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04|回复: 0

老骥伏枥志常青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2-27 20: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骥伏枥志常青

——记退休干部姚天征



        一辆锈迹斑驳的“永久”自行车,一支笔帽锃亮的“英雄”笔,一张嘎吱作响的藤条椅,在有些人眼里,这些旧电影里的道具,或许早该“退休”了。但在一位古稀老人眼里,它们是价值的所在,是信仰的寄托。

    车轮依旧在奔向呼声,笔触依旧在书写真情。他是姚天征,一位老骥伏枥的志者,一位“永久燃烧的英雄”。


    “退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


      1月3日,记者来到姚天征的老家———思礼镇北姚村。从1993年退休起,他就一直生活在这里。不大的独院干净整洁,绿植与书画相映成趣,处处透着生活的雅逸,但其实姚天征是个“闲不住”的人。


    退休后,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百姓的苦乐情怀,使这位长期从事新闻宣传的老兵重新点燃了创作的激情。瓜棚下、地头前、农家里,经常可以看到姚天征忙碌的身影。他在田间地头听群众反映化肥质量太差,就写出批评稿子,促使厂家很快改进;他听到群众反映某面粉厂倒卖面粉坑害群众时,就调查了济源10个面粉厂。


    白天骑车去采访,夜晚伏案做文章。他曾两次踏上海拔1400多米的水洪池村,采写了《太行山脊的造福人》;他深入王屋镇、下冶镇、邵原镇采访,常常一住就是半月二十天,写下了大量新闻报道。一辆自行车,伴随着姚天征,一走就是20年。有人对他走过的路进行计算,20年中,他走过的路有10万公里,相当于围着地球转了一圈半。


    姚天征还积极将市离退休干部中的新闻爱好者组织起来,建立了济源市老干部通讯组,自己担任组长。他还义务为济源日报社、济源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举办新闻学习班14期,配合市关工委培养小记者200余人,个人出文学作品《晚晴集》、《往事漫忆》等共100多万字。自己带头写新闻稿件,见报稿件共剪贴12本,新闻作品获省、市特等奖,一、二、三等奖70余次,其中5篇作品在全国获奖,15篇在我省获得好新闻奖。


    有人劝他:“上岁数了,别再费脑筋写文章,该停笔休息了。”他却说:“退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我是个党员,又是个新闻爱好者,就要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村民眼里的“自家人”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可是,姚天征退休回乡后,似乎比在职时还忙。退休初的几年他甚至还当起了村里的义务投递员。


    1995年,他看到邮递员只把村内的报刊信件送到学校,学校再让学生捎给群众或单位,常发生报刊丢失或群众不能及时看到的现象。姚天征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主动承担了义务送报的任务,而且一送就是6年。遇到报刊上有重大新闻和致富信息,他还不厌其烦地向群众宣传。直到2001年,邮递员开始到各家派送,姚天征的义务投递员工作才终止。6年时间,他义务为群众送报刊、信件6000多份。


    送报送出了感情,后来,乡亲们有个大事小事,总爱去找他。乡亲们说,老姚见多识     广,懂政策,办事公正热心。家丑不外扬,但老姚是“自家人”,啥事能向他说。


    有一次,村里搞规划建设,两家人因宅基地问题闹起了矛盾。这种情况由于多种原因盘根错节,还容易得罪人,村里人都不愿去趟这“浑水”。姚天征得知后,他先到各家听听看法,又让两户人家坐下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了让两家都满意,姚天征还和村党支部书记一道,亲自画起了图纸,一笔一笔地为两家算着账,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


    就这样,一来二去,每每遇到婆媳不和、家庭债务纠纷、老人遗产继承等棘手问题,村里人总喜欢请老姚出面。这些看起来平凡、办起来麻烦的事,姚天征不知花费了多长时间,磨了多少嘴皮,最终换来了忧者喜、恨着爱,冤家变朋友。


    姚天征热心、公平,成了村里的“无冕之官”,他自己也乐在其中。直到现在,家里还是经常聚满前来说事的乡亲们。


    一片丹心写赤诚


      北姚村原来有个姚氏祠堂年久失修,而且还影响村里的整体规划。村里商议重修,几位老者请他领工。这事给他出了个难题,进行党的宣传工作40年,怎能带头修祠堂!当他看到姚家有12位革命烈士,其中两名是长征老红军时,姚天征和村民商量后决定将祠堂改建成缅怀革命先烈的革命纪念堂。为充实纪念堂的内容,他不辞劳苦,远赴北京,走访烈士家属,搜集资料,并根据相关介绍,撰写了《一对红军夫妇的故事》,还整理出了12名烈士的感人事迹,制作了多个展板、展柜,展示收集来的革命纪念物品、历史照片等。


     古朴庄重的纪念堂里,陈列有老红军在延安时期盖过的军毡、革命战争年代的勋章以及烈士们生前的照片。昔日供奉祖先的“灵地”变成缅怀先烈的革命纪念堂,这里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为济源市第三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每逢清明,周边的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去参观,姚天征还义务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进行讲解。建成至今,参观者已近3万人次。


    姚天征始终这样认为:人皆有老,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人到老年,并非人生终结,其信仰在延续,事业仍在延续,人生价值增值的应属 “老有所为”,这是老干部再创人生价值增值的标志。


    姚天征的热情与执著感染着每一个人。多年来,他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 “十佳文明市民”、 “模范老人”、 “优秀共产党员”等,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全国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最近他的一篇文章又获得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颁发的全国离退休干部 “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一等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姚天征用点点滴滴平凡小事,铸就了不平凡的奉献丰碑。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周围的人,践行着一位普通退休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本篇文章来源于济源网(www.jyrb.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9:43 , Processed in 0.1285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