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姚进明罢宴 来源:名人网 责任编辑:长达 民政部救灾司原司长姚进明(右)、民政部原救灾专员(司局级离休干部)刘志林、名人网CEO于萍女士 1985年2月,姚进明同志到河北省尉县搞调查研究,一天下午,县里的同志设酒宴招待,他坚决谢绝。当时,他严肃地说:“你们这样盛情款待,我们感谢,心领了。但是这酒我不喝,请你们赶紧撤下,而且今后我要和大家一起吃,不要另做,不然,我饭也不吃,马上就走!”主人无奈,只好把酒撤下。饭后,姚进明和地方的同志闲谈,并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小段故事,借此说明请客送礼之风不能再发展下去了。他严肃地指出,中央对此很重视,要求各地通过整党,把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彻底整掉。他语重心长地说:“当然,必要的外事往来要进行招待,但我们做的不是外事,而是内事,是救灾扶贫,应节省开支,又密切同志间的关系,大家都很随便,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用迎送,多么愉快!”他的一席话,解开了地方同志的思想疙瘩,使大家深受教育。此后几天,大家深入基层,和群众一起吃上了当地的大众食品“黄米面糕”、“养面合捞”,既经济,又实惠。群众称赞说:“老八路”的作风又回来了。对此,1985年3月22日,张家口地区行署生产救灾办公室的同志曾给民政部写信表扬。1986年3月18日至21日,姚进明同志到河北省遵化县农村调查,他以中央机关要做全国表率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不摆架子,不吃请,不给下边增添麻烦,深入基层,认真听取意见,体察民情,受到县领导和群众的称赞。姚进明这次去遵化,为了减少地方的麻烦,避免当地派车迎接,事先没有通知河北省和遵化县的有关单位,而是从北京乘普通硬席客车,中途转乘公共汽车前往。他在遵化平安城镇调查时,在镇机关食堂就餐,有次镇里让他品尝当地自产的酒时,他说:“我不懂酒,品了也没用。”镇里要多弄几个菜,他不让,这一餐只上了几个家常菜。他到了县里,在政府招待所食宿,住的是普通两人房间,自己买饭菜票进餐厅进餐。遵化县政府对姚进明到该县的调查,以《司长下乡四天录》为题,印发了《情况参考》,称赞姚进明同志的“领导作风和思想方法,他的生活作风和工作态度实在令人起敬,又引人深思。”民政部机关党委为此发了《通报》。乔石同志在《通报》上批示:“很好,值得通报学习。”5月13日《人民日报》以《司长下乡四天录》为题作了报道,并加了按语。民政部办的《社会保障报》也发了消息。
 姚进明同志经常要求司里的同志,坚决执行中央的有关规定,自觉抵制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并且身体力行。有一天,地方民政部门的同志来部汇报工作,顺便给司里的同志送来一些纪念品,姚进明同志当即予以谢绝。有次地方的同志给司里送来几瓶酒和几斤糖果,说是扶贫企业的产品,请大家品尝,姚进明同志严肃地对来人讲:“一是把东西如数带回,二是如不带回,就地处理,照价收费。”并指出,这样做不对,今后不要再搞。
姚进明同志一贯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节约经费开支。在他出差调查期间,凡是遇到地方安排他住高级房间时,总是婉言谢绝,坚持调整房间。按规定他可以住单间,但为了节省开支,他经常和同行的同志两个人住一间。有时白天短途乘坐火车,他本来可以买软卧席坐,但他总是坚持和其他同志一起坐硬座。有段时间,一些单位开会伙食超标准,发纪念品盛行,姚进明能自觉抵制这股风。1985年,他在外地主持召开了五个小型业务会议,但从未摆过酒席,没发过纪念品,也没有超支规定的会议经费。有次会议,地方的同志计划安排了游览性的参观项目,他得知后,断然取消了这种参观。
