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9|回复: 2

姚鼐与《古文辞类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16 15: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鼐与《古文辞类篡》

    来源:桐城派研究会 作者:佚名

        姚鼐字姬传,又字梦谷.因他的书斋名惜抱轩,后来弟子称他为惜抱先生。他于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二十日生于桐城的一个官宦之家,其高祖姚文然,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曾祖姚士基做过罗田知县;伯父姨范,进士及第后为翰林院编修。然而到了姚鼐出生时,家境并不富裕,其父姚淑终生未仕:先生自幼嗜学,姚范授以经学,又从刘大木(魅)学古文。刘大木(魅)在(寄姚姬传)中说:
        “我昔在故乡,韧与君相识。君时甫弱冠,已具垂天翼。”从刘氏对先生的极度推许中,可见先生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非常的天资。        
        先生二十岁中江南乡试,后屡试于礼部,却未中。直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他三十三岁才中了进士。授庶吉土,三年敢馆改主事,属兵部,后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恩科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乾隆三十八年由朱筠等人提议,开四库全书馆。先生被荐入馆充纂修官,记名御史,不久以衰病辞官。究其原委,恐非真情。姚莹在《惜抱先生行状》中说:“纂修者竞尚新奇,厌薄宋、元以来儒者,以为空疏,掊击讪笑之不遗余力,先生往复辨雠,诸公虽无以难,而莫能助也。”可见他与当时以纪昀为首的馆臣见解不合,后人遂以纪、姚之抵牾为汉、宋学派之争的反映。其次,先生为人淡泊名利,对仕途风波、官场的险恶也很厌倦。为官期间已深深感到“刑官不易为”,决定“揭褐归田里”(《述怀二首》)。辞官回乡后,他在《夏日}一诗中说:“谷鸟翩翩影,孤翔识所归”,表现了脱去羁绊,回归故乡的喜悦心情。
        乾隆四十二年应朱子颖之请,赴扬州梅花书院主讲,开始长达三十八年的教学生涯。其后主讲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力于教书育人和精研学问,因而其弟子遍及南方各
    省,其中最著名的有管同、梅曾亮、刘开、方东树、姚莹、陈用光、鲍桂星等。先生一生著述极为丰富,除(借抱轩集)所收诗文、法帖、题记及笔记外,尚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章义)一卷、《庄子章义》十卷、惜抱轩书录)等。
        在桐城派中,后人以方苞、刘大槐、姚鼐为“三祖”,而姚鼐又被誉为“三祖”中之集大成者。姚莹在《行状》中说:“自康熙朝,方望溪侍郎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为文章正轨,刘海峰继之益振,天下无异词矣。先生亲问法于海峰,海峰赠序盛许之。然先生自以所得为文,又不尽用海峰法。故世谓望溪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乃理文兼至。”《清史稿?姚鼐传》说先生“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控源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词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可见先生能兼方,刘之长,致使桐城派之名得以确立,并使其门庭日益张大。桐城派所以能成为清代流传地域最广,影响最大,历时最长的一个文学流派,姚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要研究桐城派。首先要了解姚鼐;而要了解姚鼐的文论思想,就得要研读姚鼐编撰的一部
    著名古文辞选本《古文辞类篡》。
        《古文辞类篡》是姚鼐用毕生精力精心结辑的巨著,从初稿到终稿,经过不断地修订,直到临终
    时才把定稿交给他的幼子姚执雉,用功之勤,用力之多,用时之久,实所罕见。此书与一般选本的随有卓越的文论见解,因此《古文辞篡》一书较其他选本更为精审,称为善本。吴汝纶对此书评价尤高:“《古文辞类篡》一书,二千年高文略具于此,以为六经后之第一书。此后必应改习西学,中学浩如烟海之书行当废去,独留此书,可令周、孔遗文绵延不绝。”他认为有了《古文辞类篡》,散文的嗣统即永传不朽。此虽偏颇,但不无道理。
        《古文辞类篡》有七十四卷和七十五卷本。清嘉庆末年兴县康绍镛用阳湖李兆洛所录本刻于广
    东,李兆洛为之校雠,为七十四卷。姚鼐根据《汉书?艺文志》,本为《古文辞类纂》“篡”同“撰”,康刊误为“纂”,后来很少知为“篡”字了。道光以后翻刻康本很多,成为通行本。道光五年门人吴启昌用所录本刻于江宁,校者为梅曾亮、管同,此为姚鼐晚年定本,为七十五卷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5: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梅、管皆姚鼐高第弟子,故两本皆称善本。光绪年间,滁州李承渊又请桐城萧穆合康、吴两本而又校以他书,世称“李本”。萧穆说:“下走藏姚公晚年定本,又用二十余年工力,所见宋元明《史》、《汉》及各家精本正其脱误;又博考群书,加之句读。今为乡友借刊,已经完工”(《敬孚类稿?与溥玉涔书》)。所言“乡友”当指李承渊,而李本可能是萧穆家藏本。萧穆是著名目录学家,藏书极丰,博考深思,故“李本”尤为善本。其他如胡韫玉、叶玉麟、王文濡所校者,或附评点,或加注释,各有所长。其时大江南北翻刻者多,日本亦有刊本。二三百年间,刻印之多,流传之广,实为古籍所罕见。吴孟复先生说:“读书治学之士,无论其为汉学为宋学,为学者为文人,为旧学为新学,后来成就各不相同,然当其读书之始,学文之日,固无一人不读此书,无一人不受此书之益”(《桐城文派述评》)。马通伯说:《古文辞类纂》达到了“鉴别精,析类严而品藻当。”钱基博说:“分类必溯其源,而不为杜撰;选辞务择其雅,而不为钩棘;荟文于简编,示来者以途辙。”此非阿私之言,而是如实评价。
