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1|回复: 2

姚奠中艺术馆在稷山揭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27 08: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奠中艺术馆在稷山揭幕2014-12-27 05:21:00 来源: 山西日报(太原)


    本报讯



    12月26日,姚奠中逝世一周年学术活动在稷山县举行。来自全国的书画名家、学者、艺术大师和当地群众200余人齐聚姚奠中先生家乡稷山县,参加姚奠中逝世一周年学术活动。当天,姚奠中艺术馆落成揭幕仪式也同时举行,还进行了书画艺术展览,展出了姚奠中创作的书画作品等,并举行学术研讨会。来宾们还前往稷峰镇南阳村姚奠中的故居参观。

    前来参加活动的来宾用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大师的怀念,其中,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武俊敏用她的“武氏绣法”绣了一幅姚奠中大师绣品。

    姚奠中是中国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2009年,姚奠中荣获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他毕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诲人不倦,桃李芳菲,誉满天下。他始终关心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将自己的150幅书画作品捐献给了山西大学。2010年,姚奠中捐资100万元发起成立了“山西省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会”,用以奖掖后进,弘扬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09: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url=]姚老永不老(图)[/url]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图为姚先生的亲笔信。

    图为1936年章门弟子合影。右三为姚奠中先生。

    101岁的姚奠中先生走了,一位国学巨星陨落。但姚先生的作品、人品、学问与精神却如星星一样在我们头顶永远闪烁——


    因“悬案”一次通信

    我想到章太炎先生的入室弟子姚奠中先生,便冒昧给姚先生写了一封信


    1998年初,山西古籍出版社正在编辑出版《张瑞玑诗文集》。这时张瑞玑先生的曾外孙王宪,从兰州给我寄来署“馀杭章炳麟撰”的《故参议院议员张君墓表》。这篇“墓表”是复印件,原件用毛笔抄写,藏于陕西省政协。因为要收进书里,“墓表”的真伪必须得到确证。谁能确证呢?我想到章太炎先生的入室弟子姚奠中先生,便冒昧地给姚先生写了一封信:


    姚先生:


    您好!先生乃今日吾晋学界鲁殿灵光,今敢冒昧驰书相扰,只因有一宗悬案,惟先生一人之识力可决。我手头有一篇 《故参议院议员张君墓表》,署“馀杭章炳麟撰”。“张君”即赵城张瑞玑衡玉先生。此文由衡玉先生曾外孙王宪复印寄来,原件藏于陕西省政协。看笔迹,显然非太炎先生法书;查《章太炎全集》,亦未收此篇。闻先生大著《章太炎学术年谱》成,不知可曾提及此事?今将原文呈上,乞先生拨冗一顾,决此悬疑。衡玉先生行状,拙文《张瑞玑其人》记之较详,或可参酌,亦附于后。


    专此布达,敬候佳音。恭请雅安!


    卫洪平 谨拜

    1998年1月9日

    一个月后,我收到姚先生用钢笔写的回信:


    洪平同志:


    来示及附件并悉。今就《张君墓表》一事,祗答如次:先师晚年为文,志表较多。有自作也有代作。自作者,多为品行功德可传者;其不愿自作者,则概由孙世扬(鹰若)代笔。似“张君”之节概,必为先师所自作。当然,复印件之底稿,当出于别人所抄,而非先师墨迹。拙作章先生《学术年谱》,未涉及此篇。而你所查全集,不知何时何版?真全与否?1937年《制言》所载先师《纪念专号》,后附有沈延国等所辑先师著述全目。惜此次搬家后,此专号遍觅无着。故未能予此“墓表”作出确证。甚憾!大作《张瑞玑其人》一文,使读者对前贤有全面了解,甚好,很有意义。事冗,稽复为歉!匆匆不尽。祝好!


    姚奠中

    1998.2.10.

