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26|回复: 9

家乡田野上的姚寿先石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10 17: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乡田野上的姚寿先石碑

                             声宏紫阁的博客

    我在各地行旅见过不少碑石刻,但在无论怎样的碑前,都显得是匆匆过客,很少对它们产生兴趣,更不曾有什么研究。而真正吸引我去寻访的,却是那通遗失在家乡原野而少人问津的清代石碑。它比不上历代那些皇家刻立的名碑高大,也不受什么特殊保护,却是树在老百姓心上的丰碑,这块碑的名字念上去还很绕口,叫“皇清例授修职郎候选教谕锡龄姚公阡表”,当地乡亲称它为“尊师碑”。此乃是100多年前,100余学生集资为授业老师姚寿先(字锡龄)所立的碑刻。自从知道并且见过这通寓满故事的碑刻后,心里就再也放不下,我惊叹于碑主人的传奇一生,深为他的品行和学识所折服,同时,凝视这通碑刻使我分明看到众多立碑人一颗颗感恩的心。
         碑刻,原本是指立于庙门、墓冢前没有文字的竖石。战国时,人们开始利用它书刻文字。按功用划分,主要有墓祠碑、寺观碑、功德碑、纪事碑和标示碑等,它们无疑是写在石头上的历史。
    而与这“尊师碑”的缘分,却肇始于深居省城的冯先生。冯先生是一家媒体的记者,业余时间潜心研究省会周围地区的碑刻,几乎跑遍了省城周围县区。一日,他打来电话,说是赵县有这么一通碑,想来看看。让我联系一下碑刻的知情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怎敢不从命?
        “尊师碑”,所在地东姚家庄村,那是赵县著名的梨乡。齐齐整整的农舍就掩映在万顷梨园里。春天洁白的梨花堆雪积玉犹如冰雪世界,秋天黄澄澄的雪花梨坠满枝头俨然金色海洋。走进这里没准儿你会觉得误入了陶翁笔下的桃花源中。遗憾的是,春秋的梨园景象冯先生全没赶上,他来时,正值盛夏,树上的梨子也只有鸡蛋大小。冯先生并不觉遗憾,而是拨开绿叶掩映的梨树枝行,直取村上碑处。
    我们的向导是村上60多岁的李合彬老人,他顶着白花花的日头,将我们引到村东不远处,指点说:“这就是你们要看的碑了。”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是立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青石质碑刻,通高2·2米,宽0·7米,碑首就有0·62米,雕有双龙。碑身阳刻“皇清例授修职郎候选教谕锡龄姚公阡表”及碑文,阴刻众多立碑人名。李合彬老人指着碑亭说,“30年前,这通碑突然倒地,姚氏后裔凑钱将碑竖起,并修建了碑亭加以保护。由这座碑亭再往北行200米梨园深处,有姚寿先的墓冢。”
    研读着碑文,性格鲜明的姚寿先向我们走来。
        姚寿先(1798---1876),赵县东姚家庄村人。自幼聪颖,不喜好玩耍,读书不局限于表面文章,重在融会贯通,见解远超同辈。19岁中秀才,后选廪生。
    姚寿先为了钻研学问,他走出家门,求教于枣强名儒步云仪。步老夫子由甲科进士出任泌阳令,但做官时间不长,就称病回家,把精力完全放在培养学生上。为培植人才,步老夫子博览经史子集及历代典籍,并能深入浅出。姚寿先跟老夫子学习多年,学问大进,品行操守也得到历练,成为儒家传代弟子。这一时期,他进京赶考,人们都对他刮目相看。然而,考了几次都不被主考官看好。有一年,姚寿先参加拔贡生考试,当时担任教育长官的潘文慎决心破格选拔人才,知道他是有名的宿儒,非常看重他。同试者都认为姚定能榜上题名,可是他因对考场舞弊之风不满,点名时有意不到,潘文慎很吃惊,派人催促他,可找到他借宿的寓馆时,发现他早已离开数日了。不久,奉朝廷恩诏,授予他在家乡管理教育,并在官吏名册上注册。恰在此时,南方发生战事,管农业的官员匮乏,如果充任花点钱就能买通官路,弟子们都劝他一试,但姚寿先不为所动,不愿放弃教书。他授业的学生常有数百人。他一心治学,淡泊名利,乡里公推他管理学校达数十年。州里的官员都知道他的品行操守,十分尊重他。