        也有人对此书提出批评,认为选文范围太狭窄,只选一些散文和辞赋。其实姚鼐在《序目》讲得
    十分清楚:“自老庄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录。”“余撰次古文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六经》是儒家的经典,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学者非全部研读不可,不能遴选片段,割裂整体,造成破碎。所以经、史、子一概不录。至于魏晋骈体文,特别是齐梁以下,更是排斥。姚鼐说:“古文不取六朝人,恶其靡”。足见姚鼐对此书的编撰有严格的标准,也反映了他编撰此书的用意和目的。
        《古文辞类篡》有哪些优点呢?简言之,特色有四:
        一、内容宏富。此书所收作品700余篇,从纵向看,上自《楚辞》、《国策》、《史记》、《汉书》,唐宋八家,下逮归有光、方苞、刘大木(魅)的作品,体现姚鼐以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家为古文正宗的观点。
      “归有光是明代唯一顶天立地的人物”(闻一多语),归氏注意日常生活,用细节描写,开散文新境,上承先秦、两汉、唐宋八家的散文正轨,下启方、刘的散文创作。阅读此书,古文创作的来龙去脉,发展动向的总过程看得清清楚楚。从横向看,全书规模宏大,内容富实,所选作品都是历代名家代表作。文、史、哲兼容,各种文体俱备。此书名作荟萃,既可以“分撮其英华”,又可以“合论其同异”。纵横比较,融会贯通,“历代文章质变,各家面貌风格,罔不可以分别体认”(钱基博语)。如韩愈的文章选了70多篇,可作韩文的专集读,不仅知其文,而且知其人:有人批评碑志和赠序选得过多.其实不然。碑志所载都是其时名人伟迹,既可以看到一时人物风云,又可以了解当时社会风貌,且其人的事迹多可与历史相映证,其作用与历史正同:至于赠序,始于“回路赠言”.目的在以谠言忠告,互相砥砺,切磋学问,促进道德,对于帮助一个人的学习是有作用的。有人批评奏议、诏令选得过多.其实不然。奏议、诏令都是明君贤臣忠诚谋国,献可替否、实事求是的文辞,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的。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的好坏、措施的当否、社会的治乱,有益于后人对历史的认识和借鉴。
    二、选文精当,姚鼐是古文高手,更是一位卓识的文论家。他严格按照“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 、理、气、味、格、律、声、色”的标准论文,因此,凡诘屈聱牙、浮词滥藻的骈文和明末某些佻巧之文,他一概不选。甚至象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因语句近似骈体而排斥在外。所选作品均为词中通雅,句必合法,篇章有序。所选文章无一膺品。不象《古文止》那样简陋,有伪作窜人,近似骈体文章更多。有人批评姚鼐订定了那么多极严格的选取散文的标准,不仅使许多名篇不能入选,造成沧海遗珠之憾,而且使得后来桐城派的文人目光陡陡然缩小了许多,以为天下的文章尽于此书。殊不知,虽经过韩、柳、欧、苏等人的不懈努力,六朝骈文仍有市场,有时还还表现得十分强劲,自唐至明官府文章依仍骈体,至宋时称作“四六”,要捍卫纯粹的散文,保持桐城派的“清淡雅洁”文风,不下决心“屏弃六朝骈丽之习”行吗?从此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5: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的选文可以看出姚鼐捍卫古文正宗的决心和苦心。
        三、分类科学。此书将文体分为13类。即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和哀祭。每类都有简短的引言,“溯其源而竟其流”,且多创见,足见姚鼐寝馈深,工力足,比分类更为科学。《文选》将文体分为37类,碎杂繁杂,眉目不清。如姚鼐把诏、册、令、教、文、檄6项并为诏令类,使人感到眉目爽朗,切合文体实际。《古文观止》简单地按朝
    代排列,谈不上文体分类,至于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也只是在《古文辞类篡》的基础上作大同小异的改编而已,没有超出姚鼐的范围。在现代文章中“文体分类”已成为专门的学问,此书分类有益于现代文章家门创作与研究。
        四、评校准确。姚鼐撰编此书,不仅斟酌篇章之取舍,并有雠校、评说,见解独到,堪称精当深
    刻。如论司马相如《谕蜀》与与韩愈“驱鳄”,认为两文抒轴相同,都是属于托事寓意之作,发前人所未发,见解卓越。对考证,以《国策》、《史记》、《汉书》对校,较其长短得失,修订旧本之讹、误、脱、衍,精当准确。此书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难得的范本。
        兰然,姚鼐是封建社会里的文人,《古文辞类篡》所录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文人的作品,时代的局限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如姚鼐在思想境界方面,不免偏于宋儒理学等。这就需要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研讨了。此书已是由著名学者吴孟复、蒋立甫教授领衔,组织多位专家学者进行点校评注,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经过修订,决定再版重印。这无疑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益于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  桐城中学特级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3 03:29 , Processed in 0.1155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