    收到姚先生的信,特别是看了姚先生断然说的“似‘张君’之节概,必为先师所自作”,我心里就有底了。我想,以姚先生之尊,能下此断语,即使再找不出什么证据,出书时也可以把“墓表”印上去。可喜的是,姚先生在信中实际上已经指明了找到“确证”的具体线索。于是我打电话给省图书馆的高和平君,请他查找《制言》杂志。第二天高君就告诉我找到了。这篇“墓表”发表在1936年的《制言》杂志上,其时章太炎先生已经辞世,这期杂志成了他的纪念专号。我拿到杂志的复印件,心里特别高兴。衡玉先生逝世70周年了,他的诗文集才首次出版,现在把已经确证的章太炎撰写的“墓表”拿来压卷,真该感谢姚先生。


    更让我感动的是,我寄给姚先生的那篇拙作《张瑞玑其人》,是从《文汇读书周报》上复印的,字号很小,篇幅却很长,约有一万字。其时姚先生已是88岁高龄,他老人家竟把拙作看完了,得出“似‘张君’之节概,必为先师所自作”的结论,并且在信末品评拙作,鼓励我这样一个未曾谋面的后生小子。


    这封不足300字的短信,不只是解决了一宗“悬案”。它所彰显的,乃是姚先生宽厚、谦逊的人格风范,以及严谨、负责、求真的治学精神,使我深受教益。哲人已逝,典型犹存!


    卫洪平

    对学生 一生关爱

    先生眼中一如既往地荡漾着清澈、慈祥的笑意,那种温暖,足以融化人心中的所有块垒……


    1978年,我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入学前,隐约知道中文系有一位教授姚奠中,是晋南人,我的老乡。到大学后,上他的课时,听年龄大的同学议论,才知道他曾师从章太炎,在学界是声名赫赫了。


    和当时的很多老师一样,姚先生那时也是刚摘掉“右派”帽子走上讲台。第一次见他时,他脸上挂着纯净慈祥的笑,一口乡音,很亲切。听他在讲台上娓娓道来,就像进入了一座宝藏丰富的大山,目不暇给,充满欣喜好奇。记得他讲完课后,有同学从教室里找来一块废纸,请姚先生写字,他笑呵呵地拿起笔欣然挥毫,虽然纸劣笔秃,但先生那骨肉丰满、劲道十足的墨迹,给酷爱书法的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不过,那时没人会想到若干年后先生的字市值几何。


    2007年,我从山西省委调到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为了发展特色学科,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成立“姚奠中研究所”,李中元院长兼所长。我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姚奠中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和活动策划,有幸多次近距离聆听先生的教诲。2010年教师节,我和院长李中元同志登门看望先生,当问到他的饮食起居、健康状况时,时年98岁的姚老伸出他的大手,和中元掰腕角力,脸上露出不服输的稚气。


    2013年,我开始“三晋文脉”主题书法创作,筹备作品集和个展。4月,我专程到姚奠中先生家中,请他题写展名。当时姚先生正休息,他女儿姚力芸接待了我,答应转告。没过几天,力芸女士通知我写好了,让我去取。我大喜过望,来到先生家,恭恭敬敬地接过先生为我题写的 “三晋文脉——张建武书艺展”,再三表示了谢意,本打算告辞了,没想到保姆说姚先生要出来见我。只见鹤发童颜的先生拄着拐杖,自己从卧室走出来,虽然步履蹒跚,但依然是一脸清澈的笑,跟我握手问好,恍惚间真有春风拂面的感觉。先生落座后,我告诉他,我听过先生的课,并和先生是同乡。他问我家是哪里的,我说:黄河边,离后土祠很近。先生马上说:“哦,那儿有汉武帝的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武帝还有一首 《瓠子歌》,更有气势。”随即吟道:“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齿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接着,姚先生解释了这段诗的大意,说,这是汉武帝率朝庭官员去瓠子河抗洪时写的,“一个封建帝王,带领文武百官到第一线去抗洪,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好!”他说着竖起大拇指,说得很忘情,目光似乎穿越千年历史。


