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4|回复: 1

姚祖军--我的自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8 17: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自传
    姚祖军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yaozujun1201       


           我于一九七四年腊月,出生在湘西会同县若水镇望东村。
      那是沅水支流巫水中游的一个村团,背倚层峦叠翠的群山。村团前流淌着墨绿的巫水。一条无名小溪从后山深谷中逦迤而下,与巫水呈垂直方向相交,将村团紧紧环绕。
      小溪两边的半山腰上,各有一棵枝桠繁盛、高达十数丈的千年大枞树,威武地据守于村口,俨然两名忠实的哨兵。

    自望东沿河岸上行十里为高椅,下行十里为若水。
      此二处地方在现代陆路运输勃兴之前,皆为巫水流域颇有名的水陆码头。再下行数十里,即为曾有着“小南京”之称的洪江,那地方便是另外一番烟雨繁华之地的景致了。
    望东村团里有胡、姚二姓。依地势而言,胡姓族众聚居于村团的上部,姚姓族众聚居于下首。

    望东姚氏原籍江西。元末明初战乱频仍,湖广地区成为朱元璋军队与陈友谅、蒙元残部连年恶战的竞技场。到大明最终平定湖广时,这一地区已是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田园芳芜,庐舍为墟。
      原本并未完全开化、处于汉族同湘黔边境苗族杂居并作缓冲区域的辰州府一带,便愈发鲜有人烟了。
      刚刚鼎定天下的明朝政府为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下令强征江西殷实之户、财力俱备者充实湖广,并许“插标占地”。

      在此种“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下,明永乐十四年,我的先祖讳良能、良德、良珊者,其兄弟三人挥泪作别乡党、挚家携口,在官兵的押解下,随迁移大军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一路上鞍马舟楫,千里奔波,经鄱阳湖、长江、洞庭湖、再西溯沅水,深入湖广辰州腹地。
      入辰后,三房子孙分居三处,呈三足鼎立之势,以八宝磁炉三分之,各执其一,约为信物。良能公一支辗转迁居于沅陵浦市江东沙堆角(今辰溪县孝坪镇江东村)。

    后来,三公的曾孙辈,即世龙、世虎、世清、世泰四公,在浦市祠堂盟誓,遂定下传世之二十字派: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维,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因先祖已经使用良宗二字派,为避讳而弃用此二字,直接从复字传下)。
      后世子孙在此基础上,相约再续了二十字派:绍祖本源茂,敦伦瑞英长,彤廷隆显建,英哲定联芳。
      现三公之后传之二十余世,子孙繁衍甚多,不意竟遍布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之地,据言现已逾十数万之众。

    精于计算、追求利益甚于其他的江西人,对于小商业似乎有着很高的天分。于是乎,迁移到此的江西人依托其带来的手工业、商业基因,并兼据有浦市独特的湘西水陆码头优势,很快带来了浦市地方的全面繁荣。
      这一沅水中游的重要商阜,在明清时期直到民国初年,一度盛极一时,贸易货产下通江汉,上达川黔。

    和当时许多移民到此的江西人一样,我的先祖亦精于天象地理、长于货殖贸易。能公之子讳宗岳者,是迁辰州之第二代。他便甚为敏锐地预见到这个地方的发展远景,竟致准确预言“此地不出十年当兴!”
      后来的形势变易果如其言,浦市开市贸易,四方商贾辏集。他们既定居在这里,即开铺经商,买田置地,乃至家累万金、富甲一方,吾家也因此得以繁息。
    因这一旷世商机的良好把握,且后人依托先祖奠定的家底,其后或经商致富,或耕读出仕,或习武报国,皆各得其所。
      地方的繁荣,家族的发达,一切如当初宗岳公所预见的那样,并无二致。此后数百年间,家族的兴衰亦伴随了浦市商阜的兴起与衰败的始终。

