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6|回复: 0

痴心教坛 甘当人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50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24 10: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痴心教坛   甘当人梯
    ——记全国优秀校长姚世友
    报告文学/陇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甘肃庆阳市西峰职业中专副校长姚世友是一个温文儒雅谦虚谨慎、为人和善而又旗帜鲜明顽强奋斗的人。他1955年5月出生在甘肃宁县石鼓乡石鼓村。父亲曾经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一名红二十六军战士,1934年担任过习仲勋在陕甘两地的地下交通员,荣立过二等功。1935年4月1日在宁县金村一次和国民党部队战斗中负重伤致成残废。1936年组织批准参加地方工作。
        姚世友虽然出生于革命家庭,可是父亲的老红军身份和待遇是在1978年落实政策时才恢复的。所以自幼就家境贫寒,少吃无穿。可是由于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教育培养,他不怕吃苦,乐观向上。生活上从来不和别人攀比,上学时虚心勤奋,成绩名列前茅。靠一股自强不息的毅力考上了庆阳师范,参加工作后他又获得了在庆阳师专和甘肃省党校进修深造的机会,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
         他1976年参加工作近40年来,心系教坛,甘当人梯。1982年升任宁县教研室负责人,1987年就升任为宁县三中副校长。1989年调任西峰市教研室教研员。曾在西峰职业中专担任政治教研室主任,教务主任和副校长,主持教务工作长达22年。曾经有过三次工作调动和转行到行政部门工作的机会,都被他婉言推谢了。如今在甘肃宁县和西峰区教育系统,人人都心里铭记着姚世友老师的名字,传扬这这位全国优秀校长的动人故事。
    一,痴心教坛,诲人不倦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人生最美好最重要的莫过于幼年读书励志,姚世友自小聪颖过人,刻苦好学,课文过目不忘,算数快而又准。1974年9月,刚满15周岁的他,就考入了当时陇东最高学府庆阳师范。因为他自小就喜欢教师这个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的职业,励志当一名人民教师,为国家培育栋梁。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他就如愿以偿的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宁县三中,在这里一干就是12年。参加工作一年后他就由一名普通教师升任为教研组长被组织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1982年加入了党组织。,他又被调到宁县教研室负责工作,长达5年。1987年升任为宁县三中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和党支部委员。初次上任,他看到该校百分之八十的校舍长达25年没有维修过,已经全部成了危房。该校初三(2)班的教室在学生上课时发生塌方,多亏他及时采取措施,才使得10名师生免于重伤。对此他忧心如焚,建议校主要领导立即召开会议,会上领导安排有他负责解决全校危房问题。于是他夜以继日,三天内组织施工匠人全面详细检查,对80%急需维修的危房马上给县上打报告,可是由于县上财政拮据无能为力。他就千方百计把所有危房全部拍照,对腐朽的大梁,柱子抽取木质样本等,连夜赶到庆阳地区教育局找领导汇报情况,当时地区教育局财力有限,只给于了10万元,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断然决定第四天就带着这些照片样本和被告赶赴省城兰州找到甘肃省教育厅,当时资金紧缺,困难重重。他想尽办法先后找到了1963年曾经担任过宁县县委书记的甘肃省机械厅副厅长张兴华,甘肃省政协主席王秉祥,省老区委主任葛士英,甘肃日报总编冯兴儒,省政府秘书长陈奇玲,一一给他们汇报情况,引起了省上高度重视。很快在1987年的老区工作会上列入了建设项目,盖起了教学楼一幢,同时使45间砖混结构平房得以维修,全校危房问题才彻底解决。
        他在该校担任副校长后,待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师生的燃眉之急。该校有两名教师是骨干人才,他们长期带病工作,成绩突出。可是由于医药费无法解决,成了后顾之忧。对此,他亲自去县教育局找领导,报销了罗学慈,罗恩智两位教师2万元的药费,并且帮助罗恩智找到了对象成了家。特别是1988年他跑省上找王秉祥、张兴华等领导,给该校毕业的11名老红军孙子、孙女找到了一份工作。
    他在该校担任副校长负责教务工作,非常注重和强调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老区精神、创业精神的革命传统教育,收到了很好效果,如今那个时期培养的不少学生,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了行业领军人物。
    一, 宠辱不惊,自强不息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