    我十分惊异,百岁老人,头脑竟如此清晰!也十分惭愧,我竟然不知道这首诗。回去立即查《瓠子歌》的出处才知道:瓠子河在今濮阳,汉武帝时,连年洪水泛滥,祸害百姓。武帝为治水患,亲赴决堤第一线督责鼓舞,文武百官和数万民工一起,负薪背柴,奋勇争先,最终将为害多年的瓠子决口堵塞起来。为纪念这一惠民工程,汉武帝作《瓠子歌》,还在瓠子新堤上建了“宣房宫”。古东阿八景之一的“鱼山闻梵”诗赞曰:“宣房既塞吾山平”,即指这段故事。


    姚奠中先生平生治学执教,传道授业,但他决不是沉迷于故纸堆的文弱书生。抗战期间,姚奠中办“菿汉国学讲习班”,实践自己教育救国的思想。他曾亲赴前线,写下了“齐心赴国难,誓辞相慨慷”的豪迈诗篇……姚先生对《瓠子歌》的格外关注,正体现了他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大悲悯。


    那天,听姚先生谈历史,谈故人,谈故乡,谈稷山板枣、万荣孤山梨,不知不觉,将近半小时过去了。先生毫无倦意,兴味正浓,我真希望时间停滞,一直听先生讲下去,但实在不忍心打扰先生太多,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临行前,与先生合影留念,本想他坐着,我站他身边,但姚先生执意要站起来,我忙扶先生起身,依偎在他身边,留下这幸福的时刻。先生眼中一如既往地荡漾着清澈、慈祥的笑意,那种温暖,足以融化人心中的所有块垒。


    2013年12月27日,《从书法创新到创意书法——学者书法张建武的书法艺术观》一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中特别提到姚先生为我题写展名一事。然而,就在这天5时50分,姚先生在亦曲园家中逝世,享年101岁。他是早晨起床后,穿好衣服,坐在床上,说话间溘然长逝的。无疾而终,坐化仙逝,一个人要历经怎么样的修练,才能有这样的圆满啊!


    我难以置信,因为就在一个多月前的11月6日,我们还到他的寓所向他汇报姚奠中研究所的工作情况,当时姚先生依然精神矍铄,并向我们提出:山西是戏剧之乡,戏剧遗产极为丰富,社科院要好好研究山西的戏剧;就在前几天,省社科院建院三十周年前夕,姚先生刚题写了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生命不可能永恒,惟精神可以永恒。姚先生的精神价值,还远远没有被世人所认识。但愿我们都能竭尽所能,慢慢品读先生的学问,感悟先生的博大,弘扬先生的精神,使浓缩在先生身上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永续传承。


    张建武

    精学术 一辈子守望

    奠中先生博于文,反于约,依于仁,游于艺,淹贯经史百家,出入诗书画印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灿烂瑰丽,世所罕见,然而,五千年间所经历的劫难曲折,同样令人愀然改容,兴叹不已。无论是衰世的倾颓晚景、乱世的穷途怨怒,抑或是盛世的气象恢弘、治世的永庆升平,中华文化于兴废盛衰间一脉缵承,绵瓞百代。千载国史上下,帝王之尊曾不能泽被万世,敌国之富或未可保全一身,其间历经劫难,薪火相传,万古不废者,唯在学术。


    礼崩乐坏的春秋末世,匡人误将孔子认作阳虎,拘禁五日,并有谋害之意。身处不测之险,孔子坦然而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斯文者,中华文化正脉之所在,国家民族所以立于天地者也。


    清季民初,西潮汹汹,携坚船利炮之势,造就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旧学荡灭,国故凋零。1903年,章太炎先生因《苏报》案被捕入狱,狱友邹容被折磨致死,在“可致死者数矣”的牢狱生活中,太炎先生慨然以继绝自任:“支那闳硕壮美之学,而遂斩其统绪,国故民纪,绝于余手,是则余之罪也。”国粹天付,未敢绝统绪于己手的使命寄托成为太炎先生心灵深处的竟存信念,而学统继任的精神志意亦因艰辛苦难的磨砺而愈加坚定。出狱后的太炎先生以 “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最为要务,讲习国学,扶掖后进,教泽广博,寄望殷切。弟子门人,学有本源,各有专攻,深造自得,立身述学,以赓续华夏学脉。整个20世纪,名家辈出的章门弟子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文化思想景观,诸贤才情有别,学养有差,际遇有异,成绩有等,所以璀璨,倒不在附骥章门的名头响亮,实在文化学脉的承继绵延。百年间,风云际会,战火频仍,思潮屡变,章门弟子历世纪沧桑,系千载学脉,山西的姚奠中先生便是其一。


