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2|回复: 0

浅论家谱修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2-15 10: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论家谱修撰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08-15 09:28   

    朱炳国先生对家谱的一点理解心得
        家谱,又称为宗谱、家乘,是一种以图、文、表形式,记载一姓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乘一词《辞海》解释为“记载私家之事的史籍,取《孟子》‘晋之乘’之义,乘,史书。”其实是一姓家族的文化历史的总载体。也是华夏文化圈内特有的一  种文化现象。(据说朝鲜韩国都有家谱)。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历史学家顾颉刚把家谱称为二大未开发的文化金矿之一(还有一大金矿指方志)。
        家谱植根于氏族、姓氏,起源于先秦,发展于汉、晋,成熟于唐、宋,顶峰是明、清,衰弱于建国至“文革”,中兴于当代。早在春秋以前,就有宗谱的雏形存在,说它是“雏形”,因为它的内容还相当简略,一般只记载世系、人名,几乎不涉及经略。与现代家谱内容丰富、浩繁相比,它确实还只能是一个初步形成的阶段。两汉、两晋时期的门阀制度,使得家谱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所以,家谱的内容和记载就越来越丰富和有连续性,当然还只偏重于王族及世家大族的层面上,而且大都是“官修”。唐代就产生了私修家谱,它由“深闺”走向了庶士。
        宋代是中国家谱的转型时期。它已普及到了普通百姓,只要同一姓氏,不论贫富贵贱,都有资格参与,并将简略的事迹记载入内。二是宋朝统治者大力提倡私修家谱,发挥其“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三是一些文人的有意识参与实践,使体例得到较为完美的定型。欧阳修、苏河、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在当时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著文或修撰了家谱。欧阳修和苏询创立的体例定名为“欧苏体”,被后世称为私修家谱体例的楷模,明清修谱莫不沿用其体例。明清修谱的数量史无前例,皇帝下召,要求民间广泛修谱,并不断延续,其影响力,直贯民国。民国时期虽短,战争频乃,社会动荡不安,但抗战前后,还掀起了二次规模较大的修谱热潮。建国后,由于反孔、反封建的文化热潮,所以,不仅使修谱之呼声襟若寒蝉,在“文化大革命”中,使得数量巨大的“家谱”付之一炬,多少文化古籍化为灰烬。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解放,人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家谱有了正确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发扬创新。近年来,形成了一股续修家谱的热潮。
        家谱是一个家庭历史文化的总汇,它不仅记载了每一个家族成员的生卒、婚姻、繁衍、生息的情况,供后代子孙敬仰,而且还将族人的重要事业记载下来,成为后世的楷模。有的还将族中先人的诗词歌赋等作品载入其内。
        总的来说家谱的记载方式可分为“图、文、表”三大样式。图,可记人祖先的神像,家族祠堂,先祖文茔。有的先人在功名上取得了成绩,当时树立的牌坊,有名人提辞或书写的墓志铭,先祖墓碑等,都可载人其内。现代修谱,则以相片代替以前的画图。它更形象,更真实。如毗陵承氏,还载人了“主要世家行迹地图”,以表明本族系的分布情况。
        文,有序、跋、记、敕命、诗赋、赞等。序,每次续修谱前均有序言。一般由德高望重、且有文化素养的族中长者执笔,当然也可以由族人的亲戚,朋友撰写,即外族人写,但那人一定要有特殊身份,地位等因素。如蓉湖刘氏民国谱的序言是前请进土钱振撰并书。还有赠序、寿序等。践也称后记,记载修谱的经过,此文一般由主笔撰写,当然他还可以写些自己感想等。
        凡例,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它是由族中人在修纂前共同订立的准则。在书写、记载时,必须遵守,不得私自、任意违背或篡改,否则,有勃于修谱道德。一旦发现,不仅不采纳所书的内容,而且还要受到族规的惩罚。
        赞,即称赞之辞。它是配在祖先像旁的诗句,一般以四言为主,还有三、五、杂言。
    宗规,如家规、家法、家训、治家格言等,是族中祖先留传下来族人在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规则。它提倡忠孝节义,道德修养,耕读治家,和睦节俭等道德规范。还有词堂规则、祭法、谱谋法规、宗法等。
        传记、事略,族内有人操行业绩辉煌的,已经逝世的给以立传,还活着的人,另用“事略”,“记”的载体把他们记下来。
        表,是家谱内容的最主要的方式。它分两种,一种是世系图表(实质是简表,不能称为图)。它使家族繁衍生息脉胳简单化,使人一目了然。另一种是世系表,它详细记载了家族脉络,支脉迁徙,支脉传承,个人小传等。现代修谱,还加进了襄赞芳名录,家族名人录,家族烈士、功臣等图表等。
