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吉利(左一)为外地水果商介绍南果梨品种。
2012年3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海城市马风镇祝家村姚吉利高票获得村党支部书记连任。“如果没有姚书记,我们现在还守着荒山过穷日子呢。”如今过上幸福生活的村民逢人便这样说。在他们看来,眼前的变化都是姚吉利领着大家伙儿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25日,记者乘车行驶在祝家村时,不经意间总会看到“城市风景”:柏油马路,路灯排立,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村民们说,为了让旧村换新颜,村里的动作很大,凡是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基础设施全部进行重点建设。
祝家村,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是典型的山沟里的小山村,1400多口人分布在五个山沟沟里,能种庄稼的大田只有300亩。除了山上的南果梨,祝家村人没有别的依靠。可因为无路可行,卸果、施肥、浇水、喷药,件件都是村民打怵的事。最头痛的还是南果梨的产量和质量上不去,一年到头总是空忙一场。
2003年3月,姚吉利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二天就带着村干部上山了。整整5天,沟沟岔岔、坡坡坎坎,全看了也全弄清楚了。经过一番讨论,姚吉利带领一班人明确了一条发展思路,就是把南果梨生产当作一个产业做大做强。
祝家村的果园都在山上,村民们盼修路,可真修时又不舍得刨掉挡路的树,有人甚至躺在推土机前。姚吉利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带头砍掉了自家挡路的20多棵南果梨树。然后,一家家做思想工作。如今,祝家村实现了山山通路、园园通车,形成了遍布群山的交通网络。同时,姚吉利为了将水引上山,硬是在山沟里建起3座大方塘、4眼大口井、600个出水栓、6.5万多米上下水管线……祝家村的水果产量也由10年前的200万斤增加到1000万斤,村民收入翻了好几番。
这几年,让祝家村人感到自豪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村里的南果梨被北京的超市摆上了货架。2007年,在姚吉利的积极倡导下,村民自愿参与成立了祝家南果梨合作社。特别是2008年社员集资80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南果梨批发市场,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技术落后、果质差、闯不出市场等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在,祝家村已成为带动全镇、辐射全市的南果梨“产、储、销”基地。
此外,在带领祝家村人发展南果梨产业的同时,10年来,姚吉利还先后投入1200万元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村秸秆燃气站及各户管网工程;对各组自来水改造和维修,使全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新建三个文化活动广场;投入10万元为全体村民交纳合作医疗款……除了财政补贴一部分,其余400万元都是村里拿的。祝家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菱镁资源,姚吉利上任后,对村办矿山企业公开招投标。同时,村里还投资上百万元建成了祝家村镁石粉厂,加工矿山多年排放的废渣,变废为宝,都为村里带来了不少的收入。“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贫有所济、老有所养”在祝家村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村里有这么大的变化,这都要感谢我们的好支书姚吉利。”这是祝家村全体村民共同的感受。这几年,祝家村的村民心气挺顺,他们把其中的原因归结于“村干部干实事”。
正是由于姚吉利的出色工作,祝家村获得省“五好村党支部”称号,被鞍山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海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的20个资源型先进村之一;姚吉利本人被评为海城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鞍山市劳动模范、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鞍山市优秀人大代表、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千华网 鞍山日报 记者 战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