        为姚先生撰写碑文的张驹贤也是昔时赵州名人,出生在赵县迎恩铺村。天资聪敏,勤学好问。清同治十三(1874年)中甲戌科进士。出仕前,曾在冀州、定武(今定州)、栾城、深泽等州县书院讲学,培养出许多出众弟子。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派为山西河津知县,实署安徽太平县知县。在任期间被人诬陷,自杀身亡。他热心公益事业,曾捐出银两资助篡修《赵州志》;又捐银五百两存入恒顺当中,以备贫寒读书人应试之用。光绪二十四年,山东受灾,巡抚吁请各省官员助赈,他慨然捐银2000两,受到朝廷嘉许。他一生著述颇多,撰有《元和郡县图志考证》34卷、《赵忠毅公年谱》3卷等。张驹贤的祖父张南邨为姚寿先的生前好友,幼时驹贤常听二人一起高谈阔论。于是在碑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那一段经历:“贤之先大父南邨公,与公(指姚寿先)为道义交,数相过从;晚年,交益笃。贤侍侧,往往闻公绪论。”他感念姚先生对他的启蒙教育,将赞诵之情融入碑文:我为晚生,未能在姚公门下受业,而总能得到姚公夸奖,我从姚公那里所获得的知识学问,是无法数得清的……
        离开碑亭,热心的李合彬将我们带回村中姚寿先后裔姚永臣家。89岁的姚永臣老人,是位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头儿,他在女儿的搀扶下,坐在宽敞的大门洞里,我们的谈话就在这微风徐徐的农家门口开始了。老人回忆说:“姚寿先是我曾祖父,他的事情多是我从上辈儿那儿听来的,我就给你们讲两件趣事吧。相传,曾祖父脾气古怪,而教书又特别好。他授课,学生一听即会,在方圆几十里名气很大。早年间,曾祖父教了七个学生,学堂里还用着一个做饭的大师傅。这大师傅知道老先生书教得好,每当讲课时他就趴在窗外听。一来二去也入了门儿。有一年大比试,曾祖父的七个学生前去赶考,张榜后,人们就议论开了:姚先生明明教了七个学生,怎么考中了八个?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做饭的师傅偷偷参加了赶考,居然中榜了。从这儿起,曾祖父的名声更大了。”姚永臣老人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接着讲,“下面说说碑刻上的一段趣事,曾祖父去世后,学生们商量着为他立块碑。可本地不产石头,只能到赵县西南方向的赞皇或元氏取石。那一年,取来碑石的人们往回返,走到东封斯村时人困马乏,村里人见来了一群运送碑石的,就上前打问,一听是为姚先生立碑,二话没说,就把人们让到家里招待吃喝。原来,这个村子里有许多姚先生的弟子。人们吃饱喝足后,却发现车马和碑刻石均不知去向,一打问,是东封斯的乡亲们帮着把碑石送走了。”
        韩愈在《师说》里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据此,人们都说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是阶梯,承受着学生向上攀登的脚步;像蜡烛,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而危机时刻老师同样可以用生命保护学生。前不久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手扶着课桌椅,用身体挡住不断掉落的水泥块,以生命为代价保护了4个孩子。
    东姚家庄村头的“尊师碑”,彰显着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它之所以耸立百余年而至今犹存,既说明了乡民对师者的尊崇,对学者的敬重,又表达了“后之览者亦将有感而兴起”的良好愿望。正像碑亭上姚氏后裔镌刻的那幅对联:“先祖圣名垂青史,子孙勤勉创伟业”。尽管联语撰写得浅白,却也真实地表达了姚氏后裔对先人的追思和勤勉创业的决心。
        愿这通尊师重教的“姚寿先碑”,作为一处散置田野的人文景观,永远耸立在赵州土地上,耸立在赵州人的心坎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10 17: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1-10 17:52 编辑