姚进明同志,在生活上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公私分明,从不占公家一点儿便宜。按规定他上下班,机关可以派小车接送,但他上下班一直坚持步行,不坐小车。同志们知道他身体不太好,几次劝说他坐司局长班车上班,他总是说:“我住的地方离机关不太远,走上半小时就到了。这样,一来可以节约汽油,二来对身体也是个锻炼。”他因公出差,机关可以派车接送,但他很少要车,经常是乘公共汽(电)车。有次出差从外地返京,到达后已是夜里十一点多钟,街上已没有公共汽(电)车,他为了不惊动可能已经入睡的值班司机,竟然步行十多里路回家。他平时到医院看病,从不向机关要车。有次他孙子患急病,要不到出租车,无奈,他请求车队帮忙把孩子送到医院,事后,他及时主动地按规定交了车费。
民政部救灾司原司长姚进明(右二)、民政部原救灾专员(司局级离休干部)刘志林(右一)、团中央办公厅档案科原科长朱钦兰(右三)、名人网CEO于萍 张德江任民政部常务副部长时写给姚进明的两封信:
民政部农救司司长姚进明下乡四天录 编者按:民政部农救司司长姚进明同志于今年3月到河北遵化县农村调查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摆架子,不吃请,深入基层听取意见、体察民情,受到群众的好评。他的这种工作作风,与某些人热衷于讲排场、抖威风、图享受的不良作风,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篇报道谈的是几件小事,却很值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
导干部深长思之。
三月十八日
3月18日上午,民政部农救司司长姚进明,从北京搭乘普通硬席客车去河北遵化县。下午三时许,到丰润县北站。下车后,随行的小孙同志,觉得老姚年近六十,乘车疲劳,要挂个长途电话,让遵化县民政部门来个车接一下。老姚说:“不!咱事先没通知人家,哪有现成的车?别让人家为难。”俩人从火车站走到汽车站,搭上了开往遵化的班车。下午五时,俩人来到县民政局机关。民政局负责人想安排老姚到政府招待所住宿,老姚说:“不必了,马上到平安城镇中滩去吧!”县民政局长要陪同前去,老姚不让。局里小汽车出去了,局长要借一部车,老姚也不同意。于是,老姚等人由县民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领路,搭乘双排座货车,来到了平安城镇。吃过便饭,老姚让县民政局陪同人员回县,请他们明天不要再来了。老姚一行听了镇负责人关于全镇扶贫工作情况的汇报。
三月十九日
吃过早饭,镇里派车要送老姚一行去中滩村,他们坚持步行前去,双方正争执不下,民政局来了车,他们一起去中滩村。在村办公室,听取了村负责人的汇报。中午,老姚怕给村里添麻烦,回镇机关食堂就餐。镇里要让老姚品品自产的酒,老姚说:“我不懂酒,品了也没用。”镇里要多弄几个菜,老姚不让,这一餐只上了几个家常菜。午后,老姚又回中滩村听村干部汇报,然后徒步挨门访问,共走了八户。老姚口问手记,听得十分认真。这天下午他转了整个村庄,跑了足有十几里路。晚上,老姚回到镇里,再次同镇干部座谈扶贫情况。
三月二十日
县民政局向老姚介绍,平安城镇李庄子村农民李友同办了个过滤器厂,安排了不少残疾人。老姚决定去看看。看过厂房之后,老姚听取了李友同关于办厂经过的汇报。然后,老姚又挨户访问了七个残疾人。中午,在厂长李友同家吃的农家饭。下午,老姚结算了饭费,参观了平安城镇敬老院。回县途中,又看了山里各庄乡敬老院。晚上,老姚在政府招待所食宿,住的是普通两个房间,自己买饭票进饭厅就餐。
三月二十一日
副县长向老姚汇报全县扶贫情况。老姚边听边记,对中滩村党支部全面扶贫、不使一户掉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李庄子村李友同办残疾人福利厂等做法,予以充分肯定。晚上,老姚又请民政局的同志介绍中滩村对贫困户减免农业税和各种摊派的情况。二十二日,清晨,老姚同小孙同志一起,乘班车回京。临走,老姚说回去弄个材料。县里同志说,那太好了,我们印发一下,正好配合农村整党。老姚说:“不要急着印,请你们先提修改意见,再寄回北京,我征得部里领导同意后,再送给你们。”
(原载《人民日报》1986年5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