        姚世友的父亲是老红军,在1978年组织布恢复了待遇之后,他非常感激党和政府,更加努力地为党的教育事业拼搏奋斗,一步步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他的唯一爱好就是读书自学,走上工作岗位至今持之以恒,没有中断。在刻苦自学的同时,坚持写读书笔记至今已经写了厚厚的20多本。每年都联系教学实际,撰写论文,至今已经发表30多篇。和他接触给人的第一感觉,他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做人严谨、低调朴实,平易近人,儒雅谦虚的善良师长。殊不知他的内心永远燃烧着一股青春烈火,对党的教育事业时刻忠心耿耿、永远鞠躬尽瘁。他非常注意人品的修炼,首先是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老人尊重单位老同志。在工作中一贯奉行勤勤恳恳,少说多干,做每一件事都要坚持到底的底线,几十年如一日。首先是能够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励志做人放在第一位。处处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很多人自称是做人低调,做事高调。他做人低调,做事力主先低调后进取,不打无把握之仗。他历来反对漂浮奢华、张扬炫耀,绝不一味出政绩出风头。同时,他经常会主动检讨自己,主要是随时倾听不同意见,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确定错误,善于听取下级和普通师生的意见建议,有错处就放下架子去赔情道歉,及时改正。因而凡事他到过的单位和工作过的地方,大家都给以好评。组织上多次基于他的品格素质高,考虑到对他提拔重用,有三次找他谈话,让他改行去担任更加重要的领导职务。可他由于热爱教育事业,思来想去还是教书育人好,于是就为教育事业而奋斗到了退休。用他的话说:“每当学生们逢年过节来看望、登门拜访他时,或者在网络报刊媒体看到听到他的学生们的事迹时,我感到由衷的自豪、荣幸和满足!
        就这样他由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革命子弟,通过顽强不懈的自学拼搏,不但获得了大专,大学学历,而且培育了数万名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2011年11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2011年度第八届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他的论文代表老区职业学校在大会交流,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清华大学领导和专家教授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赏。
    三、鞠躬尽瘁,攻坚克难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泰
        由于他的工作成绩优秀,1989年4月被调往西峰市教育局教研室担任教研员,1992年10月有调往西峰职业中专,历任该校政治教研室主任,教务主任,党支部委员、教学党支部书记及副校长。其中1997、1998、1999、2000、2003年连续多次获得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领导干部培训班优秀学员。
        特别是在2004年他担任副校长,专管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和督导室以来,他争取到省市区在该校建立6个人才培训基地的光荣任务,通过能力都顺利达标,如期完成了培训任务。到2007年,庆阳市举办全市职业学校、中专29个代表队参加的学生技能大赛中,他带队负责的西峰职专获得了团体第一名。2008年全省职中生技能大赛中该校获电子电工团体一等奖;计算机应用技术团体二等奖;2009年全市职中生技能大赛中或团体一等奖。由于他的不懈努力,该校的招生人数由2004年的400多人,上升到2008年的934人。在校生一直保持在2000名以上,社会培训量达到2600多人。该校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显著提高,有力的带动庆阳和周边县市人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对建设庆阳老区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四、甘当人梯,力荐群贤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

       他在领导教务教学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加之又非常注意听取社会和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随时调整工作重点,为了使该校师资队与时俱进,后继有人,他做到了甘当人梯,力荐群贤。他注意做的奖优罚劣,选贤任能,每年都把晋升和评优的对象倾斜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仅参加全省大赛获奖的教师就达8名,获省级大赛个人奖的学生达18名。20000多名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荣获优秀学生奖。在该校领导岗位的10多年是他人生和事业的黄金时期,为了每届毕业生的就业安排,他不辞劳苦,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的所有城市,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稳定保持在96%以上。先后为二万多名毕业学生找到了对口的就业岗位,至今和他们保持着信息联系。一大批优秀学子如今已经成为创业能手和领军骨干。有三分之一就业于北京、青岛、大连、杭州、宁波、台州、广东、深圳、苏州、兰州、西安等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个人资产在千万元以上者就达180多人。