        续修一次家谱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五年。有的竟化了十多年如刘氏守三堂等二次续修,从来绍兴三十一年(1160年)至宋淳熙元年(1174年)化了14年时间。所以仅用半年或几个月时间很难想象它能修出一部好的家谱来(除非所修范围极小)。俗话说“盛世修谱”,反过来说家谱也能反映出社会的政治情况来。据考证,修谱一般从宋朝开始,而元朝统治的89年间就很少有氏族修谱。因为元朝统治不仅时间短,而且动乱不停,统治残酷,人们连正常生活都无法保障,怎能顾及家谱的修撰。再如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也就是同治年间,江浙一带就没有修过一部家谱。因为那时不仅战争不断,而且洪秀全统治集团就非常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独尊他的拜上帝会,所以晚清修谱大多在光绪年间,而且大多在20世纪初叶,如潘氏第十次修撰在光绪丙午年(190年)。黄氏明德堂,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氏守三堂第七次修缮也是在光绪三十年。顺便要说的是一般都以三十年一修作为修谱时间的定例。据考证,真正的以三十年为限而修谱的是少数,大多是五六十年,或更长,特别是宋明之交,大多要一百多年,如文林潘氏一修二修,相隔约104年,即来咸亨年间(1270年)至明洪武甲寅年(1374年)。刘氏守三堂,二修与三修之间,相隔时间还要长,有450年之久。所以真正能作到三十年左右一修的只有十分之一二,而超过的倒要十分之八九。因为其中隐含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种因素。
        不仅从修谱的时间上能反映出社会因素,个人小传就更能直接地反映社会因素。远的不说,就从晚清的家谱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咸同年间,太平天国战乱危害。在刘氏守三堂之谱,云亭那巷里一支有这样的记载:“维南,咸丰十年庚申(1860年)遇寇被掳”“维建,道光八年戊子生,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兵乱遇寇害,配姚氏随夫妇为节,例捱。”在北夏墅支里记道:“瑞湖,光绪十四年甲午生,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寇乱失散。”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维南好象是被太平军掳走的,瑞根是在战乱中失踪了,而维建夫妇应是死在清军手里的。因为尽管也是在“寇害”上。但1864年太平军的势力已退出江阴,困于南京了,而记载者也记的是“兵乱”,这里从个别人的生死中,完全折射出社会的战乱对人民的危害。
        现代修谱一定要坚持“继承”“发扬”两个原则。要顺应时代,有所创新。摈弃旧时修谱中的封建文化的糟粕。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论地位高低,都要一一如实记载。在内容上以直用“通修”,即不是断代断脉。对原谱(指离今最近修的谱)内容应全部  或大部分录用,应尽量把原貌体现出来。因为这次修谱一般已有七十多年的时间了,而且原谱保存极少,如果部分修撰,大多数人就没法看到它的全貌了。
        家谱的价值,一言以蔽之,在于他的历史性。今人读古人修的家谱,犹后人读今人修的家谱。我们阅读家谱知道远祖的来龙去脉,又知道近祖的功德业绩及亲戚相属,长幼有序。那么今人修谱后人读之,何尝不是有相同之感,或更有甚乎?
        它还具有教化的作用。在许多记、传、序中,保留传承了大量的儒家文化,诸如敦睦。敬祖、忠信、操守、耕读、节俭等。其中有许多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虽时至今日,建设和谐、繁荣的社会,还应当发扬。
        敦宗睦族,是修列族谱的一贯原则,所以它是家庭团结、民族团结的象征。多少海外游子不管他沦落天涯,还是辉煌于异国他乡,但其归乡情停、归根思想,始终签绕心头,绵绵不断。一部家谱,常常因能认祖归宗而热泪盈眶,继而慷慨解囊,投资家乡,造福桑梓。家谱成为联系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桥梁。
        改革开放的今天,又有多少族人后代的精英们,走出国门、或留学于异国、或经营于他乡、或暂住或永驻。不管怎样,经过华夏文化浸泡的他们,黄色皮肤下血管里流动的血液中,饱含着华夏文化的情儒。一部家谱就会使他永远离不了“家”;一部家谱就可寄托他们的永久的思念;一部家谱也可使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永远牢记这个“家”。
        修谱的组织与修撰。续修家谱是族内的一件大事,所以必须先成立一个修撰领导小组组织。现一般定名为“某某堂.续修宗谱委员会”。某组织层次一般可设名誉主任一名。名誉副主任若干名,顾问若干名,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若干名,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若干名,财务会计一名、出纳一名,编撰主编一名、副主编若干名、组员若干名。主任及委员是决策层,要出主意、定计划、编大纲、定体例开展大活动及经费筹集、支付、印刷等。