    千年古碑的记忆
    ——为赵振和《赵州大观圣作之碑》书序
        必须承认,由我来为赵振和先生的《赵州大观圣作之碑》写序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不是碑学专家,对碑刻知识知之甚少。至于拿起笔来写这几句话,完全是出于对先生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敬意,出于对先生人格魅力的激赏。


      振和先生,出生于有着“秀才村”美誉的赵州古城东10余里的南西章村。是我的老领导和尊敬的师长。先生长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和“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工作,爱读书、善思考,治学严谨、笔耕不辍。二十年前从赵县教育局副局长岗位上调任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后,常常带着部里一帮年轻的通讯员到村乡发现新闻线索,采访有价值的新闻人物或事件;就任职教中心校长之后,大胆创新工作,精心打造品牌学校,又成了我们笔下的新闻人物,事迹在省会诸家媒体多有报道。两次被评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三次被评为县十佳优秀人民公仆。先生从教三十周年之际,县政府召开“赵振和从教三十周年座谈会”,退居二线那年任职学校为他送上一块刻有“师魂”的匾额,旌表他对职教事业发展做出的努力。作为一位热爱家乡的赵州人,先生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素有研究。家乡的文物胜迹、历史遗存、风土人情,时时在他的关注中。从教育系统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先生一下子从繁忙的政务中解脱出来,空闲时间多了,正好可以干他想干的事情,于是,他便开始对当地的《赵州大观圣作之碑》进行系统的潜心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核对,本着对历史和科学负责的精神,不惜笔力深入挖掘,穿越时光的隧道,与这通千年古碑对话,撰写出这部极具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州大观圣作之碑》文稿。本书共分:简介、原文及注释、译文、拓片和附文五个部分,是目前唯一一部介绍和研究赵州大观圣作之碑的作品。“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部著作的问世既是先生社会责任心的显现也彰显出其本人的学养和文字功力。


      说起碑刻人们并不陌生,大大小小的碑刻谁没见过几通?碑刻的种类很多,按功用划分,主要有墓祠碑、寺观碑、功德碑、纪事碑、文献碑和标识碑等等。对于碑刻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碑学。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赵州大地上存有不少名碑,如珍藏在赵州桥陈列室的“赵州大石桥铭”;矗立于赵州桥公园内的“乾隆御碑”、“虞世南大字碑”;竖于柏林禅寺内的镇寺之宝“元代圣旨碑”;收藏于赵县文保所的“李宪墓志碑”;耸立于东姚家庄田野上的“姚锡龄功德碑”等等,而最值得称道的当属保存在原赵州文庙内的《赵州大观圣作之碑》,这是宋代皇帝宋徽宗留下来的名碑。在古碑中最尊贵的无非两类,一是皇陵之碑,二是碑文由皇帝亲自撰写的碑。《大观圣作之碑》,是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立于宫学、太学、辟雍和各郡县的圣旨碑。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宋徽宗下诏建立“八行取士科”,圣旨碑就是为此而设立的。当时全国共立多少通碑,没有留下数目。现存于世的仅仅7通而已,弥足珍贵。分别在河北赵县、河南新乡、泰安岱庙、陕西兴平、陕西耀州、河北平乡和西安碑林。振和先生选择该碑作为研究对象并形成本书应该算得上是一部“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力作了。
        通读完这部厚厚的书稿,我觉得它至少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其科学性。就目前赵县存有的资料来看,关于《大观圣作之碑》的碑文字数介绍说法不一。先生认为碑文字数“这关系到碑文的内容,事关重大,是缺一不可、错一不可的。”因碑刻已逾千年,石料风化严重,文字残缺颇多,很难对它的文字进行精确的统计,碑文究竟多少个字,成为一个谜。为破解这个谜。先生千方百计搜集、核对相关的资料,出门在外,也总是留心这方面资料文献,一旦发现便毫不犹豫地买到手。在偶然机会得到碑贴收藏大家中央民族学院黄全信教授《大观圣作之碑》的拓片,如获至宝。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先生不厌其烦地考辨史实、去伪存真、字斟句酌,言之有据地考证出赵州《大观圣作之碑》碑文正文为1020字,落款246字,碑额6字,全碑1272字。从而,“对碑文的内容有了一个自认为较为正确的东西。” 书稿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碑文的译文上,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真可谓是论翻译的“三字真经”,这三个字适用于外文的翻译,同样适于古文翻译,为做到上述三个字,先生一方面翻资料、找参考,查阅工具书,另一方面求师问友,数易其稿。读先生的译文不难领悟到著作者在这方面的追求。
      全面性则是本书的又一特点。该书除了对古碑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之外,还将原文及注释、译文乃至拓片一一编纂于书中,此举无疑是为这通千年古碑做了一次复原。让读者毫不费力地重新观赏到了千年前那通完整的碑刻。也为后人了解它、研究它留下了一份难得的宝贵资料。
      振和先生在谈到他写此书的初衷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观圣作之碑是咱县的宝贝,却像是白居易《长恨歌》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杨玉环。连当地人知道的也不多,遑论外地游人?我把它写出来,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它、认识它、关注它、保护它,充分地利用和发掘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古为今用。”既然先生的写作没有更多的奢求,我们就不必过苛地要求它承担更多的繁重任务了,是为序。
                                          2010年7月1日于赵州古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0: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梨园深处有座清代“尊师碑”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2-09-19 07:28:20



