极,两头奔跑,极力撮合。“不要再等了,毛泽民是等不回来的了。”蔡畅一再开导她。接着,大姐们又去劝方志纯。

      1949年6月1日,朱旦华与方志纯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他们带着远新和囹囝、荣欣一起生活,组成了一个新家庭。不久南下江西。

      在“文化大革命”中,朱旦华和许许多多老干部一样,遭到残酷迫害和无情打击。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出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1997年离休。 1993年7月31日,老伴方志纯病逝,朱旦华老泪纵横,沉湎在一幕幕的回忆之中。

      方志纯一家满门忠烈,至亲中有7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纯的堂兄方志敏烈士留下的名言,也是方志纯、朱旦华一生的座右铭。

      1995年12月26日,湖南韶山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02周年大会,当朱旦华被请上主席台就座时,成千上万的人向她致意,她向人们频频招手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7: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旦华:一位女革命家的坚守本色
    陈家鹦
    2015年11月05日11: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笔者曾长期在著名烈士方志敏的家乡江西省弋阳县从事编史修志工作,有机会经常出入烈士的堂弟,担任家乡县志、地方党史顾问的方志纯的宅院,自然与方志纯的夫人朱旦华渐渐熟悉起来。我随许多老同志也称她为“朱大姐”,觉得自然亲切。

    与朱大姐初次见面大概是在1988年春夏之际。那时,方志纯已从中顾委委员的职位上退下来,身体不是很好。我们跨进次院门后,看见朱大姐已站立客厅门边迎候我们。她那年应该是70岁左右,一头短发还未见斑白,衣着朴素得体。她亲自为我们引座,端茶倒水,虽话语轻微细软,但行动自如,足见她精气神还不错。

    此后多年,笔者又曾多次接触过专门采访朱大姐的同行朋友,渐渐对朱大姐的人生经历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投身时代大潮流

    朱旦华,原名姚秀霞,1911年12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镇。由于父亲在上海谋生,后举家迁到上海。不久,由于洋货充斥市场,朱父的土布店被挤垮了。朱旦华的母亲生有三女七男,朱旦华排行老二,全家生活自然是十分艰难。1925年,朱旦华考上了上海名校务本女子中学。初中毕业后,进了免缴学杂费的本校师范科。后以学校优等生的身份留校,在教务处供职。这样,她除了生活自立外,还可以帮家里还债。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上海务本女中停办了。早就参与社会进步活动的朱旦华,积极向中共秘密党组织提出奔赴延安的要求。她回忆说:“我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非常向往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当时,有些父母阻拦自己的孩子去延安。我的父母也这样。我离家时,也是说服了泪眼模糊的双亲,才奔赴延安的。”她在离开上海之前,还把一位好友从延安寄来的信,交给了秘密党组织办的《解放周刊》。该刊将此信以“陕北来信”为题发表出来以后,吸引了许多上海进步青年与文化人士。不久,朱旦华在党组织的介绍下,改名为朱家农与两个男生结伴前往延安。他们辗转杭州、金华、南昌、武汉等地,克服重重困难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然后又于8月底步行奔赴延安,至1937年冬才到达延安,很快便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1938年3月, 朱旦华从陕北公学毕业后,与 28名抗大、陕公毕业生一道,被分配到新疆工作。就在去新疆途中,她取《诗经》“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意,将名字改为朱旦华

    当时的新疆是军阀盛世才的势力范围。盛世才得到苏联援助,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同意在省会迪化市(今乌鲁木齐)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不公开挂牌),欢迎中共方面派干部去帮助他。

    1938年7月,朱旦华被分配到省立迪化女子中学任教导主任。 不久被推选为新疆省妇女协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秘书长,新疆省政务委员会委员。

    朱旦华满怀激情来到女中,忘我地投入了工作。她制定了“诚毅团结、勤肃紧张、敏活健壮、精勇创造”的十六字校训,并亲自创作了《迪化女子中学校歌》歌词,号召“姐妹们,努力,努力,站到斗争的最前线”。作为新疆妇女协会的宣传部长,她组织学校师生业余歌咏队、话剧团,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上街宣传演出。她还组织编辑发行《妇声半月刊》《新疆妇女》等刊物,宣传革命理论和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妇女解放,介绍苏联情况。她整日忙个不停,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充分显示了一位投身革命潮流、朝气蓬勃、奋勇向前的新女性的风采。

    在新疆和毛泽民结婚

    时光进入21世纪,已是98岁高龄的朱旦华仍精神矍铄,她笑对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其实,我没有什么传奇,我为人所知无非是因为我嫁了两个伟人的弟弟。我的第一任丈夫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弟弟;我的第二任丈夫方志纯,是方志敏烈士的弟弟。