    一直到明末清初,大抵因为先祖经营木材、桐油等货品贸易,经常行船上抵巫水腹地,不免为其地方风物、青山秀水所倾倒,又兼长年在外经商奔波劳顿倦极之余,意在寻一风水宝地为子孙籍以耕读传家、安居乐业之地,并兼避免尘世纷争、战乱兵祸之所。
    是故有兄弟二人讳正选、正连者,率子侄辈数人,又一次如先人那样,拜别父老,携妻带子,远离桑葚,由浦市经沅水至洪江,再朔江而上,先是迁徙到高椅、若水之间的翁桃,后又迁下游五里许的望东落诞。

    望东姚氏族谱里,有一首落款为“西宾生员明方荣拜题”的七律诗(即一位身份为“生员”,习称“秀才”,名叫明方荣的家塾教师所题写),是这样以颇为真切的笔调,记载当时迁徙之情形的。诗曰:

      自来卜宅相阴阳,
      沅水澄清是故乡。
      陵上宗祠祖墓远,
      徙时车辙马蹄茫。
      会离浦市归洪市,
      同别辰疆到靖疆。
      望重姚墟因取姓,
      东夷帝胄子孙昌。

    此诗首字暗含“自沅陵徙会同望东”八字。读罢此诗,不能不让人深念当日先祖离乡背井、开创基业之艰辛,不免感叹唏嘘。

    关于由翁桃复迁望东一节,我在前辈那里亦听闻过一个掌故。说的是正连公诸人在翁桃居住后,即广置田地,专事耕读为业。每当耕作完毕,耕牛便喜急奔往下游五里远、其时尚为胡姓单独聚居的望东村团之低处。
      此地有一处茅草丛生,名曰“橐内”的地方。耕牛每得饱食后,便在此休憩,悠然不动,不肯离去,日日如此。

    深谐风水之术的正连公及诸子甚感诧异,以为牛既恋之,当为天意示我以风水宝宅之地,便向胡姓提出购买此地。冠冕堂皇的借口,自然是搭茅棚以圈牛。望东胡姓虽以为此荆棘之地别无用途,但仍恐生不意之变故,不肯轻易卖售此地。但碍于乡党情面,便允许借我先祖用以圈牛。
      不料时日一久,加之胡姚二姓彼时相交甚欢,便愈发不便拉下脸面收回成命。类似于当今两国疆域之争的实际占有之既成事实,此地后来便归我姚姓了。

    这当然是关于姚姓望东祖宅及胡姚二姓的一段趣话,其真实度现已无从考证。但是自迁望东并在此屋场树屋后,姚姓便从此在这里扎下根来,以致家发人兴,人丁兴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见当日先祖之眼力实不虚妄。

    最初的记忆,便是在那条条无名小溪边的老屋。那时,祖母带领着伯父、父亲、叔父三兄弟共十几口人,住在溪边的前后两栋大木屋里。这老屋已于一九六年的一场突然而至的特大洪灾,而毁于一旦、荡然无存了。
    我的祖父姚复宁,颇有些文化底子,解放前曾当过保长。最极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书法功底。每个见过他、知晓他的人,都会这样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们:他写得一手好字,解放前小河片一带(会同县地以渠、巫二水流域为别划分大河片、小河片)有人到县府衙门诉讼,都必慕名请他书写禀贴。

    祖父在我父亲十六岁时便去世了。其时应该是“过苦日子”时期,亦即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村里人都挨饿。祖父个子甚为高大,饭量自然不小。那时节人们均饥饿难忍,不少人便取食观音土。此物可充饥,但不为人体所消化,食后腹胀如鼓、难以大便,不少人因此活活撑死。

    一贯精于持家的祖母,在那样一种粮食告罄的危急状况下,亦全然无计可施。惟一可做的便是如何调配好极度有限的粮食,保住自己生养的三儿三女及祖父元配所生的一个女儿的性命,除此自亦无从他顾了。
      于是无奈之际,遂时常不自主克扣自己及祖父口粮,控制两个大人每日食量,以省下来哺食几个正值长身体,急需补充营养的子女,而不致其饿毙。如此一来,祖父便逐渐积饿成疾,致全身水肿,腹胀如鼓,竟就此凄然逝去了。临终前犹放心不下几个儿女,满眼饱含泪水,久久未肯合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2-17 07:14
  • 签到天数: 51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1-9 09: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26 18:58 , Processed in 0.0993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