    奠中先生融通文史,不拘一隅,诗书画印,无一不精,笔墨飞腾而端庄凝重,苍劲沉雄而大气磅礴,原始要终,疎条布叶,学养完粹,德艺弘通。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称:“姚先生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身为鸿儒,而通于艺者亦造上乘。”近世以来,学有专长者,比比皆是,如奠中先生如此全面,集学者、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教育家、寿星于一身者,实属凤毛麟角。“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学以美身是传统士人的基本理念,无论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还是雄词艳句萃尺幅,银钩铁画穷毫纤,皆以修身润德为本。奠中先生的博学高艺以完善人格、提升境界为归,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学者追求的君子人格与人生境界。《论语》中,子贡曾用“温、良、恭、俭、让”来形容孔子的风度、品格和修养。奠中先生继承了孔子以来传统知识分子完善人格、担当道义的精神,更亲沐太炎先生以承传中国文化为己任的思想熏陶,故而身上既体现出高深的国学素养,又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德厚品高,宽容仁厚,温和恭让,使人如坐春风,心灵园地为之生机盎然。


    奠中先生博于文,反于约,依于仁,游于艺,淹贯经史百家,出入诗书画印——诗书画印被同道誉为“四绝”,但这一切,对他来说不是获利之器,而是修身之道。2009年,奠中先生荣膺中国书法最高专业奖——兰亭终身成就奖,于此荣耀,奠中先生不过寥寥数语:“获奖得名,应该是高兴的,但‘名为实宾’,是身外之物,对个人不足轻重。由于书法又是文化载体,因而对社会具有双重作用,所以我们既要字写得正、写得好,为书坛树立一种正气,又要通过内容,对社会起到推动和谐进步导向作用。”明道济世,款款流出,非君子何有此等品格?非鸿儒何有此等境界?


    郭万金

    【姚奠中先生大事记】


    民国二年,也就是1913年,我出生在稷山县南阳村。我现在已经100岁了,生活仍然很规律。每天看书读报、写日记、锻炼身体,这是我生活中必需的。不做这些,生活就不一样了。我现在还在学习,不是谦虚,一看书就知道自己不行,该知道的东西很多,面儿那么宽,你哪里都能知道。


    我教了六十多年书,是教育工作者,也是文史研究者。


    我的原名是豫泰,字奠中,工作以后,以字行。在书画作品中,我有时署别名叫老樗。樗就是椿树,庄子认为“樗”大得很,是没用的椿树,大而无用,但很逍遥。我们家就有两棵椿树。


    ——摘自姚奠中口述《百年溯往》


    1913年5月21日,生于山西稷山南阳村。


    1919年始从伯父到村学堂上学。


    1924年考入稷山县第一高级小学。


    1928年秋,就读于运城菁华中学。


    1932年菁华中学毕业考入省立教育学院。


    1935年秋,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此时章太炎先生开始在苏州创国学讲习会开讲,遂于每周章先生讲课时去听课,年底正式转入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并考取研究生。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先生去世。暑后,被聘任课4个研究生之一,教中国文学史,从此开始了教学生涯。