      在著名的雪花梨之乡———赵县东姚家庄村村东头的万亩梨园中隐藏着一座刻于清光绪年间的石碑。由于该石碑是众学子为了纪念他们的恩师而立的,当地人称其为“尊师碑”。9月17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见到了这座在当地远近闻名的“尊师碑”。
      梨园深处的“尊石碑”
      9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赵县东姚家庄村,穿过村东头长长的梨园小路,在梨园深处一条小路旁记者见到了这座“尊师碑”。“尊师碑”坐北朝南,分阴阳两面,通高2.2米,宽0.7米,碑首就有0.62米,碑文标明建于清光绪八年(即1882年),所纪念之人名为姚寿先。碑阳面外部刻有一副对联“先祖圣名垂青史,子孙勤勉创伟业”,横批为“万古流芳”。碑上部雕有双龙戏珠,虽已经过130年的风雨,却依然栩栩如生。
      走进仔细观察,碑身刻“皇清例授修职郎候选教谕锡龄姚公阡表”及立碑人对姚寿先怀念的碑文。碑阴面刻有100位立碑人的姓名,其中除一位为姚寿先侄孙,一位为族叔,其余98位均为其弟子,这些弟子中大部分为庠生、监生、增生、廪生等。
      据当地人介绍,30年前这通碑曾突然倒地,姚氏后裔凑钱将碑再次竖起,1997年修建了碑亭加以保护。由这座碑亭再往北行200米的梨园深处有姚寿先的墓冢。
      姚寿先弃官从师
      据碑文显示,姚寿先,(字锡龄)(1798—1876),赵县东姚家庄村人。19岁中秀才,后选为廪生。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姚寿先为了钻研学问,走出家门,求教于枣强名儒步云仪。姚寿先跟随步云仪学习多年,学问大有长进,品行操守也得到很大提升,成为儒家传代弟子。这一时期,他进京赶考,人们都对他刮目相看。然而,考了几次都不被主考官看好。有一年,姚寿先参加贡生考试,当时担任教育长官的潘文慎决心破格选拔人才,知道他是有名的宿儒,素有才华,非常看重他,同试者也都认为姚寿先定能榜上题名。但他因对考场舞弊之风不满,点名时有意不到。潘文慎很吃惊,派人催促他,可找到他借宿的寓馆时,发现他早已离开数日了。
      不久,奉朝廷恩诏,授予姚寿先在家乡管理教育,并在官吏名册上注册。恰在此时,南方发生战事,管农业的官员匮乏,如果花点钱就能买通官路,弟子们都劝他一试,但姚寿先不为所动,不愿放弃教书。他授业的学生常有数百人,一心治学,淡泊名利,乡里公推他管理学校达数十年。州里的官员都知道他的品行操守,对他十分尊重。
      赵州名人撰写碑文
      为姚寿先撰写碑文的张驹贤也是昔时赵州名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甲戌科进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被派为山西河津知县。他热心公益事业,曾捐出银两资助纂修《赵州志》;又捐银五百两存入恒顺当中,以备贫寒读书人应试之用。
      光绪二十四年,山东受灾,巡抚吁请各省官员助赈,他慨然捐银2000两,受到朝廷嘉许。张驹贤的祖父张南邨为姚寿先的生前好友,幼时驹贤常听二人一起高谈阔论,于是在碑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那一段经历:“贤之先大父南邨公,与公(指姚寿先)为道义交,数相过从;晚年,交益笃。贤侍侧,往往闻公绪论。”他感念姚先生对他的启蒙教育,将赞诵之情融入碑文。
      姚寿先后人讲述
      如今,东姚家庄仍然有姚寿先的后裔。据村里姚寿先的后裔介绍,姚寿先有很多故事也是上辈人传下来的。相传,姚寿先教书教得特别好,授课通俗易懂,学生一听即会,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
      早年间,姚寿先教了七名学生,学堂里还用着一个做饭的大师傅。这大师傅知道姚寿先书教得好,于是每当讲课时他就趴在窗外听。有一年大比试时,姚寿先的七个学生前去赶考。放榜后,人们却奇怪了:姚先生明明教了七个学生,怎么考中了八个?后来才发现,原来第八个是做饭的师傅,他偷偷参加了赶考,居然中榜了。
      从那起,姚寿先的名声就更大了。姚寿先去世后,他的学生们商量着要为他立块碑。
      据赵县相关部门介绍,5月27日,由赵县退休教师赵振和编著的《赵州尊师第一碑姚锡龄墓阡表》出版。书中介绍,姚锡龄墓阡表坐落于赵县东姚家庄村梨园,是清光绪八年由100位学子为已故恩师姚锡龄先生而立的追思碑,由同治13年甲戌科进士赵州迎恩铺村张驹贤撰文。该碑是周边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存世的由学生为老师树立的功德碑,是一通弥足珍贵的尊师碑。
      碑文仅830字,但内容丰富,记叙详实,是研究清代教育、科举制度的一件珍贵文物。
      “尊师碑”紧挨梨园小路,不时有村民及拖拉机经过,周围都是正要采摘的梨树,并无其他保护设施。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碑面上的文字有的已经发白变得模糊,碑面还有一条约1.5米的裂缝,大小不一的划痕布满了碑面下部,碑亭的一侧还被印上了广告。
      当地村民说,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给“尊师碑”更好的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0: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尊师碑 古石桥 实地探访赵县新出土的两处文物
    http://www.hebei.com.cn 2012-09-20 09:58 长城网