       他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经常主动帮助困难师生,不惜为他们的就业和治病而慷慨解囊。还主动帮助老家的革命烈军属。老红军刘德忠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因为受伤残废而终身未婚,他参加工作后父母一直挂念这位孤独的老人,他就经常回老家看望,给他送去生活用品。姚世友和他的弟弟还为这位老人出资购买了寿板,去世后出资进行了安葬。村上的困难户杨金旦和常关锁和他们家是邻居,他不仅经常借给钱花,还接济给他们粮食和衣物。每次回老家都去看望,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须的衣服,炊具和鞋袜,直到这两位老人去世。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提起姚世友非常感激。
       他不惜金针度人,随时整理和总结自己的成功做法,和同行们交流沟通,2008年他撰写的《职业学校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论文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组委会联合评为一等奖,编入《新形势下教育管理与实践探索》一书。2009年3月,他撰写的《齐心协力,再次激荡西峰职教发展的热潮》论文,荣获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总课组,《中国教师》杂志社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组委会一等奖编入《新形势下教育管理与实践探索》一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呕心沥血奋斗下,西峰职业中专从c级到b级和a级。在他光荣退休的前一年,在他带领教职工的努力争取和拼搏下,该校终于晋升到了国家级重点学校行列。他的创新办学经历和事迹一直被庆阳教育系统和该校教职工传为佳话。
    五、笔耕不辍,著述立论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
       姚世友是一个勤奋不倦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创新发现的人和勤于写作总结的人。早在1992年,他主编的《家长学校教材》一书就获得社会好评,被庆阳地区妇联和西峰市教育局出版发行。2002、2004年他主编《论文选集》1-2期,2007年他负责主编的《分层教学法》、《论文选集》第三期,均由西峰职专出版。
       1987年他被抽调参与《宁县志》最初筹备和编修工作;1999年主编宁县《石鼓村志》,出版后受到省志委好评。得到了甘肃省地方志委员会主任王秉祥和甘肃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张兴华等领导肯定和赞扬。
    他非常喜爱编修家谱这一功德无量的公益事业。从1984年开始编修《宁县石鼓村姚氏家谱》,坚持业余调查访问,撰修订正达13年而圆满完成。1989年又开始主编《宁县九龙川姚氏家谱》;2002年又开始了《甘肃正宁纪村姚氏家谱》。先后利用出差机会,自费五千多元,在不影响工作的同时,到有关地区联络调查访问和沟通交流。他编写的姚氏家谱被全国各地姚氏宗族广泛认可,对传播华夏炎黄子孙的传统文明,传承姚氏家族不朽传统文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姚世友四十多年来,一直在教育战线无私奉献而无怨无悔,他始终认为他这样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快乐的,非常幸福的。他经常说:“我这个人很知足,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不就是教书育人,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和前辈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和前辈们在生活方面比较我是非常的幸福,我不愁吃穿,和妻子住上了楼房,三个儿女们都上了大学而且顺利就业。我遇上了好时代,为社会为教育事业和我的家乡庆阳老区和老家家族作出牺牲和奉献是值得的!”如今他仍然是手勤脚快,虽然退休了可还在为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着余热,孜孜以求,乐此不疲,有闲时间还在练习毛笔书法,网上撰文和朋友们分享着人生的快乐时光!
    我祝愿姚世友永远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生活到老,学习到老,老有所为,宝刀不老!




    2014年12月写于西峰

    姚有成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oyouche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9 00:42 , Processed in 0.0994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