        主任、副主任应由族中得隆望尊者担任,最好是族中长者,或平时在族中有较高声望的人。他们应有秉公办事、奉献精神,他们应有一定的号召力。
        编撰层是具体操作层,一部家谱质量好否,大多就在他们手中。所以首先是要讲其德行,不得有任何私心杂念掺杂期间,他们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细心、办事认真的精神;其次是才,他们应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主编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为一旦有错、漏之处,就会造成千年遗憾。他不仅应有较深的古文水平,因为原谱都是古文,并且无标点,主编应首先通读原谱,对其中事理、文章、编排等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应具有其他相关的知识,诸如版本、装帧、目录等知识。编撰组的成员构成,现代还应考虑到应聘请一二个电脑操作人员和图片摄影人员。
        编撰过程大体可分为三大阶段。组织发动阶段、修撰阶段和印刷校对阶段。组织发动阶段主要是成立领导班子,联络相关人员以筹集经费、发告族人书、通知各支系族人、同时大量采集原始资料。修撰阶段是耗时最长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要把采集来的原始资料整理成文。这期间,应召开二到三次总结座谈会。使工作更好地开展。最后是印刷校对阶段,这阶段虽已接受尾声,但决不能草率处之,因为这是成书的最后一关,前二阶段耗费的心血最后的归结点就在这一阶段中。这阶段应负责内容安排、封面设计、装帧等大事。而工作量最大的还是校对,最好要有三校。最少也必须有二校,而且同一内容不能一二校都是同一人,因为由于习惯心理作用,往往会把实质是错误的当作正确的来处理。最后还是让“错误”保留到永远。这阶段还要有一件大事,即成谱的分发,他不仅要举行一个重大的仪式,以示庆祝,更要注意分发前的准备工作,即填书编号(有的家谱没有印制编号就不需要做了)。这也是件细仔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差错。
        家谱编撰的文件,一般有:组织名单、告族人书、修辑凡例、编撰大纲、族人分布编码表及世系内容调查表、世系图表,还有列次座谈会记录等。
    家谱编排及装帧。一部续修的家谱内容庞杂,在编排时应有序。一般是先排本次修撰序言,然后是新增凡例、总目、分卷目录,然后是录用原谱的部分内容:先是原序,即历次修编的序言,以年代先后排列。为节省篇幅,每修选有代表性的一篇序言就可以了。接下来依次是凡例、图赞、饲堂图、祖坟图、原禁规、原传记,再是大量的正文——世系图表。最后是现代人记传、图文、襄赞名录、编撰人员名录、本次修撰后记、领谱字号等。
    宗谱的印刷装帧也是很重要的,它直截影响到外观及质量。
        封面:一般用竖帖,即谱名。如“中国、江苏、江阴七氏宗谱”,下附册数、卷数及本册内容。扉页:正中印谱名,右上角印本次修撰时间(公历与干支纪年并用),左下角印堂名,正中下可印卷数及内容。扉负第二面居中可印时间及堂名,如:“甲戌初夏,守三堂藏。”右下角印本部谱的编号和收藏者名。如:“甲戌续修第X号,给X世孙XX收藏。毋得损污遗失”等字。每页上有通栏,中分五栏以记世系内容。每竖行只有五字,现改铅印后可用七字。
        每页中缝上印谱名,如:“黄氏宗谱”,下印堂名“杨德堂”,中印房支、地名,原来还印页码,现可将页码印在左下角,谱名下用单鱼尾装饰。
    每册下横截面应印上卷数及主要目录内容,右下封口上印上册数码。
    装帧:封面可用封面纸,凸印,也可竖  帕,材料可用纸或绢,颜色一般用素色或蓝色或深红色,装订要用棉线,最好用丝线,忌  用蜡线,因为它硬脆易断,不便保存,忌单线,一定霎用双线装订,横四、竖一、双面钱订,上下封口,间距小并相等;中间大,上下  小些,并相等。这就是所谓的“一波三折”。装订上下两角耍用绢或宣纸包好,以免翘角或受损,这就是所谓的“封口”。
        关于家谱修纂中的二个问题:
    一是记年问题。原来修谱,记年都用年号记年法和干支记年法,以农历为准。现代修谱都用公历记年法,这样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似乎无可非议。但我认为:出生年月可将公元记年法和干支记年法并用。因为干支记年法还能反映一个信息,即此人的属相(就是他的生肖)。因为生肖也是中华文化的特有现象,而且民间还普遍使用,说明它还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还应该保留这一文化特点。
        二是版本印排体例。现在所有书籍都是横排版,可家谱验印刷大都还是竖排版。有人主张家谱也应该横排版好,我个人认为还是竖排版为宜。因为家谱是一种特有书籍,竖排版能保留其传留的特有风格,而且它一定要上接原谱,如果现在改为核排,那原港的内容将要做很大的改动,其工作量将成倍增加,而且在编排上也将有很大的改动。虽然其它古藉现在印刷都作了改变,但那只是文字的稍做改动,而家谱是以图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图表的改动比文字的改动在编排上的改动要大的多,所以现在修谱,我认为应改为简化字、标点,而形式上还是用竖排版为好。
    作者:朱炳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6 01:57 , Processed in 0.1055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