    范庄村发现古桥施工现场。



      资料图:赵州桥南头关帝阁庙里“关公刀”28年后归位。

      长城网9月20日讯(张世豪)连日来,赵县不少人议论着境内发现两处文物,甚至有些人把这些偶然现象与该地已全面进入旅游业春天相提并论。19日下午,带着诸多疑惑和好奇,记者专门乘车到故事发生地——县城东部梨区的姚家庄村和范庄村一探究竟。
      姚寿先:教授了七名学生考中了八人
      下午4点出头,我们首先来到姚家庄村。在人们的引领下,顺着村东掩映在梨园深处的一条小路旁,果然见到一座“尊师碑”:坐北朝南,碑高近7尺,宽2尺有余,碑文标明建于清光绪八年,纪念人名为姚寿先。碑正面刻有一副对联“先祖圣名垂青史,子孙勤勉创伟业”,横批“万古流芳”,碑上部雕有双龙戏珠。碑身刻“皇清例授修职郎候选教谕锡龄姚公阡表”及立碑人对姚寿先怀念的碑文。碑后面刻着100名立碑人名字。
      当地人介绍,姚寿先教书教得特别好,授课通俗易懂,学生一听即会,方圆几十里名声很大。相传,早年他教了七名学生在大比试时考中了八个,原来是一位在学堂做饭的师傅当姚老师讲课时靠趴在窗外听学得知识,也偷偷参加了赶考,居然中榜。姚寿先去世后,他的学生为纪念恩师捐款立碑。据悉,学生为老师树立功德碑,这在史料记载中实为罕见,意义深远,弥足珍贵。同时,仅830字的碑文,内容丰富,记叙详实,是研究清代教育、科举制度的一件珍贵文物。当地村民希望“尊师碑”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作为文物加以保护。
      埋在地下的石桥:年纪可能比赵州桥还大
      从姚家庄村出来赶到范庄村已是黄昏时分,但在村中心十字路口西侧挖排水沟施工现场,依然围拢着不少人还饶有兴趣地谈论着发生在眼前的新奇故事,气氛活跃热烈。据在场人介绍,9月17日,范庄村民正在挖掘排水管道时发现了古石桥,随后,当地镇政府向县文物保管部门汇报了情况。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现场勘查发现石桥桥面距离地面约4米,并对现场发现做了拍照和测量,对已经挖掘出土的石桥栏板现场进行保护,将腰铁等带回该县文物部门。18日上午,省文物局派专家到现场勘查后,未能明确石桥的年代及详细情况,需进一步勘查和鉴定。文物专家称“根据当地文献等记载和村民的流传,当地曾有一条分属于当时滹沱河水系的河流,但桥梁并未有明确记载。”一些村民指着出土的石栏板说:说不定这座桥比赵州桥年代还要长!
      由此又联想到今年7月赵州桥景区在修建过程中,传奇般发现桥南头关帝阁庙中关云长丢失了30年的“青龙偃月刀”并归还主任,这一系列故事的发生、发现,无不与该县文物文化紧密联系。
      赵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目前已有国宝文物5处,省级文物7处,有千年万顷梨园,被称为千年古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据此,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十二五”“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大规模进行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大手笔开展旅游景区升级改造,目前,“古桥神韵展魅力,名寺探幽别洞天”,赵州桥、柏林寺两大景区以崭新面貌向世人亮相。人们推测:赵县旅游业已进入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0: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赵县发现清代尊师碑
    时间:2012-09-19 13:29:16 来源:燕赵都市报   

