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6|回复: 0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新仓公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8 17: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新仓公益

    2014年01月10日 03:12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新仓公益
    咸丰末年,芦川书院毁于兵燹。廪生徐步瀛继承先志,捐基移建,再建讲舍,于同治四年(1865年)在白漾东重建,仍名“芦川书院”。徐步瀛造楼房五间,厨房三间,东西厢房二间,西曰“洗心处”,东曰“宝文斋”,并建有“惜字亭”。自己带头捐田153亩,又与举人马承昭等劝捐田亩,知县明德及马越、马守山、陈凝雪、徐中和、徐鸿年、钱鹿宾等6位绅士共置田436.3亩,充作书院膏火。此举为“咸丰之乱”后本乡的第一善举。后又经过努力使芦川书院拥有地方大族捐赠的书院田1206亩,为全县之最。
    同治九年(1870),沈春华(字祝君)与何蓉裳、余啸松、胡廉夫创立芦川善会。同治十二年(1873),创办芦川接婴局,由本地人张福门倡捐局基,陈雪卿与徐绍德捐田,沈春华自己劝募建屋,在新仓镇设立芦川接婴堂,负责接收和转送弃婴。接婴堂落成不久,为永久计,又禀县立案。

    光绪二十六年(1900),朱凌云捐田租米51石,创办芦川掩埋局。清光绪至宣统年间,新仓一地捐资造桥成风。光绪十四年(1888),由里人陈钦模、王纪才捐资重建东马桥。光绪二十五年(1900),朱景迈捐资重建秀龙桥,至1904年竣工。光绪二十五年(1900),乡绅罗成美出资建造大乘庵桥(又名“罗成美桥”),此桥至今尚在。光绪三十年(1904),由钱敦本捐资重建东闸桥。宣统二年(1910),由姚栋庭募资建造瑶阶桥(即姚家桥),由朱文炳捐资建造俞家湾桥。还有民国十五年(1926),金山县廊下镇朱训堂的少东家朱维坤为其太夫人恭祝六十大寿独自出资在杉青港建造仁寿桥。1933年9月,乡人募捐重建三里桥。 邓中肯/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05:13 , Processed in 0.0990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