    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者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战斗和工作之中,很少有人刻意去考虑个人的婚恋问题。朱旦华就是这种典型。她在工作上有使不完的劲,根本没想过“找对象”的事。有一天,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邓发(任职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找朱旦华谈话,以长者的口气关切地说:“你的年纪不小了,也该成家了吧?”接着又开导说:“女同志找对象,主要是要政治上可靠。”说着说着,邓发就向她介绍起毛泽民来。当时,毛泽民在新疆化名周彬,任新疆财政厅代厅长。邓发特别强调说:“周厅长身体不好,还没日没夜地忙于工作。从斗争形势和党的工作考虑,周厅长身边很需要一位可靠的助手。”

    朱旦华知道周彬就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他和邓发、陈潭秋都是中共中央派到新疆来的领导干部。她也多次听过他的报告,知道他是理财专家,很能干,心里对他很钦佩尊敬。

    后经过慎重考虑,朱旦华同意了。1940年5月,治病回来的毛泽民与朱旦华在新疆省政府的大礼堂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次年,他俩的儿子降生了。毛泽民满怀欣喜,按毛氏族谱中“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的“远”字辈牒序,给儿子取名远新,又含生于遥远的新疆的意思。

    平静而温馨的日子是那么的短暂。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派要员对盛世才进行拉拢。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一直摇摆不定的盛世才变脸投靠了蒋介石。 次年夏季,盛世才制造事端,诬称“共产党阴谋暴动”,找借口于9月17日逮捕了陈潭秋、毛泽民、林路基等中共在新疆工作的百余名同志,以及杜重远等爱国人士。接着,又把在新疆的共产党人及其家眷全部关押。朱旦华自然首当其冲。

    身陷囹圄的毛泽民受尽了酷刑折磨,仍拒绝在伪造的供词上签名。盛世才为了向蒋介石邀功,在 1943年9月27日,将毛泽民与陈潭秋、林路基3人秘密地绞杀了。

    被关押在第四监狱的朱旦华等女眷们带着孩子一直坚持斗争。当时狱中党组织由张子意负责,朱旦华被指定为女牢党的负责人。张子意提出了“百子一条心”的口号,把大家团结起来,坚持斗争。朱旦华组织女牢难友学习,以“百子一条心,争取集体无罪释放回延安”作为狱中斗争目标,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开展秘密活动。其间,她写出许多鼓舞斗争士气的诗歌,在狱中传诵传阅。

    1945年2月,朱旦华从男牢得知了毛泽民等被杀的噩耗。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雷, 把朱旦华和陈潭秋的夫人王韵雪、林基路的夫人陈文瑛(陈茵素)击昏了,把女牢的同志都震懵了。在悲愤中,朱旦华朗诵了自己为死难丈夫而作的长诗……

    中共中央对新疆被捕的同志极为关怀,并多方设法营救。经多次艰难曲折的谈判,1946年6月10日,新任的新疆省主席张治中宣布“无罪释放”被关押的131人(包括孩童),难友们“百子一条心,集体回延安”的斗争誓言和愿望终于实现。

    南下前夕在热心大姐的策划下与方志纯的婚礼

    回延安后,朱旦华被分配到中央妇委会工作,与领导她的老同志帅孟奇同住一室。1949年春,全国妇联成立,朱旦华任干部科科长。这时,中央正在组织和动员大批干部南下。时任中央社会部二室主任兼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的方志纯,在南下前夕来看望朱旦华并想邀约她一同去江西,可朱旦华却以自己打算带着远新回上海工作而婉拒。这个“动向”立即被敏感而热情的帅孟奇发觉了。

    朱旦华与方志纯早在新疆就认识。他俩同被盛世才关押在囚牢,一起坚持狱中斗争,结下深厚革命友情。方志纯的妻子娄曼文在狱中生下女儿,朱旦华组织狱中难友对她们母女悉心照料。可在出狱后,极度虚弱的娄曼文又患上不治之症,不久撒手而去,留下嗷嗷待哺的一儿一女。

    帅孟奇把她的发现在妇委会传播开来,并请杨之华等几位大姐策划当红娘。帅孟奇干脆单刀直入地对朱旦华说:“我们妇联有好几个寡妇,其他人年纪大了,你还年轻,应带头打破封建。早点与方志纯成个家。”杨之华、康克清也忙着在朱旦华、方志纯之间两头撮合。经过反复做双方的工作,1949年6月1日农历端午节,朱旦华和方志纯的婚礼就在这群女革命家的祝福声中举行,邓颖超做了他们的证婚人。