    内容摘要: 在著名的雪花梨之乡——— 河北省赵县东姚家庄村村东头的万亩梨园中隐藏着一座刻于清光绪年间的石碑。由于该石碑是众学子为了纪念他们的恩师而立的,当地人称其为“尊师碑”。


    在著名的雪花梨之乡——— 河北省赵县东姚家庄村村东头的万亩梨园中隐藏着一座刻于清光绪年间的石碑。由于该石碑是众学子为了纪念他们的恩师而立的,当地人称其为“尊师碑”。2012年9月17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见到了这座在当地远近闻名的“尊师碑”。


    梨园深处的“尊石碑”


    2012年9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赵县东姚家庄村,穿过村东头长长的梨园小路,在梨园深处一条小路旁记者见到了这座“尊师碑”。“尊师碑”坐北朝南,分阴阳两面,通高2.2米,宽0.7米,碑首就有0.62米,碑文标明建于清光绪八年(即1882年),所纪念之人名为姚寿先。碑阳面外部刻有一副对联“先祖圣名垂青史,子孙勤勉创伟业”,横批为“万古流芳”。碑上部雕有双龙戏珠,虽已经过130年的风雨,却依然栩栩如生。


    走进仔细观察,碑身刻“皇清例授修职郎候选教谕锡龄姚公阡表”及立碑人对姚寿先怀念的碑文。碑阴面刻有100位立碑人的姓名,其中除一位为姚寿先侄孙,一位为族叔,其余98位均为其弟子,这些弟子中大部分为庠生、监生、增生、廪生等。


    据当地人介绍,30年前这通碑曾突然倒地,姚氏后裔凑钱将碑再次竖起,1997年修建了碑亭加以保护。由这座碑亭再往北行200米的梨园深处有姚寿先的墓冢。


    姚寿先弃官从师


    据碑文显示,姚寿先,(字锡龄)(1798—1876),赵县东姚家庄村人。19岁中秀才,后选为廪生。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姚寿先为了钻研学问,走出家门,求教于枣强名儒步云仪。姚寿先跟随步云仪学习多年,学问大有长进,品行操守也得到很大提升,成为儒家传代弟子。这一时期,他进京赶考,人们都对他刮目相看。然而,考了几次都不被主考官看好。有一年,姚寿先参加贡生考试,当时担任教育长官的潘文慎决心破格选拔人才,知道他是有名的宿儒,素有才华,非常看重他,同试者也都认为姚寿先定能榜上题名。但他因对考场舞弊之风不满,点名时有意不到。潘文慎很吃惊,派人催促他,可找到他借宿的寓馆时,发现他早已离开数日了。


    不久,奉朝廷恩诏,授予姚寿先在家乡管理教育,并在官吏名册上注册。恰在此时,南方发生战事,管农业的官员匮乏,如果花点钱就能买通官路,弟子们都劝他一试,但姚寿先不为所动,不愿放弃教书。他授业的学生常有数百人,一心治学,淡泊名利,乡里公推他管理学校达数十年。州里的官员都知道他的品行操守,对他十分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0: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州名人撰写碑文

    为姚寿先撰写碑文的张驹贤也是昔时赵州名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甲戌科进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被派为山西河津知县。他热心公益事业,曾捐出银两资助纂修《赵州志》;又捐银五百两存入恒顺当中,以备贫寒读书人应试之用。

