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1|回复: 0

家谱中看人文掌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2-20 15: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谱中看人文掌故

    来源:谱牒期刊   

    从家谱中读文化,对人性的理解。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里看到一本家谱,旧时的宣纸已然泛黄,用棉线装订,没了封面,前后各缺了数页,并且有明显的蛀虫啃洞的痕迹。细说时,这位夏姓朋友十分自豪:老家在张泽(今大浦镇)施荡,原先家中有家谱一套共四本,装帧完好,文革中四去其三。“幸好我娘偷偷藏在床板下才没被抄去……”可是却因为保存不善而致多处破损。朋友将书慷慨地借与我,他知我喜欢研读,也十分放心。事实上,后来每次翻阅,我都洗净了手,轻拿轻放。因为我知道,每本家谱都有其不同的来历,故也具有不同的价值,一旦污损便无法弥补。
      粗看之下,里面记载了从唐代至清末这一脉夏家的世系,主要是用文字表述世代家庭成员。这种手法在家谱记录方式中被称为“牒记式”,是四种手法之一,另三种是欧式(欧阳修发明)、苏式(苏洵发明)和宝塔式。这种方式简洁清晰,次序分明,只是没有另三种直观。这本家谱中记载此脉夏家有二十九世代(指有谱记载,无谱记载的则远远不止了),已属年代较长。它明确记述了施荡夏家是从暨阳(今江阴)迁来荆邑(今宜兴)的,并在较长时期内系地方旺族。
      另一个印象,就是家谱按时间看,愈靠前的人物愈少,但官职、功德愈高,这是修订家谱中普遍存在的情况。人们总想炫耀祖上是如何显赫,仿佛自己身上也因为继承了那一份高贵而自豪不已。此谱中最高官职的当数唐代一位晋国公,具体事迹还有待考证。
      后来,我问起这位朋友,他已难以道出一星半点相关夏氏家谱的信息了,我不胜唏嘘。其实夏姓由来久矣,最早可从大禹治水起,封地夏,号“夏后”。禹子启破坏禅让制度,建夏朝,被商汤灭后,族人以国为姓。秦汉时,南方地区才有夏姓迁入。而夏姓的大举南迁,是南北朝之际。这一时期,北方夏姓因战乱动荡流离,南方相对平和。唐时政清民和,北方夏姓重振家园,发展壮大,南方则更加繁衍旺达。明初有山西大槐树夏姓分迁于浙苏徽等地。清末还有闽、粤等地夏姓渡海入台,后辗转新加坡等地。整体而言,宋元明清时期,夏姓支脉延伸更广,并以江南一带最盛。今日夏姓分布以江苏、浙江为多,这两省夏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夏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据查,宜兴夏姓主要在施荡(原张泽)下圩、五渎(新庄)、古渎会(原大塍)、严庄(原十里牌)等处。
      还有一个情况,这本家谱属于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的人的事迹,还是比较正规的传记。同时,它是属于家传中的列传,只记载男子。其实,在明朝前,传与谱是分开来的,直至清代,才慢慢合二为一。除此之外,还有内传,专门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品行的女子。另有外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已出嫁、有品德的女子。说这本家谱是列传,并不很准确,因为它记载了许多“诰命”、“敕命”之类,以及请求退官还乡的“乞致仕疏”等等。
      中国是礼仪之邦,百事孝为先,因此,也就格外尊重祖先,重视家谱的修订。但因为中国文化传承数千年,源远流长,却又变迁不止,所以出现各式各样风格的家谱来。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家谱最早是为掌有特权的阶级服务的,为了推行和巩固封建王朝的宗法分封、统治。在汉代时,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此时的家谱特别兴旺,成了维系门庭制度的重要工具,就像是国外的贵族制度一样。也正因为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便应运而生了牵强、造假之风。其后,在商品经济大发达的明清时代,社会权力进一步下沉,平民开始可以通过科举出仕,新兴的地主、商人获得了地位,家谱也失去原来的政治功能而由官修变为私修,主体更为广泛;而其追根溯源、联宗系族、维系社会群体的功能却不减反增,真正从政治功能回归到了社会功能。
      盛世修谱,目前重视家谱史料价值的人日渐增多,施荡夏家已增三代人,已然在着手修谱。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由民族情愫酿就的、具有独特内涵的家谱,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因其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行为指导、价值观念及民族精神,将会对遍布世界的炎黄子孙产生越来越宏大的影响力。
    作者:乔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5 17:40 , Processed in 0.1103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