    6月中旬,方志纯率六七十名干部去江西,途经上海。 方志纯和朱旦华等先去拜访了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接着,朱旦华领着丈夫去看望阔别12年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朱旦华与家人见面,悲喜交加,她与母亲抱头痛哭。母亲满以为她会留在上海工作,可朱旦华说:“我还要去江西。”

    在江西,方志纯先后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长,省政协主席;朱旦华先后任省妇联副主任、主任。夫妻俩相濡以沫,廉洁奉公几十年,直至1993年7月31日方志纯去世。

    令人“心灵震颤”的清贫本色

    前两年,网友转发了一篇《一次火灾引发的心灵震颤》给我看,内容说的是由于某装修工违章作业,电焊火花引起火灾,事故殃及了朱旦华住宅。所幸失火时朱旦华住在医院。火灾后,一个参与维修朱旦华住宅的人,这样写道:

    “走进老人的家中,眼前的景象令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除了一台新的平板电视机(据说是她儿子的一位朋友刚刚送给老人的98岁生日礼物),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沙发、桌椅、橱柜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西,早已破旧不堪,加上烟熏水浇,即使扔在马路上都不会有人捡回去;窗帘是由薄到半透明的最便宜的的确良蓝布拼轧起来的,上面居然还有不少手缝的补丁……

    人们从挂在客厅墙上,已经被浓烟熏得黑糊糊的两幅照片,印证了主人身份:一幅是毛泽民烈士和朱老抱着两岁儿子的合影,一幅是江西省原省长方志纯同志的遗像。”

    火灾发生前十年,我曾多次踏进这个客厅。所以,他描绘的这一切我十分熟悉。不过,这位朋友还遗漏了,或许已被大火烧成灰烬了--那墙上应该还悬挂有两幅书法作品:一幅是反映青年方志敏志趣的名联:“心有三爱 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 青松翠柏洁梅兰”;另一幅是方志敏狱中名作《清贫》全文。我记得很清楚,那次朱旦华把我们迎进客厅,趁我们等候方志纯的片刻,她指着墙上的《清贫》文字,说:“你们县委干部经常组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吗?”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我们一时有点语塞。为打破尴尬,我连忙告诉她,说我们县委机关每人都有《方志敏文集》,领导要求我们学习的。朱旦华似乎并不在意我怎么回答,没等我们说完,就指着墙上的字说:“你们听听,当年方志敏是怎么说的……”接着就自个儿诵读起来:“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

    朱旦华读完了这一段,又与我们交谈起来。她关切地询问我们:县委是否做到勤俭节约办事?是否也存在报纸上经常批评的吃喝风?老人直言要求我们应该抵制“吃喝浪费”“不为民办事”的坏风气,令我们深受教育。

    虽然我们每次与朱旦华接触和交流,都是在正式采访方志纯的空隙时间,但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有一次,朱旦华在闲谈中告诉我们:“文化大革命”后期,方志纯获补发遭批斗期间停发的几万元工资,朱旦华支持方志纯将这笔钱款全都捐献给家乡弋阳县用于水库修建了。她说,烈士的家乡还很穷困,这笔钱能用在“刀口”上,我们乐意开心……她常转述方志纯说过的话:“革命的胜利是用那么多战友们牺牲的身体垫起来的,我们活下来的革命者没有丝毫享受、奢侈的权力。”

    的确,1993年方志纯去世时,两老全家的积蓄只不过4万元人民币。

    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委为了照顾老干部,修建了一片副省级以上老干部别墅群。朱旦华只要拿出很少一部分钱,就可买下一套价值不菲且不断升值的房屋。未曾想,朱旦华婉拒了省委的好意。有关人员来劝朱旦华,说这套房子可以作为遗产给子女,劝她“还是买下来好”。可朱旦华回答:我参加革命时,连自己的命都交给党和人民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还要什么财产。至于说给子女留下遗产,毛泽民烈士为革命事业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方志纯同志一心为人民利益奋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就是留给子女最好的遗产。

    2005年10月15日,朱旦华写信给江西省政协并转省委,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她在遗嘱中说:“趁我现在头脑还清楚,正式向领导表明:我不要买新房子,请组织上把这个指标留给那些比我更需要的老同志吧。……我1937年只身从上海去延安参加革命,在将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坐过敌人的监牢,也被下放劳改过。但我从不后悔,只觉得自己为党为人民所做的贡献太少。我已90多岁了,我想在现在住的房子(里)继续住下去。我死后,房子交公。……这是我认真思考后作的决定。也算是我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遗嘱吧。”

    2010年5月29日,朱旦华在南昌逝世,享年99岁。她的丧事简朴而隆重,中共中央和各地群众都对“优秀共产党员、杰出共产主义战士朱旦华同志的一生”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9 17:36 , Processed in 0.1067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