    光绪二十四年,山东受灾,巡抚吁请各省官员助赈,他慨然捐银2000两,受到朝廷嘉许。张驹贤的祖父张南邨为姚寿先的生前好友,幼时驹贤常听二人一起高谈阔论,于是在碑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那一段经历:“贤之先大父南邨公,与公(指姚寿先)为道义交,数相过从;晚年,交益笃。贤侍侧,往往闻公绪论。”他感念姚先生对他的启蒙教育,将赞诵之情融入碑文。

    姚寿先后人讲述

    如今,东姚家庄仍然有姚寿先的后裔。据村里姚寿先的后裔介绍,姚寿先有很多故事也是上辈人传下来的。相传,姚寿先教书教得特别好,授课通俗易懂,学生一听即会,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

    早年间,姚寿先教了七名学生,学堂里还用着一个做饭的大师傅。这大师傅知道姚寿先书教得好,于是每当讲课时他就趴在窗外听。有一年大比试时,姚寿先的七个学生前去赶考。放榜后,人们却奇怪了:姚先生明明教了七个学生,怎么考中了八个?后来才发现,原来第八个是做饭的师傅,他偷偷参加了赶考,居然中榜了。

    从那起,姚寿先的名声就更大了。姚寿先去世后,他的学生们商量着要为他立块碑。

    退休教师出书纪念姚寿先

    据赵县相关部门介绍,2012年5月27日,由赵县退休教师赵振和编著的《赵州尊师第一碑姚锡龄墓阡表》出版。书中介绍,姚锡龄墓阡表坐落于赵县东姚家庄村梨园,是清光绪八年由100位学子为已故恩师姚锡龄先生而立的追思碑,由同治13年甲戌科进士赵州迎恩铺村张驹贤撰文。该碑是周边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存世的由学生为老师树立的功德碑,是一通弥足珍贵的尊师碑。

    碑文仅830字,但内容丰富,记叙详实,是研究清代教育、科举制度的一件珍贵文物。

    “尊师碑”紧挨梨园小路,不时有村民及拖拉机经过,周围都是正要采摘的梨树,并无其他保护设施。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碑面上的文字有的已经发白变得模糊,碑面还有一条约1.5米的裂缝,大小不一的划痕布满了碑面下部,碑亭的一侧还被印上了广告。

    当地村民说,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给“尊师碑”更好的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8-9 15: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波 发表于 2015-8-9 10:46
    梨园深处有座清代“尊师碑”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2-09-19 07:28:20

           好

           河北赵县东姚家庄村村东头,清光绪年间的石碑——当地远近闻名的“尊师碑”。
      “尊师碑”坐北朝南,分阴阳两面,通高2.2米,宽0.7米,碑首就有0.62米,碑文标明建于清光绪八年(即1882年),所纪念之人名为姚寿先。碑阳面外部刻有一副对联“先祖圣名垂青史,子孙勤勉创伟业”,横批为“万古流芳”。碑上部雕有双龙戏珠,虽已经过130年的风雨,却依然栩栩如生。
      碑身刻“皇清例授修职郎候选教谕锡龄姚公阡表”及立碑人对姚寿先怀念的碑文。碑阴面刻有100位立碑人的姓名,其中除一位为姚寿先侄孙,一位为族叔,其余98位均为其弟子,这些弟子中大部分为庠生、监生、增生、廪生等。
      由这座碑亭再往北行200米的梨园深处有姚寿先的墓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8-9 1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县东姚家庄村
                    清光绪年颂扬姚寿先的功德碑——尊师碑。姚寿先,(字锡龄)(1798—1876),赵县东姚家庄村人。19岁中秀才,后选为廪生。
                    村中姚寿先后裔姚永臣家。89岁的姚永臣老人说:“姚寿先是我曾祖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8-9 17: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县东姚家庄村
                    清光绪年颂扬姚寿先的功德碑——尊师碑。姚寿先,(字锡龄)(1798—1876),赵县东姚家庄村人。19岁中秀才,后选为廪生。
                    村中姚寿先后裔姚永臣家。89岁的姚永臣老人说:“姚寿先是我曾祖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8-10 22: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波 发表于 2015-8-9 10:56
    赵州名人撰写碑文

    为姚寿先撰写碑文的张驹贤也是昔时赵州名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甲戌科进士;光绪 ...

          河北省赵县东姚家庄村姚氏肯定存在, 姚寿先-姚永臣是哪一支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3 16:36 , Processed in 0.1241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