    1938年春,参加了两个月抗日游击队。


    1940年3月,到立煌师范任国文教员。秋,应安徽第一临时中学聘任为国文教员。


    1943年离皖赴渝。在南温泉国立边疆学校任教半年。


    1944年春,应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聘为国文学系副教授。


    1945年9月,改应国立贵阳师范学院聘为国文系副教授。


    1946年7月,返原籍葬父。


    1947年3月26日,与李树兰结婚。8月,转云南大学任副教授。


    1948年在云南督署前某书画阁挂牌治印。8月返贵阳师范学院,升任教授、系主任。


    1949年兼任秦晋小学校长。


    1951年2月,奉调转贵州大学任教。旋兼贵大文学院秘书。8月到山西大学任教。


    1952年秋后,兼任语文专科主任、校教育工会文教委员。1954年任系副主任。


    1955年肃反运动后期,被人诬陷为反革命,被隔离审查。辞去副系主任和教研组主任兼职。后查无实据,结束被审。


    1956年冬参加“九三学社”。


    1957年“反右”后期,被划为右派。


    1959年响应号召,中文系三年级两个班搬到洪洞县马牧村上课,随班边劳动边上课。


    1961年摘掉了右派帽子。


    1962年参加山西首届书法展。重新负责教研组工作。教研组改教研室,任教研室主任。


    1968年秋后,被揪出游街,关入“牛棚”监督劳动。


    1969年山西大学迁到昔阳,参加劳动。1974年秋,主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编写工作。


    1978年4月,省文联九次代表会上当选为委员,省作协理事。8月,招收古代文学研究生11名。


    1979年春,参加在昆明召开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讨会”,成立协会当选为理事。


    1981年2月,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成立,当选为副主席。


    1983年辞去中文系主任职务。山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成立,任所长。


    1986年6月,参加章太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于杭州。


    1988年(戊辰)76岁,第四届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太原召开。主持了会议,退居顾问。


    1993年6月11日至19日,“姚奠中书艺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6年10月,参加山西省委举行的离退休省级老干部离退仪式。


    2002年5月8日,参加山西大学百年校庆大会。


    2009年荣获中国书法界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2010年,捐款百万元,发起成立了“山西省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会”。


    2012年,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在太原晋祠国宾馆举办了 “庆祝姚奠中先生百岁华诞暨东亚经学研讨会”。


    2013年11月,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了 “登高望远——海峡两岸百岁书画大家姚奠中·张光宾作品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09: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url=]姚奠中同志生平(图)[/url]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原主委,山西大学教授姚奠中同志,于2013年12月27日5时50分在太原家中安然辞世,享年101岁。


    姚奠中同志1913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9年11月参加工作,曾任贵阳师范学院教授兼系主任、贵州大学教授兼校委;1951年8月回到太原后执教于山西大学五十余载,先后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1983年2月任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同年4月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1995年12月中央批准退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担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诗词学会和中国韵文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务。


    姚奠中同志忠肝义胆,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担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期间,他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言献策,为山西省政协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各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他体察国家困难,关心弱势群体,在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和抗灾救灾等活动中多次慷慨解囊,表现出了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德。即使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家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进步,继续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了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他见证、亲历了人民政协的发展历史,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姚奠中同志不仅是当代鸿儒和国学大师,而且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学兼儒道,术通六艺,出入百家,经世致用;他治学求真,融贯博通,回真向俗,卓见慧识,层出不穷。少年时代,他即以博闻强识、能诗善文闻名乡里。青年时代,他遍览群书,刻苦钻研。他潜心学术,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他先后结集出版了《姚奠中论文选集》《姚奠中诗文辑存》《姚奠中讲习文集》,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23种,其中获国家级奖多项。他毕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诲人不倦,桃李芳菲,誉满天下。他始终关心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将自己的150幅书画作品捐献给了山西大学,捐资一百万元发起成立了“山西省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会”,用以奖掖后进,弘扬国学。


    姚奠中同志还是集诗书画印为一身的著名书法家。他的诗书画印,被业内誉为“四绝”。他以书艺为文化载体,树立正气,明道济世,古为今用,成就斐然,先后出版大型作品集《姚奠中书艺》等十余种,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2009年,他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他还致力于书法艺术传承,在海内外多次举办个人书艺展,2006年举办了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姚奠中书艺展”,2012年举办了“薪火相传、翰墨流光——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2013年举办了“登高望远——海峡两岸百岁书画大家姚奠中·张光宾作品展”等,获得高度赞誉。姚奠中同志的一生,是爱国奋斗的一生。他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将个人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兴衰融为一体。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姚奠中同志的一生,无论是求学治学,还是书道画艺,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参政议政,都在践行着古圣先贤三千年薪火相传的真儒精神。他为国为民一生宏愿,育德育人万世流芳,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2 08:18 , Processed in 0.1047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